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系-唐氏四兄弟

合集下载

德隆案例分析

德隆案例分析

德隆集团战略失败案例一、淘得第一桶金1986年,1964年出生的唐万新与六名中学同学用招工时求职者的押金在乌鲁木齐创办了一家名为“朋友”的公司。

由于抓住了市场商机,一年尽赚100万。

由于有了第一桶金,唐万新1988年承包新疆科委下属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部,从事研制卫星接收器业务,不幸由于人才和技术全部被其他公司挖走而最终失败。

接下来,唐万新从事过电脑打字、名片制作、开发软件、办小型化工厂、办服装商店、面条加工厂、学生课外辅导资料、贸易、复印等项目,但是,每次创业都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这些失败经历为唐万新积累了宝贵的商海经验。

1991年,唐万新在乌鲁木齐成立了“科海开发公司”,开始经营电脑业务,此时正值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唐万新凭借着丰富的商海经验把前些年亏损的资金又赚回来了。

1992年,唐万新注册了“乌鲁木齐德隆实业有限公司”,开始涉足股市。

第一笔业务就是包销西安市黄河机械厂发行的1000万份股票和西安市国棉五厂发行的800万份股票,回到新疆之后,又以两倍的价格卖给新疆建设银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民航和铁路系统等单位。

一来二往,德隆实业有限公司获得了自开业以来的第一笔丰厚利润。

1993年2月,完成基本的原始积累后,唐万新以500万元资金作为注册资本成立了“乌鲁木齐德隆房地产开发公司”。

1994年初,德隆公司在北京开发迪士科舞厅项目———北京JJ迪士科歌舞厅,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迪士科歌舞厅,歌舞厅一开业就非常火爆,每天数千人前来娱乐消费,每年的纯利润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1994年中,德隆公司成立了“新疆德隆农牧业有限公司”,投资两亿多元在新疆各地建起了4家大型现代化农场,首期开发土地达到10万亩之多。

1995年,德隆公司将分散在各地的融资公司整合为“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同年,为了开发国际市场,德隆北美联络处成立,唐万新率领公司高层主管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开始第一次在国外投资一些农业小项目。

追寻德隆旧部:唐万新等获释低调 PEVC都是他们玩剩下的

追寻德隆旧部:唐万新等获释低调 PEVC都是他们玩剩下的

追寻德隆旧部:唐万新等获释低调PEVC都是他们玩剩下的长于荒蛮之野,衰落于日出之前。

中国第一代产融结合拓荒者曾经的灼热梦想是否已经冷却?他们的命运有怎样的改变?在新形势的产融环境下,他们保留与更新了哪些德隆手法?德隆核心人物唐万新的一句话广为流传—“但凡我们用生命去赌的,一定是最精彩的。

”当时德隆旗下,凝聚了一批有着近乎宗教般狂热激情的人。

19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德隆几乎汇聚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投资银行团队,最富实战经验的并购专家,最彪悍的职业经理人,最专业的行业研究群体,且几乎与国际最顶尖的咨询机构都有深度合作。

6年来,“德隆旧部”们试图抓住不同的木板,漂流至不同的彼岸。

他们是上一轮民营企业大溃退的见证者,也是那一轮金融创新的探路者(22.950,0.37,1.64%)。

德隆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有的是一小段,有的是全部;无论时间短长,都留下深深烙印。

他们共同制造了德隆基因,也成为基因的传承人。

作为群体,他们所代表的战略思想、产业链思维,金融创新的勇气(比如对混业经营之尝试),及以彪悍、迅猛作风为特点的执行力,甚至操作手法(比如一眼洞穿并购中的陷阱),即便如今,都能给行业中人以莫大启示。

德隆遗留下的有形资产良莠不齐,而行业研究、金融体系设计、战略规划、偏差分析、年度规划等无形资产却有巨大价值。

这些血脉基因,令“德隆旧部”至今依然是个性鲜明的群体中国是世界上钾盐使用的第二大国,但中国矿产分布的现状又是多氮、贫磷、缺钾,磷将将可以自给,而钾的自给率只有30%。

2003年,已经掌控高质量钾盐资源的德隆委派马玉山到贵阳和云南滇池附近考察磷矿的收购目标,国内最大的磷矿公司—贵州翁福就是当时主要收购对象。

“有钾、有磷后,氮肥企业‘杀价’可得,然后进军复合和复混肥。

如果这个链条打通,德隆将是中国甚至全球化肥行业的影响者。

“这是典型的德隆战略投资方法。

”原友联战略投资部高管曾令伟对《中国企业家》分析,“德隆在判断一个行业价值时,会先研究产业链,再研究价值链,然后寻找到价值链上最重要的环节。

新疆德隆集团

新疆德隆集团

新疆德隆唐门四虎的发迹史纵横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疆德隆,从2000年起逐渐露出了真面目,掌舵德隆的唐万里、唐万平、唐万川、唐万新四兄弟很快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唐万新是四兄弟中的老小,担任德隆CEO;大哥唐万里任董事长。

在2002年的《福布斯》富豪榜名排中唐氏兄弟位列第27位,资产总数为1.95亿美元。

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中这样四兄弟齐上阵的绝无仅有。

1986年,大学肄业的唐万新与另外6名大学生在时任新疆八一中学化学教师的兄长唐万里帮助下,用仅有的400元钱在乌鲁木齐创办了一家名为“朋友”的公司,公司以彩色相片冲洗扩印为主业。

因为穷,买不起冲印设备,在当地接下来的活儿都要拿到广东去解决。

唐万新因此有机会频繁往来于乌市与广州之间,开阔了眼界,活络了心思。

一段时间稍有积蓄之后,“朋友”买了台别人淘汰的旧机器,由于当时彩色相片冲扩业务在新疆尚属空白,唐万新脑瓜子又灵活,“朋友”价钱比别人便宜一半还多,每天顾客盈门,“朋友”开张第一年就赚了100万元。

为赚更多钱,唐以此为本钱,带领“朋友”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服装批发、小挂面厂、小化肥厂都曾是“朋友”的经营项目;1988年唐又承包新疆科委下属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部,从事电脑软件开发,这些项目均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

“朋友”为此亏损严重。

1991年,唐抓住机会攒电脑,不久又把赔的钱赚了回来。

1992年,唐万新与几个朋友注册成立“乌鲁木齐德隆实业公司”,是为今日新疆德隆集团之前身。

1995年唐涉足房地产投资,德隆开始了真正的发达历程。

后来唐的三个哥哥唐万里、唐万平、唐万川陆续加入弟弟的事业,德隆逐渐从一个朋友公司演变成一个类家族企业。

然而唐氏兄弟真正发家是在证券市场上。

唐万新回忆,“1993年之前法人股和流通股界限不清,只要是股票,大家认为都可以上市,我把法人股全部卖了,几个月就赚了几千万。

当时在二级市场我们从规模看并没赚到钱,(但)一级、一级半市场的认购我们赚到了钱。

比赚钱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资本市场有了切身的体验。

德隆事件简析

德隆事件简析

德隆事件简析第一部分:事件概述2004年4月,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的德隆轰然倒下。

当初被人们称作“股市第一强庄”的德隆系,这个旗下拥有177家子孙公司和19家金融机构的巨型企业集团,怎么就会在瞬间瓦解了呢?做行业整合的唐万新到底在什么地方失算了呢?在此,我们不妨从风险角度对事件进行一下分析。

第二部分:事件过程回放德隆集团的发展经历了实业公司、投资公司、资本集团、战略投资四个阶段。

德隆起源于1986年,大学没有毕业的唐万新在其兄唐万里400元资助之下,创办的“朋友”公司,主营彩色摄影冲印业务。

1992年,新疆德隆开始涉足股市,积累了发展的最初原始资本。

1993年2月,唐万新以500万元流动资金作为注册资本成立民办集体所有制企业“乌鲁木齐德隆房地产开发公司”。

1994年成立新疆德隆农业开发公司,1995年改为新疆德隆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德隆开始由“虚”转“实”。

1995年,唐万新带了一些人去加拿大开始考察,到1997年,德隆明确了由投资于项目向投资于行业转型,由“做企业”转向“做产业”。

之后,德隆以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入股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和株洲火炬火花塞股份有限公司,以这三家上市公司为平台分别大举进行企业收购,进行行业整合。

除此之外还涉足旅游业、矿业、文化产业、种业、林业、水电业等。

2000年1月,唐氏兄弟联合其他自然人共37人在上海浦东注册成立德隆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控股新疆德隆集团;同年8月,更名为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同年10月,注册资本增至5亿元人民币。

德隆国际的成立使得德隆实际产生了分离,德隆国际专注在投资,成为一个类金融的机构投资者,而新疆德隆集团则负责打理下属的企业。

与产业扩张同时,德隆的金融产业也大面积铺开。

德隆的关联公司共包括四层:德隆以三个上市公司为主要的融资平台;但是控股这三个公司的是众多的自然人公司;另外,通过上市公司,德隆系内部有着众多的金融机构;再有,就是德隆系的战略协同单位以及众多的浙江地区私募资金。

财务管理案例

财务管理案例

德隆事件一、“德隆事件”的始末18年前,四兄弟中年龄最小的唐万新以一个小型彩色照片冲印店起步,开始了唐氏兄弟的经营历史,随后三个哥哥纷纷加入。

1992年注册成立新疆德隆实业公司德隆集团,曾经总资产是222亿,成为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一体、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协调、产品运营和资本运营相配合的多元化跨国投资控股集团。

经营的业务涉及农业、食品加工、汽车零配件、金属材料、电动工具、种业、矿业开发、文化旅游、水资源开发等领域。

德隆的发展模式是“资产并购”,德隆系在多年的发展中也收购了证券、信托、金融租赁和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另外还包括三大上市公司合金投资、湘火炬、新疆屯河和后来才披露的天山股份。

金融机构有恒信证券、德恒证券、金新信托、中富证券、伊斯兰国际信托及健桥证券、昆明商业银行、南昌市商业银行。

其中恒信、德恒、金新三家为德隆旗下公司广为人知。

而伊斯兰国际信托、中富证券、健桥证券也同样和德隆关系密切。

但这样一个超级航母,由于资金链的断裂和公司本身存在的先天性缺陷,不得不被华融公司托管,四兄弟也卷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大规模的金融案件审判。

由此引发了中国股市的大地震和业界对所谓的金融控股公司的集体思考。

二、“德隆事件”的背后 几乎每一天德隆都会暴出新的事件或者是内幕,德隆就像是一个黑洞,将牵涉到的上市公司、银行、券商统统卷入。

德隆事件已经成为民企和业界关注的"大事件"。

如何就德隆黑洞反思民企的生存发展思路?又如何加强制度建设,防止新的德隆事件的产生?对德隆事件的反思同样也正在成为民企和业界的"大事件"。

1、先天性不足能维持资金链条,支持其发展战略。

因此,德隆通过将持有的法人股抵押贷款,或者通过所属公司互相担保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这些资金主要来自四大国有银行。

例如,湘火炬、合金投资、新疆屯河3 家公司的债务规模在德隆入主后均大幅度攀升,多家对外担保额超过了净资产的 100% 。

中国庞氏骗局案例——德隆事件

中国庞氏骗局案例——德隆事件

中国庞氏骗局案例——德隆案一、案例背景1986年7月,唐氏四兄弟用仅有的400元钱在乌鲁木齐创办了一家名为“朋友”的公司,当年的彩扩业务净赚100万元。

1992年,朋友公司开始进入证券市场,并淘到了第一桶金,新疆德隆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当时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做实业。

1997年由投资干项目向行业转型,通过收购法人股权,相继入主上市公司,拉开高速并购的序幕。

2003年10月,唐氏四兄弟以其控制217亿元的流通市值巨国内资本控制力排行榜榜首。

至此,该公司资产扩张了几千倍,核心思想就是以资本运作为纽带,通过并购整合传统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该公司核心是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涉及的领域包括房地产、工业、农业、娱乐及金融。

2004年已经拥有177个子公司和孙公司。

如此大规模的扩张收购需要大量资金,早期做法是:先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这个窗口融资,投入产业发展,提高公司业绩,然后再融资进入下一个循环。

后来该公司又采用多种途径融资,一是多方面的委托理财;二是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由上市公司担保向银行借钱,有多家子公司的对外担保额超过了净资产的100%;三是以各种项目及关联公司之名从银行拿钱。

德隆集中大量资金,大部分用于产业投资没有直接记录,但主要投向之一是二极市场,这也是导致公司危机的直接原因。

2003年该公司持有的股票股价比刚进入时涨了10倍多,市值达到200亿元。

03年下半年共蒸发150亿元以上,该公司在二级市场全面崩盘,引起了信任危机,其资金提供者纷纷登门逼债。

德隆系由此倒塌。

二、与庞氏骗局的联系德隆最重要的融资平台有二:上市公司和各类金融机构。

1、上市公司除了从证券市场上融资之外,更多地是利用上市公司的信誉,以贷款、担保、抵押等形式从银行获取资金;而德隆控制的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城市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更是将融资功能发挥到了极至,成为德隆得心应手的"提款机"。

2、利用商业银行的贷款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并控股,使股票价格保持在高位,利用较高水平的公司市值做抵押或质押,从商业银行获得更多的贷款,用更多的银行贷款购买更多公司的股票,控制更多的上市公司,再用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做抵押,获得更多的商业银行贷款,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一个企业帝国进而创建。

中国民营资本之八大家族金融系

中国民营资本之八大家族金融系

中国民营资本之八大家族金融系泛海系爱建系东方系德隆系希望系金信系万向系农凯系中国的民营资本控制着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4.6%,占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例不低于7.4%,对证券公司的控制程度远远超过13%,控制着中国一半的金融租赁公司。

中国八大家族在金融领域的投资额达到80亿元,他们往往透过家族直接控股的公司或者家族关联公司对旗下金融机构有着很强的控制力,金融机构基本处于家族最低层。

这种模式与亚洲其他地区家族对金融机构的控制有着极相似之处。

中国民营金融中最突出的是包括泛海系、爱建系、东方系、德隆系、万向系、希望系、金信系、农凯系在内的八大家族。

通过对这八大家族金融结构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家族金融架构与我们此前研究过的亚洲其他地区的家族控股金融机构的模式非常类似:金融机构几乎都处于家族控制最下端。

这一方面与中国的《商业银行法》等相关金融机构管理规定银行等不能从事相关的实业投资有关,另一方面这样的结构也是为了满足家族企业在实业投资到一定程度时的资金需求。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中国的家族对金融机构的控制力大部分情况下都比较强,或者透过家族直接控制的公司控股,或者由家族的关联公司联合控股。

这样的架构是否有利于中国金融未来的发展,也是让人关注之处。

自1988年“爱建信托”(非银行金融机构)诞生出新中国第一家民营金融机构以来,民营资本已经渗透到中国金融业各个领域,比重已不可小视。

热衷于中国金融投资的民营企业集团,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控股“爱建信托”98%的上市公司“爱建股份”,投资金融领域的金额达到了15.7亿元,仅次于泛海系18.6亿元,其他投资金额在10亿元以上的还有“东方系”15.3亿元和德隆系10亿元。

八大家族金融投资达到80.1亿元,平均每一家族超过10亿元。

八大家族中每一家族对两家或两家以上金融机构有重大影响力或控制力。

参股型的泛海系: 投资巨大,控制力欠缺卢志强为实际控制人的泛海系以18.6亿元的金融投资规模居中国八大家族之首。

德隆事件印证财务规则 创业经验

德隆事件印证财务规则 创业经验

德隆事件印证财务规则案例简介:“德隆”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过去的发展和当前的危机都备受媒体的关注。

归纳媒体的报道,1986年7名青年大学生(唐氏四兄弟)用仅有的400元钱在乌鲁木齐创办了一家名为“朋友”的公司。

当年彩扩业务一年净赚了100万元。

1992年,朋友公司开始进入证券市场。

正是资本市场让唐氏兄弟掘到了第一桶金,新疆德隆公司也在此时正式注册下来.当时,唐氏兄弟将企业发展的方向定在了做实业上。

1994年在新疆成立了农牧业公司,从事农牧业开发,并且做到了一定规模。

1997年,新疆德隆确定“要由投资于项目向投资于行业转型”。

通过收购法人股权,德隆相继入主上市公司新疆屯河、沈阳合金和湘火炬,拉开了高速并购的序幕。

到2003年10月,胡润排出国内“资本控制力排行榜”,掌控9家上市公司德隆系的唐氏兄弟以其控制217亿元的流通市值而雄据榜首。

在2003年,德隆宣称要用3—5年的时间进入世界500强。

十几年的时间,德隆的资产扩张了几千倍。

被媒体概括的“德隆模式”,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以资本运作为纽带,通过企业购并,整合传统产业,为传统产业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传统产业市场与销售通道,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提高中国传统产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最终达到超常规发展的目的,打造“中国特色的金融工业集团”。

德隆的核心是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涉及的领域包括房地产、工业、农业、娱乐业、金融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初德隆系有177个子公司和孙公司。

看生意人网学习做生意,德隆不断快速扩张,掌控这庞大产业链的是于2000年8月在上海浦东成立的德隆国际,其注册资本5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扩张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德隆早期的做法通常是:先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这个窗口融资,投入产业发展,提高公司业绩,然后再融资进入下一个循环。

但由于德隆的战略目标和其超常规的扩张速度,德隆随后采用多种途径融资,概括起来包括三种,一为多触角的委托理财,个人、机构无所不包;二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由上市公司担保向银行借钱,例如,湘火炬、合金投资、新疆屯河3家公司的债务规模在德隆入主后均大幅度攀升,多家对外担保额超过了净资产的100%;三为以各种项目及关联公司之名从银行拿钱,或是贷款,或是直接入股,或通过将持有的法人股抵押贷款(后据监管部门自2002年年底以来的调查,德隆在整个银行体系的贷款额高达200—300亿元,主要在四大国有银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氏四兄弟(唐万新、唐万里、唐万平、唐万川)为核心的德隆系长期以来致力于建立一个“金融帝国”,这一形态已初步形成。

德隆系投资金融机构金额居第四,但控制的金融机构数量却是最多的,达到5家。

德隆系的金融架构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控制的金融机构类型相对较齐全。

德隆系通过上市公司“新疆屯河”(600737)控制了“金新信托”(经过重新登记的信托公司),通过“金新信托”又间接控制了“德恒证券”。

通过旗下“合金投资”(000633)、“湘火炬”(000549)、“天山股份”(000736)和非上市公司联合控制了一家保险公司(“东方人寿”)和两家金融租赁公司(“新疆金融租赁”和“新世纪金融租赁”)
由此,德隆系形成了遍及证券、保险、信托和金融租赁在内的5家金融机构,控制金融机构数量是目前为止最多的。

追求控制地位。

以一家或多家下属公司参股同一金融机构,实现单一或联合控股。

德隆系控制的金融机构只有“金新信托”是通过“新疆屯河”持有24.9%的股份,通过独家公司实现控股的,其它金融机构都是通过旗下多家公司参股实现联合控股的。

如“新世纪金融租赁公司”,是由“新疆德隆”、“新疆生命红科技”、“上海西域实业”和“新疆屯河”共同参股,累计持有51%的股份,实现了绝对控股。

再如通过“合金投资”、“屯河电机”、“天山股份”、“新疆屯河”和“新疆德隆”分别持有“新疆金融租赁”18.52%、9.26%、7.41%、2.25%和2.25%的股份,累计持有39.69%的股份。

又如通过“金新信托”成为“德恒证券”第一大股东持有21%股权外,德隆系旗下的“重庆实业”(000736)和“天山股份”也分别参股“德恒证券”6.4%和6.5%,合计持有33.9%的股份,稳定了控股地位。

此外,还通过“湘火炬”、“天山股份”和“重庆实业”分别持有“东方人寿保险”7.5%、6.25%和5%的股份,累计持有18.75%的股份。

德隆系金融机构数量多,体系比较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个缺陷,那就是缺少一家控股的商业银行。

此前,“德隆国际战略投资公司”虽然受让了“深发展”(000001)1.28%股权,由于“新桥投资”已经入主“深发展”,德隆系要达到控制地位,在短期内恐怕有相当的难度。

也许在未来的时间里,德隆系会选择控制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来完善其金融架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