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的新风口

合集下载

田园综合体简介介绍

田园综合体简介介绍

特点与优势
特点
田园综合体具有多产业融合、多功能聚集、 多业态创新乡要素流动,推动城 乡一体化发展;能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 力脱贫攻坚;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农耕 文化。
实践与发展
实践
田园综合体已经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实践探索,如浙江安吉鲁家村、江苏无锡阳山镇等。
发展
多元化投资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投资,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等,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资金的合理利用。
运营主体培育
在多元化投资的基础上,需要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经验的运营主体,负责田园综合体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提高综 合体的运营效率。
创新驱动与科技支撑作用发挥
创新驱动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包括管理模式、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 场需求。
02
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理念
生态优先原则
保护自然环境
在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中,应注 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避免过度 开发,保持生态平衡。
绿色发展
采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 能源等措施,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理念
资源节约
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等有限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
绿色食品市场需求增加
随着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提高,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将不断 增加。
智慧农业与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
智能化农业生产技术推广
01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
农业大数据应用
02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分析,为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生态保育区应包括森林、湿地、水域等不同类型,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 衡。

完整版田园综合体

完整版田园综合体

成。位于江苏无锡阳山镇,集现代 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 为一体,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与
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试点扶持政策
? 综合考虑各地发展建设基础、开展试点意愿、改革创新工作推进、试点代表 性等因素,中央财政将按照三年规划、分年实施的方式,三年共扶持1.5 个亿, 地方财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安排。政府扶持资金、资金使用方式如下:
? 中央财政从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 开发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每个试点省份安排试点项目1— 2个,各省可根据 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试点项目个数。
田园综合体
国内外成功的田园综合体案例
无锡田园东方
意大利
?
田园东方是我国目前比较成功的田
?
典型案例:意大利现有1.15 万家专门从事 “绿色农业旅游”的管理企业,它们管辖
园综合体落地案例,是田园综合体
的景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托斯卡纳、翁布
的先行者。由东方园林产业集团投
里亚、马尔凯大区,南部的坎帕尼亚大区
资50亿元建设的国内首个大型田园 综合体项目于2016年3月份启动, 项目规划总面积6246亩,于4月初
以及北部的威尼托、特伦蒂诺和利古里亚 大区。据意大利环境联盟执委会官员鲁杰 罗介绍,这些景区为不同的游客提供了类 型不同的个性化服务。目前,这些景区中
启动建设,力争通过3至4年全面完
70%以上都配有运动与休闲器械,供那些
田园综合体发展结构
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发展结构
? 最外围圈层——乡村资源和乡村土地 ,主要是农业产业聚集区,如渔业、采 摘林业等
? 中间圈层——休闲商业项目 ,主要指为乡村居民和乡村旅游者提供服务,具 有多重功能的商业配套设施,如提供餐饮、娱乐、休闲服务的商业街、酒店 集群等;

田园综合体价值体现和发展前景

田园综合体价值体现和发展前景

田园综合体价值体现和发展前景田园综合体是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加新型社区或田园社区四位一体,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种前瞻性的综合发展模式。

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的“横空出世”,引起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新闻媒体等各个方面的热议。

普遍认为,它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种新的综合模式,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突出亮点,意义重大。

根据多年三农工作的体会,田园综合体“突然”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而且笔墨不轻说明它不仅有存在的必然性,而且其发展带方向性。

目前能够看到的田园综合体还是幼苗,但从其理念、做法和初步效果中,我们发现,田园综合体把农村的发展同城市的需求和资源对接起来了,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着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培育者农村的新型社区,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可能改变农村发展格局,甚至将改变城乡发展大格局。

田园综合体的准确定义田园综合体作为新生事物,自然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目前,人们对田园综合体有着诸多的困惑和分歧。

据媒体资料初步分析,大体有三种不同的认识:01田园综合体胡钥匙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模式,有的干脆把它定为于园区农业、休闲农业的升级版;02把它定义为“农业+文旅+地产”,有点像城市郊区化和现代都市农业组合而成的特色小镇;03强调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加新型社区或田园社区四位一体,把它看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种前瞻性的综合发展模式。

第三种主张,即循环农业是基础。

它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多层次利用技术,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气污染最小化,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意是关键。

它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连接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起来,促进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成功案例

田园综合体成功案例

田园综合体成功案例
摘要:
1.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及意义
2.田园综合体的成功案例
3.案例分析及启示
正文:
一、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及意义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它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业为主导,融合了农业、旅游、文化、科技等多个产业。

田园综合体的出现,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体验乡村生活、回归自然的平台。

二、田园综合体的成功案例
1.案例一:成都锦绣田园
成都锦绣田园田园综合体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主导,打造了一个集农业生产、旅游度假、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该项目的成功,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案例二:浙江桐乡田园综合体
浙江桐乡田园综合体以“农业+ 旅游+ 文化”的模式,打造了一个融合农业生产、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的田园综合体。

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提高了农业产值,还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案例分析及启示
1.案例分析:成都锦绣田园和浙江桐乡田园综合体的成功,都离不开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产业为核心,保障了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以旅游业为主导,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注重文化传承,将乡村文化融入到田园综合体中,提升了田园综合体的文化内涵。

2.启示:从成都锦绣田园和浙江桐乡田园综合体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田园综合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值得我们积极探索和推广。

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

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
(三)社区居住区
-规划建设生态宜居的住宅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配套建设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
-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四)生态保护区
-严格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推行生态修复工程,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五、实施策略
1.政策引导:利用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为项目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生态效益: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实现绿色发展。
七、规划实施
-明确项目开发时序,分阶段、分步骤推进。
-建立项目监测评估机制,确保规划实施的有效性。
-定期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实际需求。
本规划方案为田园综合体项目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规划框架和实施路径,旨在指导项目从规划到实施的整个过程,确保项目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配套商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引导农民参与社区管理,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4.生态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严格保护水源地、湿地、林地等生态敏感区;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五、实施策略
1.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策扶持,为项目提供有力保障。
二、项目目标
1.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产值。
2.打造高品质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提升区域知名度。
3.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4.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原则
1.合法合规:确保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要求。
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突出区域特色。

田园综合体小百科

田园综合体小百科

田园综合体小百科一、什么是田园综合体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满足三个产业相互渗透融合的新动向,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田园综合体背景•1、经济新常态,地方经济增长乏力,农业发展须承担更多的功能需求。

•2、传统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固化,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压力。

•3、农业供给侧改革,社会资本高度关注农业,综合发展的期望较强。

•4、土地政策日趋严格、管理强度加大,有限空间内的升值区间变窄。

田园综合体典型特征•1、农民广泛参与受益:农民不仅充分参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过程,还能享受田园综合体带来的各种潜在效益。

•2、强化融合突出体验:将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助推综合体发展。

•3、强调农业创意理念:按照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理念,将生产要素融入田园综合体的产品设计和产品服务中。

•4、集约配置乡村资源:对当地农村资源禀赋和乡村传统文化等系统梳理,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产要素最大利用化组合分配。

•参与结构二、如何打造田园综合体传统乡村要实现四大转变•1、功能转变:要从简单的农作物生产功能到集生产、加工、销售、展示为一体的复合功能。

•2、模式转变:要从农业模式转成农业+农业文旅+地产的模式产业转变。

•3、产业转变:要从农业产业链转变为综合的产业链,产业链从生产端向体验端转移。

•4、价值转变:要从田园产出不高到拓展新的价值空间,实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生活价值传统乡村•1、资源利用率低•2、农村空置•3、农村经济发展缓慢•4、乡村特色及文化消失田园综合体•1、整合乡村的各种分散资源•2、建立乡村旅游基地•3、综合规划区带动地方经济•4、乡村文化聚集平台田园综合体构建要素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现代化水平,包含“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休闲农业”+“社区支持农业”三重含义。

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

横空出世的“田园综合体”,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导读:“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的概念,那么问题来了,田园综合体到底是什么?怎么搞呢?近年来,休闲农业的理念开始盛行,并逐渐向产业化迈进,毋庸置疑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助剂,成为新农业人的“新宠”。

1.田园综合体是什么?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表述,田园综合体要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可以说,田园综合体是在原有的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的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能更好地体现乡村独有的美丽和活力,为新时代的都市人打造别具一格的世外桃花源,实现城市居民的田园梦。

同时,提升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商业价值,能更好地带动新农村的发展,促进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田园综合体的组成:景观吸引核: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

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等,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农业魅力。

☑休闲聚集区:为满足客源的各种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产品体系。

可以包括农家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垂钓区等。

休闲聚集区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农业生产区:生产性主要功能部分。

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全过程,在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居住发展带:城镇化主要功能部分,是田园综合体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

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形成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以此建设居住社区,构建了城镇化的核心基础。

☑社区配套网:城镇化支撑功能。

服务于农业、休闲产业的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等,称为产业配套,由此形成产城一体的公共配套网络。

2.田园综合体要做什么?首先关于主体的定义,田园综合体强调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和受益;其次在产业内容上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中国“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及其经营模式分析PPT课件

中国“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及其经营模式分析PPT课件
以产业为基础:田园综合体以农业为基础性产业,企业承接农业,以农业产业园区发 展的方法提升农业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业,形成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
以文化为灵魂:田园综合体要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 掘原村子原貌,开发一 个“本来”的村子。
3.3不能搞“千村一面”
传统村落多是积久聚居而成,在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各有其原生态特色。建设田园综合体应注重 保护和发扬原汁原味的特色,而非移植复制、同质化竞争。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 随着城市居民体验农耕生活、欣赏田园风光、品味乡村土产、了解风土人情等乡村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发 展乡村旅游有足够的空间在“特色”上作文章。
四、宋卫平蓝城农庄小镇“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的案例 (一)蓝城农庄小镇“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的案例分析 (二)宋卫平蓝城农庄特色小镇的运营模式介绍
2
目录/Contents
五、田园综合体经营及盈利模式和三大难点 (一)田园综合体经营模式 (二)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 (三)田园综合体落地的三大难点 六、中国四大特色小镇案例及发展模式分析 案例(一)-- 无锡阳山田园东方 案例(二)--无锡鹅湖农业生态示范园 案例(三)--台湾清境农场 案例(四)---杭州法云安缦
2、田园综合体结构体系
在新型城镇化构架下,田园综合体实际上是由五个部分构成:景观吸引核、休闲聚集区、农业 生产区、居住发展带、社区配套网。
6
一、田园综合体概念及结构体系
2、田园综合体结构体系
2.1景观吸引核 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是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
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等,使游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田园风光,体会农业魅力。 2.2休闲聚集区
为满足客源的多样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产品体系,可以包括农家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 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垂钓区等。 休闲聚集区使游人能够进入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 带来的乐趣。 2.3农业生产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的新风口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这是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培育和转换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现有农庄、农场、合作社、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园以及农旅产业、乡村地产等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田园综合体”刚刚萌动,正处于酝酿和试点培育期,前面一片“新蓝海”,有望成为农业类特色小镇发展的投资风口。

城乡共荣新支点——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支点和新引擎。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找到新支点、新平台和新引擎。

具有多元集聚功能的田园综合体恰好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优良载体。

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市民休闲新去处——田园综合体将成为高端人群的集聚地。

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作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

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体是高端人群。

可以预见,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散。

而中国人传统的“田园”情结,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郊区、回归田园。

农人活力新农村——田园综合体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样本。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的综合效益,应该选择聚居模式。

但以往部分地区“赶农民上楼”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国乡村自古以来的田园居住特色。

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

借助聚居功能,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

农企升级新高度——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将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转化“三农”发展动能的主要抓手,进行了多项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积累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在“提质”方面,在优质农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下一步,如何将现有改革项目集聚、联动,形成精准发力、高起点突破的新引擎,在进一步“提质”的基础上做到“增效”,让农民充分受益,让投资者增加收益,将是“三农”领域改革面临的新挑战。

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

乡村旅游新动能——田园综合体将成为乡村旅游从观光体验向浸染互动跨越的新动能。

乡村旅游独具魅力,近年来创新花样繁多,但始终未解决产业、社会、人力资源等诸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集聚问题。

农庄、农场、农家乐等乡村旅游载体对乡村旅游要素的“综合度”还不够强,对人们期盼体验的“真实田园”营造不足,无法实现市民与田园“浸染互动”的体验层次,因此,其所激发的消费动力还处在表层。

田园综合体的真实图画、乡野氛围、业态功能等,可以带给人们真实的田园体验,实现乡村旅游从“玩一把”向“住下来”、从“浅花钱”向“深消费”转变。

乡村地产新蓝海——田园综合体将成为乡村地产转型的强大动力。

乡村地产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创新,积累了一定能量,但也进入了“瓶颈期”,土地供应机制、开发模式、营销渠道等都面临转型。

田园综合体包含新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同时,田园综合体在土地盘活机制、建筑特色、适宜人群等方面将有一次飞跃式的变革,借助这一载体和平台,乡村地产将寻找到新的发展“蓝海”。

精准扶贫新模式——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农民脱贫的新模式。

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赋予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自主“造血”的功能。

田园综合体集聚产业和居住功能,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路径。

各种扶贫政策和资金,可以精准对接到田园综合体这一“综合”平台,释放更多红利和效应,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让“三农”有可持续发展支撑,让农村真正成为“希望的田野”。

乡村文化新平台——田园综合体可以为“艺术乡建”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为乡村文化提供良好的传承平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

”田园综合体可以为“艺术乡建”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为乡村文化提供良好的传承平台。

借助田园综合体的文化建构,乡村治理将获得更多的深层次文化支撑,助推美丽田园、和谐乡村的目标早日实现。

记住乡愁——田园综合体将成为乡村复兴梦的核心动力。

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田园综合体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更高水平的良性互动,奏响“三农”发展全面转型的“田园交响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