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合集下载

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

金属元素 一般_小__于__4
非金属元素 一般_大__于__或__等__于__4
易_失__去__电子 只显_正__价 _阳__离子
一般易_得__到__电子 一般为_负__价
一般为_阴__离子
【微点拨】金属元素只有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中氧、氟只有负化合 价,其他的非金属都有正、负化合价。
【自我小测】 1.思考辨析: (1)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低。( ) 分析:×。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2)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 分析:×。核外电子在核外高速无规那么运动,并不是旋转。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⑩是电子总数的一半:Be
(以3)下核D各外.微电当粒子中排M,布核层规外为律电。子最总数外相等层的是时( ,最) 多可排布18个电子
(LK必修2·P8改编)R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关于Rn的化学性质正确的选项是( ) (2)电子不一定排满M层才排N层,如钾、钙原子的M层均为8个电子,而N层分别有1个、2个电子。 (2)画出以下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如果X为Cl,那么可形成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D选项正确。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H。 此题可用排除法,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上,故A错;
电子层序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电子层符号 _K_ _L_ _M_ _N_ O P Q
离核距离
近远
电子能量
低高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微点拨】电子层不能理解为电子在核外一薄层空间内运动,而是按 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区域,离核远近来划分的。
3.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 (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选D。此题可用排除法,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 上,故A错;最外电子层最多可排8个电子,故B错;倒数第二层最多可 排18个电子,故C错。

高一化学核外电子排布

高一化学核外电子排布


迁移与应用】
1.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M层 有4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14
B.15
C.16
D.17
; / 股票开户 ; 2019.1 ;
他们在废墟中找到了大量是死尸,很多变成了焦炭.不过他们在河畔发现了一些独木舟,那些船只出现非常异常.一些死尸也被调查一番,有绑腿那个特点再度浮出水面. 那直接令德军联想到白俄罗斯德军707师的遭遇,苏军士兵不会用布条把小腿捆结实.至于现在出现的,只能说明切诺比也 是被同一股苏军袭击,焦点一下子落在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交接的沼泽地区. 德军甚至可以确定,那片烂泥湿地还有大量森林的地区肯定聚集了大量的游击队,大量的苏军溃兵涌入它里.从之前的经验,苏力当局在向后方派遣大量游击队组织,普里佩特沼泽地显然成了游击队的根据地,那样 成建制的发动战争也就不足为奇. 可是,知道了情况又如何.德军司令部实在无暇顾及那些问题,更没有兵力去扫荡白俄罗斯.目标依旧以攻占莫斯科为主,治安战只能暂且放一放. 不过德军立刻做出了调整,除却在各个据点加强监管外,有开赴各个村庄监管起来,建立亲德组织,培养反对斯 大林的俄罗斯人.在游击活跃地区域搞无人区,经济上严格管制,禁止任何生活必需品、药品、武器原料流向游击区. 德军立刻开始如此办事,切诺比周围的村庄全部遭殃,在莫济里-列奇察公路的周围已经实实在在的变成了无人区. 即使是雨季,德军的暴行变本加厉,很快,那些情报就送到 了183师师部――德军更加残暴了.(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发现河东共青团员 秋雨洒在第聂伯河上,整个沼泽地湿湿漉漉,水位上涨后,到处泥泞不堪. 即使有雨水,哨兵还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他们陪着雨披在森林中站岗警戒,大部分哨兵身子伸出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沪科版高一化学上册教案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沪科版高一化学上册教案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沪科版高一化学上册教案一、引言在化学中,我们经常使用电子排布的规律来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对于高中化学的学生来说,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基础中的基础。

本文档主要介绍沪科版高一化学上册中,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认识。

二、电子排布的基本概念2.1 原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其中,电子和质子是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子则是与质子一同构成原子核的部分。

2.2 电子排布电子排布是指电子在原子中的空间分布情况和能级排布规律。

电子排布是化学变化的基础,不同的元素由于电子排布的不同而表现出各自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2.3 能级对于原子而言,电子的能级是指在原子内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所能到达的能级。

通常情况下,原子的能级是啮合式排布。

原子中的电子根据能量的高低,从低能到高能地填充能级。

三、电子排布的规律3.1 布居原理按照布居原理,原子中的电子将首先填充低能级轨道。

在确定了低能级轨道的填充顺序后,才轮到高能级轨道中的电子。

同时,在相同的能级状态下,尽量使电子自旋方向相反,以便各电子的运动同步进行。

3.2 费尔米图形式费尔米图形式是根据电子相对能量的大小将电子填充过程表示出来的图示。

它有助于理解电子排布的规律和特点。

费尔米图形式可以显示电子的自旋方向、电子的能级、电子的数量以及电子的状态。

通过费尔米图形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电子的能量大小顺序、各子壳内电子数目以及各壳层中的电子位置等。

四、结论沪科版高一化学上册教案中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的介绍。

本文档主要涉及了电子排布的基本概念,电子排布的规律,以及费尔米图形式。

掌握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来加深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

高一化学人教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高一化学人教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目标定位]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两原理一规则”,会正确书写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

一、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 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的电子应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由里到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如构造原理所示(对于1~36号元素来说,应重点掌握和记忆“1s →2s →2p →3s →3p →4s →3d →4p ”这一顺序)。

2.泡利原理(1)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这一原理被称为泡利原理。

(2)因为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 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所以从能层、能级、原子轨道、自旋方向四个方面来说明电子的运动状态是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子的。

如氟原子的电子排布可表示为1s 22s 22p 2x 2p 2y 2p 1z ,由于各原子轨道中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所以9个电子的运动状态互不相同。

3.洪特规则(1)在相同能量的原子轨道上,电子的排布将尽可能占据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就是洪特规则。

(2)通俗地说,洪特规则可以表述为电子总是尽量自旋平行地分占不同的轨道。

如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是,而不是。

(3)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同一能级)上的电子排布处于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状态时,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

相对稳定的状态⎩⎪⎨⎪⎧全充满:p 6、d 10、f 14全空:p 0、d 0、f 0半充满:p 3、d 5、f 7如24Cr 的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为半充满状态,易错写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44s 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两原理一规则”(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分布要尽可能地使原子的能量最低。

(2)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能量相同)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54 氙 Xe 2 8 18 18 8
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___2_n_2__个电子(n为电子层 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8__个(当K层为最外层时 不超过___2 _个)。 (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1_8__个。 (4) 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____最_低__的电子层里, 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______升_的高电 子层。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 分层排布:一分、别原用子n 核= 1外、电2、子3、的4、排5布、6、7来表示从
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K、L、M、N、O、P、Q来表 示); ② 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 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原子核外的电子总是尽可能地
小结: (1)比较微粒半径大小: 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
二看核电荷数
三看核外电子数或 最外层电子数
(2)对于同种元素: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②阴离子半径 > 原子半径 (3)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核电荷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 如 O2- > F-> Na+ > Mg2+>Al3+; S2- > Cl- > K+ >Ca2+
0.186 0.160 0.143 0.117 0.110 0.102 0.099 ----
原子序数
原子半径的变化
3~9
逐渐减小
11~17
逐渐减小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 子半径呈现 周期性 变化。
如何比较简单微粒 半径大小?

高一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点

高一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点

高一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点核外电子排布是指原子核外的电子在各个电子壳层中的分布情况。

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电子壳层结构、能级分布和填充规则三个方面介绍高一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点。

一、电子壳层结构原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分布在若干个电子壳层中。

常见的电子壳层分别用K、L、M、N等字母表示,由内向外依次排列。

每个电子壳层都有一定数量的电子能位,其中K层最接近原子核,能位最低,依次递增。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每个电子壳层中能容纳的电子数量为2n^2(n为电子壳层的主量子数),即K层能容纳2个电子,L层能容纳8个电子,M层能容纳18个电子,N层能容纳32个电子等。

二、能级分布在每个电子壳层中,存在不同能级的电子轨道。

能级指的是电子在电子壳层中可能所处的位置,每个能级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轨道。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每个电子壳层的能级数目等于主量子数n的值。

以K 层为例,K层只有一个能级,即1s能级;L层有两个能级,即2s和2p 能级;M层有三个能级,即3s、3p和3d能级;N层有四个能级,即4s、4p、4d和4f能级。

三、填充规则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电子填充壳层时遵循以下规则:1. 泡利不相容原理:同一个原子中的电子不能拥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即每个电子的量子态必须不同。

这意味着每个能级中的电子自旋量子数必须相异。

2. 洪特规则:电子首先填充低能级的能位,然后才填充高能级的能位。

按照洪特规则,电子填充顺序为:1s → 2s → 2p → 3s → 3p → 4s→ 3d → 4p → 5s → 4d → 5p → 6s → 4f → 5d → 6p → 7s → 5f → 6d →7p。

根据以上填充规则,我们可以知道每个电子壳层的电子排布情况。

以氧原子(O)为例,氧原子的原子序数为8,因此氧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为:1s^2 2s^2 2p^4。

其中1s层有2个电子,2s层有2个电子,2p层有4个电子。

2020届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讲义: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讲义: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含答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

2.了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各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n2个(n为电子层序数)。

(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

(3)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即按K、L、M、N…依次排列。

2.常见10电子粒子:(1)分子:Ne、HF、H2O、NH3、CH4。

(2)阳离子:Na+、Mg2+、Al3+、NH+4、H3O+。

(3)阴离子:O2-、F-、OH-。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的能量(1)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不同。

(2)电子能量与运动区域。

电子能量较低→运动区域离核较近。

电子能量较高→运动区域离核较远。

2.电子层(1)概念: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运动,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也称作洋葱式结构)。

(2)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与能量的关系。

n 1 2 3 4 5 6 7 表示方法字母K L M N O P Q离核远近由近到远能量高低由低到高3.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K层,充满后再填充L层。

[特别提醒]原子最外电子层排满8个电子时为稳定结构,但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排满2个电子时为稳定结构,如Li+为2电子稳定结构。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共划分为几层?按能量由低到高、离核由近及远的排列顺序是什么?其中M层和N层哪一层能量更高?提示:7;K、L、M、N、O、P、Q;N层能量高于M层。

2.M电子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为什么钾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是而是?提示:若钾原子的M层排布9个电子,此时M层就成为最外层,这和电子排布规律中“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相矛盾,不符合电子排布规律。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高中化学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学科。

本文将归纳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和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围绕核外层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增加和电子结构的变化有关。

3.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共价键是由共用电子对连接原子的共用电子对形成;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之间相互排斥形成的键。

4.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可以通过观察或测量而不改变物质化学组成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新物质的性质。

二、溶液和物质的分散状态1. 溶液的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其他物质的溶质。

2. 浓度和稀释:浓度是溶液中溶质的含量;稀释是在不改变溶质种类的前提下,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浓度降低。

3. 溶解度:指单位质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与溶质达到平衡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4. 物质的分散状态:物质分散可以是溶解、悬浮和胶体三种状态。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化学反应的类型。

2. 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化学平衡等。

3.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反应物写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写在箭头的右边。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指物质因电荷的转移而发生的反应。

2.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氧化态增加;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或氧化态减少。

3.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是指能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还原剂是指能使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理念感悟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况、能级分布、原子结构构 造原理、及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能量状况。 3、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以及表示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模型化的思想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用演绎、归纳等 多种逻辑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进一步感受和体会科学家进行研究和认识 物质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 界的兴趣和勇气。
3 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中,我们可得到的启迪是 A.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奥秘的重要手段 B.早期的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不够细致,所以没有发现正 确的原子结构模型 C.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以前的各种原子结构模型都是不正 确的,对学习认识原子结构是毫无用处的 D.继承、积累、突破和革命是科学发展的形式
4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 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 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 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D.未来化学的方向是经验化
你知道吗?
1、原子是由哪些基本微粒 构成的?
2、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是 否带有电荷?为什么原子是 电中性的?
3、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在 数量上有什么规律?这些微 粒的体积和质量有什么特点?
课堂求知互动
一、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1. 道尔顿原子模型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 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 球体,在化学反应中保持本性不变。
P 能 级 的 原 子 轨 道
d能级的原子轨道有5个.
d 能 级 的 原 子 轨 道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n 1 2 3 4 n
电子层 轨道
轨道数 可容纳 电子数
第一 1s
1条 2
第二 2s 2p
4条 8
第三 3s 3p 3d
9条 18
第四 4s 4p 4d 4f
16条 32
… …
n2 2n2
原子轨道能量高低规律:ns<np<nd<nf
启示:



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都是建立在实 验研究基础上的,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的重要手 段。 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几位科学家都是诺贝尔 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勇于怀疑科学上的“定论”, 不迷信权威,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 然科学就是在不断探索中修正错误而前进的。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几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以 及他们研究原子结构的过程,相互交流并写出心 得体会。
2. 汤姆生原子模型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模型。认为原子 是可以再分的。
3. 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褔通过α粒子散射实 验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 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核外电子构成。
卢瑟福认为原子 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上,电子 在原子核外空间 高速运动。
电子层
轨道
轨道能量顺序
7
P 核
外O 电 子N 填M 充 顺 L 序 图K
4s 3s
2s 1s
4p 3p
2p
4d 3d
4f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只 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在等价轨道(能量相同 的轨道)上排布时,总是尽可能分占不同的 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这种排布,电子的 能量最低。
问题1:完成下面表格
电子层
原子轨道 类型
原子轨道 数目
可容纳 电子数
1 2 3
4
n
问题2:
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的能量 高低: (1)1s 2s 3s 4s
(2)nf
nd
ns
3pz 4pz
np
(3)3px 3py (4)3px 5py (5)3s 4p
(6) 4s 3p (7) 4s
3d
1.最低能量原理──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 布,要尽可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
1、电子层 n 取值: n =1,2,3,4,5……; 物理意义: n值的大小表示电子的能量高低。 n值越 大表示电子所在的层次离核较远,电子具有的能量也越高。 对于n =1,2,3,…分别称为第第一能层,第二能层,第 三能层…
n
对应电子层 符号
1
第一层
2
第二层
3
第三层
4
第四层
5
第五层
· · ·
· · · · · ·
卢瑟福——原子之父
α粒子散射实验
4.波尔原子模型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把普朗克的相关理 论与卢瑟福的原子模型相结合,较好地解释了氢原 子光谱,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5、电子云模型
针对训练
1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 含有下述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 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这3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A.只有③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有①②③ 2 卢瑟福从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A.原子中存在原子核,它占原子中极小的体积 B.原子核带正电荷,且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 C.金原子核质量远大于α粒子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相关知识链接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电子云)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原子轨道)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S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分布图
讨论:原子核外电 子运动有哪些特征?
人们按照图 示的方法制 作电子云的 轮廓图
常把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 90%的空间圈出来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物理意义:表示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与能量无关。
电子云轮廓图----原子轨道
S原子轨道
S原子轨道是球形对称的.
P原子轨道
z
z
z
y x
x
y
x
y
P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个P能级 有3个原子轨道,它们相互垂直,分 别以P x,Py,PZ表示.
P能级的3个原子轨道P x,Py,PZ合 在一起的情形.
新课标苏教版选修五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专题2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复习要点
一、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程标准
一、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二、了解原子构造原理 三、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四、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 (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针对训练
写出下列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及其简 化形式、外围电子排布式、电子轨道表示式:
10Ne 14Si 18Ar 20Ca 24Cr
1s 2 s 2 p 3s 3 p 3d 4 s
2 2 6 2 6 5
1
29Cu
1s 2 s 2 p 3s 3 p 3d 4 s
2 2 6 2 6 10
1
洪特规则特例: 根据洪特规则,人们总结出, 当同一亚层轨道半充满、全充满以及
7.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 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 C、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
) B、基态时比较稳定 D、激发态时比较稳定
8、 A的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层且只含1 个电子;B的原子 3p轨道上得到1个电子后不能再容纳外来电子;C的原子的
2p轨道上有1个电子的自旋方向与其它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符号表示) (2)写出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 (3)元素T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T单质的颜色深 b T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 c 氯与T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 ( 4 )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 — 。 T 、 X 、Y、Z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 是 ,理由 。
全空时,是比较稳定的。 全充满 p d f
半充满 p d
3
5
6
10
14 7 0
f f
全空 p
0
d
0
本课总结:
人类对原子结 构认识的历史
能量最低原理
知 识 体 系
原子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排布 遵循的原理和 规则
泡利不相容原理 !
洪特规则 电子排布式
原子核外电子 排布的表示式
轨道表示式
课堂反馈
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内有电子学说 的是 ( ) A、道尔顿 C、汤姆生 2、下列表达式错误的是 A .甲烷的电子式 B.氮原子的L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C.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 B、卢瑟福 D、波尔 ( )
D的原子第三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四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 子;E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6。 则各元素是何种元素?
体验高考
07山东32题
(1)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
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种。 (2)第ⅢA、ⅤA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GaN、GaP 、GaAs等是人工合成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其晶体结 构与单晶硅相似。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问题3:完成下面表格
原子序数
K
8 11 13 18
核外电子的排布
L M
课堂求知互动
1、分别再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 电子排布式的简化形式、外围电子排布式表示 出26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请你通过比较、归纳,分别说出这些不同 化学用语所能反映的粒子结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