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优质课件下载

合集下载

第17课《猫》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 ”。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 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 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 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 生哲理。
了解作者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 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直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 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 针,刺我良心的针!
家人对前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猫非常喜欢,因为它 们能给家人带来快乐。
第三只猫不能给家人带来快乐,可有可无,对于这
只猫的处置,“我”是随意武断的。直到发现冤枉它
第二只猫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浑身黄色
性情:
有趣 活泼、 不怕生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 树,捉老鼠。“它在 ….
有 时 . .扑过去捉,有
时……跃到墙上。”
人性之思 合作探究:前两只小猫可爱,活泼,请找出文中 描写我们与他们关系的句子,你从中读到什么?
在家中的地位
第一只猫
受 到喜爱。“.…微笑着消 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 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 福建长乐人。中国现当代杰出的爱国主 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翻译家、文 学史家。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 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 动的积极倡导者。
主要作品:《欧行日记》《海燕》。
字音字形

dòu 缕
倚 lǚ yǐ
妄 wàng
消耗 xiāo hào
的。
人性之思
合作探究:请找出文中描写我们与第三只猫关 系的句子,你从中读到什么?

第16课《猫》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拓展延伸
课外推荐阅读蔡旭的《动物与人的世界》、夏丏 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 瑁》。
本文总结
尊重、平等、公平
作者
(好恶、私心、偏见)
珍贵 病死丢失
猫①、②
好看
喜爱
伤心、失落、愤恨
对比
猫③
流浪
丑陋
讨厌
冤枉致死 难过、自责、悔恨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学练优》7-14题。
在家中 的地位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 可以 微笑着消耗过……生命的新鲜与 快乐”
很受家人的宠爱,“我们都很为 它提心吊胆……查问好几次”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 “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妹那 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 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结局
病死
丢失
死亡
训练默读,整体感知
(3)反复手法:反复写猫的忧郁,反复写花猫对小鸟的凝 望,反复渲染情境,形成了对花猫的误会。
(4)波澜手法:花猫的故事波澜起伏,直到黑猫的出现才 让人们恍然大悟。
(5)抒情手法:作者进行了大段的抒情议论,表现出内心 的深深忏悔,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知识贴士
伏笔和铺垫的区别: 1.伏笔一般是轻描淡写的词句;铺垫则是浓墨重彩的词句; 2.伏笔和它的照应相隔较远;铺垫则紧挨着照应它的文段。
聚焦故事,精研探析
2.读“我”心中的痛: 通过阅读刚才的语段我们发现了“我”对第三只 猫亡失的悔恨之深长。结合具体文本,说说为什么第 三只猫的死会让“我”永恒忏悔?
聚焦故事,精研探析
2.读“我”心中的痛: 为什么第三只猫的死会让“我”永恒忏悔? 因为是“我”的盲从、武断和主观臆断酿成了第三 只猫的悲剧。

《猫》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
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
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只 猫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
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可厌”的猫却花了最长的篇幅来写,它亡失之后,作者“难过 得更多”,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分 析
这样在“我”的主观ຫໍສະໝຸດ 断、强势话语权的围攻下,在强势暴力的追杀下含冤死去,它受了冤枉也无法申辩,这个过失
也无法补救。因而“我”的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更加
难过。这也让我最终发出了“永不养猫”的感慨。
从“我”深深的忏悔和反思中,你知道如何去对待生命吗?
“我”对自己伤害其它生命的错误,勇于承认,善于反思。 “我家永不养猫”就是说“我”不再以一种凌驾的、玩弄的、支配 的态度去对待弱小生命了。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
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第 二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 态度,说明了什么?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
长乐,生于浙江永嘉。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 1923年1月,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 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 “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抗战胜利后, 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 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 1958年10月18日,因飞机失事殉难。 郑振铎的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 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 中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 《俄国文学史略》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19张PPT)
16猫
波斯猫
布偶猫
蓝眼猫
英 国 短 毛 猫
苏格兰折耳猫
暹罗猫
中华田园猫
17 猫
郑振铎
走进作者
郑振铎(1898— 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 家、文学家、学者,新文化运 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 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 《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 月报》。 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 燕》《山中杂记》等。
2、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 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3、“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
①、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 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 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 是怎样想、怎么做的?
①、不确凿。 ②、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了,一 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5、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
一只黑猫,不是那只丑猫。
讨论交流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 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 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读准字音
sè sǒng yǒng chàng
污涩 怂恿 怅然
quán zǔ
chéng
蜷伏 诅骂 惩戒
整体感知
文中作者家养了几只猫?每只猫 的故事,分别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1)三只猫; (2)第一只猫:1-2
第二只猫:3-14 第三只猫:15-34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7《猫》课件(共37张PPT)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7《猫》课件(共37张PPT)

链接
作者在《家庭的故事》的《自序》中言及书题命 名缘由:“我不曾写过什么小说,这一个集子中所收 的不过是小小的故事而已”,“许许多多的悲剧,这 不都是这些旧家庭酝酿出来的么?” 在封建宗法统治 的旧式家庭里尤为突出,总会有一些人成为比他们权 势更大,地位更高的人的牺牲品,成为被侮辱,被践 踏的对象。
我怎样的品格?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 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达了我真诚善良、 严于自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知错就改 的品格。
忏悔出自于良心的自责
永远愧对
我与猫在这件事中的区别在于:
我能说话,它却不能,
我是强势,它处于弱势,
我是施暴者,它是受虐者。
B 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结构上 有什么作用?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联系本文,完成一篇题为《如果我是郑振 铎》的小作文,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郑振铎
• 第一只猫: 快乐 → 酸辛 ↓
• 第二只猫: 愉悦 → 怅然 ↓
• 第三只猫: 厌恶 → 愤怒→愧疚
再 见 !
不幸就是由于他们的弱小地位造成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
又何止一只猫而已?在动荡不安的旧中国, 这不正是那些贫苦者,弱小者不幸命运的写 照吗?
链接
《猫》是郑振铎作品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写 于1925年,正是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时,《家庭的 故事》在其总体上是悲剧性的……所有悲剧人物以及 由他们的活动所组成的黯淡生活画面,都不是孤立存 在的,而是和中国旧式家庭已经丧失了自己的必然性 和存在权利这一现象联系在一起发生的。——张必锟
字词积累
Yōu yù
忧郁
chéng
惩戒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
熬 笼
多音字
áo 煎熬 挣
āo 熬白菜
zhēng 挣扎 zhèng 挣钱
lóng 鸟笼
chèn 称职 称
lǒng 笼罩
chēng 称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
学习词语
污涩 wū sè指肮脏且不光滑的事物 。 提心吊胆 tí xīn diào dǎn 形容十分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
9、写小猫捉住老鼠这个 细节有什么作用?
说明第二只小猫 不但给家人带来欢乐, 而且还是捉鼠的好手。 一再写其讨人喜欢, 是为下文蓄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
10、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 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 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 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 什么作用? 【1】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 你。”起引起下文的作用,为下文写向舅舅家 要猫埋下伏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
作者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
郑振铎(1898—1958), 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 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欧 行日记》、《海燕》、《山中 杂记》等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
心或害怕。 怅然chàng rán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 蜷伏quán fú弯曲身体卧着。 惩戒chéng jiè通过处罚来警戒。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28张ppt)
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 了小猫讨人喜欢的外形;“滚来滚 去”体现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活动四
读文,品妙点
2、三妹常常地,取一条红绳,在它 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 过去抢。
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 猫的活泼可爱。
活动四
读文,品妙点
3、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
铜铃,用红菱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 显得不对称,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 地、郁闷地躺着。
活动一
读猫,说故事
小组合作。以“我是主人的第…… 只猫,我……”开头介绍一只猫。
要求:1.语言简洁,力求形象。
2.时间不超过1分钟。
(提示:从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 的地位、结局等角度。)
活动一
读猫,说故事
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我的老家是主 人家的隔壁。我的毛发如白雪般漂亮。来到 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 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主人们都很 喜欢我的活泼可爱。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 活力渐渐褪去了。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 离开了主人们。
第三只猫: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 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 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 才能避免不幸。
活动三
读生活,悟人生
“五四”时期,青年人要求自由平等、个 性解放。郑振铎深受触动,创作出一系列作 品。他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新思想、新观 念,表达了同情弱小无辜者,谴责专制霸道, 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猫》是作者这 一时期的作品。
“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 闷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 了猫的病态,暗示猫的即将离去。
活动四
读文,品妙点
4、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
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 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PPT课件
人 部教 编部 版编 七版 年七 级年 上级 册《语猫文》上P册PT第课16件课《 猫》课 件(共44 张PPT)
人 部教 编部 版编 七版 年七 级年 上级 册《语猫文》上P册PT第课16件课《 猫》课 件(共44 张PPT)
5、本文采用了第—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 方式有么好处? 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 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 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 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 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 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2、“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 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 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 阳光里滚来滚去。 ”这里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小猫的外貌。动词“滚 来滚去”用得准确,与“白雪球” 相照应,更显出猫的活泼可爱。
人 部教 编部 版编 七版 年七 级年 上级 册《语猫文》上P册PT第课16件课《 猫》课 件(共44 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猫》课 件(共44 张PPT)
猫 16课
郑 振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猫》课 件(共44 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猫》课 件(共44 张PPT)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 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他深受“五四” 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 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 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 民主、博爱的思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猫》课 件(共44 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猫》课 件(共44 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内容:“我”家养三只猫的经历。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从隔壁要来的 花白的毛;常如带着泥 土的白雪球
很活泼
宠物 病死
舅舅家抱来的 浑身黄色
较第一只更有趣, 更活泼,会捉鼠
宠物 丢失
第三只猫
张婶捡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很瘦,毛被 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含冤而死
读“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我体会到作者为花白猫 的病死而难过、酸辛的感情。人一旦对自己喜爱的东西产生了感情,就会为它的不幸而 难过。
精彩课堂
(2)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 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展开想象,体会这两句话 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精彩课堂
(2)对比映衬,层层铺垫的写法。作者写前两只猫是为写第三只猫作铺垫和衬托,强调 说明“我”对第三只猫的复杂感情。
(3)抓住特征,描写逼真。三只小猫,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作者抓住了小猫 的不同特点,展现了它们不同的神态状貌。(见前面的分析)
精彩课堂
2.拓展延伸 对文中的“我”、猫、妻、周家丫头,你想说点什么,请用句式“对于……,我想 说:……”尽情发挥。
精彩课堂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有 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 记》《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精彩课堂
2.背景链接 《猫》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它是郑振铎的早期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 心,捉走猫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难消,气难平。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 叫人难受,干脆不养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这种 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所以,永不 养猫。
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冤死可怜的猫的事件,我想说:凡事 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 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只有人的个性自我 完善了,才能避免你的不幸。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猫外貌的可爱。“滚来滚去”这一动词有 表现力,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活泼、可爱。
精彩课堂
(2)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3)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跃、跑”等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活泼和行动敏捷。
精彩课堂
步骤三 质疑问难 深层探究
1.作者写三次养猫的方法基本一样,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小猫的来历和特点,再写小猫的遭遇和结局。
2.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
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精彩课堂
文学作品。受五四前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郑振铎 已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猫》这篇 文章,正是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精彩课堂
2. 生难字词
(1)字音
污涩( sè ) 红绫( líng ) 怅然( chàng ) 诅骂( zǔ ) 蜷伏( quán ) 怂恿(sǒng yǒng ) 惩戒( chéng ) 相称( chèn ) 郁闷( yù )
精彩课堂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1)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首尾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
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伏笔的设置 表现为: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 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 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 缝。
着一只黄鸟”。 6.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 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 法补救的。
精彩课堂
7.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他领悟到了哪 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齐读第30、31段)
3.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 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17~29段)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4.“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第三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精彩课堂
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不准确。一只凶恶的黑猫把芙蓉鸟咬死了。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
看作描写的侧重点: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我”是一个善良的、正义的、 严于律己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人们应平等公正地 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精彩课堂
步骤四 语言赏析 体验情感
1.语言赏析 朗读课文,赏析下列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4)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扑、捉”形象地写出了小猫活泼好动的特点。
精彩课堂
2.体验情感 (1)三只猫不同的结局,给作者带来不同的心情。朗读并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按“读 ________,我体会到________”句式说话,体会作者的感情。
示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 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会到作者的愉悦之情。
《猫》
语文 七年级 上册
桃李课堂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理解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 的思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思想及蕴含的 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精彩课堂
(2)词义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逃跑。
精彩课堂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朗读课文,标记描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 内容,完成图表。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精彩课堂
板书设计:
感谢各位聆听
这是“我”的忏悔,“我”的良心受伤了。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 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 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精彩课堂
8.请分别把“猫”的不幸遭遇和“我”作为描写的侧重点,归纳文章主旨。 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揭示了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把“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