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随笔》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蒙田随笔集》是法国文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深受读者喜爱。

在阅读完这部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蒙田的思想和文学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蒙田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随笔以其深刻的见解和幽默的风格而著称。

他的随笔涉及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包括人生、哲学、政治、宗教等等,他的思想观点独到而深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蒙田随笔集》中,蒙田对人生的看法颇为独特。

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珍惜当下,不要为了追求虚无的荣誉和财富而浪费时间,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他的这种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蒙田的随笔中还涉及了对政治、宗教等议题的思考。

他对政治的看法非常独特,认为政治是一种权术,政治家们往往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对人民造成了很多苦难。

对于宗教,蒙田也持有一种较为开放的态度,他认为宗教应该是一种个人的信仰,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定。

这些观点虽然在当时可能会引起争议,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蒙田的随笔风格也非常独特,他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写下了许多深刻的思想。

他的文字流畅、简洁,读起来非常愉悦,给人一种轻松的阅读体验。

他的幽默风格也让我在阅读中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感受到了他的智慧和幽默感。

总的来说,蒙田的随笔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思想观点独到、深刻,他的文字幽默、诙谐,给人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也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相信,《蒙田随笔集》会一直是一部经典之作,给后人带来无尽的启发和思考。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
《蒙田随笔集》是法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风,深受读者的喜爱。

蒙田在书中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对人生、社会、宗教等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蒙田的随笔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风而著称。

他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对
人生、社会、宗教等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他对人生的态度令人感到震撼,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珍惜每一刻,不要被世俗的名利所迷惑,要活在当下,享受生活的乐趣。

他对社会的批判也是深刻的,他认为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平和虚伪都是人性的表现,而人性的本质是自私和贪婪的。

他对宗教的看法也是独到的,他认为宗教是一种安慰人心的工具,但它也是一种束缚人心的枷锁,它使人们迷信和愚昧,无法自由地思考和探索。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蒙田的思想给我以启示,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让我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他的思想让我明白了人性的本质,让我看清了社会的真实面貌,让我不再盲目地相信宗教和权威。

他的思想让我明白了生活的意义,让我懂得了如何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乐趣。

读完这本书,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宗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蒙田随笔集》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风,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会给更多的人带来启发和思考,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生活、人生、社会和宗教。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
《蒙田随笔集》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思考的作品,读完后有以下一些感受:
- 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蒙田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各种细节,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

- 对人性的洞察: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 对知识的追求:蒙田在书中广泛涉猎各种话题,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鼓励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 对自我的认识:通过阅读他的随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 对文字的欣赏:蒙田的文字优美流畅,富有感染力,让我们领略到文学的魅力。

蒙田的文字风格独具特色,他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但又不失深度和哲理。

他善于用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蒙田的文字还充满了幽默和讽刺,他常常以轻松的口吻谈论严肃的话题,让读者在欢笑中思考。

他的文章富有节奏感,句子长短适中,行文流畅自然,给人一种舒适的阅读体验。

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

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

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共10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我并不知道以超现实画风闻名世界的达利还涉足写作,画书籍插图和编辑领域,直到翻开《蒙田随笔》这一刻。

这本书,出版于1947年,达利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从蒙田的全部随笔中编选出18篇,并绘制彩图16幅、黑白插图21幅来图解、阐述。

读它,你既享受了文字中煮茶论道的侃侃谈兴,又经历了视觉上超现实符号的怪异惊骇冲击,还时不时会挑战一下你的脑力:该如何解读这带有达利标记的蒙田?蒙田宣称自己写随笔的目的,不是为了取悦世人,而是为了自己亲朋好友的便利:在他离世后,他们可以从这些文字中找回他的性格和情绪的某些特征,从而对他的认识保存得更完备、更真切。

我想,只要不是纯粹为了功利写字,每个爬格子的人心中,或多或少都存了这样的念头吧!只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蒙田这样:决不用巧言令辞来装饰自己,而是用最诚实最质朴的笔来描绘暴露自己,不隐藏也无需故作姿态呢蒙田他甚至不愿用成文之后更趋成熟的想法去更新替换写作当下的思路,只为了保持每一篇随笔新鲜出炉时的痕迹,让读者在文字中看到时间流逝的印迹。

这,大概也是我选读此书的另一原因吧。

此外,你会发现,经历了5个多世纪时间浪潮的冲刷,沧海成桑田,斗转星亦移,世界也彻底变换了格局,可是蒙田的思想结晶,依然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指引着我们迷茫的心灵。

我很遗憾,时至今日,我的记忆力愈发不能信任。

如果之前,记忆还勉强可说是呈漏斗型的容器,读过的书,多少会留下点痕迹。

那么现在,我可怜的记忆已经日益趋向圆柱体,翻过的书,常常是风过无痕。

于是,我打算发挥烂笔头的功效,勤奋文抄,以补不足。

《论习惯》一文,简言之,就是提倡蒙田本人尊崇的怀疑主义。

因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习惯会使我们的感觉麻木不仁,对我们的判断和信念施加影响实在是太轻而易举了。

而我们必须也警醒得认识到:习惯往往带有强烈的偏见,不少被当作绝对的、确定无疑的见解接受的东西,除了它们具有古旧习俗那饱经风霜的面目外,其实没别的靠得住的地方。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3篇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3篇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3篇《蒙田随笔》读书随笔1看了《蒙田随笔》后,才发现他的思想观点在我看别的书时就接触过了,原来他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

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感情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峻研究的学者。

读完他的书,让我重新认真反思了一下自己,虽然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但是陶渊明也说过:“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蒙田说:“自然的造化可谓巧夺天工,倘若我们的相貌毫无相同之处,那就会人兽不分;倘若我们的相貌完全相同,人与人就无法辨别。

”这句话给了我好大的启发,是啊,这和马克思思想里的所谓“事物都具有共性和个性”的观点大概有异曲同工之妙吧,所以,从来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事物作出相同的判断,而且两种见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不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一个人只要善于学习,从以往事件中汲取经验便足以使自我变得更聪明。

如果谁能记得曾经受到过的伤害,以及使他们情绪发生变化的微妙的原因,那他就能为未来的变化和自己的处境作好思想准备。

由此,蒙田认为用经验来思考事情那是不可靠的,因为事情永远不可能相同,只有推开门才能知道门是开是关,因此,蒙田提倡要我们“认识你自己吧”。

曾经我看过一些书,其中有《认识你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想这些书其中的一些思想也多多少少有受到蒙田的熏陶吧。

其中还有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说,读书能明智,能获得乐趣。

但是,倘若读得过度,变成书呆子,便只剩兴味索然了。

此外,可能还会伤害身体,而快乐和健康却是我们最宝贵的,倘若结果竟弄到有损身心的地步,那么我们就抛开书本吧。

从来我都没有想过我们可以抛开书本,从我读小学开始,我就认为书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东西,我们不能抛弃它,因为它能带给我们知识和不一样的思想,可是,就在我读到这里的时候,突然觉得蒙田说出来埋藏在我心底深处的话,诚然,书籍对我们很重要,很有意义,可是如果我们一味地看书,那我们可能不会有机会出去走走,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甚至可能由于用眼过度导致近视什么的影响健康,所以,当我们想出去走走的时候,那么就抛开书本吧,屋外也会是另一番有趣的天地。

《蒙田随笔》读书笔记

《蒙田随笔》读书笔记

蒙田随笔读书笔记前言《蒙田随笔》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米歇尔·蒙田的创作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本书也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好书,书中的随笔篇目充满了智慧和幽默。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想分享我读书的心得和感悟。

阅读体验这本书的篇幅适中,随笔为主,每篇随笔都有自己的主题,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蒙田在文章中既谈及大自然、人生哲学等高瞻远瞩的话题,也会略带幽默地描绘一个小人物的生活轨迹。

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作者在和读者进行一场朋友式的交谈,旁若无人地陈述自己的人生观和观察到的世界。

蒙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了幽默感和自嘲意味。

例如,“为人母者终其一生,而有些人我们是凭着一个满脸善良的胡子辨认出来的”一句话,既让人捧腹大笑,同时也让人明白了蒙田对于“善良”的理解和看法。

此外,蒙田随笔的魅力还在于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人性的看法。

他用生动的语言和自己的经历,描述了人的智慧和愚蠢、喜怒哀乐、习惯和意识的变化等等。

读这本书有时候会让人感触颇深,对于一些人生的难题也能找到一些灵感和答案。

个人感悟伴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慢慢地发现,蒙田看待人生和世界的态度是伴随着他的生命阶段不断变化的。

在早期的一些随笔中,他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缺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健康。

这种不会停滞的智慧和成长,是蒙田一生的追求。

蒙田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有着生命的喜怒哀乐和天道酬勤的道理。

在这样的世界里,有着大自然的生成与毁灭、人性的恶与善的同时,我们的人生也悄然在这样的世界中演绎着自己的故事。

在这样的世界里,蒙田用他独特的视角和知识对于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使我们不仅仅是在读一本书,也像是在与另一个智慧铁杆成为了陪伴自己的生命伴侣。

结语在读完《蒙田随笔》之后,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于人生的看法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是一段旅程,不同的阶段需要我们抱着不断学习、成长的态度去面对。

蒙田随笔读后感

蒙田随笔读后感

蒙田随笔读后感蒙田随笔读后感1 蒙田说,发怒是一中丧失理智的行为,在发怒时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

带着情绪去看问题,问题往往会无端放大,芝麻也能变绿豆,这跟雾里看雾是一个道理。

当我们发火时,绝不能责打对方。

正确的做法,便是在心头火气,心跳加速时,先把事情放放,等心平气静下来后,对事物的看法就会不一样。

冲动的时候是情绪在指挥,在说话,而不是我们自己。

每个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怒,故而培根对发怒的看法是:倘若你们要发怒,千万不要因为发怒而犯罪,也不可以整天都在发火。

蒙田同样认为: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机,心有怒气是有必要发泄出来的。

但是有告诫发怒者在发怒时要注意发怒要有分寸,同时还要有目标,因为漫无目的发怒便会失去作用。

当让适当的发怒可以,但人们绝不可以像蜂蜜,在蜇人的同时牺牲自己。

我是一个脾气不是很好的人,在以往的生活中,经常会因为莫名的原因而发怒,也因为这样,失去了很多朋友,如今我在一点点改变。

发怒不应该伤害别人,不应该让自己遍体鳞伤。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都是慢慢的,缓缓的,悠哉悠哉地在读,它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适合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煮上一壶咖啡,晒着暖暖的阳光,然后慢慢品的一本书。

孟德斯鸠在读完随笔后曾说:“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在本书中,我看到了思想的人。

”而德利尔也曾说:“蒙田善于像哲人那样讲话,像朋友那样谈心。

”没错,就是这样的感受。

蒙田,不像一个大师,而就像生活在我身边的一位长者,一位有着丰富阅历的智者在和我聊天,娓娓道来他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和看法。

这不是一本难读的书,它不像我对待其他大师的书一样让我望而生畏,拿着这本书,我不惧怕。

平实质朴的语言,没有过多华丽辞藻的堆砌和修饰,却道出了最真实的哲理。

蒙田用平易近人的言语,给我们讲述中生活重中的大小道理,他没有用各种理论条款来强调这些如何重要,只是告诉我们事实,告诉我们人是这样的,人生是这样的,他只是为我们找出现实,为我们还原真实,让我们学会快乐的过日子。

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1在江南莺飞草长的日子里,我在老家的书房里,翻出了一本结满灰尘书的《蒙田随笔集》,机缘凑巧翻到了其中的一页,上面写着一句话:从事哲学不是别的,就是学习死亡。

蒙田说,从你出生的每一天都向死亡迈进,而最后一天到达终点,在人的一生中,“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

”我被这句话“击中”了,许多徘徊在心底,欲说还休,或是说不上来的一切问题,被这句话全部概括了。

人是要有尊严的,从生到死,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爱和恨,道德和非道德,名和利……都逃脱不了为对“尊严”的追求。

也许我们并不一定惧怕死亡,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当死亡来临,还有一种意识可以支撑我们最后的尊严。

但是当生命走到尽头,仍然坚持着以“体面”的方式离去,这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大尊严。

学习死亡,就是学习如何去面对人生。

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2和培根、帕思卡尔的作品并称三大西方经典的蒙田作品以率直真诚的特性赢得了很多美誉,也给我的带来了欢愉。

像这些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的作品常令我望而生畏,但蒙田不会。

照理说,四个世纪之前说出来的话别,应同其他的古人的话一样,犹如啃剔掉肉的骨头,初尝生香,继则无味,久则如同嚼蜡,但蒙田真的不同。

他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穿过世纪的隧道,就像与您闲谈,说着说着就有那么多平实的想法和做法,让你不禁暗暗窃喜:呵呵,大哲人也这样啊!这样的文字,我喜欢。

尽管他的随笔中有很多引用。

蒙田特别喜欢书,他说与书交往是最稳定方便的,确实新东方的总裁也说,书拿了不一定读,书带了也不一定读,但心理上踏实,书就像是最难得的朋友,你不需要时,感觉不道德他们的存在,你需要的时候,它们就会及时出现在你身边,忠实地守候在你的生命的左右,随时宽解,充实你那不安寂寞的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田随笔》读书笔记
福楼拜曾说:“你问我读什么书好,读蒙田吧……它能使你平静。

”在与《蒙田随笔》的接触中,总感觉这个世界就在你面前无辜地对你说:“我本来就如一个简单的小孩,只是你用太多的叹息和眼泪把我复杂化。


蒙田生活在文艺复兴后期,正值血腥的宗教改革。

当外界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混乱和黑暗之时,当四周像魔鬼一般逼近每个灵魂,继而侵噬他们的自由和安宁之时,蒙田毅然选择重返蒙田城堡,坚守内心一方宁静之地。

疯狂失控的外界成就了蒙田心灵的自由和平静,而这份自由和平静正是语言质朴平淡、风格率性的《蒙田随笔》的土壤。

蒙田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观察者。

在蒙田随笔中,他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知识洞察和揭露人类纵多共同的情感。

他独特的见解深化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同时表明了“自知”的重要性。

在《论忧伤》中,有一句这样的话“痛苦得变成了石像”,当人们对情感达到了极致,灵魂似乎瞬间脱离且失去了控制肉体的能力。

平凡的肉体经受不起世间的至喜至悲,突如其来的强烈情感,不管它给我们的是一眨眼间的黑暗还是光明,都有可能成为刺杀我们的隐形匕首,此时理性对情感的约束就有了必要。

在如今这个追求速度的年代里,许多的人渴求停下来,渴求大脑的片刻休息,而蒙田在《论无所事事》中引用的卢卡努一言“大脑也无所事事,就会胡思乱想”正是直指大脑“休息”的可怕之弊。

当然我并不是赞同人应该无休止地忙碌,只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休息”。

当我们放下手上的一切事务后,我们的大脑是不是正如蒙田所说的“如果不让大脑有事可做,有所制约,他就会在想象的旷野中驰骋,有时就会迷失方向”。

蒙田于混乱的年代里隐退,他要的“休息”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读书、思考和写作。

他给自己的是精神和思维上的自由而不是空虚、堕落。

我们要让自己的大脑休息并不代表让它梦幻地运转,而是选择让它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徜徉。

否则真正累垮、腐蚀我们的不是繁忙的工作而是幻觉丛生的无所事事。

再看蒙田的《论发怒》,在这一章中,蒙田赞成怒火到心外的世界张牙舞爪,但他又理性地强调节制。

将怒火压制在平静的外表下是对心灵痛苦的折磨,但当发怒失去了理性,我们也就失去了自我即被愤怒所控制,因此人们要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学会理性面对自己的情感。

蒙田虽然是评论家,但他的随笔论证没有犀利和咄咄逼人之风,他反而运用了亲切活泼生动的笔调向我们阐明了人自身的局限性,并真诚地向读者描绘自身的矛盾。

让我们对“自知”这一人生命题更为深思。

虽然隔着时间和空间的遥远距离,但从《蒙田随笔》中我们可以发现蒙田对教育的看法会让我们觉得他确实像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现代人。

无论是在《论学究气》中,还是在《论对孩子的教育》中,蒙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锻炼都给予高度重视,并极为反对应试记忆教学。

如果拥有知识却毫无本事,那么对知识的记忆就是荼毒学生判断力的罪魁祸首,是扼杀创造力危险的剑,而教育培养出来的就是外表华丽的骷髅。

那么正如蒙田所说的“你就会看到学问的处境会和以前一样能够凄惨”。

学习、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完善自我而不是剥夺自我的过程。

当蒙田谈到哲学因被诡辩蒙上苍白可憎的假面具而使学生对它的接受成为一种压力时,我想到了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的一句话“如果人类创造的文明成为其沉重的精神负担,那么总有一天人类会被自己的创造压垮”,若真是如此,那该有多可悲。

作为哲学宗旨的美德,蒙田认为我们应该“认为它栖身于肥沃丰饶、百花盛开的平原上”而不是“把它复杂化为茫然不知所措的形象”。

那么在看待现实生活时,如果我们能本着简单的心态自然地面对,兴许我们的世界就会减少许多的矛盾和压力。

当然,我对《蒙田随笔》的解读仅是冰山一角,而在这冰山一角里,我深刻地感受到《蒙田随笔》堪比一朵绽放于圣洁天山之巅的雪莲。

它的字里行间都渗透出蒙田对生活恬
静淡然的态度,是身处浮躁社会、行色匆匆人们的静心剂。

走近《蒙田随笔》,唤醒尘封已久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