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2500,救市传闻救了A股

合集下载

A股历史上的7大政策牛市

A股历史上的7大政策牛市

A股历史上的7大政策牛市(上)A股市场自从1990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伴随着政策市的因素,包括大型公司上市,都是因为政策扶植,最为典型的就是银行股,如果没有为其剥离不良资产,那么国有大行的上市还是遥遥无期的事情,远的不说,农行上市,就是财政部和农行设立“共管账户”,置换农行8156亿元不良资产才完成的。

“政策市”是一个中性词,有利好也有利空的因素,既有政策扶植也有政策调控,说到调控,大家就会想到去年年底开始房地产市场调控,尤其是今年4月份开始的三道金牌,让很多股民记忆深刻,虽然不能够说其是4.19开始的一波大幅下跌的主因,但也是诱发因素之一。

过节期间,还是说些投资者高兴的事情,那么今儿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历史上A股的政策救市都有哪些。

从上证和深证交易所创立至今,一共出现了7次政策救市,2000年前有4次,距离我们较为久远,参考的意义也小一些,作为给新股的历史补课,在此简要介绍一下。

1、第一批股民先富了起来1991年上证和深证交易所创立,此时人们还在热议究竟股票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而领导人的公开发言支持股市的建立,为A股注入了获利,1991年5.17到1992年5.26日,短短一年间,沪指从104点一路涨到了1429点,让第一批股民先富了起来。

2、融资猛于虎时间来到了1994年,此时A股已经运行了3年多的时间,股市不再是有暴利,也开始显露风险。

人们开始对新股融资、上市公司配股、再融资行为感到“烦感”,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无限制地抽资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到1994年7.25日时沪指已经跌到了325点,市场陷入了困境,8.1日管理层“三大救市政策”:一、停发新股,二、试办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三、有选择地对资信和管理好的证券机构进行融资。

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A股,在9.13日,沪指重返千点大关,涨到1052点。

由此可见政策的力度,也第一次让市场明白了融资猛于虎的意义,可能很多新股民对此并不了解,但明白这段历史之后,再来看随后市场几次熊市中,巨额融资、再融资抽资造成的负面影响就会有深刻的理解了。

股市历次救市政策

股市历次救市政策

历史上股灾的危机根源是资本市场表现长期与基本面背离且得不到收敛,若存在高杠杆融资维持泡沫,则泡沫破灭后危机的深度和长度将急剧加深。

成功的救市政策涵盖四大方面:补充流动性、政府表态提振信心、修改规则限制做空、经济刺激政府救助。

成功的救市案例,如美国1987年、美国2008年和中国香港1998年等,相关救市政策在这四方面都及时和精准,从而将金融体系从危机边缘拉回并逐步走向正轨。

海外市场美国1929年股灾危机根源在于经济周期——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经济进入萧条周期,货币财政政策应对失当,而彼时立法和监管的缺乏助长了股市的过度投机。

这次股灾导致美股几乎4/5的总市值蒸发,进入了长达3年的熊途。

当时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救市措施,但这次股灾促使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消除证券市场不正当交易和稳定银行体系的法案,建立了对证券业和银行业监管的标准框架。

美国1987年股灾危机根源在于前期股市的暴涨缺乏经济基本面支撑,而巨额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导致了人们对美国经济的信心下降和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同时国际游资增长加剧了股市的波动。

这次股灾导致道指单日下跌点数和幅度均创历史新高,美联储采取的主要救市政策包括:高调发声以稳定市场情绪、补充流动性、鼓励银行向经纪商和交易商提供贷款。

这些措施对翌日上午的开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是随后数周市场运行改善的重要原因。

日本1989年股灾危机根源在于低利率加上金融自由化改革降低了融资门槛,同时加剧了银行放贷的市场竞争,最终导致了各类资产价格暴涨。

这次危机中,日本股市与房价暴跌,过度参与投机的公司纷纷倒闭,并将破产浪潮传导至其他企业和银行。

针对危机日本当局一开始并未主动托市,仅通过慢节奏的降息来释放流动性,错过了救市良机。

中国台湾1990年股灾危机根源在于流动性收紧,热钱迅速撤离,同时日本股灾以及海湾战争爆发带来的避险情绪的影响和催化。

这一时期我国台湾股市与房价均出现崩盘式下跌,股指仅用9个月就重挫近10000点,股灾后台湾经济增速也下了一个台阶。

2500点:A股历史大底

2500点:A股历史大底

2500点:A股历史大底A股触底反弹了。

在连续的下跌后,端午节前后的三个交易日,A 股出现难得一见的三连阳。

2676点(上证综指,下同)似乎已成为本轮下跌的最低点,但理性的投资者却难以乐观。

机会终于跌出来了。

对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并不反对,只不过,这并非市场所期待的历史大底,它仅可以称为阶段性底部。

从估值角度分析,在跌至2700点附近后,目前全部A股的市盈率已降至16倍上下,市净率也跌至2.56倍,这两大估值指标已经和去年2319点及今年1月的2667点的阶段性底部相当。

但与2008年1664点和2005年998点时的估值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从权重股估值水平、两市成交量、股票破发破净程度和产业资本入市的角度衡量,我们发现,这些底部特征也对上述结论构成支持。

A股估值水平逼近阶段底部我们将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和过去的底部进行了对比,选取了两个历史大底和两个阶段性底部作为比照标准。

其中,我们选择的两个历史大底分别为2005年6月6日的998点,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

此外,两个阶段性底部分别为,2010年7月2日的2319点和2011年1月25日的2661点。

在跌至上述两个历史大底后,沪指都曾展开过较大幅度的反弹。

尤其是2005年探底998点后,股指掀起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而在跌至两个阶段性底部后,沪指也分别展开了33%和13%的反弹。

我们首先根据Wind数据,采用了滚动市盈率(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对当前股指的估值和四个历史底部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今年6月2日创出本轮调整低点时,全部A股的平均市盈率为16.2倍,这已经和此前两大阶段性底部的估值水平相近,2011年2661点时的市盈率为16.99倍,2010年2319点时的市盈率为16.34倍。

而2005年创下998点时,A股的市盈率为14.88倍,2008年1664点时为12.76倍。

目前,A股的市盈率较两次历史大底分别还存在8.15%和21.23%的距离。

最牛分析:“国家队救市”已经意义不大了

最牛分析:“国家队救市”已经意义不大了

最牛分析:“国家队救市”已经意义不大了最牛分析:“国家队救市”已经意义不大了观察者网何处击2015-07-03 11:54 古龙先生去世时,好友倪匡在他的葬礼上哀赠挽联云:“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举世称绝。

今天,击哥把这幅挽联略改,赠予刚刚逝去的这一轮“国家牛市”——国家牛市成绝响,人间不见杠杆牛。

(插话:真的么,这么悲观?)事到如今,还有很多股民念兹在兹于“国家队救市”,希冀通过证监会或者其他国家相关部门的一些行动来挽回A股市场的暴跌趋势,已经意义不大了。

道理很简单,这种超预期救市的理由、动机、效果都非常可疑。

我们倒过来分析,先说效果,假如你期盼的效果是终止下跌回复上升态势,甚至超过指数最高点的涨幅,那需要什么样的措施?恐怕有理智的人都明白,绝不是简单降低印花税可以办到的,印花税之类的“人气措施”只具备在提高时的杀伤力却无多少在下跌时的支撑力,它只是心理安慰。

具备回升向上动力的措施,恐怕就需要有些人提出的“平准基金”之类的实质性资金托市举动。

但这显然是为难政府的,对目前这个交易量规模的股市来说,要托住抛压向上,恐怕没有万亿级别的资金是做不到的。

中国政府已经是一个负债率极高的部门,动用存量还是增量资金来直接托市好呢?假如是存量资金,这其实是拆东墙补西墙,没有多大意义,动用增量印钞来托一个本身充满泡沫的市场,能得到除股民以外的更多人民的拥护吗?再说动机,有人搬出“金融卫国战争”之类的贴满假胸毛的话术,击哥认为,这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自我壮行。

谣言一会儿说某个外资机构通过裸卖空搞垮股市,一会儿说某个国内汉奸机构毫无政治觉悟砸盘,击哥很愤怒,编造谣言的人无非是想为自己挣得宝贵的半天一天的撤退时间罢了,这种人才是祸国殃民该抓该罚!当然,也有散户深深相信《中国可以说不》和《货币战争》带来的这一套,因为这是人类的本能,把自己参加投机却没有将最后一棒交出去的懊丧,化作被帝国主义敌对势力陷害为国捐躯的悲愤,心理上会好受很多。

a股救市流程

a股救市流程

a股救市流程一、引言A股市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股票市场之一,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股票市场难免会遇到波动和风险,当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时,救市措施便会被启动。

本文将介绍A股救市的流程和相关措施,以期为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股市风险提供参考。

二、救市流程1. 监测市场情况当股市出现剧烈波动时,监管机构会密切关注市场情况,通过市场监测和数据分析,判断市场是否出现系统性风险,并及时发布市场风险提示。

2. 防范系统性风险一旦监管机构判断市场存在系统性风险,将启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暂停熔断机制、暂停股票质押业务、暂停股票市场交易等,目的是避免市场情绪进一步恶化,保护投资者利益。

3. 稳定市场情绪为了稳定市场情绪,监管机构会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操纵市场、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其次,加大对市场投资者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

最后,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稳定金融体系的运行,避免金融机构出现系统性风险。

4. 提供流动性支持当市场出现流动性紧张时,监管机构会通过提供流动性支持来稳定市场。

这包括但不限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提供临时流动性支持等措施,以确保市场运行平稳。

5. 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和稳定市场,监管机构会通过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来平抑市场波动。

这包括但不限于:设立长期资金入市计划、引导保险资金、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入市、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等措施,以增加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多元化。

6. 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A股市场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日益加大。

因此,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市场波动和风险,成为救市的重要环节。

监管机构会与国际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分享市场情报,加强监管合作,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7. 监测效果评估救市措施实施后,监管机构会持续监测市场情况,并对救市效果进行评估。

B面 救A股,是个伪命题

B面 救A股,是个伪命题

维 稳 “

呼声此
起彼伏 。 舆论 又 普遍认 为 , 300 0 点 以下A 股估值水平 逐 渐
接近 历 史低点 ,
再加上公 司整体业绩依然可期 、
中国经
济基 本面 相对 良好 , 市场连 续下 跌 的主 要 原 因在 于 人 气
涣散 , 市场信 心 疲 弱 , 因而 在这 一 阶段 , 救市的呼声 多 集 中在 “ 救 信 心 ” 上 。 期 间 , 新 华社 罕 见 地 连 续 发表 l l

,,
的减持
动 力 。 其 中 , 《上 市 公 司 解 除 限 售 存 量 股 份 转 让 指 导 意
见 》 只 在一 定程 度上 缓减 了 “ 大 小非 ” 的减 持 幅度 与频
率 ; 发行可 交换公 司债券 只是缓解 了 “ 大小非” 股东的资
金 压 力 , 并 没 有缓解 “ 大 d , t P” 减 持 对 于 股市带来 的流动
的。
B面
救A 股 ,是个 伪 命题
文 / 马全胜
主 张 不救 市 者 始终 认 为 , 救 市 只 会 扭 曲市 场 交 易机
制 , 产生 新的问题 , 成思危先 生甚至 直 指 , “ 救市本身
是个假命题 ” , 所 以 只能治市不能救市 。 但随着股指一
再跌破3000 点 “ 政策底”

救市呼 声 与
售 进一 ,
步加 剧 了市场 的紧张 气氛 。
另 外 , 由于 “ 大 小非 ” 解禁 是一 个预 先 公 布 的事项 ,
符合资 本市场 基 本的契约文化 , 限制其流通 不仅 会扭 曲市
场机 制 , 而 且 有伤 市场诚 信 , 因此 , 对 “ 大 4 , t P” 的治理

国家救市路径

国家救市路径

国家救市路径作者:暂无来源:《理财·市场版》 2015年第8期文/ 本刊记者万璐6月12日,上证指数创下七年来的新高,随后便开始一路下行,到6月26日收盘,仅9个交易日就跌了近千点。

而国家的救市行动便是从6月27日的“双降”开始。

但是“双降”及时雨,并未改变A股持续暴跌的命运。

随后,国家不得不采取一系列不断升级的救市举措,以确保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经过政府不遗余力的救市行动,7月9日,A股终于迎来久违的红色,除了1508只停牌的股票外,只有3只股票飘绿,其余全线飘红。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所谓救市,就是为了改善市场失灵的状况,重树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释放流动性“救市救的是流动性”目前已成为市场的共识。

近来,国家通过多种方式为市场注入了更多的流动性。

1“. 双降”。

6月27日,央行宣布自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并降低部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降息和第三次降准,但却是7年来的首次同时降准降息,力度超出市场预期。

这表明了管理层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态度。

2.放宽融资融券规定。

7月1日晚间,证监会紧急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强制平仓将不是唯一控制风险的标准等两融业务管理新措施,办法即日实施;发布两项措施扩大券商融资途径,即将短期公司债券试点扩大到所有证券公司、允许券商开展两融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业务。

这些新措施有效地拓展了券商融资渠道,有助于其快速补充业务发展所需资金。

3.为证金公司多渠道筹措资金。

证金公司被视为此轮救市的主体,近期的救市大动作包括向银行间市场发行800亿元短期融资券,向21家券商提供2600亿元的信用额度等。

7月8日上午,央行通过官网宣布,为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央行将协助证金公司通过拆借、发行金融债券、抵押融资、借用再贷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流动性。

降低交易费用7月1日晚间,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宣布降低A股交易经手费和过户费收费标准。

证券市场20年历次政策救市纪录

证券市场20年历次政策救市纪录

证券市场20年政策救市全纪录A股市场自从1990年成立以来,政策市的影子就一直挥之不去,股市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有一条明晰的“政策主导线”,“救市”与“控市”往往成为左右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股海沉浮,弹指一挥间,浪沙淘尽英雄,谁才是资本市场的上帝之手?第一次——设证券市场调节基金+邓小平南巡讲话救市政策出台背景:从1990年12月8日起,半年以来始终上涨的深圳股市开始掉头向下,自此开始9个月的长跌。

9个月中,深市总市值抹去了七八个亿,只剩下35亿元,市场一片恐慌。

1991年4月22日,正在试营业期间的深交所出现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空前绝后的零成交纪录。

1991年7月3日刚刚举行了正式开业仪式的深圳证交所,就面临着市场急速下跌的严峻局面。

救市政策邓小平南巡讲话:“坚决地试”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证券、股市,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股指走出强势行情,并且在5月21日,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竞价交易。

深圳设证券市场调节基金1991年8月26日,深交所副总经理禹国刚将《关于“调节基金”入市的建议》上报深圳市政府。

张鸿义当即在建议书上批示:“调节基金可在近20天内根据市况适当介入稳定市场。

根据确定原则,请金明同志(深圳股市调节基金负责人)具体运作。

要做好、做细,力争达到政策目标。

中国证券市场第一次设立政府干预基金是在1991年。

1991年1月,为了在股票市场剧烈波动的非常时期平抑股价,防止大起大落,深圳市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决定建立深圳市证券市场调节基金,为此还颁布了《深圳市证券市场调节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基金的性质、来源及筹集办法,基金的管理、使用、运作等做了规定,规定该基金是为了平抑证券市场,不以营利为目的。

政府干预基金的设立,开启了政府主动坐庄买卖股票、调整市场指数、干预市场起落的先声。

这时候中国证券市场成立时间并不长。

从1990年12月8日起,半年以来始终上涨的深圳股市开始掉头向下,自此开始9个月的长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返2500,救市传闻救了A股
周三A股突然摆脱弱势,大涨重返2500点,成交激增近八成。

A股周三突然飙升,超预期暴涨65点,而周二小涨收盘的时候,还几乎没有人把当天10个点的回升走势当回事。

这再次证明:底部永远可遇不可求。

但大涨之后问题马上来了,目前走势到底是反弹还是反转。

市况成交激增近八成
21日沪深两市小幅高开,临近10:30,在金融板块带动下沪指放量拉升,开始明显走强;午后伴随着有色、地产板块的优异表现,沪指继续上攻。

至收盘,沪指涨 2.66%,报2512.96点,;深成指涨2.93%,报10991.85点,成交716.8亿。

深沪两市全日共成交1599亿,激增近八成。

按照新财富行业分类,各大行业几乎全线升逾2%,其中,煤炭开采、非金属建材、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等行业涨幅均在4%左右。

早盘先是核电核能板块大涨,江苏神通(002438),华东数控(002248)涨停,刺激中国一重(601106)、上海电气均涨逾8%;水泥板块午后强势上扬,冀东水泥(000401)、华新水泥(600801)冲击涨停,板块超跌反弹;煤炭板块表现抢眼,平煤股份(601666)涨停,带动昊华能源(601101)、兰花科创(600123)等大涨6%以上。

探因救市说法流传
盘后即有传闻分析称,大盘走出强势反弹行情,源于两大因素:一是护航中国水电(601669)顺利发行。

在股指不断创新低的时候,中国水电生不逢时,只能霸王硬上弓,这就给相关管理层提出了护盘顺利发行的要求。

二是国庆节前维稳。

由于近期大盘频频下跌,投资者的失望情绪越来越严重,同时新华社、人民日报也发文批评,管理层担心出现类似上周六华尔街的骚乱,故在国庆前派"国家队"出手维稳。

"虽然并没有确切的说法,但这种分析还是有一定根据的。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昨晚在接受晨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支持态度。

李大霄分析称,2437点应该是具有管理层认可意义的一个点位,8月9日市场大跌,首次创出该新低点位,之后即有传闻,"社保进场了",周三大盘蓝筹股表现明显强于一般个股,可能是"国家队"再次进场护盘。

另外,李大霄透露的两个细节也值得关注:近期新基金的平均首发规模创出新低,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低;近期基金在大举加仓。

后市密切留意券商股
值得注意的还有,成交频创地量,而国海证券(000750)、方正证券(601901)近期却成为金融券商板块少有的亮点,连续走强,周三山西证券(002500)、陕国投A收报涨停,券商板块形成市场独特的看点。

"证券公司就是一"金融农民",也是靠天(行情)吃饭的。

"李大霄调侃,"但是,券商股也是"先知鸭",有放大效应。

"
如此低迷的市道下,券商股充当急先锋,一种可能,那就是有嗅觉灵敏的大机构预期市场将发生大的转折,先期杀入。

"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2006、2007年大牛市中,中信证券(600030)的飙升给很多机构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010年的反弹行情,指数涨幅有限,但不要忘了,广发证券(000776)也是翻倍的。

"(股票入门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