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场报道在电台节目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对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技巧的探讨

对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技巧的探讨

起, 传统 媒体 日益面 临“ 读 图时代 ” 的冲击 和挑 战。 于是 , 电视 媒体 广泛运用 现场 直播, 让观众 身 临其境 ; 报刊 媒体 更加 注重 图文并 茂 , 让读者 一 目了然 。 在 这种 背 景下 , 作为“ 只 闻其 声 ” 的传统 广播媒 体 , 如 何让 听众通过 耳朵 “ 看” 到现场 , 使 新 闻报道 “ 有声 有 色” , 正 成为 应对媒 体激 烈 竞争 的新 尝试 。 善抓 细 节还原 现 场 现场 报道是 指记者在新 闻现 场边采录 音响 ( 画面 ) 、 边采访 边解说 报道 的形 式。 这 种报道 形式在 我国 由广 播媒体 最先 、 最多运 用 , 它通过广 播记者 的现场 口 头报道 、 现场 音响展 示及现 场人物访 谈等 形式 , 使 听众展 开无 限的想象 和联想 , 展示 了平 面媒体 无法 比拟 的传播 魅力 , 一直 为 听众所喜 闻 乐见 , 是广 播新 闻节 目最 具生 命 活力 的形 态之一 。 如今 , 现场报道 这一形 式早 已逐 渐被 电视 、 报刊 等其它媒 体广泛 借鉴运 用 。
然而, 报刊等 平面 媒体 的现场 报道 来 自记 者 的“ 转述 ” , 记者 写得 再好 也只 能让
百元……。 你认为这种场合, 以这种形式来进行商品的买卖好不好? 这样好啊,
价 高者得 , 混播) 。 ” 在这 篇现 场报道 中 , 作者 没有 采用一 般化 的叙 述 , 而是 较好 地运 用拍卖 经纪人 的叫价声 、 买主 的投 买声 、 成交 的锤 声 、 在 场观众 的喧 哗声等 现 场音 响 , 这 些典 型的音 响变 幻为 一幅生 动 的“ 画 面 , 逼 真地 再现 了拍卖 交易 的过程 , 唤 起听 众对拍 卖 现场 的联 想 。 妙用 解说 复制 现场 在广 播媒体 的现 场连 线 中, 常有 记者解 说穿插 其 中 , 通 过交代 背景 或介绍 记 者在 现场 的感观 感受 , 对 全方位 复 制现场 场景进 行必 要的 串联和 说 明 , 使 听

试论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现场报道

试论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现场报道

过广 播这 一媒 介传 递给 听众 ,其优 点在 于 现场 感强 、使 听 媒 体不 具备这 种条 件 ,听众 只 能通过 现场 记者 的描述 来 了 众具有 较 强 的参与 感 ,给人 以身 临其境 的感觉 ,增加 新 闻 解 新 闻现场 的情况 和 事情 发生 的始末 , 因此 ,广 播新 闻现 的真 实 可信 性 。 因此 ,从 广 播发 展 的要 求 和 未来 趋 势看 , 场 报道对 于记 者 的客观 性要 求更 高 。在广 播新 闻现场 报道 广 播 新 闻节 目要 想赢 得 市场 和听 众 , 现场 报道 的方式 是必 中,记者 的客观 性是 新 现 场报 道 中,记 者可 以对新 闻人 物 的行为 广播新 闻现场报道 选题 的重要性 少进 行评 论 ,如果 非要 进行 评论 ,也 要站在 百姓 的立 场进 对 于广 播新 闻现 场报 道来 说 ,科学 合理 的选 题是 广播 行评 论 。记者 可 以借鉴 文学 中 的 白描 手法 ,结合 现场 多种
文 化 论 坛
试论如何做好广播新 闻现场报道
魏 莱 吉林人 民广播 电台
随着 社会 的飞 速发 展 ,全媒 体 时代 的到来 ,信 息技 术 况 和烘 托现 场气 氛 ,独具 特色 的现场 音 响,如 新 闻现 场人 的发 展也 在不 断加 快 ,传统 媒体 面对 着 电视 、网络 、手机 物 的说话 声 、脚 步 声等 声 音 ,风 雨声 、雷 声 等 自然 声 响, 登 媒体 的 冲击 和 挑 战 ,在此 种 背 景 下,作 为 “ 只 闻其 声 ” 还 有其 它诸 如爆 炸声 、撞击 声等 声 响都能 够产 生空 间感和 的传 统 广 播媒 体 ,如 何 使新 闻报道 “ 有声有色” ,就 成 了 现 场感 ,吸 引听众 的注意 力 ,缩 短 听众与 新 闻事件 的心理 应对 各类媒 体激 烈竞 争 的主要 问题 。 距 离 ,拉 近 听众与新 闻现 场 的空 间距 离 。 广播 电 台播报 新 闻具有 多种 形式 ,现 场播 报是 这诸 多 二 、广 播 新 闻 现场 报 道 的 客 观性 形式 中一种 非 常重 要且 常见 的形 式 ,被 非 常广 泛 的应用在 无 论是 何种形 式 的新 闻,记 者在 新 闻报道 中都应 保持 新 闻报 道 中 ,广播 电 台新 闻现场报 道 是指 通过 记者 现场 口 客 观性 ,而对 于广 播 新闻 现场报 道来 说更 是如 此 。广 播新 头报 道 、现场 人物 访谈 及现 场音 响展 示等 方式 ,及 时 、准 闻限现 场报 道不 同于 电视新 闻直 播 , 电视 新 闻直播可 以通 确 、生 动地 将 正在 发生 的新 闻第 一时 间 “ 惟妙 惟 肖”地通 过 画面 将新 闻现场 的情况 直观 的呈现 在观 众面 前 ,而 广播

浅谈如何发挥现场报道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现场报道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
感受 , 现 场 报 道 更 能 体 现 和提 高 新 闻 的时 效 性 。
现场 报道要求记 者在 现场 , 边 观察事 态的发 展 , 边 即 兴报道 、 即兴评述 , 因此 , 应 选择 时间 、 空 间相对集 中的新 闻。那些地区分散的事件 , 除非有条件搞大型 的现场转播 ,

般短新闻的现场报道 ,记者是不 可能顾及众多 空间的 ,
【 关键词 】现场报道 ; 电视新闻; 重要作用 【 中图分类号 】 G 2 1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3 0 3 6 ( 2 0 1 3 ) 0 7 — 0 0 1 0 — 0 2


准确选择新闻题 材是做好现场报道首要前提
际传媒 机构组成 近百人 的报 道 团队前 往亚马孙 河探秘 寻
在 社会的不同时期都有大众关注 的热 点事 件 , 这些事 件的发生 、 发展和结束大都是一次性的 。大众对 这样 的事 件, 都有 强烈的先睹为快 、 了解真相 的欲望 。此时 , 电视现 场报道 , 便是满足这种欲望的最佳渠道 。 比如 : 2 0 1 3 年 4月 4日至 1 2日恰逢亚马孙河流域涨潮时 , 中央电视 台联合 国
2 0 1 3年 7月 总第 1 9 2期 第 7期
黑 河 学 刊
He i h e J o u r n a l
J u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 2 0l 3
Se l ・ i a l No . 1 92 NO . 7
浅谈如何发挥现场报道在 电视新 闻中的作用
⑧ 王 月梅
( 黑河广播电视台 , 黑龙江 黑河 l 6 4 3 0 0 )
记者 在 赶 往 新 闻现 场 途 中 的 一 种 快 速 的 、 及 时 的 应 急

现场报道在广播新闻中的独特优势

现场报道在广播新闻中的独特优势

现场报道在广播新闻中的独特优势作者:郝六一来源:《今传媒》2010年第09期摘要:广播新闻是有音响的新闻,快捷、贴近、活泼,现场报道作为广播新闻一种独特表现形式,要求广播记者应具备更强的新闻敏感,快速抢发新闻;以清晰的结构和情感描写,体现人文关怀内涵;利用文学表现手法和“說”新闻形式播发新闻,带给听众“听”的享受。

正确采集音效资料,为“带响”的新闻报道增色添辉。

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广播新闻优势更加明显,在节目创优中一枝独秀。

关键词:现场报道;广播电台;独特优势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09-0137-02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独具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

它通过广播记者的现场口头报道、现场音响展示及现场人物访谈等形式,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

笔者从事广播记者十多年,深深体会到广播记者进行现场报道快捷、贴近、方便的独特优势,并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感到现场报道应在广播新闻中大力倡导,并应在方式上继续改革和创新,使这一报道形式更加完美。

以下谈谈自己从事现场报道的一点体会。

一、广播记者应具备更强的新闻敏感,利用现场报道抢发新闻新闻敏感是媒体记者均应具备的素质。

当记者遇到新闻线索或来到新闻现场时,记者们都会使用手中的“武器”对新闻事件进行穷追不舍的采访。

然而,广播电台的记者对新闻敏感要求更高,因为广播具有快捷优势,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电波把新闻抢发出来。

这样,必须要求广播电台记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判断出新闻点在哪里,属于哪类题材,采取何种报道方式。

新闻敏感还应体现在应变能力上,随时对已经打好的腹稿进行修正,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报道。

比如,1999年,我赴黄河壶口瀑布采访朱朝晖驾驶摩托车飞跃黄河,由于这是人类史上首次驾驶摩托车飞跃黄河,是一个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我们报道组去壶口之前做了充分准备,搜集了大量资料,去之前就打好腹稿,打算以现场口头报道形式发新闻。

巧用现场连线提升广播报道优势

巧用现场连线提升广播报道优势

巧用现场连线提升广播报道优势摘要: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之一。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们对新闻时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媒体对新闻的反应速度直接决定了媒体对大众的影响力。

新闻传播速度关系着媒体的声誉,也体现了媒体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当今社会,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新闻媒体推出了一种更为快捷、直接与高时效的报道方式,那就是现场连线报道。

它进一步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缩短了事件与报道之间的时间差,可以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报道给大众,大大推进了新闻的首发率,也体现出新闻的基本特点。

传统的新闻报道是提前编辑与编排,只有在演播室播出才是现场直播,而现场连线报道可以第一时间将现场与大众联系在一起,让大众在新闻时间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可以获得信息,并可以直接看到事件的发展状态,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

随着现场连线报道在新闻报道中被广泛使用,对新闻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是否能在新闻时间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抓住新闻重点,快捷而巧妙地播报一则精彩的新闻,关系到新闻媒体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现场连线;广播;优势现场连线报道不是简单地由新闻记者单方面地讲述,而是演播室与现场记者之间双向交流沟通。

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是一种教科书式的规范流程,一般为:事件发生——记者采集——编辑编排——新闻播报——大众接收——反馈信息,从信息的产生到社会反馈信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这种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新闻事件报道的好坏完全取决于现场记者的能力,很多时候重点、亮点没有采集到,但是已经失去了采集机会,而现场连线则不一样,它实现了现场、编辑、导播、演播室即时沟通与交流,再加上许多媒体推出的电话互动,短信互动等形式,现场记者可以直接把获取的新闻信息传播给观众,而主持人也可以把自己和观众关心的问题反映给记者,以获取更多信息;记者可以参与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而观众也可以更加清晰、客观地获取新闻事件的信息。

发挥广播优势 做好现场报道

发挥广播优势 做好现场报道

发挥广播优势做好现场报道王棋【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1页(P154)【作者】王棋【作者单位】鹤岗人民广播电台【正文语种】中文新闻单位由于新闻宣传手段不同,方式不同,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带音响的节目是广播媒体的优势,在众多带音响的节目形式中,现场报道是最具优势的,在多年的新闻采访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做好现场报道才是广播记者的拿手戏。

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在采访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把现场的音响和记者的解说录下来,然后通过发声手段传送给听众。

现场报道的主要特点就是采编、录音、解说为一体的方式进行采访,记者在现场一边观察、一边解说、一边采访、一边录音。

一、现场报道的优势首先,现场报道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现场报道是记者在现场录音,现场解说,一次性完成,没有做假的痕迹,只有剪辑的程序,所以听众在听的过程中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实可信,亲切感人,比任何一种报道形式的可听性都强,更具有说服力。

我记得在1998年抗洪抢险的时候,听到过省台的一篇报道,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记者在松花江大堤上现场做报道,当时汛情严重,我们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不分白天黑夜奋战在抢险一线,江水的呼啸声、官兵及群众运送沙袋的口号声、更感人的是就连战士因劳累而晕倒的场面记者都在现场通过电波传给听众,让人为之流泪,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汶川大地震更是如此,现场记者通过电波及时、准确地把灾区现场的情景传递给听众,全国人民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其次,制作简单,省时省力。

我们都知道,如果采访、录音、剪辑、制作一篇新闻稿件至少需要一个上午的时间,而现场报道不需要,在采访现场,记者就可以一次性完成,记者通过录制现场音响和现场解说,完全可以把正在发生的新闻准确地报道出去,大大地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发挥了广播的优势。

二、掌握分寸做好现场报道强调发挥广播优势,做好现场报道,不是说不分题材、不分内容,一概采用现场报道,而是要根据新闻内容,掌握分寸,帮忙而不添乱。

做好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理论探讨

做好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理论探讨

做好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理论探讨[广播新闻的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边观察、边采访、边口述、边录音而制成的一种广播新闻报道形式。

它具有传递迅速,现场感强等优势,最能发挥广播的特长。

因此,广播电台的记者应充分掌握广播的特点,切实搞好新闻现在报道。

一、充分发挥广播传播迅速、覆盖面广的特点,突出新闻的时效性新闻事件从发生到传播直至为听众所接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要经历一段时间,这就是新闻事件与听众间的时间距离。

时间距离越大,传播效应越小。

这就决定了新闻报道要力争缩短这段时间距离。

当新闻事件发生时,广播记者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第一现场”,在“第一时间”直播新闻,做到报道与事件同步,以满足听众的信息需求和欲知心理。

广播记者与其它媒体比较,应拥有新闻的“第一时间报道权”、“第一时间解释权”,从广播现场报道的制作过程来看,是完全可以做道的。

广播现场报道改变了过去那种记者先进行采访录音,后整理素材,撰写稿件,写文字报道,再由播音员播读、然后制作合成的传统模式。

只要把现场录音稍加剪辑就可以播出,从而增强新闻的时效,省略了许多程序,使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报道播出之间的时间差大大减少。

使听众在收听广播时,产生了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

2008年。

在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北京奥运、金融风暴等重大事件面前。

广播记者所到之处,哪怕与听众远隔千山万水。

只要一部手提电话,就可以将新闻现场的声音及时传送到听众的耳边,现场报道充分发挥了广播媒体快捷的优势。

二、通过记者的深入采访、营造浓郁的现场氛围广播新闻的现场报道在向听众提供信息时,记者不仅可以在话筒前用自己的语言对现场的情景进行描绘,还可以得到与此同时产生的新闻现场的音响和氛围的帮助,使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

记者在报道中要注意渲染现场氛围。

现场是新闻事件的发生地,当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一开口就要向听众说明是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报道,同时也应当向听众介绍自己,做到先声夺人,尽早把听众“引入”新闻现场。

试论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如何做好新闻现场报道

试论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如何做好新闻现场报道

试论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如何做好新闻现场报道摘要:基于新闻节目质量会直接体现出电视台的节目采编播水平,因此应当着重研究优化新闻节目形式、丰富节目内容的方法。

本文主要从新闻现场报道的角度展开介绍,分析主持人在这项工作中应具备哪些能力,并以大部分主持人的实际现场报道情况来分析,目前传统媒体在节目制作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研究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新闻节目;现场报道新闻节目的质量会受到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新闻播报时要讲究求真务实。

而传统电视媒体在制作新闻节目时通常需要关注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要以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这需要合理设置现场报道的环节。

而如何做好现场报道,就是电视台正在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1.进行新闻现场报道时主持人应具备的能力制定现场报道计划,展开报道工作,对主持人的素质及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要选拔高质量的、有现场经验的主持人参与现场报道。

1.1灵活应变首先,现场报道的特点就是需要在新闻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集现场信息,通常要与当事人或者新闻全过程的目击者进行对话交流。

这个采访环节所面对的受众群体会来自社会的不同行业,年龄层有一定差异。

在面对镜头时,被采访者可能出现语无伦次的情况,无法按照主持人的思路回答问题。

主持人要正确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引导的尺度,不能诱导或误导被采访者说出不实信息。

其次,如果是一些自然灾害引发的新闻事件,现场可能还会存在安全隐患。

所以,主持人需要对现场突发的问题有灵活调控的能力,能够保持冷静沉着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1.2专业能力在常规的新闻报道环节,主持人会提前拟定提纲,确定问题的大致方向,了解本次采访的主题。

需要在与被采访者的交谈中,敏锐的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方便结合这些信息内容展开独家报道,提高节目质量。

同时,主持人要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谈吐有度。

因为主持人在外景工作中,不仅代表个人形象,还代表着电视台的整体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场报道在电台节目中的运用
以强烈的现场感、参与感、真实感的广播电台的现场录音报道,目前越来越受到广大听众的普遍欢迎和极大关注。

这是因为,现场报道即直接播出现场典型场景和典型音响,真实、自然、无修饰,给人以亲切感;记者在现场作口头报道时的情绪、语气同现场气氛和谐一致,其新闻内容更加真实可信,有较强的感染力,大大缩短了报道和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减少了录音剪辑、文字稿审阅、播音员录播等多道工序,使听众在收听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力地提高了节目的宣传效果。

那么,怎样使用好这种报道手段以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呢?笔者认为:
首先反映要灵活。

广播电台的记者在事态现场抢发真实、准确的现场报道,反映灵活至关重要。

所谓反映灵活大致包括:对事态概貌、特点的反映;对最佳收录位臵的反映;对录音话筒运用的反映;决定报道体裁和语言组织的反映;报道基调、语言特点的反映。

在重大事件发生之前,一般都有信息传到电台(突出性重大事件例外),有经验的记者得到信息后,应立即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及早了解事态概貌和特点。

同当事人及时取得联系,以
便掌握事态的起因、过程、预期目的,以此来确定事物特点和新闻价值。

2、及时确定最佳录音位臵。

事态现场一般都有较大的空间,
记者要考虑到手中的采访机在什么位臵才能收录到最清晰的立体音响,如何躲避嘈杂声响的干扰,什么位臵最适合现场解说等等。

3、灵活运用话筒抓录典型音响。

典型场景的描述,典型人
物的讲话,典型议题的问答都是现场报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4、迅速决定采用哪种报道体裁、报道基调、语言特点和尽
快打好腹稿组织稿件。

我县宋口村是苏北地区第一个程控电话普及村,连云港市建成本地电话网庆祝大会于1994年6月26日在该村举行,它预示着程控电话将在农家落户。

我们县电台事前得知这一信息后,觉得这是一件大事件,当即决定前去采访报道。

当天,当我们赶到现场时,看到的是人山人海、彩旗招展,听到的是鼓号阵阵、人声鼎沸。

为了及时准确地让听众了解庆祝大会的全过程,我决定采取现场报道的形式,把采访机放在了能囊括大全景的位臵上,录下了最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人物对话和典型音响,配上简明扼要的现场解说,播出后深受听众的好评。

也就是这条《程控电话进农家》的广播新闻获得当年度市级二等奖。

其次背景材料要巧用。

新闻背景是新闻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的环境。

新闻背景用得好,可以直到阐明新闻主题、烘托新闻主体、增强新闻的可信度的作用,因而使新闻价值增值。

如何做到巧用背景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如下三点:
1、音响背景恰到好处。

现场音响是多方面的,哪些音响作背景报道完全取决于记者的主观意识。

这儿的音响背景主要包括两个含义。

一是衬托现场解说的音响;二是在报道主体里直接充当背景内容的音响。

衬托现场解说的音响随意性很大,我认为现场音响背景一要清晰,二要为主体服务且内容完整,同文字背景协调一致,互为补充。

一般来说经常充当背景的是物的声音,当然也不排除人的声音。

2、文字背景画龙点睛。

现场录音报道的文字背景最忌生硬教条死板冗长,现场脱节。

所以文字背景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细,宜近不宜远。

3、宁要无解说纯音响背景,不要无音响纯解说的文字背景。

现场感的重要标志是现场音响。

有经验的记者是绝对不会忽视人的声音等主体音响的,我认为背景音响移花接木现象应该杜
绝。

再次即兴评论要恰当。

现场录音报道要不要评论?这是近年来人们争论的话题。

一般人都认为一般新闻报道无需评论,重大新闻报道配编后短评,而一般编后短评又是编辑或总编辑来完成的,多年来我们都是习惯这样做。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步伐的加快,新闻记者也有了较大的即兴报道和即兴评论权。

即在现场报道中即兴穿插口头评论,主要有两种方式:
1、评论报道中。

现场报道一般是由不同场景、不同情节串联起来为一个主题服务的,在每一场景转换之间穿插三言二语即兴评论或在文章末尾作评论式结束语。

2、现场口头述评(或评论)。

一起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记者往往仓促上阵,没有考虑评论的时间和没有播讲评论的机会,这时要考虑使用报道外的口头评论。

重大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往往还有后续报道,这时评论的内容往往是听众最关心的,这种评论的特点是快速、短小、诚恳、亲切、既平等对话又体现了新闻舆论的引导价值。

综上所述,只要做到灵活反映、巧用背景、恰当评论,现场报道才真实生动,亲切感人,节目质量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