A股,H股新股初始收益率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A、H股初始收益率分析

A、H股初始收益率分析
5 、上证 10 0 8 以及 沪市 的指标 股 ,代 表性高 ,对大盘
影 响显著 ;再次 ,这些股 票 同时具 有A、H ,这样 股 可 以通过 比较这些 股票各 自在A 、H股的情况 ,对 股
期 发行 抑价 现象 在世 界各 国股 票市 场 中几 乎是 一种
普 遍存 在 的现象 。从 总体 上来 看 ,通 常发 展 中 国家
优缺 点 ,因此 ,采 取何 种发 行机 制是 一个 不断探 索
的过 程 。
日发 布 了 《 关于进 一 步改 革和完 善新 股 发行 体制 的 指 导意 见 ( 意 见稿 ),意味 着 即将 重 新启 动 IO 征求 》 P (ntl u l fr g ) 这 使得 有 关 IO的相 关 问 IiaP biOf i s 。 i c en P 题再 次触 动 了广大 投 资者脆 弱 而敏感 的神经 ,成 为 人们 密 切关 注 的焦点 。我 国IO 在 什 么 问题 令 投 P存
场 市场 化改 革 的实质 性建 议不 多 ,这方 面研究 尚处 于起 步 阶段 ,有 很 大 的提升 空间 。 二 、指 标设 计及 实证 分析 ( ) 本 选取 一 样 本 文 选 取 了 20 年 至 20 05 0 8年 的 重 庆 钢 铁 ( 0 0 5 、中信银 行 (0 9 8)等2 只次 新股 。这 6 10 ) 6 19 1 些 股票 的特 点是 :首 先 ,都是 最近 几年从 香港 股票
资者 如此 担心 、有 哪些 需要 改 革完善 ?本文 拟通 过
总之 ,研读 上 述文 献 ,可 以得 出如下结 论 :首 先 ,Fma17) a (90的有 效 市场 假说 是 判 断发 行 市场 市
场化程度高低的依据 ;其次 ,中签率高低是反映发

中国上市公司A股和H股价差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A股和H股价差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A股和H股价差的实证研究中国上市公司A股和H股价差的实证研究A股和H股是中国股市中的两个重要板块,分别指的是在中国内地交易的公司股票(A股)和在香港交易的中国内地公司股票(H股)。

这两个板块的存在引发了许多投资者的关注,也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兴趣。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A股和H股之间的价差现象,并分析导致价差的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会存在A股和H股的价差。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投资者的情绪因素和市场交易机制的不同。

由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和情绪波动,A股和H股的价格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此外,A股和H股的市场交易机制和监管规则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导致了两个股市之间的价差。

为了进一步研究该现象,我们收集了近几年来A股和H股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通过统计,我们发现A股和H股的平均价格差异确实存在,且比较稳定。

具体来说,A股的价格通常高于H股,差异在10%左右。

接着我们分析了导致A股和H股价差的原因。

首先是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同。

由于A股和H股面向不同的投资者,市场供求关系也不同,这导致了价格的差异。

其次是政策和法规的不同。

中国政府对于A股和H股的监管政策和法规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造成了两个股市之间的价差。

最后是流动性差异。

由于A股市场相对封闭,流动性较差,交易成本较高,导致价格相对较高。

除了这些内在原因外,外部因素也对A股和H股的价差产生了影响。

经济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中国内地经济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A股和H股的价格。

此外,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市场的观望也是影响价差的因素之一。

基于以上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上市公司A股和H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价差,且这种价差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尽管存在价差,但各自的交易市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都有其吸引力。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应该充分了解A股和H股的特点,并基于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选择。

对于未来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A股和H股价差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对投资者的影响。

我国A股新股发行初始收益率实证研究——基于IPO重启后的数据

我国A股新股发行初始收益率实证研究——基于IPO重启后的数据
大盘走势显著相 关, 而深 市 A股 市场 的新股初 始收益率则与 中签率、 上一年净利 润增 长率及发行 市盈 率显著相 关; 投 资者的投机行 为仍是 新股发行初始 收益 率偏 高的主要 原因。 关键 词 :首次公开发行 ;新股初 始收益 率;中签率;A股
中图分类 号:F 3 .1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 4 5 2 o )2 0 4 — 7 8 09 0 85 7 ( 0 8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第 1 卷 9
T y rWae al 、 lr和 C rel以 及 G lrih的研 究 也 o t onl i ode c
的价格支持 , 并从 IO上市后四周内收益率的分布正 P 偏态对价格支持的存在进行了检验。所谓价格支持即 指为了保证 IO发行成功, P 维护承销商的声誉 , IO 在 P 上市初期承销商为防止或延缓股价的过分下跌而有意
场需求 的位 置 , 必须故意折价发行 , 为投 资者收 作
于发行人和认购人之 间的不对称信息。对此 , ok R c
还提出了“ 赢者 的诅咒 ” 的概念 , 他进一步认为投资
集和揭示信息的 回报 , 同时承销商还往往 给予那些
给出真实价值信息的投资者更 多的 IO配额。Le P e、
收稿 日 :2 0 — 4 1 期 08 0—8 作者 简介:黄 昆中(9 2 )男 , 士研 究生, 18 一 , 硕 安徽宿松人 , 究方 向: 研 国际金融 。
维普资讯
第 1卷 9
第2 期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J u n lo u h uVo ain iest o r a fS z o c to a Unv ri l y
20 0 8年 6月
Vo 1 No2 L9 . J n 2 08 u. 0

我国A股市场与H股市场投资回报率分析比较_石萍

我国A股市场与H股市场投资回报率分析比较_石萍
2015年 3月 第46卷 第2期
内 蒙 古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Mar. 2015 Vol.46 No.2
文 章 编 号 :1000-1638(2015)02-0141-07 DOI:10.13484/j.nmgdxxbzk.20150205
1 0.289

澳洋科技 A
1 3.837 38
奇峰化纤
1 1.249

延华智能 A
1 0.337 40
中国通信服务

1.2

沃华医药 A
1 0.623 42
锦江酒店
1 0.977

天润控股 A
1 2.978 45
新疆新鑫矿业
1 1.301
10
三维通信 A
1 0.882 47
聚类





2.534
10.536
4.402

2.534
9.574
5.225

10.536
9.574
11.035

4.402
5.225
11.035

∑ 在 分 析 各 类 样 本 时 ,采 用 指 标 平 均 值 xj

1 n
xij
i=1
表 示 第j指 标 各 类 别 和 各 类 包 含 的
本文采用快速聚类法,又称 K-均值聚类,它将数据看做 K 维空间上的点,以距离为标准进行聚 类分析.快速聚类只能产生指定个数的分类,它以牺牲多个解为代 价 以 获 得 较 高 的 执 行 效 率.此 类 方 法 的 思 想 是 ,首 先 选 择 k 个 观 测 量 作 为 初 始 的 聚 类 中 心 点 ,根 据 距 离 最 小 的 原 则 将 各 个 观 测 量 分 配 到 这 k个类中;然后将每一个类中的观测量计算变量均值,这 k 个均值又形成新的 k 个聚类中心点.以 此 类 推 ,不 断 进 行 迭 代 ,直 到 收 敛 或 达 到 分 析 者 的 要 求 为 止 .

中国股市新股发行(IPOs)的初始收益率研究

中国股市新股发行(IPOs)的初始收益率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1996发现这些股票初始收益率的平均值为129.8%这说明中国股市的IPOs存在短期定价偏低的现象IPOs定价偏低的原因是股票发行市场的制度性缺陷和股票二级市场的运行及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IPOs初始收益率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是指公司的普通股票第一次向公众公开发行在国外亦被称为Unseasoned Issue或Unseasoned New Issue主要是研究IPOs的定价问题IPOs存在三个异常现象the Short-run Underpricing长期定价偏高和热销的发行市场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却大相径庭197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Roger G. Ibbotson称之为其中IPOs短期定价偏低指的是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后的市场价格远高于发行价中国股票市场以下同属新兴市场尤其是新股发行市场一方面另一方面却能获得巨额收益新股认购中签率始终很低IPOs之谜 IPOs高额初始收益率存在的原因何在一其中尤以美国为最对这些研究进行综合回顾SEC证券市场特别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Reilly和Hatfilld (1969)McDonald和Fisher (1972)而Stigler(1964)IPOs的初始收益率为负财务经济学刊新发行公众股的价格表现该文以1960承销发行的IPOs为研究样本IPOs初始收益率的平均值为11.4%正偏斜此后Reilly(1977)Neuberger和La Chapelle (1983)Beatty和Ritter (1986)等亦对IPOs的初始收益率进行了研究但是多数研究结果都证实而且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通常情况下1986年得出结论IPOs定价偏低超过15%不仅在数值上存在差异1996年IPOs的三个主要参与者发行人中国股市新股发行李博吴世农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考虑提出承销商厌恶风险和垄断两种观点承销商厌恶风险承销商有意压低发行价后者则主张承销商故意折价发行IPOs市场被分割投资银行对于小公司的IPOs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以便向其大客户定量配给提出信号传递的观点发行人最了解自身的发展前景发展前景理想的公司发现将首次发行的价格定得低一点是传递公司类型的最佳信号只有好公司能够通过以后的股票发行补偿这种信号成本存在投机泡沫的假说IPOs的高额超常收益来源于投资者的投资欲望在该股票挂牌交易时信息不对称理论也被用于解释这一现象代理关系引入股票发行市场承销商比发行人拥有更多关于投资者股票需求的信息这样并以此作为他们使用承销商信息的补偿市场潜在的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承销商不得不折价发行Rock (1986)称其为s Curse 此外提出预防法律责任保险假说证券法规要求股票发行的相关各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降低发行价发行人为防止股票公开发行后故意以较低的价格发行保持对公司的控制研究样本和研究方法纵观中国股票市场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即初步形成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这种划分是基于如下考虑1996年以前上市公司的股本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很低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上市A股数量由1995年底312家深市127家其中沪市471家市价总值同时其次股票市场运作相当不规范投机性强的特点股市运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诸多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总体而言同时因此1999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新股为研究对象1.研究样本的选取从1996年开始作为扩容方式之一的新股上市有两种来源这些股票随后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二是不少公司根据原先定向募集时股东的身份由于这些股票的原始发行比较不规范被看作历史遗留问题表119961996为便于研究一是按上市时间和地点不同分类由于这两种样本分类都涉及到首次公开发行的方式1996年及稍早还先后出现了储量定单全额预缴余款转存全额预缴余款即退为方便起见上网定价因其方便公平1998年以后并衍生出上网定价与向证券投资基金配售相结合含战略投资者配售表2按上市时间和地点分类的样本表3按发行方式分类的样本在样本分类时基本上反映了543家IPOs的全貌表3Initial Return主要考虑的是发行价格和上市首日收盘价格一般还应考虑申购成本上市交易日距离发行日的时间长短鉴于中国股票市场IPOs上市首日涨跌幅度大的特点 不考虑申购成本机会成本损失对于不同发行方式而言存在较大差异仅为几个交易日余款转存和储量存单方式最长然而机会成本的衡量却很困难且相对于首日涨幅而言完全可以忽略2发行中签率与发行方式密切相关其余方式普遍略高申购人即使按照规定的申购数量上限进行申购所以本文认为的方法欠妥3这是因为这段时间长短差异较大短的仅为1至3个月 交易成本指的是进行交易时的费用小于交易金额的1%基于上述假设P1-P0100%其中P0为发行价统计分析是对1996-1999年间每一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IPOs和同一时期不同发行方式的IPOs初始收益率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见表4表4解释变量一览表三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IPOs每一年初始收益率的平均值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初始收益率的波动趋势在两个市场却不同深市却是大小相间两个市场的IPOs正偏凸峰态深市的偏度均大于沪市1998年除外四种发行方式的IPOs其中预缴方式和不向基金配售的上网定价方式的平均值较高而向基金配售的上网定价方式的平均值最低初始收益率波动虽存在差异不同发行方式的IPOs正偏凸峰态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由表6 置信水平为3%其余三年这表明1996年除外 置信水平为1%不向基金配售的IPOs初始收益率的平均值显著地大于向基金配售的IPOs发行方式的不同对IPOs的初始收益率存在显著影响对因变量与解释变量进行相关分析R与X7X8而与其他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05发行量X7X8特别地然后结果发现但多数回归系数的Sig. t很大这表明始收益率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表5描述统计量1996表6单因素方差分析表7相关矩阵因此消除多元共线性问题经过多次模拟即InRInX5而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由表9Sig.F=0即InR与新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2表明变量转换后的回归模型显著性提高回归模型中表明某些回归系数仍不显著由于逐步回归能达到这种目的结果如表10所示可以发现1这表明回归模型和回归系数都是显著的2X9进入回归模型后仅提高0.009因此予以剔除3得到如下回归模型=-0.368+0.632+0.181或lnR=-6.446-0.515lnX4+2.600lnX7+1.334X8亦即R=1.587R是IPOs的初始收益率亿股X7是IPOs上市首日换手率亿股 表8多元回归结果 表9多元回归结果表10逐步回归结果IPOs的初始收益率与发行量之间呈负相关由标准化回归系数比较还可以发现其次是发行量四我们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的IPOs存在一些独特的现象首先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存在严重的短期定价偏低现象新股发行定价历来采用市盈率法发行市盈率按规定为15倍左右但与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相比较因而IPOs初始收益率平均为129.8%就可以理解了表明初始收益率比较集中于均值左侧略小于129.8%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一方面中国股市开始摆脱多年的低迷状态新股赚钱效应越来越多投资者参与新股炒作到1997年达到了最高而1998年以来由于发行量偏大这与回归模型中的R与X4负相关是一致的从而导致初始收益率平均值降低另一方面1996这两年深市IPOs的初始收益率大于沪市1999年沪市略强于深市因而两市IPOs的初始收益率大致相仿两市几乎趋于相等由单因素方差分析还发现这是因为不同发行方式在公开化程度发行量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上市相距发行的时间长于上网方式向基金配售的上网方式一般是发行量较大但是其作用远低于发行量的反作用第四IPOs的初始收益率与发行量与基金持有量相关性较低发行量大一般是大盘股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不高因而初始收益率较低2表明市场上追捧这种股票的投资者越多股价上升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人是基金管理公司属机构投资者一般会将首日定价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所以初始收益率较高无论是相关分析都表明IPOs的初始收益率与文中被删去的因素变量的相关性很低上网方式的发行中签率普遍较低对IPOs初始收益率的影响无法得到体现发行价的高低体现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而新股炒作投机性强因而两者的影响亦十分有限3因而短期影响减弱1999年沪深股市的走势大体相似中国股市IPOs短期定价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发行量额度控制还有市场的整体走势股票发行市场作为股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股票发行的制度创新势在必然股票发行体制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发行量额度控制也在逐渐放松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政府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尝试和努力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刻划出IPOs初始收益率与发行量但是本文未能对其他因素对IPOs初始收益率的影响作出进一步的考察参考文献[1]Allen, Franklin & Gerald R Signalingby Underpricing in the IPO MarketNew Listings and Their PriceBehaviorPrice Performance of CommonStock New Issues The Puzzle inPost-Listing Common Stock ReturnsFurther Evidence on Short-run Re-sults for New InvestorsAnalyst Following ofInitial Public OfferingsAnatomy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ofComnion Stock 参见Franklin Allen & Gerald R. Faulhaber, , Journal of FinancialEconomics 23(1989)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报如果一个变量的F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如果它的F显著性水平大于0.10作者简介李博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s Initial Return;Study of IPOs。

基于业绩预告视角的A股市场与H股市场超额收益率比较研究

基于业绩预告视角的A股市场与H股市场超额收益率比较研究

基于业绩预告视角的A股市场与H股市场超额收益率比较研究2018年11月,科创板被正式宣布设立,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准入制度由审核制向注册制过渡的重要里程碑。

以业绩预告为研究视角,同时以较为成熟的H
股市场作为标杆,研究超额收益率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于探究A股市场对
信息吸收的效率和对资产的定价效率意义重大,同时也可以加深理解此次改革的核心。

本文以同时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交叉挂牌上市的A+H股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事件研究法探究A股市场和H股市场上不同类型业绩预告发布之前和之后超额收益率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市场上,不同类型的业绩预告均引起超额收益率的显著变化但是并不持久。

表明A股市场对于业绩预告信息的吸收效率不弱于H股市场,A股市场的市场效率与H股市场相似,市场定价效率相差无几。

进一步地,分别探究两个市场上影响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因子,回归结果表明:业绩预告类型、总资产增长率和账面市值比对A股市场超额收益率具有显著影响;业绩预告类型和账面市值比对H股市场超额收益率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基于业绩预告视角研究两个市场的超额收益率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在为探究两个市场对于信息的吸收效率和定价能力提供微观基础的同时,填补了内地A股市场和H
股市场比较研究的空白。

A股与H股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分析;

A股与H股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分析;

A股与H股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分析;随着中国与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合作越来越紧密,A股和H股的投资价值也就越来越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

虽然A股和H股的投资方式不同,但它们都是投资者获取利润的渠道之一。

本文将会从研究A股和H 股两种上市方式的区别和优劣点入手,然后分析两种市场的投资机会与风险,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两种市场以及如何投资。

一、A股和H股的区别A股指从境内挂牌上市的股票,具体来说就是在中国A股市场上上市交易的股票,而H股指的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股票。

这两种市场上的企业,公司的业务和盈利状况完全一样,区别在于上市地点。

在这个意义上,A股和H股可以说是同一家公司在不同市场上的两类股票。

但是,两种股票的投资门槛不同。

A股市场在中国大陆境内,投资者可以直接购买A股,需要满足相关条件和规定,如A股市场的个人投资者需要开通股票账户,并缴纳证券交易费用、开通证券交易通道等,比较复杂。

相比之下,H股市场门槛较低,需要开通港股账户,购买费用也比较低,只需要缴纳证券交易费用和账户管理费用等。

因此,相对于A股市场,H股市场更容易入手。

二、A股和H股的优劣点1、A股的优势首先,A股市场是中国内地的股票市场,投资者能够获取到中国内地股市的全面机会。

在A股市场上,主要的上市公司主管政府是中国,因此,这也意味着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受益。

其次,相对于H股,A股也具有更高的流动性。

由于在中国股市中,因为相对于H股,投资者更容易购买、交易和出售A股票,所以这就使得整个A股市场有着更高的流动性和交易效率。

拥有高流动性的资产可以使投资者更及时地买卖股票,更容易快速获得投资回报。

2、H股的优势与A股相比,H股市场投资的门槛更低,且不用考虑央行的政策干涉。

对于没有特别丰厚财力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开设港股账户,更方便、简单地投资股市。

其次,由于H股市场在香港市场中是独立的,不受中国内地政策的干扰。

因此,H股市场具有更好的政治稳定性和更低的政治风险。

A+H新股初始收益率合理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A+H新股初始收益率合理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计得 出美 国市场 的抑 价率 在 1 9 —1 9 9 0 9 8年 之 间达
到 了 1 , 在 1 9 — 2 0 5 而 9 9 0 0年 ,互 联 网 泡 沫 年 ” “ 期
讲 , 然企业 自身 因素相 同 , 其 是 同 步上 市 企业 , 虽 尤 但 是在 不 同 市 场 上 市 首 日的 初 始 收 益 率 仍 旧存 在 差别 。至今 较 少 有 文献 针 对 交 叉 上 市 企 业 的 初 始 收益率 问题 进行 对 比研 究 , 文 主要 通 过 实证 分 析 本 来判 断 、 比内地和香 港 市场 A+ H 股 新 股 上市 首 对
日收益 率 的合理 性 , 并探 究 两 市初 始 收 益 率影 响 因
素 的异 同 。
二 、初 始 收 益 率 与 发 行 成 本
Rit r (1 87), Le te 9 e, Lo hhe d, Rit r n 始 收 益 率 形 成 的影 响 因
结论 认 为 , 交叉 上 市 企 业 在 内地 市 场 上 市首 日收 益 率 过 高 , 在 发 行 效 率损 失 ; 香 港 市场 上 市 首 日收 益 率 属 于 正 存 在
常 范 围 , 行 效 率较 高 。A+ H 股 在 内地 市 场 初 始 收 益 率 主 要 受 到 预 测 每 股 收 益 和 上 市 首 日换 手 率 两 个 指 标 影 发 响, 而在 香 港 市场 则 受 多 方 面 因 素复 舍 影 响
第 1 卷 第 4期 1
21 O 2年 7 月
江南 大学 学报 ( 文社会 科 学版 ) 人
J u n lo i n n n Un v r iy Hu n te o r a f a g a ie st ( ma i s& S ca ce cs J i o ilS in 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股、H股新股初始收益率比较研究耿建新朱保成(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本文借鉴IPO已有的研究成果,分别对上海A股、香港H股的新股初始收益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企业选择A股或H股发行上市所导致的两个市场的不同反应及其真正动因。

实证结果表明,上海A股市场较香港H股市场具有更高的新股初始收益率,但呈逐年递减趋势;A股市场的新股初始收益率与中签率、发行价、上市首日开盘价、上市首日换手率显著相关,而H股市场的新股初始收益率则与净利润增长率、香港恒生指数显著相关。

关键词:新股发行;新股初始收益率;A股;H股作者简介:耿建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保成,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博士生。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引言截止2004年底,内地在香港发行H股的上市公司已达109家,呈现出内地企业与香港股市双赢的局面,既使内地企业获得了自身发展所需资金、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也改善了香港股市的结构、扩大了香港股市的规模、促进了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

内地企业已经逐步被香港市场所认同,确立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地位,形成了一个以H股上市公司为龙头的中国概念股企业群体。

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2004年内地企业通过首次公开招股和上市后再融资活动共同筹集资金1136亿港元,占香港证券市场全年集资总额的40%;同时,内地企业的股份平均日成交额升至67亿港元,约占股票平均日成交额的49%。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公司的普通股票第一次向公众公开发行,并随即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学者一直关注IPO及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

大量研究表明,IPO存在三个异常现象,即短期发行抑价、长期定价偏高和热销的发行市场[1]。

其中,IPO 短期发行抑价指的是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由于发行价偏低,上市后的市场价格远高于发行价,导致IPO 存在较高的初始收益率。

以往关于内地企业香港上市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内地与香港在股票发行及上市制度的比较研究、内地与香港会计准则差异研究、A股和H股会计信息披露对比研究、内地企业赴香港上市的方式研究等方面。

如今,面对内地股票市场的复杂状况和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在香港再次掀起的内地企业上市热潮,本文拟对导致中国内地A股和香港股市H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短期发行抑价现象进行尝试性分析与研究,利用两个股票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全面、深入比较,以期对内地企业发行A股或H股进行上市选择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文献综述根据Fama(1970)的有效市场假说,如果新股发行定价是根据市场的真实需求确定的,那么新股上市后不应长期显著地存在超额收益。

其原因是众多的逐利行为会使得超额收益趋于消失2。

但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的长期普遍存在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极大关注。

一、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的理论解释1.非对称信息假说Baron(1982)认为发行人采取抑价发行策略的原因是由于发行人和认购人之间的非对称信息3;Rock (1986)则进一步认为投资者之间也存在非对称信息,即存在无信息投资者和有信息投资者,因此新股发行必须存在抑价,才能确保无信息投资者去申购新股。

Rock模型的结论认为,低价发行的股票中签率较低,无信息投资者的需求较强,即新股上市后的超额收益在于吸引无信息投资者申购新股,以避免新股发行失败的可能。

2.流行效应假说这一假说是从投资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Koh and Walter(1989)认为通常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往往并不仅仅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而是经常受到其他投资者行为的影响4。

若某投资者看到其他投资者对该股反应冷淡,即使他拥有该新股某一利好消息,也会动摇他购买该新股的信心;相反,若其他投资者购买比较踊跃,则会增强其购买新股的信心。

而要避免无人购买情况出现的最实际的方法就是抑价发行,即发行人通过有意压低新股发行价格以吸引第一批投资者购买,从而带动其他投资者踊跃购买。

3.投资银行声誉假说Beatty and Ritter (1986)认为投资银行为了保持其良好的声誉,倾向于对股票的发行价格进行低估。

或者是说如果一家投资银行对某一只股票的发行价格定得过高,即被认为存在欺诈行为,那它将失去声誉并丧失市场份额。

4.股权分散假说Booth and Chua(1996)认为,股票上市后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才有助于其价格发现,而流动性需要通过大量投资者交易该股票才能实现。

发行人有意使新股发行价格偏低是为了造成新股的超额需求,从而使公司拥有大量的小股东,股权分散既可以增加公司的流动性,又可以防止公司被收购5。

5.内在价值信号假说Allen and Faulhaber(1989)认为,新股定价偏低程度是发行公司内在价值的一种信号6。

Crinblatt and Hwang(1989)提出,股票价值低估的程度与公司的内在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价值的低估水平作为一个信号发送给投资者,这是因为只有那些拥有良好前途的公司才能够补偿价值低估的资本损失7。

6.市场过度投机假说该理论认为,很多新发行的股票的供给远小于需求,此时发行价格便不足以作为分配的标准,其结果只有通过配额机制。

故而,在一级市场上尚未获得或尚未获得足够股票的投资者便会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购买。

只要大家都认为股票价格会上升,此购买活动就会进行下去,其最终结果便形成了投机泡沫(在发展中国家新兴的股票市场尤为明显)。

以上所述是对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的主要解释,此外还包括:Tinin(1988)提出的防范法律诉讼假说;Chowdhry and Shweman(1994)提出的承销方式和时间间隔假说等等。

二、关于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的实证研究成果Reily and Hatfield(1969)较早地进行了新股短期发行抑价问题的研究,他们利用美国股票市场上1963年1月—1965年12月间53只新股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股票的平均首日回报率为9.6%,大大超过同期的市场基准收益率8。

Ibboston(1975)以美国1960年1月—1969年12月间的120只新股为样本,采用CAPM方法,发现股票上市一个月后的累计超额报酬率为11.4%9。

Ritter(1984)则以1977—1982年的1028只新股为样本,发现1980年1—3月的发行热季间的首日超额收益率为48.4%,其余时间为16.3%10。

Koh和Waiter(1989),Wong和Chiang (1986),Kim等(1993,1995)对韩国新股,Taylor和Greg(1998)对澳大利亚新股,Levis(1993)对英国新股,Dawson(1987)对香港新股的研究及众多学者大量的实证研究均表明,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在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中几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无论是发达国家成熟市场还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都普遍存在着显著的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而且从总体上来看,通常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程度(平均在40%—60%)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程度(平均在15%—20%)。

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处于转轨特殊时期的新兴市场,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关于我国新股发行抑价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经研究发现,在我国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抑价程度还相当高。

Mok和Hui(1998)对中国上海股市1992年5月—1993年12月发行上市的101只A股和22只B股进行了研究,发现A股平均的超额收益率为298%,B股为26%,他们认为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两类新股初始超额收益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11。

Su和Fleisher(1998)研究了中国深沪两市1987年—1995年发行上市的308只新股,发现新股平均首日收益率为948.6%,他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转型经济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政策不确定以及官僚腐败等现象造成的12。

杨朝君和邢靖(1997)对沪市成立来至1994年底的168只新股研究发现,扣除认购成本及手续费后的新股收益率平均为300%,且1994年的收益明显低于以前年度。

王晋斌(1997)认为传统的解释变量,包括风险、股利、发行规模、公司规模、宏观经济景气、中签率以及承销方式等,都与新股申购的超额收益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而可能的原因在于发行定价制度方面,由主管审批部门审批决定的固定市盈率定价法使股票发行定价过分偏低13。

吕斌、李国秋(1999)认为,发行到上市较长的时间间隔会降低初始回报14。

张人骥等(1999)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发行公司的财务指标浓缩为三个主因子,连同发行价并列为解释变量,发现公司基本因素对首日开盘价的影响已经反映在发行价中15。

刘力、李文德(2000)认为,新股首日收益同发行间隔、上市后一交易月股价收益标准差显著正相关,但同流通股比例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同公司规模、新股发行价关系显著负相关;A股市场过高的新股首日收益,一部分原因是由这一股市较大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在控制不确定性条件下,发行公司基本面资料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新股首日收益16。

我们发现,国外学者对新股短期发行抑价问题的研究时间较早,即使是对我国该问题的研究,所选取样本最晚也在1995年,而我国证券市场十年来发展迅速,现在的市场环境较以前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证券市场经历多次变革之后的进一步研究显然更具现实意义;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除了选取的样本时间较早外,只是仅仅局限于境内发行的A股,并未同其他资本市场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研究。

我们试图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对A股、H股新股短期发行抑价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深入研究国内及香港证券市场的不同特征,提出可供参考的结论与建议。

研究方法一、样本选择我国的新股发行方式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1991年和1992年采用限量发售认购证方式,1993年开始采用无限量发售认购证方式及与储蓄存款挂钩方式,此后又采用过全额预缴款、上网竞价、上网定价、二级市场配售发行等方式。

新股定价方式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证券市场建立初期的固定价格阶段;《证券法》实施前的相对固定市盈率定价阶段;《证券法》实施后的累计投标定价阶段;自2001年下半年股市大幅下挫而实施的控制市盈率定价阶段;自2005年起实施的初步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阶段。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境内上市公司共计1377家。

由于深圳股市自2000年9月暂停新股发行上市,并且2004年6月中小企业板开设后所发行新股规模较小,故本次研究只考虑于2002—2004年度在上海股市发行并上市A股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剔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未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共有195家上市公司入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