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__课题3___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上课用】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关系。培养学生按照
化学学科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
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
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和科学精神。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般属于简单类型,所提供
的数据一般不复杂,解答的关键在于对化学原理要清
要完整、准确,指出若不配平,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7、简明地写出答语。 。。。。。。
亮点: 1、用神舟七号所用的燃料设疑,并让学生写出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说出它们的意义,在此设陷井“假如 你是设计师的推进师,用 100kg 的液氢,那还应放多少 液氧”。由学生掉进陷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 做得好。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例 1、例 2,然后再让学 课例研究综 生根据例题试解学案中“猜一猜”符合逻辑。 述 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白板板演, 由学生自已找出每一位同学错误之处。学生做得很好, 能够提出自已的不同的观点,你说他说我说,整个课堂 很活跃,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最高点。 4、由学生的纠错中,自已归纳解题的步骤及注意 事项,掌握了解题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不足:
800Kg 氧气行吗?为什么?
该怎么计算呢?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
—方法和步骤
[创设情境]
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1Kg 的氢气就能供一 辆功率为 50KW 的汽车跑大约 100Km。
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 将水分解制取氢气。
[学生讨论] 可能得到的结果: 1、无从下手。 2、根据化学式计算,求出水的质量。 3、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等。 [教师点拨] 1、若学生根据化学式计算,应给予肯定。但叮嘱 他们在使用此法解题时,应说明所得氧气中氧元素即为 水中氧元素。 困惑:若某种元素没有全部转化为某种物质,求该 物质的质量怎么办呢? 2、若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 路,引导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引导回忆]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电解水的反应为例) 1、表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2、表示每 36 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生成 4 份质量 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1〕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思绪,学会有关反响物、生成物的计算反方法。
〔2〕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进程与方法:经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初步了解反响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培育先生依照化学特点去停止思想的良好习气和熟练的计算技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法定量研讨关于化学迷信开展的严重作用。
培育先生严谨务实、勇于创新和实际的学习态度和迷信肉体。
【学习重难点】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学方法】阅读指点法、讲授法、议论法【教学进程】【课前练习】〔3分钟〕一、写出以下化学方程式1、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木炭熄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氢气熄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计算出氢气熄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1〕以氢气熄灭的反响为例,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有哪些?〔2〕讨论①假定熄灭4克的氢气,那么需求多少克的氧气同时失掉多少克的水?②假定生成18克的水,那么需求多少克的氢气和氧气?【协作探求】目的1. 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思绪,学会有关反响物、生成物的计算反方法。
〔20分钟〕【自主学习】探求讨论:如何计算回答以下效果?【练习】1.、火箭升空至少要携带100kg的液氢,充沛熄灭才干取得足够的能量。
假设你是长征系列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你会在火箭助燃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的完全熄灭?2、多少克的碳在氧气中完全熄灭,能制得44克二氧化碳?〔能够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3、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失掉多少克氧气?(能够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K:39 Mn:55 O:16 )目的2: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物的摩尔比关系。
2.学会根据给定的摩尔数计算反应物的质量、体积和压力等物理量。
3.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化学方程式的摩尔比关系。
2. 利用给定的摩尔数计算反应物的质量。
3. 利用给定的摩尔数计算反应物的体积。
4. 利用给定的摩尔数计算反应物的压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物的摩尔比关系。
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四、教学步骤与方法步骤一:引入通过展示一道化学方程式的例子,介绍反应物、生成物以及摩尔比关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意义。
步骤二:示范演示1.以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利用摩尔数计算反应物的质量。
通过解题过程,学生可以理解质量与摩尔数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反应物质量计算方法的理解。
2.以另外一个例子演示如何利用摩尔数计算反应物的体积。
通过解题过程,学生可以理解体积与摩尔数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反应物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以第三个例子演示如何利用摩尔数计算反应物的压力。
通过解题过程,学生可以理解压力与摩尔数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反应物压力计算方法的理解。
步骤三:让学生参与让学生结合课本上的练习题,分组讨论并解答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步骤四: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关系对计算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等方式拓展自己对化学计算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中,通过示范演示和让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对化学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题技巧,适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化学实际操作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5.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表达,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原理。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注重问题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在问题解决中收获知识。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3.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作业,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
5.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作业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生活实际和实验现象,创设了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还使他们认识到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在总结自己学习过程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同伴之间的评价和教师的指导,学生找到了改进的方向,提高了学习效果。
5.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收获。
2.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化学学习中。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成长。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他们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会采取个性化辅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成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这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性强的教学案例。首先,我会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复习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讲解计算方法时,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此外,我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使学生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会采取个性化辅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成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使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际应用,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同时,我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word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word教案
编号 20
教学预备
精心制作课件,精选例题。
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
1、复习提问:说出下列化学方程
[例题1]加热分解6 g
高锰酸钾,能够得到多
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
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
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
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
量。
我们一起来看课本
中的解题步骤。
[师生共同阅读、讨论]
[讲解并板书]
解:设加热分解6 g
2KMnO
4
K
,
化学方程
三个要领
和三个关
键。
三个要
领:①步
骤要完
整;②格
式要规
范;③得
数要准
确。
预习提纲(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
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
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完成同步学习对应习题
10 t氧化钙,需要碳
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
量为x。
CaCO
3
CaO+CO2↑
100 56
x 10 t
x==18 t。
答:需要碳酸钙18 t。
学生独立完成
运算
相对
分子
质量。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化学运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明白得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说化学运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两个因素同时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20232024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知识必备典例解析课后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用)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知识必备知识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1.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之比为一定值;(3)在化学方程式中,任意两种物质的质量变化量之比,等于这两种物质的质量份数之比,即等于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2.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1)设未知数(通常求谁设谁);(2)写出题目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和未知量;(4)列出比例关系式(注意实际质量后面要带单位)并求解;(5)写出答案,答。
3. 计算时的常见错误:(1)未知数带有单位。
(2)所设物质的质量包含杂质的质量,或者包含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3)已知物质的质量没有单位。
(4)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者没有配平(这个错误会使计算题的得分降为1,甚至为0)。
(5)关系式中的数据没有与物质的化学式对齐。
(6)步骤不完整、数值计算错误、所答非所问等在其他学科也能犯的错误。
二、典例解析知识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典例解析】类型1 选填中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 (2023•绥化)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22:9,当6.4gB与足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
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是()A.8:11B.2:11C.16:11D.16:9【答案】C【解析】解:设生成C的质量为x。
A+2B=C+2D22 2×9x=则生成C的质量为4.4g,所以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是6.4g:4.4g=16:11。
例2 在A+B═C+2D的反应中,已知2.9g A跟4.9g B完全反应生成6g C,且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生成的D的质量为 1.8g,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本人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应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同时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 40 g
答:充分燃烧后可生成氧化镁 40 克。
讨论: H:1 O:16 若将1g氢气和10g氧气混合在一密闭的容器中 使之充分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多少? (思考:你代入的应是氢气的质量还是氧气的质量)
从中你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涉及某些物质过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某些反应物在反应后有剩余,我们说这些物 质在反应中过量,因为它们没有都参加反应, 因此计算时,不能用此物质进行求算。
【解题步骤】
解:设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 (1)设未知量
的质量为x。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316 6.3g
316 6.3g
=
32 x
32 (3)计算相关物质的质 量比
x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比例式
x = 0.6g
(6)解比例式
(4)列出比例式,求解(计算结果按题中要求进 行,若题中没有要求,除不尽,则保留小数点后一 位)
(5)简明地写出答案
电解9g水,能得到氢气的质量为多少?小明的 解法如下:
解:设能得到氢气xg
H2O 通电 H2 + O2
18
2 32
9g
xg
18 32
9g = xg
找出下列 所解答案 中的错误
32×9g
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
氧气。
(7)简明地写出答语
解题注意事项
例1:加热分解6 .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正确解题步骤:
[解](1)设未知量(不要带单位)
(2)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 量(写在对应化学式的正下方,先写相对分子质量, 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再写质量;质量单位要写,且要统一。)
课题3
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1Kg的氢气 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跑大约100Km。
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 利用光能将水分解制取氢气。
怎么算?
要想知道汽车能跑多远,就要弄清楚小桶 中那18Kg的水能分解产生多少Kg的氢气?
一种思路:可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求解
理由:水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气
X = 18 =16
答:能得到氢气16克。
二、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例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 (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 t氧化钙,需要碳 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高温
CaCO3 = CaO+CO2↑
100
56
x
10t
100
x
=
56 10t
例1:加热分解6 .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加热分解6.3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 量为x。 2KMnO4 △ K2MnO4+MnO2+O2↑
2×158
32
6.3g
x
2 158 6.3g
=
32
x
解得x=0.6 g。
答:加热分解6 .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氧气。
【书写格式】
解得x = 18t
答:需要碳酸钙18t。
【三个要领】
(1)步骤要完整(设、写、算、标、列、解、答)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保留一位小数); 【三个关键】
(1)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3)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单位要代入计算
过程);
三、有关不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
第五章 化学方程式
课题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复习提问 以镁在空气中燃烧为例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之一。
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点燃
2Mg + O2 ====== 2 Mg O 2×24 :16×2 : (24+16)×2
48 : 32 :
80
若: 48克 :(32)克 : ( 80) 克
Hale Waihona Puke 解:设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
依题意,可知:m(O2) 1.43g / L 11.2L 16g
点燃
2 Mg + O 2 ====== 2 Mg O
32
80
16g
X
32 ------
=
8--0----
16g X
气体的质量=气体的体积×气体的密度
X = -8-0--×---1-6--g--
若:(24)克 :(16)克 : 4 0 克
思路2: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
解:设小桶中18Kg的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通电
2H2O
2H2↑+O2↑
36
4
18Kg
x
36 18Kg
=
4 x
x = 2Kg
18Kg水分解生成的氢气是2Kg。
所以,小桶中的水能使小汽车行驶: 2×100=200(Km)
一、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1.化学反应方程式中不管是反应物还是生成 物,代入的都是纯物质的质量.如果遇到不纯 反应物或生成物,应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物质 的质量. 2.不纯物质和纯物质质量间的换算.
纯物质的质量 = 不纯物质的质量 ×纯度(质量分数)
四.关于质量和体积间的换算
足量的镁带在标准状况下与11.2升的氧气(密度 为1.43g/L) 充分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解:18k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
= 18kg×
2H H2O
× 100%
= 18kg× 2×2×1+116× 100%
=2kg
产生氢气的质量为2kg。
若某种元素没有全部转化到某种物质(生成物) 中去,求该物质的质量该怎么办?
如用6g KMnO4制O2,可得到多少克O2? 可见根据化学式计算有它的局限性 思路二: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
练习:若氢气、氧气混合气体共20克,点燃后
还有2克的气体剩余,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
气的质量比
A. 1:4
B. 1:9
C. 4:1或1:9
D. 1:4或1:9
2H2+ O2=点=燃=2H2O
4 :32 有两种情况: 一是氢气过量,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 (2+2):16=1 : 4 二是氧气过量,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 2:( 2+16)=1 : 9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