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诊断技术新进展
地中海贫血无创产前诊断策略新进展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0卷第3期·综述· 地中海贫血无创产前诊断策略新进展王梓茗 尹爱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儿医院医学遗传中心,广东广州 511442)【摘要】 地中海贫血是中国南方地区高发的单基因遗传病,携带率、发病率高,目前无根治手段,对患儿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首要预防措施是借助有创产前诊断方法取得胎儿组织并进行分子诊断,预防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
但羊水穿刺、绒毛活检等方法具有损伤胎儿风险,时间窗较窄。
而无创产前诊断方法使用孕妇血浆游离DNA检测具有早期、精准、快速、无创、痛苦小等优势。
随着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单基因病无创产前诊断对于地中海贫血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高通量测序是目前重要的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平台,而数字PCR同为高通量的数字化定量工具,成本更加低廉,基于两种平台产生的诊断策略,对于多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无创产前诊断有启示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高通量测序及数字PCR两种数字化定量平台及其相关无创产前诊断策略进展。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诊断;数字PCR;高通量测序【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18.03.011 通讯作者:尹爱华,E mail:yinaiwa@vip.126.com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A030313787) 地中海贫血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是珠蛋白基因缺陷所致珠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的溶血性疾病,根据异常累计的珠蛋白基因分为α和β地中海贫血。
α地中海贫血,患病率达到7.88%,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广西(14%),其次为广东;β地中海贫血患病率为2.21%[1]。
重型α地中海贫血具有胎儿致死性,可在宫内发生胎儿水肿或死亡,发生于夫妇均为α0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家庭,再次怀孕仍有1/4的概率怀有重型患儿,为家庭带来沉重心理负担。
产前诊断技术工作汇报

产前诊断技术工作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产前诊断技术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保障家庭幸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将我单位近期产前诊断技术工作情况进行汇报,以便各位领导、专家了解我们的工作进展和成果。
一、工作背景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约有80万120万名出生缺陷儿出生,其中严重出生缺陷儿约30万40万名。
为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产前诊断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我单位作为一家专业的产前诊断机构,肩负着为孕妇提供全面、准确的产前诊断服务的重要任务。
二、工作内容1.产前筛查产前筛查是我单位产前诊断工作的基础环节,主要包括血清学筛查、超声筛查和遗传咨询。
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为孕妇提供高质量的产前筛查服务。
(1)血清学筛查:采用高效、准确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孕妇血清中的相关激素进行检测,评估胎儿患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缺陷的风险。
(2)超声筛查:通过先进的超声设备,对胎儿生长发育、器官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发现胎儿潜在的发育异常。
(3)遗传咨询:为孕妇提供专业的遗传咨询服务,解答孕妇关于遗传疾病、胎儿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疑问。
2.产前诊断对于产前筛查异常或高风险的孕妇,我们进行产前诊断,以明确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异常、遗传性疾病等。
(1)羊水穿刺:通过羊水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遗传学检测。
(2)绒毛穿刺:在孕早期进行绒毛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遗传学检测。
(3)胎儿镜检查:利用胎儿镜直接观察胎儿器官结构和生长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
(4)胎儿心脏超声:对胎儿心脏进行详细检查,评估胎儿心脏结构和功能。
3.产后诊断与干预对于产前诊断发现异常的胎儿,我们及时进行产后诊断和干预,以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对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2)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及时发现听力障碍,避免影响语言发育。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1. 引言1.1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产前诊断检测技术在医学领域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通过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染色体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遗传疾病、染色体异常等情况,为孕妇和胎儿提供及时的诊断和干预,有助于降低胎儿患病的风险,保障胎儿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产前诊断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产前诊断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为胎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从非侵入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到人工智能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再到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运用,产前诊断技术正向着更加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这些新进展为孕妇提供了更好的选择,为胎儿的健康提供了更多保障。
2. 正文2.1 非侵入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非侵入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母体血液样本进行胎儿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病风险评估的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产前诊断方式,如羊水穿刺和绒毛膜取材术,非侵入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无需侵入性操作,减少了对胎儿和孕妇的伤害,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项技术主要通过检测母体血液中的游离胎儿DNA(cffDNA)来获取相关信息。
cffDNA是由胎盘细胞分解释放出来的,其中含有胎儿的遗传信息。
通过对cffDNA进行分析,可以筛查胎儿患有的遗传病风险,如唐氏综合征、三体综合征等。
非侵入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也可以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帮助家庭了解胎儿的性别。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非侵入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其并不能取代传统的产前诊断方法。
对于高风险孕妇或需要确诊的情况,仍需进行传统的产前诊断检测。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非侵入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将在产前诊断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胎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2.2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多样化发展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多样化发展是当前医学领域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产前诊断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胎儿健康状况的全面检测需求。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产前诊断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胎儿的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发展让孕妇们能够更早地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为胎儿的健康和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本文将针对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1. 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基因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准确地检测出胎儿在遗传学上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羊水穿刺或绒毛膜活检等方式获取胎儿DNA进行检测,能够更准确地发现可能存在的遗传疾病。
随着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技术的成熟,更多种类的基因异常可以被检测出来,为胎儿的健康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2. 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的普及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产前诊断技术之一。
这项技术通过采集母体血浆中的游离DNA片段,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中的胎儿DNA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的诊断。
相比传统的羊水穿刺和绒毛膜活检等检测手段,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操作简便,无创伤,同时也能在更早的孕期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产前诊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的超声设备已经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胎儿的各项生理指标,如心脏功能、脑部结构等。
产前超声检查能够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结构性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脑部畸形等,为孕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干预时机。
近年来3D、4D超声技术的应用,使得产前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孕妇提供了更直观、更全面的胎儿检测结果。
4. 胎儿基因组学的研究随着基因组学领域的发展,胎儿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推进。
通过对胎儿基因组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胎儿的遗传信息,预测可能存在的遗传疾病,并且为未来的治疗和干预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这些技术能够帮助孕妇获取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胎儿健康信息,帮助医生及时检测并治疗各种孕期疾病,从而降低母婴健康风险。
本文将介绍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1.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传统的产前诊断检测技术如羊水穿刺和脐带穿刺等,需要取得胎儿体内的细胞样本进行检测。
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则无需进行取样,采用母亲血液中的胎儿游离DNA进行检测,具有无创、高安全性、高准确性等优势。
该技术能够检测孕妇血液中相关遗传物质的含量,预测胎儿是否存在某种基因缺陷、染色体异常、性别等问题。
当前,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已经可以对某些常见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进行检测,如唐氏综合症、Patau综合症、爱德华综合症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胎儿遗传疾病筛查方面将得到广泛应用。
2.胎儿心脏筛查技术胎儿心脏畸形是产前检测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传统的产前诊断方法,如超声、MRI,能够发现部分胎儿心脏异常,但精确率较低。
而近年来,高分辨率彩超技术及其衍生技术,如三维/四维彩超、电子脑断层扫描(Electronic 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为产前胎儿心脏筛查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方法。
尤其是三维/四维彩超技术,能够实现在一个心脏节拍内记录多次不同角度的心脏图像,提高了心脏畸形诊断的准确性。
胎儿脑部畸形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胎儿先天性畸形,会给胎儿和母亲带来极大的健康威胁。
传统的产前脑部筛查方法有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
超声检查在此方面已经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其诊断精度较低,难以发现细微的病理变化。
而目前一些新兴技术,如三维/四维彩超、高分辨率彩超、胎儿脑部磁共振成像(MRI)等,已经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胎儿脑部畸形。
另外,近年来,胎儿脑电图(EEG)和胎儿磁图(EMG)等技术也在逐渐发展,为胎儿脑部异常筛查提供了新的选择。
无创性产前诊断研究现状及进展

对胎儿造成不利影 响, 临床很 少应 用。 6 磁共振成像检查 。适用于超声检查 无法 明确诊 断的病 .
例 。美 国食品与药品监督 管理局 指 出, 因磁共 振成 像检 查对
器官发育 的影响 尚不清楚 , 应避免在妊娠 1 2周前做磁共 振成 像检查 , 应在胎儿 6~ 9个 月时进行 。 7 母 血胎儿成分。从孕 妇血 中分离胎 儿细胞是无创 性产 . 前诊断的一种确定方法 。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 胞含
核红细胞进行 凋亡检测 , 2 的细胞 标记 为 阳性 , 4% 提示 可 能是胎儿组织在发育过程 中 自然凋亡 , 释放 出的 D A经母 一 N 胎界 面进入母血循环 中。有证据表 明, 游离胎儿 D A具有凋 N 亡 D A片段 的一些特征 。③胎儿 D A直 接从 胎儿组织 中释 N N 放, 经母 一胎界面进入母血 中, 药物终 止妊娠的妇女血浆 中的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3期 总第 1 7 3
无 创 性 产 前 诊 断 研 究 现 状 及 进 展
薛瑞娟 符 乔珊 综述 杨 华 审校
全世界每年约有 5 0万缺 陷儿 出生 , 0 给家庭 和社 会带 来 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因此 , 泛开展产 前筛查 与诊 断 , 广 及
杂, 且价格 昂贵 , 限制 了其 临床应 用 。近 年来 , 孕妇外 周血 中
1母 亲血 清 生物 学筛 查 。可 供筛 查 的血 清生 物学 指 标 .
有: 甲胎蛋 白( F ) 游离雌三醇( E ) 人绒 毛膜促性腺激 素 AP 、 u 、
胎儿 游离 D A的发现 , N 为我们提供 了一种无创性 产前诊断 的
2024年无创产前检测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无创产前检测市场发展现状概述无创产前检测是指通过采集孕妇的血液样本进行基因分析,从而对胎儿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进行筛查的一种检测方法。
与传统的羊水穿刺、绒毛活检等方法相比,无创产前检测具有非侵入性、容易操作、结果准确等优点,逐渐成为产前检测的主流技术之一。
本文将探讨无创产前检测市场的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无创产前检测市场在过去几年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无创产前检测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X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X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XX%。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范围的扩大。
技术进展近年来,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是基于DNA测序的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非侵入性产前筛查(NIPT)等。
这些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大大提高了产前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液体活检技术的出现也为无创产前检测带来了新的突破。
通过分析孕妇的血液中的胎儿DNA片段,可以得到更多关于胎儿健康状况的信息,增加了筛查的准确性和范围。
市场驱动因素无创产前检测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多个驱动因素的影响。
首先,人们对胎儿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产前筛查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其次,技术的成熟和推广也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应用该技术,医生和患者对其可靠性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此外,政府对产前筛查的政策支持和倡导也为市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市场挑战和机遇尽管无创产前检测市场发展迅猛,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使得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多种不同的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和产品,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项重要的挑战。
其次,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高昂价格也限制了市场的发展。
目前,无创产前检测的费用较高,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承受较大经济压力,这也对市场的扩展构成了一定的限制。
产前诊断技术新进展

产前诊断的方法
2、母体血中的胎儿细胞检测
1969年人们发现母体血中存在很少量的 胎儿细胞,这使人们想到可以通过分离母体 血中的胎儿细胞来对一些疾病作产前诊断。
该技术尚处于发展的早期,一系列的问 题尚待解决。
产前诊断的方法
2、母体血中的胎儿细胞检测
方法: 流式细胞术分选法 磁珠分离法 免疫亲和层析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
存在的问题:
● 在10%--20%的病例中结果无意义 ● 2%--10%的病例中有母体细胞的污染 ● 可能有假阴性的结果
产前诊断的工作程序
遗传咨询 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确诊、鉴别诊断、预分析)
– 细胞遗传学 – 生化遗传学 – 分子遗传学 妊娠确定 取材 产前诊断 报告结果
产前诊断的方法
有创性检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创性检查:
产前诊断的方法
一、有创性检查: 1、羊膜腔穿刺 2、绒毛取样 3、脐静脉穿刺 4、胚胎镜
羊膜腔穿刺
羊膜腔穿刺取材时间 妊娠16--21周
当没有足够的羊水细胞生长时,必须在 14天内告知临床医生和病人
绒毛取材
取材方法
● 经阴绒毛活检 取材时间最好在停经 50--70 天之间
酶缺陷
α-L-艾杜糖苷酸酶 α-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 β-半乳糖苷酶 芳基硫酸酯酶B β-半乳糖苷酶 N-乙酰-β-D-氨基己糖苷酶(Hex) Hex A HexA 、HexB 酶蛋白正常,不能降解天然Gm2,可降解人工底物 芳基硫酸酯酶A β-葡萄糖苷酶 鞘磷脂酶 α-半乳糖苷酶 α-L-岩藻糖苷酶 α-葡萄糖苷酶
产前诊断技术及其进展
产前诊断的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屈伸的度数总和为 1 9 0 。 。其中功能稍微受限是 I 级: 1 6 0 — 1 9 0 。 ; 患者 , 4 9只股 骨头疼痛得到 明显 的缓解或 者是改善 , 5期 的患 关节功能部分受限是 I I 级: 1 3 0 ~ 1 6 0 。 ;关节功能明显受限是 I I I 者 没有 改变或者没有 明显 的改变 、 改变轻微 。其他各期 的患者 级: 小于 1 3 0 。 。关节功能受 限程度最重为 I v级。比较本研究 中 骨质修 复都有 明显 的改变 。 3 7名患者在手术前及手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状况 , 见表 1 。 张雪哲等人在 1 9 9 0年首先报道了 C T检查下 A N F H的表 2 - 3 C T片以及 x线平 片骨 质的改变 :在实施介入治疗前 以及 现 , 早期症状 主要有 两种 表现。一是股骨头呈轻度散在 碎裂 , 治疗 后 的 1 、 3 、 6 、 1 2个 月 3 7例 患 者都 进行 了骨 盆 平 片的 复 二是在 中央及表面可 以发现有小条索状 或者是点状 的骨质增 查, 可 以看到在原来坏死 的区域形成 了不 同程度 的新 骨 , 原来 生 , 周 围的部分 呈现丛状 ; 而晚期 的患者则表现为碎骨 片间出 不 光 整 的关 节 面 变 得 连 续 光 滑 。 1 3名 A N F H 三级 患者 骨 折 改 现 了股 吸 收 区 。 股 骨 头 发 生 了 变形 碎 裂 , 性状改变明显。 本研 究 中 的 8名 患 者 通 过 C T复 查 1 3只 股 骨 头 ,通 过 平 片 诊 断 变 不 明显 。 有 8名患者 ,在接受 治疗后 利用 C T再 次检查 l 3只股 骨 A N F H都是 3期或者是 2 期, 在接受介入治疗 以后都 可以发现 头, 可观察 到骨质均有所修复 , 新骨长成。 骨质恢 复得 到改善 。 2 . 4改变血管造 影 :对比分析反复治疗患者 的 D S A血管造影 , 3 . 4介入治疗 的相关 因素 . 4 . 1 治疗间隔的时间 : 对于利用介入 治疗 的时间 , 目前 没有统 可观察 到病 变股骨头供血小动脉都有不 同程 度的增粗 ,细小 3 动脉增 多。血液 回流时 , 静脉 显影 的时间明显减少 。 的结论 , 本 文 中的患 者我们采 用的间 隔时间是 4 5天 , 从 治 3讨 论 疗后的第十五天开始 , 就给予患 者链 激酶滴注 , 每天 1 0万 u, 3 . 1 A N F H 的病 因: 临床普遍 见到股骨头缺血性 坏死( A N F H) , 共治疗 1 0天 , 获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医学人 员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其病 因和发病机理。 A N F H可以分 3 . 4 . 2病程 :病程越短且病情轻 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的疗效 越 为非 创伤性以及创伤性。非创伤性 的 A N F H发病机制非 常复 好 , 需进行 治疗 的次数也会较少。骨质被破坏严重 的患 者 , 需 杂, 根 据有关学 者 的研究 , 表明有两个 极其危 险的 因素 , 即酗 要进行 治疗 的频率高 。病程逐渐增加时 , 骨质破坏区域主要 表 酒 和采用皮质类激素治疗 1 。 现为硬化 , 疗效不佳 , 因此应于早期诊断 , 并且利用 MR I 、 C T、 X 3 . 2 介入治疗 A N F H 的原 理 :罂 栗碱 可消 除 坏 死 股 骨 头 平 滑 肌 线 平 片 等都 可 以辅 助 治 疗 。 痉挛 , 蝮蛇抗栓酶 的作用 是减少血小板聚集 、 稀释血液 和水 解 3 . 4 . 3患者 年龄 : 采 用介 入 治 疗 的患 者 , 年 龄越 小 , 治疗 效 果越好 。 血浆 纤 维 蛋 白原 , 链 激 酶 是 一 种 水 解 蛋 白质 的酶 , 可 直 接 激 活 3 . 4 . 4手术后注意事项 :患者 在手术后 应该 服用常规药物 3 - 6 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 , 继而使得纤维蛋 白溶解加快 。代血浆能够 个月 , 这样 有利 于修 复股骨头的骨质 , 形 成新 骨 。在进行介 入 增加血容量 , 吸收血管外面水分 , 使得血浆胶体渗透压提升。将药 治疗后 切记要平 卧 , 不可站立 , 患 者应拄拐 站立或者步行 , 防 物注人到外动脉 、 旋股内之前 , 为了使药物更直接 、 快速地进入血 止给股骨头施加过大压力 。在治疗期间切勿负重 , 牵引患肢 有 液 ,随血液循环流动至患侧的骨组织 内,延长局部药物作用时 助于骨质恢 复。 间, 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 增加药物利用度 , 应于大腿根部捆绑加 参 考 文 献 压止血带且给予加压 , 从而改善患侧局部 的血液循环。扩张血 f 1 1 王瑞 , 唐杰 , 王文锦 . 股 骨头缺血性 坏死的研 究进展 世界 管、 促进骨头再生 , 修复死骨。将药物注入后 的 1 5 m i n 借助高压 中 医药 , 2 0 1 3 , 8 ( 5 ) : 5 8 6 — 5 8 8 . 注射器造影 , 微小血管得到开放 , 其内的脂 肪颗粒脱离 , 血液循 『 2 1 袁福建, 陈辉全, 谢树标, 等.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环好转。此外还可以通过 比较其血液循环是否得到好转。 临床应用与体会 『 J 1 _ 当代 医学, 2 0 1 2 , 1 8 ( 2 7 ) : 6 6 — 6 7 . 3 ] 朱和 玉, 朱兵 . 早期 股骨 头缺 血性坏死 的治疗『 J 1 . 中国骨伤 , 3 . 3介入 治疗与 影像 学之 间的关 系 :在 F i c a t 标 准的基础 上 , [ H u n g e f o r d等人将 A N F H分成 五期 ,其 中无临床症状为 0期 , 2 0 1 2 , 2 5 ( 7 ) : 6 1 6 — 6 1 9 . 4 ] 何厚 罗, 钱 小路 , 舒适冲 医治疗股骨头缺血 性坏死临床研 究 借助核磁共振成像 ( MR I ) 可观察到双边征 ; 有症状且平 片呈 阴 [ 性为 1 期, 但 MR I 呈 阳性 ; 平 片显示为骨硬化或囊 变而股骨头 概况[ J ] . 河北中医, 2 0 1 1 , 3 3 ( 2 ) : 3 1 0 — 3 1 2 . 5 ] 吴小红, 张智. 股 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 治疗『 J 1 . 实用临床 医 轮廓 正常为 2期 ; 股 骨头 变扁 或者是软骨下骨塌 陷为 3期 ; 继 【 发性髋关节炎及关节间的间隙狭窄为 4期 。 本研究 中的 3 7名 学 , 2 0 1 1 , 1 2 ( 6 ) : 9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