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一章复习导学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复习导学案2

第一章复习导学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复习导学案2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一、学习目标1、自主复习教材,10分钟之后能够口述所有相关性质、判定、定理;2、能够运用相关性质、定理准确的判断特殊的四边形二、学习过程(一)性质、判定填空1、、2、矩形性质:a、矩形对边______,邻边________;b、矩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_______;c、矩形的对角线_________且互相_________;d、对称性:矩形既是______图形又是________图形矩形判定:a、有一个角是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b、三个角是________的四边形是矩形;c、对角线_____的平行四边行是矩形;d、对角线______且______的四边形是矩形。

3、菱形性质:a、菱形四边_____;b、对角_____,邻角_______;c、对角线___________,且平分______;d、对称性:菱形是______图形。

菱形判定:a、邻边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_________的四边形是菱形;d、四边______的四边形是菱形。

4、正方形性质:a、四边_______且邻边______;b、四个角都是_______;c、对角线______且互相_______,还平分_______;d、对称性:正方形既是________又是_________图形。

正方形判定:a、有一个角是______的菱形是正方形;b、邻边_______的矩形是正方形;c、邻边______且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二)相关延伸1、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a、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__;b、三角形中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一边的一半时,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2、关于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面积公式:四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半。

三、典型题型研究(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探讨)1、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OF⊥BC,CE⊥BD,OE:BE=1:3,OF=4,求∠ADB的度数和BD的长。

第一章复习导学案

第一章复习导学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复习导学案主备人:李玲卢晓青审核人:李玲卢晓青班级姓名一、本章知识回顾(独自完成)1.常见的几何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几何体的分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________,线动________面动________。

4.展开与折叠(1).正方体的展开图由六个___组成,棱柱的展开图由_ _个底面和_ _个长方形组成;(2).圆锥的展开图由一个______和一个______组成;圆柱的展开图是两个______和一个______组成。

5.截一个几何体(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截面有、、、等(2)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所得到的截面有、、、还有一种类似拱形的形状。

(3)用一个平面截圆锥,可以得到、、及类似拱形状。

6.几种几何体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1)正方体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都是__________(2)球体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都是__________(3)圆柱体:从正在面看到的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都是同样大小的__________,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__________(4)圆锥体:从正在面看到的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都是同样大小的__________,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先自己独立完成,组内同学交流探讨)1、图是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在空白的三个正方形中填上数字1、2、3,使得折成正方体相对面上的两个数相同。

2、将图中的正方体展开,则展开图只能是()3、下图长方形ABCD中,E、G和F、H分别是DC与AB的三等分点.沿EF、GH 将其折成一个无底三棱柱,则折叠后线段AC变为()A.两条折线B.三条折线C.AM、MN、NC构成三角形D.以上都有可能第3题第4题4、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6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导学案导学案一:物质的组成与转化【导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组成与转化的基本概念;2.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过程;3.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导学内容】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会改变。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物理性质是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的,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等。

三、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不同的状态之间可以通过加热、冷却等方式进行相互转化。

四、物质的转化过程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改变外观或状态,但不改变其组成和性质,如水的沸腾;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如燃烧。

五、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与转化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与转化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导学提示】1.本章的学习内容是物质的基础内容,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通过实验探究能够更好地加深对物质的理解。

2.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导学过程】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单质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金属、氧气等;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物理性质是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的,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等。

三、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固态下物质的分子紧密排列,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下物质的分子间距离较大,无一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气态下物质的分子间距离很大,无一定形状也无一定体积。

四、物质的转化过程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改变外观或状态,但不改变其组成和性质,如冰的融化和汽水的蒸发;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如燃烧和酸碱中和。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数等有关知识.重点:有理数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难点:对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的理解.知识回顾(一)正负数、有理数的分类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整数,试举例说明.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试举例说明.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二)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三)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__0__.一般地:若a为任一有理数,则a的相反数为-a.相反数的相关性质:1.相反数的几何意义: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除0外)分别在原点0的两边,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四)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__0__.一个有理数a的绝对值,用式子表示就是:(1)当a是正数(即a>0)时,∣a∣=a;(2)当a是负数(即a<0)时,∣a∣=__-a__;(3)当a =0时,∣a ∣= 0 .(五)有理数的运算(1)有理数加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理数减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理数乘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理数除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理数的乘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乘方.即:a n=aa …a (有n 个a ).从运算上看式子a n ,可以读作a 的n 次方;从结果上看式子a n ,可以读作a 的n 次幂. 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六)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叫做科学记数法.1.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内:1,,-789,25,0,-20,,-590,78正整数集{1,25,…};正有理数集{1,25,78…}; ,-789,-20,,-590…};负整数集{-789,-20,-590…};自然数集{1,25,0…};正分数集{78…};,,…}.2.如图所示的图形为四位同学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 D )3.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用“>”号连接起来. 4,-|-2|,,1,0.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D )A .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B .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分数C .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D .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5.-5的相反数是__5__;-(-8)的相反数是-8;-[+(-6)]=__6__;0的相反数是__0__;a 的相反数是-a .6.若a 和b 是互为相反数,则a +b =__0__.7.如果-x =-6,那么x =__6__;-x =9,那么x =-9.8.|-8|=__8__;-|-5|=-5;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4.9.如果a >3,则|a -3|=__a -3__,|3-a |=a -3. 10.有理数中,最大的负整数是__-1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1__,最大的非正数是__0__.11.33=__27__;(-12)2=__14__;-52=-25;22的平方是__16__. 1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C )A .-52=(-5)2B .(-1)1996=-1996 C .(-1)2003-(-1)=0 D .(-1)99-1=01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 305 000 000=1.305×109;-1 020=-1.02×103. 14.120万用科学记数法应写成1.20×10624000.15.千万分位;5.47×105精确到__千__位.16.计算:(1)12-(-18)+(-7)-15;解:原式=12+18-7-15=30-22=8;(2)-23÷49×(-23)3; 解:原式=-8×94×(-827) =163; (3)(-1)10×2+(-2)3÷4;解:原式=1×2-8÷4=2-2=0;(4)(-10)4+[(-4)2-(3+32)×2].解:原式=10000+[16-(3+9)×2]=10000+(16-24)=10000-8=999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导学案共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导学案共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共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基本语法知识和词汇;2.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进行自我表达和交际;3. 能独立完成一篇简短的对话、日记、文章等;4. 能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加深对汉语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语法知识、词汇运用和文化理解。

其中,基本语法知识包括:there be句型、一般现在时、人称代词、不可数名词等;词汇运用包括:关于人物、家庭、各种动物等词汇的学习和运用;文化理解则涵盖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汉字的演变、中国人的姓名等。

三、学习方法:1. 多听多说多练习,大胆进行交流和表达;2. 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强化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和掌握;3. 勤于阅读课外书籍和杂志,扩大词汇量和文化视野;4. 多使用互联网等多种资源,获取更多的语言和文化方面的信息。

四、学习建议:1. 针对不同类型的语言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务求不断巩固和加强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能力;2. 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质量;3. 多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和交友,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4. 学会利用和运用各种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和环境,以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力。

五、补充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1. 对基本语法、词汇等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和运用;2. 具备一定的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且能够通过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3. 具备广泛的文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不同的人类文化和思想总之,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掌握好英语的运用,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场发展都至关重要。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细节,多进行语言交流和文化学习,积极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工具,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一、知识回顾1.日常交际用语问候语: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寒暄:How are you?/How do you do?/Nice to meetyou./Goodbye.2.英语字母大写字母: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小写字母: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3.数字1 one2 two3 three4 four5 five6 six7 seven8 eight9 nine 10 ten4.介绍自己的姓名、国籍、年龄、学校、班级等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How old are you? I'm ....What school are you in? I'm in....What class are you in? I'm in....5.电话用语接听电话:Hello, this is [姓名]. (打电话) May I speak to [姓名], please?告诉对方自己是谁:This is [姓名].请求接电话的人等一下:Hold on, please.给对方留言:Can I take a message?征询对方电话号码:Could you tell me your phone number, please?6.日常交际中一些礼节性用语Say"Please." "Thank you." and "You're welcome."Give compliments.二、教育目标学生能够:1.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对话。

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

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整体要求:一、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叙事性记叙文,要弄清它们的“六要素”。

那么记叙文“六要素”指的是二、了解每篇课文的及其主要代表作。

三、把握每篇课文注解中及课后“字词积累”中词语的音形义。

四、课后“思索与练习”中的内容,要逐一过关。

详细内容:《忆读书》1.冰心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那么,读书有何好呢,要多读怎样的书,怎样才能读到好书呢?2.冰心是爱读书的,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欢乐”?3.冰心是按什么挨次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受的?4.四大古典名著的名称、及其生活年月。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做了哪些事?有怎样的反响?2.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山中避雨》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是怎样变化进展的?2.在避雨的过程中,两个女孩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家村”的气氛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缘由分别是什么?3.把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比较的目的是什么?4.“乐以教和”的含义是什么?5.文中主旨是什么?《风筝》1.作品中的我,年青时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兄弟放风筝,后来态度又为什么发生变化呢?他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吗,为什么?2.课文第一段和最终一段都写到天气,这在文中有何含义和作用?3.文中两次消失“我可是毫不怪你呀”这句话,有何用意?[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2页/共2页。

第一章复习导学案

第一章复习导学案
第一章认识大洲复习导学案
学段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地理
单元
第三章
课题
第一章认识大洲复习导学案
课型
复习课
主备
学校
公园路中学
主备人
苏延清
初审人陈新龙终审人来自尚世伟合作团队
七年级地理备课组
复习
目标
1.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2.了解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
3.知道美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探究结论:
合作探究三:美国的地形和气候、人口分布、工农业布局的关系。
探究结论:
仔细阅读教材P66-67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
5′
展示探究一和二
小组代表发言
班级展示
3′
展示探究三
各组对小组成员的发言汇总
点拨升华
反馈矫正
2′
指出学生学习展示中出现的错误,给出正确的答案
点评学生发言,纠错。
复习
重点
美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复习
难点
美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导学环节
课堂流程
时间控制
任务驱动,问题导学
学法指导
当堂反思
学习目标
学什么
2′
了解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阅读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新课导入
3′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齐声朗读课本《认识大洲》绪论,你认为本章我们掌握哪些知识呢?
3.亚洲地形以_____、____为主,平均海拔____,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____的大洲;亚洲地面起伏____,高低____,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________,最高的山脉________,最高的山峰________,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______;亚洲地势中部____,四周____,以______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导学案

第一章 有理数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梳理本章知识,熟悉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正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熟练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2、体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加强合作交流,克服易错点及运算错误,提高对本章知识的整体把握。

重难点: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

一、自主复习:1. 大于零的数叫 , 在正数前加一个“- ”号的数叫做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 和 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为:特别注意:下面分类是否有错误?并请你指出错误的原因。

(1)0⎧⎪⎨⎪⎩正数有理数负数 (2)0⎧⎪⎨⎪⎩整数有理数分数 (3)⎧⎪⎨⎪⎩整数有理数小数分数 (4)⎧⎪⎨⎪⎩正有理数有理数负有理数3. 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数轴。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 表示,但并不是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数轴上的原点表示数________,原点左边的数表示 ,原点及原点右边的数表示 .在原点右边,越靠近原点的点表示的数越 (填“大”或“小”),在原点左边,越靠近原点的点表示的数越 (填“大”或“小”)。

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⑴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 .⑵正数都 0,负数都 0,正数 一切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5. 数a 的相反数是 . 的相反数大于它本身, 的相反数小于它本身, 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 的倒数等于它本身.6. 一个数a 的绝对值是指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 距离,记作 .①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 即:如果a >0,则|a | = ; ②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 ; 如果a <0,则|a | = ;③0的绝对值是 . 如果a = 0,则|a | = . 7. 反之: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 ;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相反数,则这个数是 ;即若||a a =,则a 0;若||a a =-,则a 0.一个数a 的绝对值是指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 距离,记作 .①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 即:如果a >0,则|a | =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零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12()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②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 ; 如果a <0,则|a | = ;③0的绝对值是 . 如果a = 0,则|a | = . 反之: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 ;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相反数,则这个数是 ;即若||a a =,则a 0;若||a a =-,则a 0.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 1、按整数、分数分:2、按正数、负数、零分:1、意义:2、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倒数意义: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2、运算1、在数轴上:2、利用绝对值: 绝对值:1、几何意义:2、代数意义:1、概念法则 加法法则减法法则 乘法法则 除法法则 乘方法则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运算律 交换律1、加法交换律2、乘法交换律字母表示: 文字叙述: 字母表示: 文字叙述: 结合律1、加法结合律2、乘法结合律字母表示: 文字叙述: 字母表示: 文字叙述:分配律字母表示: 文字叙述:3、科学记数法的意义:4、近似数的意义:三、本章专题研究: 1、知识专题部分: 专题1加法的运算律例1:计算: 353110(3)(8)(2)5656+-+-+-专题2乘法的运算律及分配律新课标第一网例2:计算:① 1149( 2.5)()8()72---×××× ② 753224()12643--+-×专题3 充分利用概念例3:已知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m 是绝对值最小的数,求代数式2007()()a m b m cd ++-÷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组别:姓名:八年级导学案(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物理编号:07
个性天地课题第一章单元复习课型反馈课总课时07 主创人教研组长签字领导签字个性天地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A、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B、重力
C、人对车的推力
D、绳子对物体的拉力
2下列各力中,属于引力性质的力是()
A、运动员对杠铃的力
B、推土机对土的力
C、月亮对地球的力
D、大象对跷跷板的力
3、下列物体中没有弹力存在的是()
A、没有发生形变的弹簧
B、拧紧的钟表发条
C、竖直悬挂着钩码的弹簧
D、拉开的弓
4、进入八年级的你,对你自己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A、身高约16厘米
B、体重约50牛
C、体温约37℃
D、每秒步行约10米
5、体育课上用了多年的铅球,其表面磨损了一些,但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铅球的()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重力
6、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再受重力的作用
B、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手中握有一根长杆是为了表演起来更惊险好看
C、汽车在斜坡上行驶,它受到的重力垂直于坡面
D、玩具“不倒翁”不倒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重心很低
7、图中四个图中学画的是物体重力G与物体对支持面压力F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组拔河比赛的场景,不计绳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比赛时,选体重大的运动员,能增大对地面的压力
B、比赛时,运动员身体后倾、两腿弯曲,可以降低重心
C、比赛时.拉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D、比赛时,受到地面摩擦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一、填空题
1、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____________,它的方是
____________的,利用这个性质,建筑工人常用重锤线来检查墙壁是否
____________,还可以用重锤线来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_____________。

2、跳高运动员跳起腾空时,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运动员受____________ 的作用,这个力是由____________施加的。

3、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_的吸引作用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方向始终____________。

它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成正比。

4.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__________ 的力,这就是_____.
5.已知物体的质量,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公式是_____,其中G表示物体的______,它的单位要用_________________,m表示物体的_____ 它的单位要用_____,公式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
6.g=__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重2 N的物体放在手掌中,对物体施力的物体有________和__________,手向上运动突然停止,物体被竖直上抛,此时物体受到_____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为______.(空气阻力不计)
8.一物体在月球受重力等于地球上所受重力的1/6,将12 kg的物体放到月球上,其质量是_____ kg,重力是______________N.
9.建筑房屋时,用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的重锤线是根据_______ 制成的.
10.质量是10 kg的木块放在斜面上,则它受到的重力大小是____ N,方向_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
11.起重机要吊起100 kg 的钢件,使其向上以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钢丝绳受到的拉力是______,若让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上升,钢丝绳受到的拉力是_____.
12.重5 N的电灯,由灯绳吊着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电灯受_____力和_____ 力作用,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___和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 .
13.一名伞兵,它的质量是70 kg,他随身所带的全部装备总质量是20 kg,当他匀速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是_____ N.
14.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力F
1
拉它,弹簧测力计是示
数为20N,若在弹簧测力计两端同时用F
2
、F
3
去拉它,弹簧测力计是示数仍
为20N,则F
1
=________N, F
2
=_______N, F
3
=_______N.
反思与评价:
班级:组别:姓名:八年级导学案(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物理编号: 08
个性天地课题第一章单元复习课型反馈课总课时08 主创人教研组长签字领导签字个性天地
15.一个铁球沿斜面滚下,铁球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
A. 沿斜面向下
B. 垂直于斜面向下
C. 竖直向下
D.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16.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成正比
B. 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常数g成正比
C.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是一回事不必加以区别
D. 不同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比值是不相等的
17.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几何中心必然与重心重合
B. 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C. 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
D.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18、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D、苹果下落是由于苹果熟透了的缘故
19、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20.若在弹簧测力计的吊环上安装一挂钩,把弹簧测力计倒过来悬挂,对新安的挂钩上施加5N的拉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A.大于5N
B.等于5N
C.小于5N
D.不能确定
21.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弹簧测力计,两人通过细绳沿水平桌面向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金属环河挂钩,拉力都是4N,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A.0 B.4N C.8N D.无法确定
四、作图题
1.如图12—1所示,斜面上物体的质量是5 kg,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
2. 如图,物体的重力是20 N,试画出物体所受的力3.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实验记录
如下表:
被测物体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m(N/kg)
物体1 0.1 0.99 9.9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1 9.7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
(2) 在上表空白处填上比值G/m的平均值;
(3) 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
是:。

三、计算题
1、一中学生的重力是500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g=10N/kg)
2.质量是500 g的物体,能否用测量范围是0~5 N的弹簧秤测量其重力?
3.一根绳子所能承受的拉力是2.0×104N能不能用它一次提起10块长2 m、宽1 m、厚1 cm的钢板?
反思与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