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第一课时
元素第一课时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元素第一课时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这一课题中的第一课时。
我说课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设计前的一些思考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新课标中要求: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学习要求不高,但在化学启蒙教育中却是不可或缺的。
本节课的设计应采取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概念建构的重要作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分析、讨论建立元素概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描述物质组成的'方式,初步形成元素观。
第二,教学背景分析。
首先是教学内分析:初中阶段关于元素的教学主要分为3个课题展开,元素第一课时建立元素概念,第二课时认识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在水的组成这一课题中利用元素种类守恒确定化合或分解反应中物质的元素组成,最后在质量守恒定律中深入研究与应用元素守恒。
本课时以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为基础,结合微粒观,初步形成认识世界、认识物质的思想方法,既能促使学生对已学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整合,又为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技能。
障碍点。
发展点。
第三、确定本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教学重难点是知道元素含义,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唯冠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第四、依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三个环节,两条主线,活动线,知识线。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上课的三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情境一、根据不同比例调配三原色组成了五彩缤纷的颜色;情景二、6种基本笔画组成超过了8万个汉字,提出问题: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接下来通过老师对古代、近代组成物质基本成分发展过程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物质组成认识的不断发展的曲折性以及科学家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
3.3《元素》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根本信息教材课题第三单元课题 3 元素课型课时新授课第一课时核心涵养经过对元素看法的学习,成立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元素观,形成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角度去研究物质的理念。
学生解析学生已有知识:1.学习了空气、氧气的性质;2.认识了分子、原子、离子的看法;3.认识原子内部的结构及各微粒数的关系;4.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组成;5. 接触了一些物质的化学符号如:C、S、P、Fe、Pb、O2、N2、CO2、H2O、S O2、P2O5、Fe3O4。
学生初步具备了学习化学看法的能力,但抽象思想和逻辑思想的能力还较弱。
而元素的看法比较抽象,是学习中的难点。
授课目的1.元素看法的形成,知道元素在地壳等的分布;2.形成“化学反响前后原子不变、元素不变〞的看法;3.认识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认识元生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亲近关系,元素与原子的差异与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1.元素的看法形成; 2.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难点:元素看法涵义的理解授课方法问题驱动、合作研究、多媒体辅助授课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宣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经过预习反响,认识学生的单薄点。
第1 页技术设备可否使用触屏一体机、实物投影是可否使用视频或音频是可否有演示实验否可否有学生分组谈论等活动是使用的课件种类PPT授课模块模块 1:情况引入,物质的根本成分是元素 3 分钟模块 2:建构活动,元素看法的生成,明确区分元素的重点7 分钟模块 3:小组谈论,化学变化中原子、元素种类不变7 分钟模块 4:阅读,归纳元素在地壳等的分布 4 分钟模块 5:成立网络,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图,物质研究的宏观微观视角 10 分钟模块 6:历史智慧,追踪人类认识和研究元素的历史踪影,小结本节的收获 4 分钟模块 7:练习谈论 5 分钟授课过程★模块1:情况引入,物质的根本成分是元素 3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显示 PPT3】图片上的中国元素:旗袍青花让学生区【表达】元素,这个词我们其实不陌生,生活分清楚生中我们常提到中国元素、现代元素、流行元活中的素、时兴元素,生活中提到的元素都是指相“元素〞与应事物的根本成分。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元素(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元素的含义,能从宏观、微观角度对物质进行正确描述;2、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包括宏观,微观),能正确书写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识记常见的元素符号;3、了解常见的元素含量分布,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认识统一起来。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意义教学难点: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视频】黄金搭档之小孩送礼篇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过“加钙牛奶”“加碘食盐”“富晒大米”以及广告中经常出现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含铁酱油”等等,这些物质中的“钙”“碘”“硒”“铁”“锌”指的是什么呢?其实这些指的都是元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元素有关的内容。
二、新知讲授【思考】在上节课我们提到:相对原子质量就是用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明确是碳12原子作为标准呢?【讲解】碳12指的是有6个质子和6个中了构成原子核的碳原子,除了这种碳原子外,还存在着6个质子与7个中子或8个中子构成的碳原子。
这三种碳原子中子数不相同,质量还会相等吗?它们虽然中子数各不相同,但它们的质子数都为6,化学上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多媒体】不仅是碳原子,其它的原子也存在着类似情况【师生总结】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师: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就像可拼写出数十万个英文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一样。
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这三种元素组成的。
【思考】元素的种类与核外电子数是否有关?【讲解】元素用于描述宏观物质的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讨论】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仅应物与生成物相比,分子、原子和元素是否发生变化?【师生总结】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

原子
区别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适用 范围
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 联系 元素的个体(即最小单位),元素和原子是总
体和个体的关系。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 氧O 硅Si 铝Al 铁Fe
金属元素:元素名称带“钅”字旁(汞、金 除外),如铁、铜等
元素的定义 把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把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1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把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6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对元素的理解
1 对一类原子的理解: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如氢原子(质子数为1, 中子数有0、1、2)。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 原子和离子。如钠原子和钠离子。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地壳中:氧、硅、铝、铁等
分子、原子、元素、离子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水分子
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原子
B.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
C.氧分子由氧元素组成 氧原子构成
D.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方法点拨: ①从宏观角度讲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可描 述为“某物质是由某元素组成的”;②从微观角度讲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可描述为 “某物质是由某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的”;③分子的构成用原子来描述。
2.根据下列所给要求进行连线。
过氧化氢(H2O2)
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过氧化氢分子
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元素 第一课时 (共20张PPT)

宏观 物质
概念
组成
元素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构----成---------------------构----成------------质---子---数----相---同-- 的一类
微观
概念分子
构成
原子的总称
原子 得失电子 离子
分裂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人教版九年级上 册化学 元素 第一课时 (共20张PPT)免费下载课件下载PPT下载
地壳中元 素的含量
记忆方法:氧硅铝,我铁了心。 (养闺女,我铁了心)
按质量计,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差别很大,如图所示。地 壳里氧、硅、铝、铁的含量相对较多。
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人教版九年级上 册化学 元素 第一课时 (共20张PPT)免费下载课件下载PPT下载
五.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归纳: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
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问题:某物质隔绝空气加热后,生成氧气 和氯化钾,从而推断该化合物含有哪些元 素?
物质 加热 氧气 氯化钾
O2
KCl
含K、Cl、O元素
三. 元素的分类:
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 ⑴ “钅”字旁铁,元素、铜元素、铝元素
(汞除外,俗称“水银”)
4.过氧化氢(H2O2)是由 氢元素 和
成的,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
氧元素 原子
组 和2
个氧 原子 。
讨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了吗?原 子变化了吗?元素变化了吗?
硫+氧气→二氧化硫 过氧化氢→水+氧2 H2O O2
分子的种类 改变 ,原子的种类 不变 。 元素的种类 不变,物质的种类 改变。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越小
如 Na > Mg > Al
F < O < N <C
⑶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 (同种元素)时,再看核外电子数
Mg
+12
+11
Na
(或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最外层电子数越多), 则半径 越大
Cl
+17
+17
Cl-
如 Cl < Cl-
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B ) A. r(K+) > r(K) C.r(Na+) > r(Mg2+) > r(Al3+) B. r(Mg2+) > r(Na+) > r(F-) D.r(Cl -) > r(F-) > r(F)
4. B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1/2,则B 是 。
科学探究一 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1—2号元素,从H到He只有1个
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目由1 11—18号元素,从Na 到Ar有3个电子层, 个增加到到 2到 个,而达到稳定 3—10 号元素,从Li Ne有2个电子层, 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最外层电子数目由 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最外层电子数目 1个增加到结构 8个,而达到稳定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 能量最低 的电子 层里,排满一层后再排下一层;
1→2→3→ 4→ 5→6 → 7 K→L→M→N→O→P→Q 每层电子不能超过 2n2 个;
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 8 个(K层是最外层时不 超过 2 个),次外层电子不能超过 18 个,
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能超过
由1个增加到8个,而达到稳定结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学设计

-通过环保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如科学竞赛、研究性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关于物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元素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律。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如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创设情境,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元素性质的应用,如钠在食品添加剂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元素性质的理解。
2.元素性质:以具体的元素为例,讲解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如氧化性、还原性等,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3.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讲解,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元素周期表中,哪些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3.引导学生关注化学领域的发展,了解化学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生活实例: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如铁、氧、氢等,让学生认识到元素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素。
元素教案第一课时

元素教案第一课时哎呀,老师今天要给我们上一堂关于元素的课啦!这可把我好奇坏了,到底啥是元素呀?上课铃一响,老师就笑眯眯地走进教室,手里还拿着好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她一开口就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吗?”这可把大家问住啦,有的同学挠挠头说:“是由各种东西组成的呗!”老师笑着摇摇头说:“不对不对,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哟!”我心里就犯嘀咕啦,元素?这是个啥玩意儿?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疑惑,她拿起一块黑板擦说:“同学们,这黑板擦是不是一个东西呀?”我们都点点头,老师接着说:“那它也是由元素组成的哟!就好像搭积木一样,不同的元素搭在一起,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老师又拿出一瓶水,说:“这水也是由元素组成的,你们猜猜是啥元素?”有个聪明的同学马上喊:“是氢和氧!”老师高兴地竖起大拇指:“真聪明!就像你们是由脑袋、胳膊、腿这些部分组成一样,物质也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
”这时候,同桌悄悄跟我说:“那空气也是由元素组成的吗?”我也不太确定,就举手问老师。
老师笑着说:“当然啦!空气里有氮元素、氧元素等等。
”老师还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我却在下面想:这元素到底藏在哪里呀?难道我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里都有这些看不见的元素?那不是很神奇吗?突然,老师说:“来,同学们,咱们做个小游戏。
我说出一种东西,你们猜猜里面有啥元素。
”大家都兴奋起来,一个个摩拳擦掌的。
老师说:“苹果!”马上就有同学喊:“有碳、氢、氧!”老师又说:“铁!”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有铁元素呀!”这堂课可太有意思啦,让我对元素充满了好奇。
我发现原来我们身边的一切都这么神奇,都是由这些小小的元素组成的。
我觉得呀,学习元素就像是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大门,门后面还有好多好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来确定元素种类的是( C )
A、相对原子质量 C、质子数 B、中子数 D、电子数
谢谢指导
作业:芝麻开花作业本相应部分
二氧化碳
O2 H2O
CO2
氧原子 氧原子
8
8
氧原子 8 化学上,就把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 统称为 氧元素。
你知道了吗?
(1)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 为 氢元素 。(氢原子的质子数为1) (2)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 为碳元素 。(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 (3)质子数为11的一类原子,称 为钠元素 。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如图是表示物质粒子的示意图,图中“〇”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 混合物的是 A ( )
A、甲和丙 C、甲和乙
B、乙和丁 D、丙和丁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 成的。 B、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是有氢、氧原子构成的。
氢元素和氧元素 1、水是由 元素 组成的,铁是 由 原子 构成的。
2、原子能否说个数和种类?那元 素呢? 原子能说个数和种类,元素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子发生了变化, 而元素反应前后不变。
这里有5个问题,你想回答哪一个?
40分
30分 40分
40分
20分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 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你是如何区分不同 元素的? 注意:核电荷数或质子 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想 一 想
元 素 在 地 壳 中 的 含 量
考考你
氧 硅 铝铁钙
谁记住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前五种元素?
养(乌)龟(用)铝铁盖(盖住)
有趣吗?
1、水是由
由
组成的,铁是 构成的。
2、原子能否说个数和种类?那元 素呢?
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和联系
原 子 元 素
1、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区 小粒子。 2、是微观概念,常与 “构成”这词相搭配 别 3、既讲种类,又讲个 数 联 系
1、是同一类原子(核电
荷相同的原子)的总称
2、是宏观概念,常与 “组成”这词相搭配
3、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核电 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科学研究证明:头发的成分能反映一个人的健 康状况,健康人的每克头发中约含有:
铁 锌 铝 硼
质量/mg
130
167~172
5
7
这里的铁、锌、铝、硼是指 ( C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离子
某纯净物M稍加热就分解为氨气(NH3)、二
氧化碳气体和水。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 论是 ( D ) A.M中含有水 B.M是氧化物 C. M受热很稳定 D.M由4种元素组成
欢迎进入 化学课堂
虎岗学校 邱爱民
你已知道:
我们所学的英语单词
是由 26个英文字母 组成的
那你是否知道?
我们身边的物质是由 元素 组成的
元素组成了我们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课题2
元素
第 1 课 时
几种物质的构成
物质
氧气
物质 构成物质的 其质子 的符号 分子中含有 数(核 相同的原子 电荷数)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