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十分全面)

7 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 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 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 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 感慨的句子) 9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6.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7. “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大同。 2021/10/24
十三、马说 1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021/10/24
十四、《卖炭翁》白居易 1.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 诗句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3.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4.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5.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021/10/24
十五、《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1、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正如常建诗中所写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一个 成语,这两句诗是: “曲径通幽处”“万籁此都寂”。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 心”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4、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 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文言作品,讲述
了一个隐居在深山密林中的桃花源。
本文可以理解为对人类社会的
批评与反思。
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乌托邦社会,人们生活在
和谐、宁静、自由的环境中。
他们没有私有制,共同耕种土地,分
享收获。
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没有欺骗和欺压。
这个社会充满了
亲情和友情,没有斗争和竞争,人们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桃花源虽然遥远,但却是人们向往的理想社会。
通过描述这个
社会,陶渊明对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暗示和批判。
作者在文
中揭示了人性的缺陷,贪婪和权力欲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
他通过对桃花源的描写,呼唤人们反思现实社会的问题,并寻找改
进之道。
《桃花源记》中也透露出对自然的崇拜与追求。
作者将桃花源藏在深山密林中,远离现实社会的喧嚣和繁忙。
这显示出陶渊明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和思考。
他认为人应该回归自然,追求简单而自由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具有批判意义的文言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的描绘,暗示了社会问题,并呼唤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简单而和谐的生活。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篇叙事作品,更是对人类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思考和反思。
它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 初极狭。
4. 《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马说》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 《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 《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 《马说》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八年级下册语文理解性默写期中复习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理解性默写期中复习(含答案)《桃花源记》(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运用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句子是:“ ,。
”(3)《桃花源记》描绘了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其中体现老老少少生活安康、心情舒畅的语句是:“ ,。
”(4)学校组织学农活动,同学们来到农村,看到一片片农田和整齐的村舍,兴奋地用《桃花源记》中的“ ,。
”来形容所见之景。
(5)置身于青草碧透、花瓣纷飞的美景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名句:“ ,。
”《小石潭记》(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描绘了缠绕的藤蔓随风摇曳的画面。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两句描绘了潭中百来条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画面。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静相宜、灵动活泼的句子是:“ ,。
(4)《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流逶迤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是: ,。
(5)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借环境的清幽含蓄地表达自己内心悲凉凄苦的句子是,。
(6)小明同学在池塘边看到日光照耀下,鱼影倒映在石头上的可爱景象,联想到了《小石潭记》中的:,。
(7)《小石潭记》中点名作者离开小石潭的原因的句子是:,。
《关雎》(1)《关雎》中运用了比兴手法,借雎鸠和鸣引出君子对淑女的追求的句子是:“ ,。
”(2)《关雎》中统摄全篇,表达君子对淑女无限爱慕之情的句子是:“,。
”(3)《关雎》中表现主人公思绪万千,长夜难眠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
”《蒹葭》(1)《蒹葭》中描绘萧瑟冷清、露凝霜结的秋景的句子是:“,。
”(2)成语“秋水伊人"源于《蒹葭》中的“ ,。
”(3)《蒹葭》中写主人公逆流而上,沿着艰险长的道路寻找伊人的句子是:“ ,。
”《式微》(1)、描写“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的诗句是“ ,。
"(2),?,?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以及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XXX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2.《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3.《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4.《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6.《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二、《小石潭记》XXX1)《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XXX却感到:。
6)《小石潭记》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三、《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施展阐发小伙子普通都喜爱美丽而贤慧的姑娘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全诗的肉体,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4、《关雎》中的夫君由“。
”引起“。
”的美好联想;“。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四、《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XXX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五、《式微》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蒙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田野干活,有家不克不及回,苦不胜言的怨言的句子是。
6、《子衿》1、“”,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___1.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2.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渔父踏青不得,烦恼之极,忽逢此地,便以为仙境。
”3.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不知老之将至,桃李争春,鸟噪花落,一片汪洋都不见。
”4.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山险水阔,而且群峰环抱,其间又有一二十家,人物殊好,最特者,杂处其间。
”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渔人甚异之,而后问之,竟谓是太真之国,人民无疾而乐。
”6.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衣服不短不长,颜色青黄,而繁缨缨者数十种。
”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或饮酒歌舞,或斗鸡走狗,无所不为。
”8.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人民安居乐业,乃至白首不相往来。
”9.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无为而治,其政自然。
”10.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乃各以所获告诉,期以共乐。
”1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恐其族人忧其死也。
”12.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不欲与外人沟通。
”13.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不问世事,安分自乐。
”二、《小石潭记》___1.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溪流如带,水声潺湲。
”2.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蜻蜓水虫,皆可数见其形。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游鱼如箭,乍疾乍徐。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溪水脉脉,泾渭纡纡。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___却感到。
“吾师既出,吾亦出焉。
”6.“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的句子跟《小石潭记》中的句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三、《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有女同车,___。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 初极狭。
4. 《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马说》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 《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 《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 《马说》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桃花源记》名句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名句理解性默写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它用来记载事物或发表议论,有时也用于说明。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东晋文学家。
字元亮,世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
马上就要学习这篇新课了,下面是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桃花源记》名句理解性默写,一起来看看。
《桃花源记》名句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1. 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 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① 山有小口;② 初极狭。
4. 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
①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1。
文中就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得?(),( ),(),( ),( )。
2.“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诗人王维得诗句让人联想起《桃花源记》中渔人惊见得桃花林得美景:( ),( ),(),( ),()。
3.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得语句就是:( ),()、
4.描写桃林美好得句子就是:( ),()。
5。
《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得绝美景色。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得句子:()、
7、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得句子:(),( ),( )。
8.《桃花源记》中陶渊明为被战乱侵扰得人民描绘了一个美好社会,那里“( ),(),( )”,环境优美,令人向往。
9、总体上为我们描绘得世外桃源得图景(桃花源美好得自然环境)就是:(),( ),( )。
10。
《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得就是:( ),( )得淳朴自然得乡村美景。
11。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与得语句就是:( ),( )。
12、《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与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与得两句就是:( ),()。
13、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得安宁得句子:(),(),( ),( ),( )。
( ),()。
14、《桃花源记》中从穿着得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得句子:( ),( )。
15。
《桃花源记》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得安宁得句
子:( ),(),( ),( ),( )。
(),( )。
16、描写老人与小孩神情得句子:( ),( )。
17.《桃花源诗》用“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句表现人们生活得幸福欢乐,在陶渊明得《桃花源记》一文中表意与之相近得句子就是:( ),( )。
18、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文中,描写老人与小孩精神状态得句子就是:( ),( )。
19、写桃源人精神状态得句子或描写桃源人幸福生活(描写老人与小孩神情)得句子就是:( ),()。
20。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内得人们生活安乐、幸福景象得句子就是:( ),()
2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中人无论老幼均能快乐生活得句子就是:( ),()。
22.《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得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得句子就是:(),( )。
23。
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得句子:a、(),( )、( ),( )。
b、
( ),()。
24.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得句子有:( ),( )。
(),()。
25、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得语句就是:( ),( );( ),( );( ),( )。
26.《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其她人热情款待渔人得句子就是:(),( )、
2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得句子:()、
2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 ),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得人断绝了来往、
29.《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询问渔人如今就是什么朝代,渔人才发现她们( ),( ),于就是把自己所知道得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她们。
30、《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原因得句子就是:( ),( )、
31、《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她得船,( ),( )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32.表明渔人背信弃义得句子:( ),( )、
33.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就是:( )。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就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文中就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得?(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诗人王维得诗句让人联想起《桃花源记》中渔人惊见得桃花林得美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
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得语句就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描写桃林美好得句子就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得绝美景色。
6。
表明渔人总体感受得句子:(豁然开朗)、
7。
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得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
《桃花源记》中陶渊明为被战乱侵扰得人民描绘了
一个美好社会,那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环境优美,令人向往。
9。
总体上为我们描绘得世外桃源得图景(桃花源美好得自然环境)就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
《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得就是:(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得淳朴自然得乡村美景。
11、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与得语句就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2。
《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与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与得两句就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3.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得安宁得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
《桃花源记》中从穿着得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得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5。
《桃花源记》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得安宁得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6.描写老人与小孩神情得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7.《桃花源诗》用“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句表现人们生活得幸福欢乐,在陶渊明得《桃花源记》一文中表意与之相近得句子就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8、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文中,描写老人与小孩精神状态得句子就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9.写桃源人精神状态得句子或描写桃源人幸福生活(描写老人与小孩神情)得句子就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内得人们生活安乐、幸福景象得句子就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1。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中人无论老幼均能快乐生活得句子就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2、《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得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得句子就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3.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得句子: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4、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得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25。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得语句就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6、《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其她人热情款待渔人得句子就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得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28.《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得人断绝了来往。
29。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询问渔人如今就是什么朝代,渔人才发现她们(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于就是把自己所知道得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她们。
30.《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原因得句子就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1、《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她得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
32、表明渔人背信弃义得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33.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就是:(后遂无问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