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教案-新版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桂英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元素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3.3 元素课题课题3 元素(1)课型新授主备课时 1 审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教学难点元素概念教具使用元素符号的卡片、水分子等模型卡片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练习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回忆)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设问)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投影)1.介绍几种原子。
(问)上述两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引导对比,形成概念:(投影)2.在投影1的基础上,在两组原子的右侧分别打上“碳元素”、“氧元素”。
(问)根据以上内容,你们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布置阅读P59教材课题3的第2段。
讨论比较:(投影)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引导学生讨论,具体内容见表:有关物质的分子模型卡片。
请同学们通过模型卡片的拆拆、拼拼,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变化过程:水——→氢气+氧气氢气 + 氯气——→氯化氢通过以上活动,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过渡)我们知道,英文单词不计其数,但字母只有26个;同样,物质的种类已知的有三千多万种,而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种类只有—百多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难点: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九年级化学教材、元素周期表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和复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学习新知(15分钟)•老师向学生解释元素的概念,并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老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同步练习(20分钟)•老师给学生发放练习册,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检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和名称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书写的同时,教师辅助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4. 拓展应用(2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找出几个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并进行报告。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10分钟)•老师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并与学生共同检查、订正练习题的答案。
•老师提问学生几个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 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 复习上一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2. 学习新知- 解释元素的概念- 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 介绍元素的性质3. 同步练习- 发放练习册-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4. 拓展应用- 小组活动,找出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5. 总结提升- 知识总结和归纳- 检查练习题答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元素周期表课件 (共37张PPT)

周
5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期
6 55 56 镧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Cs Ba 系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镧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系 La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锕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系 Ac Th Pa U Np Pu Am Cm Bk Cf Es Fm Md No Lr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8
9
10
11
12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共有18纵行,分为16个族。第8、9、10纵行合为一个族,其余 镧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系 La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文档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教材内容,规划教学计划。
1. 教材概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共分为X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多个章节。
教材内容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
2. 教材特点教材采用了简明扼要的写作风格,突出了重点和难点,适合初中生的研究需求。
每个章节都配有案例分析和题,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了一系列实验操作指导和实验报告要求。
3. 教材优势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体系完整: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和核心概念。
- 新课标对齐:教材内容符合最新的教育部新课标要求。
- 有活动设计:每个章节都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 综合评价方式多样:教材提供了多种评价方式,既包括知识点的测试,也有实验操作的评价。
二、教学计划针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提供以下教学计划供参考:第一单元:物质与能量交换- 第一章:物质与化学反应- 第二章: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 第三章:化学实验与化学反应- ...第二单元:元素与化合物- 第四章:元素周期表与元素- 第五章:化合物的种类与构成- 第六章:常见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第三单元:金属物质- ...第四单元:非金属物质- ......以上是初步的教学计划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互动,提倡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操作。
同时,要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应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总结通过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的分析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为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的文档内容,供教师参考与使用。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元素及其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2.掌握元素的分类方式;3.了解元素的性质及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式;难点:元素的性质及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实验器材:若干种元素及其化合物;3.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元素?元素在周期表中是如何排列的?二、讲解元素的基本概念(15分钟)1.介绍元素的定义: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讲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3.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如H代表氢元素,O代表氧元素等。
三、讲解元素的分类方式(20分钟)1.介绍元素的分类方式: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2.分别介绍各类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准确区分;3.通过实验展示不同元素的性质,比如金属元素的导电性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易燃性等。
四、讲解元素的性质及周期表的结构(25分钟)1.介绍元素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反应性等;2.通过展示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及周期性性质;3.强调元素周期性表中的横向周期性和纵向周期性,让学生掌握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
五、小组讨论及总结(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所学内容,并讨论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问题;2.老师引导讨论,澄清学生对元素的概念丶分类和性质的理解;3.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保学生掌握。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元素进行研究,要求写出该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并做一个简单的展示。
七、课堂反思(5分钟)评估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反思改进。
教学资源:1.《化学科学》九年级教材;2.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和资料;3.实验器材和化学品;4.课堂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1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3章第3节,主要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以及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涉及的重点是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难点是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元素的概念,包括元素符号、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能够正确地给定元素写出其符号;–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包括周期、族和周期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和性质;–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
2.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化学元素的内容,试探学生对元素的理解。
2. 学习新课步骤一:元素的概念和性质1.通过展示元素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元素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步骤二: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1.讲解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包括元素名称的缩写和拉丁文名称的转换规则。
2.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方法。
步骤三: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包括周期、族、主族和副族的概念。
2.通过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布局。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_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合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本课是元素观建构的入门课,为今后化学的学习做准备。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枯燥的元素名称、符号如何让学生们愿意学愿意记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系统的接触过化学,可能仅仅在某些方面以前产生过化学的火花,所以在本节课力求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化学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
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渗透学习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更有情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观察图片知道元素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化学史和内容的介绍,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从而为学习化学做好充分准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感受生活的美好。
通过一封元素符号书写的明信片的介绍,让学生明白学习会使生活富有情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元素名称和符号的读法和写法。
2、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学内容【提问】看着元素周期表,说说你们观察到什么?【讲述】很棒!观察的很仔细!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刚才观察到的内容元素周期表中代表什么意义。
横行:一个横行表示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
纵行:一列纵行表示一个族,共16族,第8、9、10纵行合为一个族,其余每一纵行各为一个族。
金属元素分类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提问】看着元素名称,说说你们观察到命名有什么规律?【归纳】一般特征:金属元素“金”字旁;非金属没有“金”字旁;【讲述】元素周期表的一个方格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呢?为了便于查找,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质子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
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元素(第一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5.下列物质是由分子、原子、 离子构成的。铁由铁原子构成, 钠离子和氯离子 氯化钠由 构成, 水分子 水由 构成 氧气由 氧过本节课 的学习,你收获了 什么?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3.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 是原子的( B ).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4.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 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 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铪和钨两种 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 A ) A. 核内质子数目 B. 核内中子数目 C. 核外电子数目 D. 相对原子质量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理解元素概念时的注意事项 1、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 2、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总称(元素和原子是总体和 个体的关系)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合作交流2 根据P59页讨论化学反应 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分 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 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 生了变化?
课题3 元素 (第一课时)
元 ? 素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合作交流1、观察下表中几种不同的碳原子 表格一 质子数 核外 相对原子 原子种 (核电 中子数 类 电子数 质量 荷数)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6 7 8 6 6 6 12 13 14
碳原子 6 碳原子 6 碳原子 6
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请填写在表格二 中 碳原子 结论
合作交流4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课堂检测
1.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 “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 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 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D (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
【显示PPT5】两瓶蒸馏水(怡宝、恒大冰泉)。
【提问】两瓶水,一瓶产自广东深圳,一瓶
产自吉林长白山,里面装的水是一样的吗?【回答】一样的。
利用本地身边的资源,为概念的建构准备。
复习物质微观构成的知识为元素概念的构建准备。
【提问】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提问】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回答】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回答】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提问】氢、氧原子还能构成哪些物质的分子?
【任务】请同学在黑板用磁贴显示氢、氧的原子能构成的物质分子并写出相应的符号。
【评述】可以构成氧分子、氢分子、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还有臭氧分子。
【小组讨论,黑板演示并书写符号】
【提问】这些不同物质的分子中都分别有氧
原子和氢原子,这些氧原子和氢原子一样的
吗?
【显示PPT6】
【回答】一样的
【讲述】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化学上不
论何种物质,不论物质产自何地,构成这些
物质中的分子中凡是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
统称氧元素,凡是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统
称氢元素。
【显示PPT7】化学元素是指什么?【思考】从不同角度为构建元素的概念提供具体的素材。
【任务】根据素材讨论,同种元素的电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哪些是相同的?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的?
【板书和显示PPT8】一、元素:
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显示PPT8】☆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显示PPT8】☆一类原子:质子数相同,电子数和中子数可能不同;
【提问】同学们判断一下:课室内有50个人民,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显示PPT8】☆总称:许多个同一类原子的集合,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讲解】元素是同一类许多个原子的集合,是个宏观的概念,有种类没有个数的概念,所以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小组讨论,回答】
同一种元素原子的质子
数相同。
同种元素原子的中子数
可以不同。
化学变化中元素原子会
有电子会得失。
【回答】不对,人民是
集合的概念,不讲个数,
引导学生
建构元素
概念,了
解区分元
素本质是
原子的质
子数。
让学生通
过生活中
的事例去
理解元素
是集合、
宏观的概
念
【显示PPT9和练习】[练1]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2)粒子与上表中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追问】为什么?【回答】CD B
【回答】同种元素的质
子数相同,质子数数决
定原子种类
及时巩固
练习,加
深对元素
概念的掌
握
★模块3:小组讨论,化学变化中原子、元素种类不变7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让我们从微观
和宏观的角度追踪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
元素的变化情况。
【显示PPT10】[问题讨论]: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原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让学生用磁贴模拟反应粒子后显示
PPT10】
【板书并强调】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磁贴模拟,讨论,回
答】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的种类改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元素也不会改变。
让学生用
磁贴模拟
反应粒
子,通过
直观的素
材让学生
在讨论中
形成“化
学变化中
原子、元
素不变”
的观念。
空气(前两种): 氮N>氧O>……
★模块5:构建网络,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图,物质研究的宏观微观视角10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元素概念是从宏观的角度解释物质
宏观组成的问题,与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物质
微观构成问题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有什么
关系?
【显示PPT13下图并布置任务】小组讨论后,用箭号或线条显示元素、物质同、分子、原子、离子概念间的关系并讲述。
【显示PPT13并提问】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是由原子构成的?哪些是由离子构成?【划线并回答】从微观
的角度看,化学变化中,
原子组合成分子,分子
分裂成原子,原子得失
电子变成离子,能构成
物质分子、原子、离子;
从宏观角度看,元素组
成物质。
【回答】氧气、氮气、
氢气、水;铁、汞;氯
化钠
引导学生
亲自建构
元素与其
他概念的
关系图,
形成知识
的网络,
加深对概
念的理解
和学会运
用概念。
【板书PPT13并提问】请你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描述水、铁和氯化钠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
【练习】①水由_____________组成②金属铁由______组成;
①(一个)水分子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②水由______直接构成③金属铁由______构成④氯化钠由______________构成【回答】①水由氢元素
和氧元素组成
②金属铁由铁元素组成
①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
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前面的分子个数与后
面的原子个数匹配)
②水由水分子构成
③金属由铁原子构成
④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
离子构成
及时练习
和运用
【显示PPT14并强调】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练5]那种元素化学性质与其他元素明显不同()【回答】A,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A元素原子其外层电子数为1,其余为8
【显示PPT15并提问】填写下表空白内容。
元素与原子
元素原子
区别化学变化最小粒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分子由原子构成
联系______是一类原子的集合,______是元
素个体。
【回答】元素是质子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
称;只讲种类,不讲个
数;物质由元素组成(描
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集合,原子是个
体。
通过表格
内容对比
加深学生
对元素和
原子的理
解。
★模块6:历史智慧,追踪人类认识和研究元素的历史足迹,小结本节的收获4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和PPT16】追踪人类认识和研究元素的【观看,思考】让学生明
历史足迹(播放学生参与制作的视频)白:历史
给人智
慧,人类
认识和把
握世界的
过程,也
就是追求
真理的过
程!
学生参与
视频制作
有亲切感
和冲击
力。
【小结和显示PPT17】
学完本课你知道什么?还有什么收获吗?
1.元素的定义?
2.化学变化中的元素种类?
3.元素在地壳等的分布?
4.元素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关系,研究物质的角度?【回答】本课主要学习
的知识
及时回顾
和小结
★模块7:练习评价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显示PPT23和结束语】
愿同学们:用宏观、微观、宏观和微观结合
的角度去学习和研究,在物质的世界、元素
的海洋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计划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
一、元素:
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元素种类不变。
3.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前四种):
(氧O>硅Si>铝Al>铁Fe)
生物细胞(前五种):
(氧O>碳C>氢H>氮N>钙Ca)
4.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关系
课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