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

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

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

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的小猫同来。

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小猫吸引去了。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

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

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2.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

借助课文内容与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教师:说说课文第四自然段讲了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指名回答。

(讲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写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教师: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4.教师:你喜不喜欢老舍先生家的猫为什么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平时见过(或养过)的猫没有老舍先生家的可爱,那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课文,就会找到答案了。

二、自学课文1.提出要求。

⑴自由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自学。

3.自学反馈。

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说它老实可是又贪玩说它贪玩可是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它什么都怕,可是很勇猛)三、研读品味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哪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学生汇报。

3.教师过渡: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很具体。

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

A句能换成B句吗为什么 A.说它老实吧 B.它很老实A.说它贪玩吧B.它很贪玩4.学生讨论。

(A句是通俗的说法,同时还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5.教师:你喜欢老实的猫、贪玩的猫、还是尽职的猫呢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读,请同学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或者还有哪些地方没注意到㈡学习第二自然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7课《猫》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7课《猫》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猫》中作者对猫的基本描绘。猫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它们有哪些独特的性格特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猫的具体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来描绘猫的形象,以及这些描绘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猫的行为。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课文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使其关注自然、关爱动物,并付诸实践。
举例解释: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教师可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会运用;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组织材料、展开叙述,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关爱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的观点较为分散,缺乏针对性。这说明我在引导讨论时,可能需要更加明确主题,帮助同学们聚焦问题,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阅读课文《猫》,理解文章主题及结构;
2.学习生字词:柔和、机灵、淘气、懒洋洋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掌握作者对猫的描绘,如“猫的性格古怪”、“猫喜欢玩耍”等;
5.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动物;
6.结合课文,讨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猫》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及关爱动物的态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7.《猫》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7.《猫》

《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猫的资料。

(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挂图。

2.学生谈谈对猫的认识。

3.教师进行科普总结。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

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1.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2.形近字比较。

虑——虚;稿——搞;要——耍三、学习课文(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既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说一说,和大家交流分享。

学生汇报,如: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教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教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猫》初中教案

《猫》初中教案

《猫》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写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2)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

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1. 通过对猫的描写,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宠物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对猫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确保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猫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3. 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层次感。

四、实践活动1. 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2. 学生互相展示作品,评价和改进彼此的写作。

五、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猫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与动物的相处方式,培养关爱动物的价值观。

六、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掌握课文内容,还能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关爱动物的价值观。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
最后,我对课堂总结环节进行了反思。虽然我尽力概括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但仍有学生反馈表示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为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课堂小结的互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总结中来,以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猫的深厚情感,需要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分析来引导学生理解。
-写作技巧的内化:学生可能会模仿课文的写作技巧,但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些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文化背景的融入:如何将作者的文化背景和课文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价值。
举例解释:
-在解释“惩戒”一词时,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描述,说明猫并非真的在惩罚人,而是通过某种行为来表达它的不满或需求。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猫》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与宠物相互陪伴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6.课后习题:思考作者为何喜爱猫,你从课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尝试仿写一篇以小动物为主题的作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猫》这篇课文,使学生能够领悟作者对猫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提升言辞魅力。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作者对猫的描绘和情感表达。猫在这里不仅是宠物,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这种描绘手法是散文中常见的一种,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品的主题。

初中猫课文教案

初中猫课文教案

初中猫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通过猫的形象传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通过猫的形象传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作者运用猫的形象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猫的各种形象,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谈论对猫的了解和印象。

(3)板书课题《猫》,提示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课文中所描述的猫的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猫的美?(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的成果,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教师引导:分析课文结构,总结猫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4. 课堂小结(1)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教师总结:强调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课文内容,锻炼表达能力。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课文内容。

《猫》初中语文教案

《猫》初中语文教案

《猫》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猫的性格特点和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观察和描写来表现事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心,树立正确的动物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猫的性格特点和习性。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观察和描写来表现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猫的外貌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猫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通过组内交流巩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猫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和习性?(2)全班交流: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猫的特点。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教授通过观察和描写来表现事物的方法。

5. 实践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进行简要描写。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 总结拓展(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猫的认识。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事物,培养观察和描写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家中或周围的猫,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3. 写一篇关于猫的短文,运用所学观察和描写方法。

通过以上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猫》这篇课文,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猫》。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安排提出的要求,考虑到要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

对此,我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环节。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逐一的为大家介绍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猫》选自《郑振铎文集》,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收录的五篇课文都是描写动物的佳作。

本课更是通过描写与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之一——猫,来启示大家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和人类是平等的,正是有了它们,才使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生趣盎然。

因此,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们值得我们用心去珍惜和呵护的。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指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分别概括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以及对我的影响。

2.跳读课文,通过作者对第三只猫的亡失而产生的心里感受与前两只猫进行对比,说出文章主旨以及你得到的启示。

《猫》这篇文章描写了“我”三次的养猫经历,曲折的表达出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告诉读者: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妄下结论,否则就难免出错,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

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的第一点:概括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以及对我的影响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而说出文章主旨以及得到的启示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特点,我将采用讲授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提高,并且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将用1个课时来完成,我将分为以下五个环节进行:1.课堂导入(1分钟);2.预习检测(5分钟);3.自主学习(14分钟);4.合作学习(15分钟);5.反馈练习(10分钟)。

首先,进入我们的第一个环节:课堂导入。

这一环节我大概用1分钟。

我是这样导入的:如果生活中没有动物为伴,我们该失去多少欢笑;如果自然中没有动物的身影,世界将褪掉多少颜色。

如果因为你的主观臆断而造成一个小生灵亡失时,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郑振铎的《猫》,去看一看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家的三只小猫的。

阅读文本前,首先要扫清阅读障碍。

因此,学生将进入下一个环节的:预习检测。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识记字音字形,我在课堂上利用5分钟的时间考察学生的预习效果。

我将采用听写的形式,听写文中8—10个字词,然后让学生同桌互相批改,当堂订正,以确保学生的头天的预习正确有效。

扫清阅读障碍之后,便进入自主学习环节,这一环节我将采用14分钟的时间。

在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描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及对“我”的影响的语句,给“我”家的三只猫建立小档案。

在学生自学之前,我会提出明确要求:1.全班同学快速默读课文,划出相应语句。

之后,三个大组分别填写三只猫
的相关信息。

2.用原文中的一两个词语或者短语填写表格。

自学部分我将给学生6分钟的时间。

学生自学期间,我会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表格。

这个表格,也将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自学之后,请三个大组的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展示自学成果,同时其他同学利用展示时间,再试着去找另两只猫的相关信息。

在黑板展示的学生写完之后,我再根据黑板展示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展示及评价部分我将用8分钟的时间。

分别让学生填写三只猫的相关信息,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概括完三只猫的相关内容后,我会根据表格内容进一步像学生发问,从而自然的过渡到本课的合作学习环节。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你又从中悟出什么样的道理?但在合作学习之前,我仍会给学生留3分钟的自主思考。

毕竟在考试中,还是需要孩子们独立完成考试答卷。

3分钟过后,给孩子们6分钟的合作时间,在短时间内,孩子们可以让思维的火花尽情的碰撞。

相信,会有一些小组能够通过合作,顺利的解决这两个问题。

之后,在剩下的6分钟内,我将会请学生回答。

有回答不全面的地方,再请别的小组来补充,仍然有问题时,我再给予点播和讲解,从而引导孩子正确的归纳出文章的主旨,说出得到的启示。

最后,我们将进入反馈练习环节。

本环节用时10分钟。

生命课堂的教学还在于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我还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种喜欢的动物,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写一个小小片段,不超过100字。

大部分学生写完后,根据时间,我会请个别学生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样设计,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珍视之情,从而更好的践行生命课堂的教学理念。

45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会尽可能的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我希望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对小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理解。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