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填空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是一篇描述一个神秘村庄的故事。
故事中,一位渔夫偶然发现了这个村庄,他被村庄的美景和人们的热情好客所吸引,不想离开。
渔夫在探险时,忽然发现了一片桃花林,这里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让他深深地被吸引。
他继续前行,发现了这个村庄的社会环境非常安定平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让渔夫感到非常温馨。
在这个村庄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表现出了这里自然环境的美好。
而渔夫的总体感受是豁然开朗。
渔夫了解到,这个村庄的人们是先世避秦时乱而来到这里的。
他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这些
语句最能体现出这个村庄人们的热情好客。
但是,渔夫最终还是背信弃义,诣太守,说如此,这让人感到遗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初极狭。
4.《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马说》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填空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填空附答案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2.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3.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4.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6.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8.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9.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10.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11.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12.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13.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14.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食。
参考答案:1.豁然开朗。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山有小口; 初极狭。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其中往来种作。
8.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9.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0.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不足为外人道也。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二、《小石潭记》1.《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2.《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3.《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5.《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6.《小石潭记》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答案1.如鸣佩环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3.怡然不动,俶尔远逝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三、《核舟记》1.《核舟记》中,指出木刻的珠子清晰得可以数出来的句子是:。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1.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2.“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诗人王维的诗句让人联想起《桃花源记》中渔人惊见的桃花林的美景:(),(),(),(),()。
3.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4.描写桃林美好的句子是:(),()。
5.《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7.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8.《桃花源记》中陶渊明为被战乱侵扰的人民描绘了一个美好社会,那里“(),(),()”,环境优美,令人向往。
9.总体上为我们描绘的世外桃源的图景(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是:(),(),()。
10.《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11.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12.《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13.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
14.《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
15.《桃花源记》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
16.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17.《桃花源诗》用“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句表现人们生活的幸福欢乐,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意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18.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19.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或描写桃源人幸福生活(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20.《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内的人们生活安乐、幸福景象的句子是:(),()2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中人无论老幼均能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完整版)《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带答案)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1. “”和“”表明桃花源不易被发现。
2.“,”两句综合视觉和听觉,表现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祥和。
3. “,,”说明桃花源人与世隔绝已久。
4.“,”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的人来表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
5.“:”表明了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
6.渔人在“,”情况下,发现了桃林。
7. 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
8. 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
9. 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
”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10. 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的第一反应是,。
《桃花源记》默写答案
1. “山有小口”和“初极狭”。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也。
6.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7.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1.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桃花林,山水景色,温暖气息,鸟语花香,安逸生活。
2.“渔舟逐水___,两岸桃花夹古津”,诗人___的诗句让人联想起《桃花源记》中渔人惊见的桃花林的美景:清澈的水流,青山绿树,红白桃花,古老的渡口,宁静的气息。
3.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桃花红梢,山势巍峨。
4.描写桃林美好的句子是:林间之景,幽深而静美。
5.《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渔人惊叹不已,留连忘返。
7.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水清鱼活,山幽林密,鸟语花香。
8.《桃花源记》中___为被战乱侵扰的人民描绘了一个美好社会,那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川秀美”,环境优美,令人向往。
9.总体上为我们描绘的世外桃源的图景(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是:清幽的山水,美丽的花景,宁静的生活。
10.《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绿色的田野,简朴的村庄。
11.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人民安居乐业,互相帮助。
12.《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鸡犬相闻,人家互助。
13.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村落清幽,人民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无战乱之忧。
村中有老有少,生活安逸,幸福美满。
14.《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老少穿着朴素,不见___。
15.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人民安居乐业,互相帮助,村落清幽,无战乱之忧。
老少和睦相处,快乐幸福。
16.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老人安详自在,小孩欢笑嬉戏。
17.《桃花源诗》用“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句表现人们生活的幸福欢乐,在___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意与之相近的句子是:老少和睦,欢声笑语。
18.___《桃花源记》一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精神状态的句子是:老人安详自在,小孩欢笑嬉戏。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___1.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2.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渔父踏青不得,烦恼之极,忽逢此地,便以为仙境。
”3.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不知老之将至,桃李争春,鸟噪花落,一片汪洋都不见。
”4.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山险水阔,而且群峰环抱,其间又有一二十家,人物殊好,最特者,杂处其间。
”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渔人甚异之,而后问之,竟谓是太真之国,人民无疾而乐。
”6.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衣服不短不长,颜色青黄,而繁缨缨者数十种。
”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或饮酒歌舞,或斗鸡走狗,无所不为。
”8.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人民安居乐业,乃至白首不相往来。
”9.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无为而治,其政自然。
”10.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乃各以所获告诉,期以共乐。
”1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恐其族人忧其死也。
”12.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不欲与外人沟通。
”13.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不问世事,安分自乐。
”二、《小石潭记》___1.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溪流如带,水声潺湲。
”2.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蜻蜓水虫,皆可数见其形。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游鱼如箭,乍疾乍徐。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溪水脉脉,泾渭纡纡。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___却感到。
“吾师既出,吾亦出焉。
”6.“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的句子跟《小石潭记》中的句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三、《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有女同车,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理解默写测试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中表明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明显精神面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_____________.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
11、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表明桃源人与外界相隔久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描写出桃源入口的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