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课后练习题-非常好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练习(含试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练习(含试卷)

16 猫1.主题解说本文生动传神地记述了“我”家养的三只猫的故事,呼吁我们要善待生命,同情弱小。

也体现了“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2.难点攻克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本文的结构特点。

提示:文章设置伏笔,首尾呼应,三个故事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完整而严谨。

如开头一句“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

中间一句“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承上启下。

文末又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前后呼应。

文中还设置了一些伏笔,如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生病或死亡;写第二只猫生性活泼好动,预示他被路人捉走的命运;写第三只猫不招人喜欢,又老爱凝望鸟笼,为其后来的被冤枉埋下伏笔。

3.考点链接概括故事情节【典型例题】文章在写“芙蓉鸟事件”的始末过程当中,情节波澜起伏,请将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写完整。

【参考答案】妻买鸟→猫凝望→猫被疑→猫蒙冤→猫受罚→真相大白【技法点睛】1.审清题意,弄清要求。

所填写的内容可能是时间、地点、场景,也可能是故事情节、心理活动等。

2.确定范围。

根据题目所给的线索提示,找到空缺情节在文中所对应的段落。

3.抓住关键,提炼整合。

抓住关键语句,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加以提炼整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1。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污涩.(sè)怂恿..(sǒng yǒng)忧yù(郁) 懒duò(惰)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乞gài(丐) 叮zhǔ(嘱)怅.然(chàng) 妄.下断语(wànɡ) nüè(虐)待yuān(冤)枉2.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2)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参考答案:二、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第一句语气轻微,主要出于对三妹的“安慰”,而对于猫的死并不太在意。

第二句说明“我”对第二只猫的丢失很难过,在内容上是对前文的总结。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层递性很强。

三、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参考答案:第三只猫虽然在外形、性情和家中地位上都不如前两只猫,但由于“我”的“妄下断语”和错误判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的心中万分愧疚和悔恨,而第三只猫的死,更加深了“我”的懊悔之情。

因此,作者“更难过得多”。

“我”对自己冤枉了猫很自责,相较于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

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

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显然,“我”的难过并不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猫。

作者写猫,并不仅仅局限于猫本身,而是借此阐发了人生哲理,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精神,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四、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参考答案:1.比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6课《猫》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6课《猫》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6课《猫》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蜷(quán)伏红绫(léng)诅(zǔ)咒捕(bǔ)捉B. 忧郁(yù)叮嘱(shǔ)虐(nüè)待屋脊(jǐ)C. 一缕(lǚ)污涩(sè)消耗(hào)怅(chàng)然D. 咕(gū)噜怂(còng)恿懒惰(duó)廊(láng)前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藤椅衔着隐隐约约提心掉胆B. 安祥凝望畏罪潜逃滚来滚去C. 懒惰失踪若有若无忘下断语D. 惩戒芙蓉性情忧郁默默无言3.下列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________,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

心里便有些亡失的________。

③妻常常________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④它很________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A. 酸辛预兆叮嘱悲愤B. 酸楚预警叮咛悲楚C. 酸辛预警叮嘱悲楚D. 酸楚预兆叮咛悲愤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正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将“努力”与“随时”调换位置)B. 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删除“具体”)C. 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将“传统”改为“作用”)D. 经过共同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删掉“使”)5.下列对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征。

B. 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C. 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

D. 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②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参考答案:二、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第一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了铺垫。

第二句话表示第二只猫丢失后,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的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第三句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拓展了文意,也对全文作了总结。

三、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参考答案:论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第三只猫都不如前两只猫。

“我”之所以对第三只猫的死感到更难过,是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认定鸟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了它,它受到冤屈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所以“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的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

这一点是与文章主旨紧密相连的。

作者写猫,并不仅仅局限于猫本身,而是借此阐发了人生哲理,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精神,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四、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上课课件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上课课件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参考答案:二、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第一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了铺垫。

第二句话表示第二只猫丢失后,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的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第三句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拓展了文意,也对全文作了总结。

三、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参考答案:论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第三只猫都不如前两只猫。

“我”之所以对第三只猫的死感到更难过,是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认定鸟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了它,它受到冤屈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所以“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的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

这一点是与文章主旨紧密相连的。

作者写猫,并不仅仅局限于猫本身,而是借此阐发了人生哲理,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精神,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四、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参考答案:1.比喻。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拓展训练:第五单元第16课猫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拓展训练:第五单元第16课猫

第五单元16 猫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失踪.(zōng) 忧郁.(yù) 污涩.(sè) 怂.恿(sǒng)B.懒惰.(duò) 乞丐.(gài) 讨.厌(tǎo) 红绫.(líng)C.偶.然(ǒu) 隔.壁(gé) 蜷.伏(quán) 怅.然(chàng)D.惩.戒(chéng) 悲.楚(bēi) 虐.待(yüè) 羽.毛(yǔ)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祥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B.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C.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辫诉的动物。

D.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销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怂恿:(2)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怅然:(3)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悲楚:4. 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

(1)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 )(2)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 )能力提升全练拓展训练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猫的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

B.郑振铎先生的《猫》巧妙地借物抒情,侧重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判之情,从而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

C.本文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作者细腻而浓郁的感情。

第一次养猫时,“我”“微笑着”看,得知小猫的死讯时,“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D.在“芙蓉鸟事件”中,猫的含冤受屈与“我”的狂暴武断形成鲜明对比,这为后文写“我”难过与后悔的心情打下了基础,从而有力地凸显了中心。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6课《猫》同步练习A卷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6课《猫》同步练习A卷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6课《猫》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2019·齐齐哈尔) 下列字词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 羸弱要诀名副其实走头无路B . 贮蓄盘桓轻歌曼舞郑重其事C . 练达愧怍谈笑风声李代桃僵D . 纯粹遏制鸠占雀巢销声匿迹2. (2分)(2018·天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________,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

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________智慧,________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A . 困境启迪抚慰B . 困境启发抚恤C . 困难启迪抚恤D . 困难启发抚慰3. (2分)(2011·抚顺)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生活中处处着美的细节,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常用一种美好的眼光去看世界,用一颗的心去感悟生活,即使有所怨、有所忧,也都能化解。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你会发现生活一直很美。

A . 培育细致收藏B . 孕育细腻收藏C . 孕育细致搜索D . 培育细腻搜索4. (2分) (2017九上·成都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B . 高靖朝的土鸡蛋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

C . 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D . 我们班“学霸”晓兮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5. (2分)(2017·曲靖)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对于疫苗来说,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一不可。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课后练习题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课后练习题

16 猫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虐.待(nüè) 屋脊.(jǐ) 污涩.(sè)B.怅.然(chàng) 诅.咒(zǔ) 蜷.伏(quán)C.红绫.(líng) 怂.恿(sǒng) 惩.戒(chéng)D.一缕.(liǚ) 娱.乐(yú) 妄.下断语(wàng)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下落不明)B.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小伙伴)C.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咕哝)D.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形容事物不清晰)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 )(2)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 )4.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B.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因主观臆断致猫死亡,而内心后悔内疚。

C.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这只猫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D.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的愤怒。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

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

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猫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虐.待(nüè)屋脊.(jǐ)污涩.(sè)B.怅.然(chàng)诅.咒(zǔ)蜷.伏(quán)C.红绫.(líng)怂.恿(sǒng)惩.戒(chéng)D.一缕.(liǚ)娱.乐(yú)妄.下断语(wàng)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下落不明)B.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小伙伴)C.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咕哝)D.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形容事物不清晰)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 )(2)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 )4.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B.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因主观臆断致猫死亡,而内心后悔内疚。

C.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这只猫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D.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的愤怒。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

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

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5.梳理选文中“我”情感的变化过程,然后填空。

→→无奈→6.从选文及课文全文来看,“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和这只猫遭受冤屈的原因分别是什么?7.根据选文,对“我”做简要评价。

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丑猫①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都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的一只小猫。

邻居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

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

②这只被叫作丑猫的猫真的很丑。

它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深洞。

右耳也残缺不全了。

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

右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

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

全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

凡见过这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只猫真丑!③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

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

丑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爪子。

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

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

④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

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而没有躲避它,它就赶忙跑过去,用头蹭人家的手,一边蹭,还一边喵喵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柔的抚摩;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衣角或者它能够得着的东西,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

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是厌弃和驱赶。

⑤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走了过去,它大概是太寂寞了,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不留情地咬伤了它。

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

等我跑到丑猫跟前时,丑猫正躺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已经奄奄一息了。

丑猫不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

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

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它却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

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只黄黄的小眼睛注视着我。

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

显然,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

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摆脱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

丑猫就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

⑥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人类是心灵残疾。

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爱有加,对那些卑微弱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

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选自《意林》,有改动) 8.简要说明第②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9.文章第④段中,作者连续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10.在第⑤段中,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请简要概括说明其理由。

11.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丑猫的命运引发你哪些思考。

综合性学习12.世间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

为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中,某班级开展了“关爱生灵”班级主题活动。

(1)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关爱生灵”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一句内容相关的话,作为宣传标语。

(2)徜徉古诗词,感受美好生活。

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 ”是自然万物恬静优美画面的生动再现;杜甫的“,自在娇莺恰恰啼”是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精美展示;孟郊的“, ”更是对人世间崇高母爱的高声礼赞。

(3)品生活原味,写心灵悟语。

一场暴雨袭击重庆,一只叫花花的流浪狗每天上岸搜寻食物,吃饱后冒险游过一公里宽的江面,赶到洪水淹没大半的珊瑚坝孤岛上,给刚出生的四个狗宝宝喂奶。

“英雄母亲”花花的光荣名号不胫而走,花花被热心网友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动物”之一。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记者后来在珊瑚坝采访时得知,花花和四个狗宝宝已失踪多日了。

由于长江边不断出现神秘人士捕杀流浪狗的现象,不少人怀疑花花母子已遭毒手!请写出你读了上述材料后的感慨。

体验中考13.(2016宁夏)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

(2)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

知能演练·活用1.D 解析 D项,“缕”读音应为“lǚ”。

2.D 解析 D项,“若有若无”在此处应是形容关系不亲密。

3.(1)动作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D 解析 D项,这句话突出了“我”的懊悔自责和自我反省的精神。

5.解析开始“我”以为是猫吃了鸟,很“愤怒”;后来“我”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很“悔恨”;想补救自己的过失,但无法补救,很“无奈”;最后猫死去,“我”很“难过”“悲痛”。

参考答案愤怒悔恨悲痛6.根据:它常常对鸟笼望着。

原因:“我”的主观臆断和猫自身存在的弱点、缺陷。

7.解析结合人物的主要行为进行评价,选文开头“我”主观臆断是猫吃了小鸟;选文中间“我”惩戒“罪”猫;选文结尾“我”知道事情真相后后悔自责。

参考答案凭表面现象判断是非,不可取;惩戒邪恶,表明其正义感;发现冤屈无辜后悔自责,表明“我”内心善良、勇于自省。

8.突出丑猫的丑陋,说明人们不喜欢丑猫的原因,同时为下文写丑猫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

9.这样写,一方面说明“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丑猫不想伤害人,丑猫的心灵“不残疾”;另一方面希望人们不应因丑猫外形的丑陋而鄙视厌弃它。

10.它对人们对它的冷漠、欺凌不怨恨,不报复,哪怕得到一丝关爱,也很满足。

即使在最痛苦的生命尽头,它也避免伤害到“我”,丑猫的心灵是美好的。

因此,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

11.示例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12.(1)示例①关爱生灵,从我做起。

②情系万千生灵,创建和谐家园。

(2)早有蜻蜓立上头留连戏蝶时时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示例①英雄母亲,受人尊重;卑劣小人,遭人唾弃。

②拥有宽广的爱心,让世界永远充满温馨。

13.(1)标题:春光好,正读书〔或:与春天一起读书/春光明媚读书时/阳春三月好读书/沉浸(醉)在春光里〕(符合画面主题即可)(2)略。

(要点:画面内容完整,有情景,语言生动连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