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氏PCR判定西藏疟疾流行区传疟媒介
疟疾评估方案

疟疾评估方案简介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并造成了大量的疾病和死亡。
为了减少疟疾的传播和控制疫情的扩散,制定有效的疟疾评估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疟疾评估方案,该方案涵盖了疟疾的流行程度评估、疫情监测和控制措施的实施等方面。
流行程度评估为了评估疟疾的流行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指标:1.发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地区内发生疟疾的人数与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常以每10万人发病数作为指标。
2.流行趋势:根据历史数据分析疟疾的流行趋势,包括疟疾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季节性和年度变化等。
3.年龄和性别分布:了解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中疟疾感染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4.病例分布: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疟疾病例的发生地点,分析疟疾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确定高风险区域。
疫情监测为了及时掌握疟疾的疫情,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进行以下疫情监测措施:1.疟疾检测:建立稳定的疟原虫检测机制,并对疑似病例进行检测确认。
2.实时报告:建立疟疾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收集疟疾病例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3.预警机制:建立疟疾疫情预警机制,根据指标阈值进行预警和预测,及早采取防控措施。
4.数据共享:建立疟疾数据共享机制,促进各级卫生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疫情监测。
控制措施基于疫情评估和监测结果,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来控制和预防疟疾的传播:1.环境改善:改善居住环境和饮用水供应,减少蚊子滋生的环境。
2.室内喷雾:使用安全有效的室内喷雾剂,对内部空间进行喷雾消杀,减少蚊子的滋生和传播。
3.蚊帐使用:鼓励居民使用蚊帐,特别是在夜间睡眠时使用蚊帐可以有效避免蚊子叮咬。
4.药物预防:对高风险区域的居民进行疟疾药物预防,减少感染风险。
5.环境清洁:定期清理站水、沟渠等蚊子滋生的环境,防止蚊子滋生和传播。
6.教育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疟疾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促进个人防护意识的提高。
疟疾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

状体区分开, 虫种 鉴 别 较 难, 容易 出 现 误 诊, 并 只 按 单 一疟 原 虫感染进行治疗; 输入性的卵 形 疟 和 三 日疟 在 国 内较 少 见, 准 确 鉴 别 有 难 度 。因 此 , 准 确 的 诊断 和鉴定 疟 原 虫 种 对 疟疾 防 治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最近国内外开始将实时荧光 PCR 技术应用于 疟疾 的 快速 , 它 能 在 短 时 间 内 判 断 疑似 病 例 或 可 疑 媒 介 是否感染疟疾或携带疟原虫, 及 时 采 取 必 要 的 防 控 措 施, 防止 检测 和 分型
[1 ] 镜检难以查到原虫, 容易出现 漏 诊 ; 当 发 生 疟 原 虫 混 合感 染 时, 镜检不易将恶 性 疟 的 环 状 体 或 早 期 滋 养 体 与 间 日疟 的 环
该传染病疫情在国境口岸的 传 入 和 传 出, 为 早 期 筛查、 快速 诊 断、 有效监测和 控 制 疾 病的 发 生 和 传 播 提 供 支 持 和 依据。 本 文根据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 SSU rRNA) 基因序列 [6 ] 的高度保守性 , 建立了疟疾的通用型实时荧光 PCR 方法, 对 60 例血样进行了检测, 并比较 了 该 方法 同 镜检 和 巢 式 PCR 间 的敏感性和阳性检出率。 1 1. 1 材料与方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 年 3 月 第 21 卷 第 3 期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Mar 2011 ; Vol 21
No 3
625
【微生物检测方法】
疟疾 的实 时荧 光 PCR 快速 检 测方法
师永霞, 苏锦坤, 洪烨, 李小波, 郑夔, 黄吉城, 幸检疫技术中心, 广州 510700 ) [ 摘要] 目的: 建立疟疾的实时荧光 PCR 检测方法并 用 于 疟疾 的 快速 检测。 方法: 设 计 了 疟 原 虫 通 用 型 实 时 荧光 PCR 检测的引物和探针, 建立了疟疾的实时荧光 PCR 检测方法。对 40 份 疟疾 镜检 阳 性 样 本 和 20 份 镜检 阴 性 样 本 进 行 实 时 20 分 钟 即 可 完 成。40 荧光 PCR 检测, 并和巢式 PCR 方法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 果: 疟疾 实 时 荧光 PCR 检测 速 度 快, PCR 2 PCR ; 20 份镜检阳性样本的荧光 检测均为阳性, 份样本的 巢 式 结果为阴性 份 镜检 阴 性 样 本 中 有 3 份 样 本 为 实 时 荧光 PCR 阳性, 其余 17 份样本为实时荧光 PCR 阴性, 与疟疾巢式 PCR 检测结果相同。结论: 该 实 时 荧光 PCR 方法检测 速度 快 , 特异性强, 准确性高, 阳性率高, 不易漏检, 适用于疟疾的快速检验, 这对防止 该 病在 国 境 口 岸 的 传 入 提 供了 技术 依据。 [ 关键词] 疟疾; 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 实时荧光 PCR; 巢式 PCR [ [ [ 中图分类号] R53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8685 ( 2011 ) 03 - 0625 - 03
2022年疟疾培训答案及试题

2022年疟疾培训答案及试题2022年疟疾培训答案及试题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1.5分)1. “全国疟疾日”是在每年的哪一天(B )A 1月3日B 4月26日C 6月8日D 12月8日2.确诊疟疾的最可靠方法是什么 ( A )A取血显微镜检查疟原虫 B根据临床症状 C拍摄某线 D心电图3.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 D )A蚊虫叮咬 B输血 C胎盘 D飞沫4.我省流行哪种疟疾( A )A间日疟 B三日疟 C恶性疟 D卵形疟5.我国目前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方是( B )A西藏、黑龙江、内蒙古 B安徽、云南、海南C福建、广西、山东 D江苏、安徽、湖南6.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C )A突然发病,无寒颤,仅有畏寒感 B间歇期极短,体温曲线呈“M”型C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伴有脾肿大、贫血等体征。
D发热常在深夜并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7.下列哪项不属于疟疾的特殊临床表现( D )A黑热尿 B类白血病反应与何杰金氏病样反应 C疟疾性紫癜 D白血病8.疟疾的临床诊断要点不包括(D )A多数病例在发作前有长短不一的寒颤或畏寒B发作有定时性、发热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规律C有溶性贫血症状,其程度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脾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同时见肝肿大 D发热特点呈稽留热、一般超过39度9.杀灭肝内期疟原虫的唯一药物是( B )A乙胺嘧啶 B伯氨喹 C氯喹 D哌喹10.间日疟的临床治疗方案(现症病人治疗)( A )A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 B蒿甲醚7日疗法C氯喹/伯氨喹四日疗法 D青蒿素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或复方11.疟原虫的生活史是A 蚊唾腺 ---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B 蚊唾腺 ----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C 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 ----人红细胞----蚊唾腺D 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唾腺 ----蚊胃---蚊唾腺E 人肝细胞---蚊唾腺----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12.疟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是A仅在肝细胞 B仅在红细胞 C有核细胞 D脾细胞 E肝细胞和红细胞13.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疟疾的传染源为A 外周血内有裂殖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B外周血内有环状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C外周血内有滋养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D外周血内有子孢子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E外周血内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14.疟原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是A 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期 B红细胞外期裂体增殖期 C 配子体 D 卵囊 E 子孢子15.凶险型疟疾绝大多数是由下列哪种疟原虫所致A 间日疟原虫B 恶性疟原虫C 三日疟原虫D 卵型疟原虫E 所有种类的疟原虫均可16.恶性疟原虫感染者在外周血中可查到A 环状体、滋养体 B滋养体、裂殖体 C裂殖体、配子体D 环状体、配子体 E环状体、裂殖体17.哪种人疟原虫有新月型配子体A 恶性疟原虫B 间日疟原虫C 三日疟原虫D 卵型疟原虫E 所有4种人疟原虫18.哪种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可见薛氏小点A 恶性疟原虫B 间日疟原虫C 三日疟原虫D恶性疟原虫和卵型疟原虫 E 间日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19.在一个红细胞内最常见多个哪种疟原虫的环状体A 恶性疟原虫B 间日疟原虫C 三日疟原虫D 卵型疟原虫20.吉氏或瑞氏染色时,疟原虫红染部分叫A 细胞核B 细胞质C 疟色素 D血红蛋白二、判断题(每题1.5分)1.间日疟爆发点处理时,对病发率超过10 %的村要进行全民预防用药AA 正确B 不正确2.间日疟爆发点处理时,对病发率超过3%的村要进行重点人群预防用药AA 正确B 不正确3制作血片时最佳采血部位为耳垂、手指、足趾或足跟。
3种PCR方法检测低密度恶性疟原虫血症的比较研究_李轲

·论著·3种PCR方法检测低密度恶性疟原虫血症的比较研究*李轲,周水森**,黄芳,夏志贵,郑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上海200025)【摘要】 目的 对多重PCR、巢式PCR、实时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筛选适合低密度恶性疟原虫血症的检测方法。
方法 实验室培养恶性疟原虫,同步化处理至环状体期占99%以上时涂制薄血膜,计数其原始密度。
实验分3组,原虫血均按1︰40、1︰80、1︰160、......1︰40 960等11个梯度进行稀释,涂制厚血膜,并用显微镜检查确定低密度恶性疟原虫血症密度;再作倍比系列稀释,用3种PCR方法进行检测,确定各种检测方法的检测限,并进行比较。
结果经显微镜检查确定配制的待测血样恶性疟原虫密度为21.92个/μl,多重PCR检测限为0.171 3个疟原虫/μl血,实时PCR为0.171 3个疟原虫/μl血,巢式PCR为0.085 6个疟原虫/μl血。
检出率巢式PCR≥实时PCR>多重PCR。
结论 3种PCR方法均可用于检测低密度恶性疟原虫血症。
巢式PCR检出率和检测限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关键词】 低密度;疟原虫,恶性;聚合酶链式反应【中图分类号】 R38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5234(2013)04-0331-05[Journal of Pathogen Biology.2013Apr;8(4):331-335.]Research on methods to test for submicroscopic Plasmodium falciparuminfectionLI Ke,ZHOU Shui-sen,HUANG Fang,XIA Zhi-gui,ZHENG Xiang (National Institute of ParasiticDiseases,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Malaria,Schistosomiasisand Filariasis,Shanghai 200025,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suitable methods of testing for submicroscopic Plasmodium falciparuminfection bycomparing detection with multiple PCR,nested PCR,and real-time PCR. Methods P.falciparum(FCCI/HN)wascultured and synchronized to the ring stage(>99%)in vitro,and parasites in Giemsa-stained thin smears were counted.The parasit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nd each was then diluted to 1﹕40,1﹕80,1﹕160,1﹕320......1﹕40 960.Giemsa-stained thick smears of all of the diluted samples were tested microscopically and the threshold for submi-croscopic P.falciparumwas determined.Samples with submicroscopic parasites were then diluted 2-fold(1﹕2,1﹕22,1﹕23,1﹕24......).All of the samples were tested using multiple PCR,nested PCR,and real-time PCR and thelimit of each method was determined. Results The threshold for submicroscopic P.falciparumwas 21.92/μl.TheLOD was 0.171 3/μl for multiple PCR,0.171 3/μl for real-time PCR,and 0.085 6/μl for nested PCR.Nested PCR hadthe highest rate of detection,followed by real-time PCR and then multiple PCR. Conclusion All three methods aresuitable for detecting submicroscopic P.falciparum.Nested PCR had much better detection than the other two meth-ods.【Key words】 Submicroscopic;Plasmodium falciparum;PCR 我国已经进入疟疾消除阶段,疟疾流行程度较低,疟疾病例大幅减少。
疟疾评估方案

疟疾评估方案随着全球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疾病的防控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疟疾作为一种传染病仍然广泛存在并困扰着全球许多地区。
为了更好地评估疟疾的传播情况和控制效果,制定科学且有效的疟疾评估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疟疾评估的必要性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其传播方式复杂多样,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感染疟疾,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和孕妇。
由于疟疾的传播性强以及治疗难度大,评估疟疾的疫情和防控效果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前提。
二、传统疟疾评估方法的局限性为了评估疟疾的传播情况,过去较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测量感染率、发病率和病死率等指标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然而,传统的评估方法存在许多局限性。
首先,这些指标往往只能提供一种静态的疟疾评估结果,缺乏对疾病传播动态变化的分析。
其次,传统方法对病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较为简单直接,可能无法准确地反映疟疾的实际情况。
此外,传统方法对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等因素的评估相对较少。
三、新型疟疾评估方案的应用为了克服传统评估方法的局限性,一些新兴的疟疾评估方案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
其中,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评估方式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引入地理空间数据,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疟疾的空间分布特征、传播路径以及环境因素对疾病传播的影响。
利用GIS技术进行疟疾评估,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防控措施,提高疾病整体控制水平。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为疟疾评估带来许多新的可能。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运用,人工智能可以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关疟疾的关联信息,构建起更为复杂精准的评估模型。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疟疾流行趋势的预测,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疟疾评估方案的挑战与展望虽然新型疟疾评估方案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的质量和获取仍然是一个难点。
疟疾媒介监测年度总结

一、背景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的传播,我国各级疾控中心高度重视疟疾媒介监测工作,持续开展疟疾媒介按蚊种群和密度监测,为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2023年度疟疾媒介监测工作总结如下:二、监测工作概述1. 监测范围2023年度,全国范围内各级疾控中心共开展了疟疾媒介监测工作,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多个县(市、区)。
2. 监测方法(1)人饵帐诱法:在近人房处和野外环境设置人饵帐,通过蚊虫叮咬人饵帐的方式捕获蚊虫。
(2)灯诱法:在室内和室外设置诱蚊灯,利用蚊虫趋光性捕获蚊虫。
(3)现场采集法:在媒介按蚊孳生地采集蚊虫。
3. 监测时间2023年度疟疾媒介监测工作主要集中在蚊虫活动季节,即5月至10月。
三、监测结果与分析1. 种群构成本次监测共捕获蚊虫3万余只,其中按蚊类蚊虫占比最高,包括中华按蚊、淡色库蚊、白纹伊蚊等。
其他蚊种如骚扰阿蚊、摇蚊等也有一定数量。
2. 密度监测结果显示,疟疾媒介按蚊密度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存在差异。
在蚊虫活动高峰期,疟疾媒介按蚊密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传播风险。
3. 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本次监测对捕获的蚊虫进行了杀虫剂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蚊虫对常用杀虫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 存在问题(1)监测覆盖面不广:部分偏远地区、山区监测工作相对薄弱。
(2)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地区监测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影响监测质量。
(3)监测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地区监测经费不足,影响监测工作的开展。
2. 建议(1)加大监测覆盖面:各级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偏远地区、山区的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的全面性。
(2)加强监测人员培训:提高监测人员专业素质,确保监测质量。
(3)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疟疾媒介监测工作的经费投入,为监测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继续加强疟疾媒介监测工作,确保监测覆盖面和监测质量。
疟疾要做什么检查-看完文章就清楚了

疟疾要做什么检查,看完文章就清楚了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
不同的疟原虫种分别可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
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疟疾流行病学史是指在疟疾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的患者,应怀疑今年有疟疾病史或最近输血的发热患者。
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发汗、发热不规则、肝脾肿大。
应该进行血液检测,主要是为了检测疟疾寄生虫。
通常是在发作的时候诊断出来的。
寻找疟疾寄生虫的血液应在发冷和发作的时期抽出,疟疾寄生虫的数量会比较多,容易找到,必要时可以反复抽血多次寻找,而且必须涂厚血膜和薄血膜。
如果临床怀疑可以进行骨髓活检,也可以进行分子生物学诊断,如用DNA探针检测聚合酶反应,或进行治疗诊断。
如果它们表现得像疟疾,但在反复试验后没有发现疟原虫,可以用药物消除疟原虫。
如果在治疗48小时后发烧得到控制,也可以确诊。
一般有以下几种检查项目:(1)血中病原体检查:人体四种疟原虫只有恶性疟一种在周围血内仅见环状体和配子体,且在发作期检出机会较多,发作间歇期多数原虫进入内脏毛细血管,如当时配子体尚未出现,则血检可能暂呈阴性,因此恶性疟在发作期间查血最为适宜;其余三种疟疾的血检不受时间限制,发作期及间歇期均可见到原虫。
临床上与疟疾相似,血检原虫阴性者,应坚持一天查血2次,连续几天。
细致地按规定检查厚血膜,其功率高于薄血膜很多倍,凡是疟疾,最终定能在周围血中查到疟原虫。
迄今为止,从患者耳垂或指尖进行血液涂片、染色和镜检是诊断疟疾最可靠的方法,如果发现网织疟原虫,就可以对其进行确诊。
镜检法血液中原生动物的密度、制备染色工艺、服用后原生动物的变形或密度的降低以及镜检经验对镜检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对传统的血液检查方法进行了改进。
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PPT课件

在疟疾发作早期进行诊断,有利于及 时治疗和控制病情。
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的局限性
实验室检查可能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 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 果综合判断。
与其他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 诊。
05
疟疾的诊断挑战与展望
诊断挑战
症状的非特异性
疟疾的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如流感、伤寒等,导致诊断困难。
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
• 疟疾概述 • 疟疾概述 • 疟疾的病原学 • 疟疾的诊断技术 • 疟疾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 疟疾的诊断挑战与展望
01
疟疾概述
显微镜检查
涂片染色法
从患者血液中制作薄片,染色后用显 微镜检查疟原虫。
厚片染色法
制作较厚的血膜,经过染色处理后用 显微镜检查疟原虫。
抗原检测
快速诊断测试(RDT)
疟原虫的生活史
疟原虫属于单细胞寄生生物,需 要在人体红细胞内寄生完成其生
命周期。
疟原虫的繁殖周期包括裂殖子、 环状体、滋养体和裂殖体四个阶
段。
裂殖子是疟原虫的繁殖阶段,进 入红细胞后开始分裂繁殖,最终 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大量裂
殖子再次感染其他红细胞。
疟原虫的种类与分布
疟原虫有多种种类,其中恶性疟 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是最常见的两
免疫学诊断技术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针对疟原虫的特异性抗 体,判断疟疾是否感染及感染阶段。
VS
细胞免疫检测
检测人体内的细胞免疫反应,了解疟疾对 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免疫应答情况。
04
疟疾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史
患者是否来自或到过疟疾流行区,或在流行区居 住或旅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UOMA n — n, Ya gj HONG n — n TANG n h a i Yo g Ho g, Li— u
( ( ol f I tg ae rd t n la d Wetr dcn fAn u olg f ieeT a iin lMe cn He e 2 0 3 C ia S’ o ne r td T a ii a n senMe iieo h iC l eo Chns rd t a diie, f i 3 0 8, hn ) h o o e o
we e a pt d t ole t m o q t s M os uio s r do e o c lc s uioe . q t e we e k le fe i ntfe Ano r ild a t r de iid as phee a u at c m plx nd s o e wih lsm c l us o e a tr d t d sc a t 一 2 . DN A e ic nta OC wase r c e r xta t d fom i e m x d mos uio s m p e SSU DN A fs r z t s w a m p iid a c r ng t q t a l. r o po o oie s a lfe c o di o r f r nc e e e e,a hep ii epr uc so nd t ostv od t fPCR e e co d,s qu n e nd b a td f on im a i w r lne e e c d a l se orc fr ton.O f5 1 0 ou 5 A n ph— 9 tof534 o ee o qut sw e e Ano l sm s ioe r phe e ae a us o p e n he e and r r lsm ul t c m l x a d t r m i e s we e Ano phe e diae at . Tw o p iie s m p e lspe t ni us ostv a l s we e f un n 6 i e n phe e a ul t o p e r o di 3 0m x dA o lsm c a usc m l x DN A a pls,a d ntfe n sm e nd ie ii dasA ophee e dow il o i y s e isi l sps u lm r b p ce —
武 松 黄 芳。 张 国庆。 潘 嘉云 , 学忠。 卓 玛 央金 胡永红 汤林 华。 , , , 王 , , ,
摘 要 : 目的 确 定 西 藏 墨脱 县 疟 疾 流 行 区的 疟 疾传 播 媒 介 。 方 法 根 据 2 0 、0 6和 2 0 0520 0 7年疟 疾 发 病 情 况 , 墨 脱 在
性 扩 增 样 品 2份 , 型 鉴 定 2份 阳 性 混 合 样本 均 为 伪威 氏 按 蚊 , C 产 物 经 克 隆 测 序 , C IB AS 同 源 性 比 对 证 实 为 疟 原 种 P R N B L T
虫 S ur A 基 因 片 段 。结 论 多斑 按 蚊 复 合 体 中 的伪 威 氏按 蚊 为 西 藏林 芝 疟疾 流 行 区 的传 疟 媒 介 。 S DN
ABS RACT: i d t e maa i v co si lra e i e c a e n Liz i it it T To f h lra e t r n maa i p d mi r a i n h s rc ,Ti e ,t r e vl g swih h g e lr n — d b t h e i a e t ih rmaa — l i n i e c r e e t d a n e tg t n s o s a i cd n e we e s lc e si v si a i p t .Hu n b i d t a s o b ie r p ,CDC l h r p n r i g c le t n o ma — at r p ,c w- a t dt a s e i tta sa d mo n n o lc i g o
关键 词 : 多斑 按 蚊 复 合 体 ; 子孢 子 ; 疟 媒 介 ; 藏 ; 氏 聚合 酶 链 反 应 传 西 巢 中 图 分 类 号 : 5 1 3 文献 标 识 码 : R 3 A
Ne t d PCR d ntfe he m a a i e t r i b tm a a i n m i r a se i e i i d t l r a v c o n Ti e l r a e de c a e
县 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择 了 3个 疟 疾 发 病 较 高 的 自然 村 , 用 人 诱 、 采 牛诱 、 诱 及 清 晨 人 房 全 捕 等 方 法 捕获 成蚊 , 形 态 学 鉴 定 后 麻 醉处 死 , 封 灯 经 密 干 燥 , 回 实验 室一 2 ℃ 冻 存 备 用 , 用 混 合 样 本 法 随 机 抽 取 1 带 0 采 0只 多斑 按 蚊 复 合 体 为 一 份 混 合标 本 , 取 蚊 虫 D A。根 据 文 提 N
献 采 用 巢 氏 P R扩 增 疟 原 虫小 亚 单 位 核 糖 体 脱 氧 核 糖 核 酸 ( S r N ) 并 对 阳性 结 果 克 隆 测 序 , C S U D A , 比对 证 实 。结 果 共 捕 获
按 蚊 53 5只 , 中 多斑 按 蚊 复 合 体 51 0只 , 4 其 9 带足 按 蚊 1 5只 , 取 的 3 0份 多斑 按 蚊 复 合 体 混 合样 本 D 5 提 6 NA 中发 现 子 孢 子 阳
68 4
Chi e e J ur a o s s n s o n lof Zo no e
中 国 人 兽 共 患 病 学 报
2 1 0 0, 2 ( ) 6 7
文 章 编 号 :0 2 6 4 2 1 ) 7 6 8 3 1 0 —2 9 ( 0 0 0 —0 4 —0
巢 氏 P R判定 西藏疟疾 流行 区传疟媒介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