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基础知识训练
口技》基础知识

• 3.开头结尾都写到了“一桌、一椅、一扇、 一抚尺而已”,这样写在文章的结构上起 什么作用?
• 4.本文第二段文字描绘了口技者表演的声音 由________及________,由________到 ________,由________到 ________,由 ________到________的过程。
翻译下列句子
•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 然,无敢哗者。 • (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 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 时齐发,众妙毕备。 • (3)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 (4)虽人有百手,手有百舌,不能指其一 端。
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 1.第一段中 概括介绍口技 表演者艺术高超, 点出演出的场合, 点出演出的地点, 点出口技表 演的设施,介绍表演的道具。
• 5.“伸颈、侧目、微笑、嘿叹”属于什么描 写,有什么作用? • 6.文中“以为妙绝”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再见
பைடு நூலகம்
《口技》基础知识检测
• 1.填空。 • 《口技》节选自 。作者是 代 的 。 • 2.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 呓语( ) 惊觉欠伸( ) 中间( )
几欲先走( ) yì 语( ( ) yè屋( ) 无敢huán 者 )
) 许许声(
解释划线的词语。(
• • • • • • • (1)会宾客大宴 (2)少顷 (3)众妙毕备 (4)夫齁声起 (5)意少舒 (6)两股战战 (7)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8)妇抚儿乳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0)虽人有百手 (11)不能名其一处也 (12)几欲先走 (13)满坐寂然 (14)群响毕绝
初一语文下册《口技》课件PPT

通过学习和表演口技,青少年可以逐渐克 服害羞、缺乏自信等心理障碍,增强自信 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拓展视野
弘扬传统文化
口技艺术涉及到各种声音和语言的模仿, 青少年学习口技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了 解更多的文化和艺术形式。
口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青少年 学习口技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 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解读方法指导
通过品味语言、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等方法,深入解读文本,理解作者的表达意 图和艺术匠心。
人物形象塑造和性格特点分析
人物形象塑造
通过描绘口技艺人的动作、神态和语 言等细节,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自 信从容、富有感染力的民间艺人形象 。
性格特点分析
从口技艺人的表演中可以看出他自信 、从容、富有感染力的性格特点。他 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和人物特点,灵 活运用各种口技技巧,将人物形象和 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尊 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和讨论等方式,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 过分析和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 理解文章。
教材分析与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口技》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简 练、生动,描写细腻、传神。文 章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 合的手法,突出了口技表演者的
口技艺术的创新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艺术元素,对口技艺术进行 创新和发展,使其技艺术也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形式 进行交流和融合,丰富了口技艺术的内涵和外延。
口技艺术在各类场合中的应用实例
文艺演出
口技表演作为文艺演出的一种形 式,经常出现在各类晚会、庆典 等场合,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视听
主题思想阐述
七年级语文《口技》教案

七年级语文《口技》教案(通用5篇)七年级语文《口技》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所复习的课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感受到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七年级也需要运用灵活新颖的形式来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等,都可以使文言文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新奇,变被动为主动,激起学生浓厚的情趣。
复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词语,掌握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的音形义。
2、品味精彩语句,培养自己的语感,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认读、理解、鉴赏与评价等能力,力求从“文言”和“文章”两个层面复习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惊叹我国古代口技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积累词语,掌握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的音形义。
培养自己的语感,品味精彩语句。
难点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力求从“文言”和“文章”两个层面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媒体课件,学生做好自主复习,为更好地理解复习内容做准备。
授课过程准备行囊(字词复习)导语: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乘着时空的列车,穿越时空的隧道,来一次惊险的的旅游。
一场大火灾突然而至,一家人还在睡梦中,这一危急时刻,是真是假呢?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背起行囊出发一起体验一下吧!哦,对了,出发前检查一下自己的行李,看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自我检查(1)给下列划横线字注音。
呓yì语齁hōu声? 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曳yè屋许hǔ许声几jī欲先走点拨:注意多音宇“几”的读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
② 施八尺屏障? 施:设置,安放。
③少顷:一会儿。
④ 既而:不久,紧接着。
⑤几欲先走? 几:几乎。
⑥众妙毕备? 毕:全、都。
⑦未几:不久。
⑧意少舒? 少:稍微。
? 舒:伸展、松弛。
⑨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2019-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口技断句-范文word版 (1页)

2019-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口技断句-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口技断句口技如同练武,也需要执着和勤奋。
师彪就是凭借在追梦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精神,将他钟爱的口技练得炉火纯青。
断句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总结:全文紧扣“善”字,形象而逼真地进行正面描写,由简单到复杂、由弛缓至紧张的三个场景,再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
这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为文章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口技基础知识训练

口技基础知识训练文华中学钟文1.《口技》选自,作者是。
2.辨析下列表示时刻的词语,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不久不多忽俄而溘然表示突然产生:表示同时产生:表示接踵产生:表示在特准时刻内产生:表示过了专门短时刻就产生:3.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2) 会.来宾大年夜宴( )( )(3)施.八尺樊篱( ) (4)满坐寂然..(5)众妙毕.备( ) (6)来宾意.少舒( )(7)中心力拉崩倒之声( ) (8) 虽.人有百手( )(9)无不变色.离席( ) (10)奋.袖出臂( )4.说明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的不合含义。
指:人有百指( ) 不克不及指其一端( ) 乳:妇抚儿乳( ) 儿含乳啼( )妙:众妙毕备( ) 认为妙绝( )绝:认为妙绝( ) 群响毕绝( )一:一时齐发( ) 又一大年夜儿醒( )坐:口技人坐樊篱中( ) 满坐寂然( )5.翻译下列句子。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满坐来宾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认为妙绝。
(3)因此来宾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文章前后两次交卸道具的简单有什么感化?7.依照要求,原文填写。
写救火的响声由少而多的句子:写救火情形,声响百千齐作,包罗万象的句子:8.课文中描述听众反响的句子起什么感化?9.将响应的意思连线。
(1)坦荡的模样a.欣然(2)整洁的模样b.怡然(3)安闲欢乐的模样c.俨然(4)快乐快乐的模样d.豁然(5)不整洁,纷乱的模样e.杂然10.假如把本文看作记叙文,那么本文记叙了什么?假如把本文看作说明文,本文说清晰明了什么?立异才能应用(一)扫瞄短文,答复问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呵欠,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年夜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年夜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叫声,大年夜儿初醒声,夫叱大年夜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来宾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认为妙绝。
简单口技的基本教程

简单口技的基本教程口技是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表演技艺,在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也享有很高的地位。
口技主要是通过各种口技的动作和声音来表演,而口技的内容则是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上的故事、社会热门话题以及说唱技巧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技也日益受到欢迎,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简单口技。
为了更好地学习简单口技,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例如口技基础知识、口技技巧、口技表演以及口技现场观摩。
首先,学习简单口技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基本节奏、咬字技巧等,这些知识是学习口技时必不可少的。
此外,还需要了解一些口技特有的表达方式,例如节奏效果、押韵处理以及让话语有意义的手法等,这些技巧能够提升口技的表演水平。
其次,学习简单口技需要有一定的表演经验,也就是说,要想在表演中做到精准、流畅,就需要在实践中练习,在练习中逐渐熟悉口技基础知识和技巧。
另外,在学习口技过程中要有意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口技技术。
第三,口技表演需要有一定的演技能力,即表演者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借助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位熟练的口技表演者,一定能够用自己的表情、肢体动作以及语言,来为观众展示精彩的口技表演。
最后,学习简单口技需要有一定的现场观摩经验,观摩更能让学习者进一步深入了解口技的表演,也能为自己的表演增加更多灵感和想法。
在现场观摩时,学习者还可以向表演者询问一些有关口技的问题,并尝试着去学习表演者的一些技巧,以便在自己表演的过程中应用到实际中。
以上是关于学习简单口技的基本教程。
由于口技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学习口技需要积累大量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只有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做出精彩的表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为大家学习口技提供帮助!。
七年级《口技》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七年级《口技》语文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口技》。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口技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口技》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解释。
3. 口技艺术的特点和魅力分析。
4.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5. 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口技》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4.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口技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作业。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口技艺术的价值。
3. 学生讨论口技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4.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 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口头表达能力展示评价内容:1. 学生对课文《口技》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2. 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口技艺术的特点和魅力的理解。
4.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资源1. 课文《口技》文本。
2. 课文注释和解释。
3. 相关口技艺术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文学鉴赏指导资料。
四、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口技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4. 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进行文学阅读和口头表达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口技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口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口技,学会基础的口技技巧。
2.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自信心和个人魅力。
教学重点1.熟悉口技的概念和发声技巧。
2.掌握基本的口技表演方法。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口技表现能力。
2.帮助学生克服对表演的紧张情绪。
教学内容探究口技1.让学生先自己想一下口技这个词汇代表的意义是什么,然后进行展示和讨论。
2.向学生介绍口技的来源和传播背景。
3.分析口技的表演特点,探究其技能要点。
学习口技基础知识和技巧1.向学生展示口技表演视频,引导他们进行模仿和练习。
2.提醒学生关注口型、音调和节奏等细节。
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诗歌和儿歌、绕口令等活动,提高发声和咬字能力。
熟悉口技表演方法1.向学生介绍基本的口技表演技巧,如姿势、手势和表情等。
2.让学生合作,进行分组表演,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3.对学生进行点评,指导他们改进表演技巧和增强表现力。
组织口技表演1.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口技表演成果,提高表演信心和磨练技巧。
2.组织学生进行班级级别的口技比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思维。
3.对优秀表演者进行表彰,激励他们持续进步。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授课方法,包括讲解、示范、讨论、练习、合作和展示等。
教学评价1.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口技表演的感受和态度,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
2.教学观察记录:记录学生表演情况和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问题,便于总结和调整教学方向。
3.成绩评估:根据学生表演成绩和课堂参与度等因素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成果。
教学资源1.发声和咬字纠音练习材料。
2.口技表演视频资源。
3.合作学习和互相点评工具。
教学反思初一学生处于口才训练的关键时期,通过探究口技的性质和特点,学生能够增强自信心、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是培养综合素质的一项必需。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授课,创设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也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加强评估和反思,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口技基础知识训练
文华中学钟文
1.《口技》选自,作者是。
2.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2) 会.宾客大宴( ) (3)施.八尺屏障( ) (4)满坐寂.然( )
(5)众妙毕.备( ) (6)宾客意.少舒( ) (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8) 虽.人有百手( ) (9)无不变色.离席( ) (10)奋.袖出臂( ) 4.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的不同含义。
指:人有百指( ) 不能指其一端( )
乳:妇抚儿乳( ) 儿含乳啼( )
妙:众妙毕备( ) 以为妙绝( )
绝: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
一:一时齐发( ) 又一大儿醒( )
坐:口技人坐屏障中( ) 满坐寂然( )
5.翻译下列句子。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文章前后两次交代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7.根据要求,原文填写。
写救火的响声由少而多的句子:
写救火情况,声响百千齐作,应有尽有的句子:
8.课文中描写听众反应的句子起什么作用?
9.将相应的意思连线。
(1)开阔的样子a.欣然
(2)整齐的样子b.怡然
(3)安闲快乐的样子c.俨然
(4)兴奋愉快的样子d.豁然
(5)不整齐,混乱的样子e.杂然
10.如果把本文看作记叙文,那么本文记叙了什么?如果把本文看作说明文,本文说明了什么?
创新能力运用
(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全文紧扣一个“”字,然后从三个方面加以突出:、、。
1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畅B.动作舒缓C.舒筋活血
13.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状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
14.选文第三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
A.声音由小到大B.声音由远到近
C.声音由内到外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15.翻译下列句子。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3)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16.按要求摘出原句。
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文中议论的句子:
17.将选文第三段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
18.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19.你认为口技人的表演“妙”在何处?
三新精英园
破缸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①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①了:明白,懂得。
②指:同“旨”,意思。
20.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退为.家人讲为:
②群儿戏于.庭于:
③众皆弃去.去:
④破之.之:
2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2.这篇短文赞扬了儿时的司马光的哪些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1略。
2.忽忽然—时既面是时俄而少顷未几3.擅长恰逢安放非常安静全,都心情夹杂即使脸色捋起,卷起4.指:手指指出乳:吃奶、喂奶乳头、奶头妙:妙处美妙、奇妙绝:极了停止一:同一一个坐:坐
着通“座”5.(1)在同—时间一齐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有。
(2)满座的宾客没有不伸着脖子,侧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妙极了。
(3)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他们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跑6、首尾呼应;从侧面烘托口技艺人的技艺不凡。
7.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无所不有8突出表演效果,烘托口技艺人技艺高超。
9.(1)d (2)c (3)b (4)a (5)e 10.记叙了一次众宾客欣赏口技表演的场景;说明了口技的特点以及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11.醒而复睡、深夜救火善听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对表演的描绘。
12.C 13.A 14.D 15.略。
1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有人……一处也。
17.言之有理即可。
18.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这样共同表现其表演之“善”。
19.略20.①给②在③离开④代水缸 21.从此手不离开书,到了不知道饥渴冷暖的地步。
22.聪明沉着,见义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