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洪泽中学2007-2008高二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 上学期 人教新课标必修四

合集下载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练习题答案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练习题答案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7.11一、(18分,每小题3分)1.C[解说]A.创chuāng B箴zhēn D.炽chì2. C[解说]A.观摩学习 B.浮想联翩 D.暗度陈仓3.A[解说]“铲除”与“土壤”能构成支配关系;“根除”则不能。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有谦敬意;馈赠,无谦敬意味。

“不只是”一词并不能否定其后的对象;而原句需要对“简单相加”进行否定,应该用“不是”。

4. B[解说]A.具体而微,形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并非琐碎、细小之意。

C.插翅难飞,形容被围或受困而难以逃脱。

D.不偏不倚,并非指交往距离而是指处理问题的公正态度。

5. D[解说]A.用“怎样”提问时,就不能用“肯定”或“否定”来回答,不合逻辑。

B.“由于……因素造成的”,成分赞余;“由于”一般用在结果分句的前面,语序不当。

C.原句主干为“证明了错误观点”,意即“为错误观点提供了成立的证据”,表意不明。

6. D[解说]按照上下文意合理的原则,先寻找照应的句子,前文有“湿地植物稀有珍贵,动物种类致多.而且景色奇特。

”这句话,后文就应按照植物、动物、景色的奇特这个顺序来组合。

也可根据后文“小岛竟会漂浮起来”,推知“漂浮”与④中的“漫水”形成因果关系,应紧密相连,可排除A,B两项。

另外,被选的四句之间也有清楚的逻辑关系:②句中的“这里”即水鸟戏水之地,只能指“泡泽”,故①②应当相连。

综合上述原则,可推知答案。

二、(15分,每小题3分)7.D[解说]表:上表称颂。

8.B[解说]虽:虽然。

A.以:介,用;介,因为。

C.之:代,指“颜真卿”;动,去、往。

D.乃:于是,就;才。

9.C[解说]A.不行,这里义为“不要前往”。

B.致命,这里义为“以死报效”。

D.戒严,这里义为“训诫严格地做……”。

10.C[解说]①表其忠君。

③侧面反衬。

④其兄之为.11.B[解说]A.遣颜真卿是卢杞的主张。

2007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考卷

2007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考卷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考卷2007-8-20出卷人:林春兰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姓名成绩语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加点词的注音与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 迤逦不想来到沧州:(yǐlǐ)曲折连绵,文中指一路走去,绕来绕去的意思。

B 我因恶了高太尉:(ě)厌恶。

C 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bùgāngà)鬼鬼祟祟,不正派D 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yāngměi)恳求,请托。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分野B.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刚、顿时;迅速D.家君作宰,路出名区宰相3、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奉宣室以何年③老当益壮②处涸辙以犹欢④穷且益坚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乖违、不顺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等到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狂放、不拘礼法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日光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昔日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府。

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B.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这里)物有光华,天有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地有灵秀,徐儒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

C.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

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代的俊杰。

D.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词采如蛟龙腾空、凤凰起飞,那是文词宗主孟轲;紫电和清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2007—2008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

2007—2008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

2007—2008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2007—2008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阅卷分析2007—2008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试卷按现行大纲和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的内容和要求命题;试题立足高中大纲和教材要求,适当体现高中“课标”精神,逐步走近高考(试卷长度、试卷结构、试题类型与高考语文试卷基本一致,试题容量、试题难易度逐步向高考语文试题靠拢),侧重能力,适当兼顾知识积累,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试卷满分为150分,知识识记积累部分大约为13分,其中识记以上能力考查(含作文)分值大约为137分;这个比例顺应了高考“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我们也希望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切实落实这个指导思想,想办法,添措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振兴雅安语文教育作出更大的努力。

现将阅卷中主观试题部分的相关情况附后,供老师们参考;具体数据见市教科所相关统计。

第I卷数据统计题号答案正答率 a 答a率 b 答b率 c 答c率 d 答d率1 B 61.1 204 3.6 3489 61.1 487 8.5 1457 25.52 A 59.6 3400 59.6 558 9.8 957 16.8 707 12.43 C 42.7 347 6.1 670 11.7 2438 42.7 2181 38.24 D 20.9 117 2.1 1280 22.4 3049 53.4 1190 20.95 C 50.0 245 4.3 1708 29.9 2854 50.0 826 14.56 B 57.8 489 8.6 3296 57.8 1332 23.3 518 9.17 B 66.5 113 2.0 3793 66.5 1292 22.6 439 7.78 C 37.7 300 5.3 1209 21.2 2153 37.7 1963 34.49 D 57.9 188 3.3 601 10.5 1543 27.0 3303 57.910 C 65.9 811 14.2 303 5.3 3762 65.9 726 12.711 A 55.8 3184 55.8 679 11.9 451 7.9 1302 22.812 D 42.3 393 6.9 1761 30.9 1038 18.2 2415 42.3第四题:古诗文主观题(一)整体情况:第四大题为古诗文阅读题,总分值为22分,其中文言翻译10分,诗歌鉴赏8分,名句默写4分,就学生作答的整体情况而言,古诗文阅读鉴赏的能力在高一基础上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答题技巧,但由于阅读积累不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江苏省洪泽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洪泽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洪泽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一下·六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无数。

李子柒的海外走红,()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

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海外传播。

如何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

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龙虾扔回池塘。

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①荣获②交融③自怨自艾④脱颖而出B . ①荣获②交互③孤芳自赏④锋芒毕露C . ①荣膺②交融③孤芳自赏④脱颖而出D . ①荣膺②交互③自怨自艾④锋芒毕露(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

B . 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

C . 不仅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D . 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这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B . 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C .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江苏省普通高中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苏教版必修5

江苏省普通高中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苏教版必修5

江苏省普通高中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160分,用时150分钟。

请将每题答案工整地书写在答题纸上。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狭隘.(ài)槲.(hú)寄生紫绡.(xiāo)悄.(qiǎo)无声息B.浸渍(zì)龟(guī)裂片逶迤(yí)夙遭闵(mǐn)凶C.渣滓(zǐ)白芨(jī)浆栈(jiàn)桥殒(yǔn)身不恤D.攒(zuán)射宿舂(chōng)粮俯瞰(kàn)殚(dān)精竭虑2、下列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喋血稍纵既逝湮没黯然失色B.厮守寒盟背信寥落狼狈不堪C.恶耗卓有成效祓除耸人听闻D.伺机费尽心思修茸异曲同工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安史之乱造成了社会满目疮痍、人民生灵涂炭的局面,杜甫一家被迫辗转流离,漂泊西南。

B、这次民主选举中层干部,本来他很有希望当选,但是由于他关键时刻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D、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选择对其父母及家庭情况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职业等级”高,毕业生往往会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

B、如何继承用书法育人的优良传统,发挥书法在培养人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C、知识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于人,也能造祸于世,假如没有一种建设性的目标,知识就可能成为一种毁灭乃至损害人类的魔咒。

D、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共11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7题。

神奇的冰虫冰虫被称为地球上惟一冻不死的生物,具有科学家理想中外星生命的特质。

07—08年度上学期六校联考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07—08年度上学期六校联考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07—08年度上学期六校联考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命题人:邱明玲校对人:任春雨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各句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 氓.(méng)之蚩蚩否.(pǐ)泰踟蹰..(chíchú)桑葚.(shèn)B. 纤纤..(huìchǎi)骚.体..(xiān)素手鹄舫..(húfǎng) 蕙茝(shāo)C.长歌当(dãng)哭愆.期(qiān)城隅.(yú)袅娜.(nà)D.何时可掇.(chuō)惩创(chuãng)彷.徨(páng)葳蕤.(ru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真缔荻花烽火羽扇伦巾B.徇情舞榭深隧陨身不恤C.飘缈菲薄霓裳千里迢迢D.回溯歆羡嘲哳夙兴夜寐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这是一架电子分析天平,其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

B.这首诗已经融入了历史和文学,此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C.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为他的冥顽不灵....气的掉眼泪。

D.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

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七窍通了六窍......,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在国外接触过的无论是离乡几十年的华侨,新去的留学生,无论是大陆去的、台湾去的,无不对祖国的进步感到自豪,衷心希望祖国更强大。

B.这种明目张胆的侵略行为,对于有民族自尊心的南斯拉夫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C.光明中学的两位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校秋季运动会的筹备工作。

D.你可知道,每年演出一台春节文艺晚会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观众见面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期末试题及答案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黑城中学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卷分值共150分,卷I为42分,卷II为108分
 第I卷(阅读部分共71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3分×4=12分)
 长篇小说创作的失范
 市场化的社会趋势给长篇小说创作也带来了不少消极的影响。

因为商业化运作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通俗化和娱乐性,为了商业价值往往就要迎合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心理,忽视文学应有的认识作用与教育作用,娱乐至上超越了应有的精神追求,以致平庸大行其道,媚俗倾向屡禁不止。

为钱而写作,更是有悖于艺术的本性。

马克思说:“诗一旦成为诗人的手段,诗人就不成其为诗人了。

”所以作家首先应加强艺术创作的自觉性和应有的社会责任心。

现在不少作家都在积极探索,对长篇小说的理解无疑要比过去更为自由和宽泛,这有利于创作的革新和繁荣。

但是每门艺术都有积淀已久的艺术规范,都有人们在长期审美中形成的心理范式,抛弃规范,将使创作受到损害。

例如长篇小说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叙事艺术,主题、人物、情节是不可或缺的三要素,而“三无小说。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高二 语文试题)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高二 语文试题)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胡晓枫 朱丽华 考试时间:150分 试卷总分:160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巷柯灵①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②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

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

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

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

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③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

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

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

那里常是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

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

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

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

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地狂吠。

④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

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

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

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帐,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

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洪泽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二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07.9.17第Ⅰ卷(共3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狭隘.ài 谚.yàn语浸渍.zhì妖娆.ráo 若合一契.qìB.龟.jūn裂青睐.lài 栅.zhà栏妊娠.shēn 蛊.gǔ惑人心C.枕藉.jiâ老趼.jiǎn 逶迤.yí创.chàng痕垣.yuán墙周庭D.栖.qī息胆怯.quâ攒.cuán射作.zuō坊殒.yǔn身不恤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程,这一点是不容置喙....的。

B.当凉爽的秋风驱走夏日的炎热,商家便忙着推陈出新....,所以,动辄可见“清仓*折酬宾”、“大削价”之类诱人的广告语。

C.晋北的天险雁门关被敌突破之后,太原大有奄奄一息....之势,国人对华北紧张的形势都非常关心。

D.我厌恶那些号称铁石心肠的强者,蔑视他们一路旗开得胜....的骄横。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

B.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C.新的环境伦理在更理性的层面上告诉人们,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惜的,它们之于人类和非人类的价值绝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

D.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使着我的一生。

二、阅读下文,完成4-7题。

(12分,每小题3分)①美国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能为美国带来什么好处呢?目前国内流行的理解是,汇率之争的实质是贸易问题,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

②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2002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1031亿美元,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同时也成为继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商品供应商。

于是,美国政府和美国的制造业今年频繁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有意压低人民币汇价来促进出口,这对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且抢走了大量美国工人的饭碗。

③此外,由于中国低成本的生产优势,吸引了许多美国的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美国也以此指责中国在“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

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另一方面,提高美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投资成本和使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以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目前国内流行的这种理解方式只是看到了美国的表面意图,还没有真正洞察到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战略考虑。

④实际上,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工人高失业率的问题,更解决不了美国传统制造业向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的问题。

从中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大宗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传统制造业产品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即使不从中国进口,美国也要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

⑤由此可见,美国人的指责是毫无道理的,聪明的美国人怎会不明白这些简单道理呢?⑥如果美国政府真想缩小美中贸易逆差,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放松对中国进口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的管制就能做到。

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的种种限制是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中国目前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时期,需要进口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但美国至今以种种理由限制中国的进口,不准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这些产品。

⑦因此,要真正理解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意图,就必须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上来分析。

众所周知,目前美国已把中国看作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

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遏制任何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并且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

把人民币升值问题放在这一战略背景上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积极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其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策略,美国当初就是通过逼迫日元升值最后实现其阻击日本经济对美国构成的战略挑战,美国想在中国故伎重演。

(选自《国际金融报》)4.对第3段中“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一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强调中国的生产优势对美国工业的影响之大B.说明现在美国工业基础的薄弱是中国造成的C.说明美国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D.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美国的发展构成威胁。

5.对“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B.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C.减少中国产品出口对美国制造业造成的损害D.阻止中国经济的发展,永远保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为人民币汇率低,所以中国出口的产品成本低,在美国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

B.要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一方面人民币要适当升值,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要放松对中国进口产品的种种限制。

C.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传统制造业产品,这表明将传统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是美国的一个策略。

D.即使人民币升值,美中贸易逆差缩小,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仍然存在。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外资的引进及中国产品的出口都将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B.平衡贸易往来,根本之策不在于人民币的升值,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贸易结构和贸易政策。

C.希望进一步发展本国的传统制造业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D.美国曾逼迫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受阻,历史的相似提醒中国要谨慎对待和高度关注人民币升值问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0题。

(9分,每小题3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怒:发怒B.《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上:上面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正色:态度严肃9.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去以.六月息者也 B.鹏之徙于.南冥也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C.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臣之.进退,实为狼狈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选自于春秋时期著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的《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是指超越时间和空间,不受任何束缚,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之中。

B.文章开头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的形象,向读者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字里行间充满想象力。

C.第二段引述所谓《齐谐》的记载,来证明大鹏南飞是可信的。

D.鹏纵然“不知其几千里也”,可“上九万里”,但要乘大风方可飞翔,要“有所待”。

这就为下文阐述绝对自由的“无所待”的“逍遥游”境界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Ⅱ卷(130分)四、(30分)11.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分)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分)③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分)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的?(4分)(2)有人说三、四两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

(4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2分)①但以刘日薄西山,,,朝不虑夕。

(李密《陈情表》)②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④,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⑤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与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⑥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梅柳渡江春。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⑦滕王高阁临江渚,。

(王勃《滕王阁》)⑧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长河没晓天。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⑨江流宛转绕芳甸,。

,汀上白沙看不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做文后14—17题。

(21分)秦淮河上寻桨声文瑞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

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

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摞下来是不是可以摞成一摞诗册了?想有谁可以测知秦淮河里究竟溶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有溶了商女的相思泪多?想秦淮人家是谁?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婷?想是秦淮河风流还是来到秦淮河的诗人风流?是秦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的风流?到过秦淮河的人说,在秦淮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

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逸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扉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迷得游船的才子、公子们船舱探头,引颈项觅美人。

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磷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已男女,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尽说些风花雪月的事。

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娟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