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词语中的时代文化和修辞意义
报刊流行词语的出现原因及修辞运用(一)

报刊流行词语的出现原因及修辞运用(一)【内容摘要】报刊流行词语产生的原因有:社会的变革、历史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世界的交流、生活的需要、传统的继承、创新的要求;辞格规律常见的有:比喻、借代、仿词、引申、摹声、移用、限制、简缩、用典等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运用、市场经济的形成及各种新事物的涌现,我们的现代汉语也丰富了无数的词语。
如:大锅饭、责任制、知识经济、知识产权、克隆、纳米、网络族、网语、菜单、白领、蓝领等等。
我们分析这些语词的产生条件及其它本身的内部规律,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和运用它们,有利于语言的规范。
这类词语的出现原因,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的改革,历史的进步当我们进入新时期以来,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我们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具大的变化,我们日常说话的语言也有许多旧的词语成为历史,而许多新的词语在大量涌现,成为我们日常交际的工具。
如:大锅饭、铁饭碗、承包制、责任制、下海、下岗、经济知识、知识产权、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无限政府、有限政府等等,等等。
这些词语,有的代表一个历史的结束,有的代表新的时期的来临。
这些词语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标志着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采。
二、科学的发展,科技的运用我们的社会,进入到了一个科学发展时期,尤其在世纪转交前后,由于科学技术的重视、发展和运用,新科技新事物的大量出现,而与这些新科技新事物有关的词语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如自克隆多莉羊的诞生,“克隆”一词风靡我们的社会;到人们对研究生命基因的认识,“基因”一词也流行于我们生活;物理学科中纳米研究成果的公布于世,“纳米”一词又和我们的方方面面相联姻。
尤其是电信业的发展、网络业的普及,大哥大、手机、入网、上网、网语、网虫、菜单、菜鸟、伊妹儿、美眉等,成了我们的网上交际语和生活用语。
三、思想的解放,世界的沟通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个思想解放、没有封闭的又和世界沟通的历史时期。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社交的重要场所之一,同时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
在网络上,信息瞬间传播,其中就包括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网络流行语指的是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特定语言表达方式或词语,这些语言表达方式或词语在一定时间内风靡网络,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
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问题。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都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源于生活,即网络上的流行语有时是别处已经存在的口头语,社群中的成员传递、使用并发展其具体含义,丰富其语言体系,并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进行传播;二是来源于网络文化元素,即网络语言本身的特点,这些语言表达方式常常来源于网络署名、表情符号、谐音反转等多种文化元素;三是源于娱乐性,即大量的综艺、短视频、网络神乎其神的动态图以及音乐等可以通过创意翻译、二次剪辑形成一些趣味横生的短语或口号,从而成为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通常与以下多种因素相关:一是语言的新鲜与独特性,即网络流行语需要具有新鲜感和独特性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持久的表达需求,因此网络流行语通常会脱离传统语言规范,打破传统的语法、修辞和词汇选择定式;二是适应社交网络的特性,即网络流行语通常需要符合社交网络的短小精干、简洁明了、易于表达和记忆的特点,具有容易传播、传递和产生共鸣的优势;三是流行语背后的文化和价值素养,即流行语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与某些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时事政治背景、诙谐幽默等因素联系在一起,这些因素不仅能够产生表情意义上的共鸣,还可以刺激社交网络社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然而,网络流行语也有生命力消退的问题。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周期通常与其所代表的时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因此,一种流行语出现和消失的原因既可以是时代的变化、文化的转变、流行文化的替代,也可以是某些社交网络行为的厌倦、过度使用引起的审美疲劳等因素所致。
流行词语的概念

流行词语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中流行的解释:传播很广、盛行。
运用举例:流行性感冒;这首歌在我们家乡很流行。
《辞海》里“流行”的一个义项为: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综合起来,“流行”的语言学定义:迅速、广泛传播或盛行一时。
是对事物发展状况程度的一种形容和描述。
那么,“流行词语”的释义又是什么呢?从语言学角度考查“流行词语”,它是一个偏正式的合成词,等于流行的词语,限定词具有流行的属性,流行是用来形容和描述词语的发展概况。
用字典里“流行”的定义,流行词语就是迅速、广泛传播、盛行一时的语言。
《基于词语属性的计算机辅助获取流行词语研究》何婷婷、朱薏、张勇、任函[J] 中文信息学报2006、6:(38—45)
流行词语是特定时代、特定区域、特定阶层或行业而广为流传的一种语言现象,所以它具有时代性、流行性、阶层性等特点。
流行词语主要为一般词汇,它是社会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政治等各个领域发展,而迅猛产生并广泛流传的,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淘汰,消失。
当然也有一些流行词语进入到基本词汇中来,而具备稳固性、全民性的特点。
《流行词语的时代文化和修辞意义》毛元晶2006、4(12—15)。
网络流行语中的修辞体现

网络流行语中的修辞体现网络流行语中的修辞体现 1今天,网络话语正在成为公共话语世界重要的“增长点”。
按照我的理解,所谓“网络话语”,指的就是在互联网和各类新媒体上出现、流行并被广泛接纳的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
因此,今天讨论的对象,一方面是一系列具体的“内容”,比如从网络世界里诞生的特定词语、称谓,特定的“梗”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梗文化”;另一方面,也包含特定的话语“方式”、话语“风格”、话语“套路”、话语“体”,比如“凡尔赛体”。
严格来说,网络话语本身并不直接构成文学,甚至大多数的网络话语都不具备文学性。
即便前不久火爆的“凡尔赛文学”在命名上明确挂靠了“文学”二字,这里的“文学”也显然是一种反讽的用法。
然而,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去分析网络话语的修辞特点和它背后的文化逻辑,这显然是有价值的。
一方面,网络话语在相当程度上担负起了本该由文学担负的“语言造血”功能,它在不断制造出新的词汇、新的表达,这在功能上与文学相关,在效果上亦可与文学相较。
另一方面,网络话语具有鲜明的结构方式和修辞特征,它们构成了独特而典型的“时代表达”,对一个时代话语表达展开研究,这是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甚至于,这种表达是否已经对文学语言产生了影响和渗透,也是值得讨论的。
更何况,任何一种引起普遍兴趣甚至被广泛接受的说辞,最终都会指向时代背后的生活图景、情感共鸣、文化心理和精神症候。
在这一点上,网络话语作为一种文本,与文学具有相同的意义。
网络流行语中的修辞体现 2尽管当下的网络话语“良莠不齐”,但今天的网络文学正在持续为网络话语与文学语言提供一个平衡与试炼的平台,我们尽可期待网络文学对网络话语的打磨。
广大网民可以自主选择身份与性别,自由结群,以共同的趣味作为沟通与交流的前提。
因为这种自由性,网络语言在形态与功能的丰富性上远远超过了现实空间的口语和书面语。
网络语言的新生速度堪比指数爆炸性增长,表情包、热梗、年度热词层出不穷,催逼着我们去解码、模仿、应用。
网络流行语修辞应用论析

无 论是 数字 , 汉语 还 是英 译 , 音 语 的使用 都是 谐 为 了便 捷 , 从开 始 的无 意到 后来 的有 意仿 造 , 音 幽 谐
默成 为 网络流行 语 的一 道风 景线 。
( ) 二 借代
有 些 网络 语 言 用 借 代 方 法 浓 缩 事 件 及 相 关 人 物 , 特 点是 不直 接说 事物 的名 称 , 其 而是 用与 本事 物 有密 切关 系 的事 物来代 替本 事物 。这类 流行 语 多 由 新 闻事件 提炼 出来 ,将这 些事 件 的某些 特征 提炼 出
背 后 所反 应 出 的社 会 现象 和群 众 心理 。 以及 网络 流
收 稿 日期 :0 l0 — 4 21一32
作 者简 介 : 家 杰 (9 8 )女 , 龙 江 伊 春 人 , 乌 工 商 学 院讲 师 , 士 。 于 17 一 , 黑 义 硕
7 4
江 西科 技 师 范学 院学 报
子 。 网络 流行语 中 . 在 我们 常 常发 现有 很 多 网络热词 都 是 利 用谐 音 将 两个 本 不相 干 的词 语 联 系 到一 起 , 使 一些 抽象 词语 转 化为 形象 有趣 的 实体 , 到 比喻 、 达 讽 刺 等修 辞效 果 。 现在 网络 出现 大量 的诙 谐 化词语 , 大 部分 有一 定 的积 极意 义 , 能够 反应 出大众 心理 。 谐 音 通过 读音 相似 性 而转 化衍 生 出新词 义 的转 借 方 法 。在 网络 流行语 中 , 谐音 包 括数 字谐 音 、 字 汉 谐 音 以及 英译 。
对特 权 阶层 的一 种 声讨 。 通 过 这 种 嘲讽 来 表 达对 并 权力 阶层 滥用 职 权 的痛 恨 。 而更 为重 要 的 是 , 这些 与时 政新 闻与社会 热 点 问题 紧 密相 关 的网络 语言 常
谈谈流行歌曲中歌词修辞特点

人物塑造
象征
通过使用象征手法,来表现人物 的个性和特点。例如,用太阳象 征充满活力和热情的人物,用月
亮象征温柔和浪漫的人物。
对比
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矛盾 和复杂性。例如,用对比的方式表 现一个人的外表和内心的反差。
白描
通过简单的描绘手法,来表现人物 的外观和性格特点。例如,用白描 的方式描绘一个快乐、天真的年轻 人形象。
也可以让歌曲更加具有艺术美感。
反复
总结词
反复修辞在流行歌曲中能够增强歌词的 突出感和记忆点,使歌曲更加具有感染 力和传播力。
VS
详细描述
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重复相同的词 语或句子来强调某种情感或意义。在流行 歌曲中,反复修辞的使用可以使歌词更加 突出、深刻,增强歌曲的记忆点和感染力 。这种修辞手法能够让听众更加深刻地感 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 可以让歌曲更加容易被传播和传唱。
谈谈流行歌曲中歌词修辞 特点
• 引言 • 歌词修辞的特点 • 流行歌曲中歌词修辞的应用 • 歌词修辞的创新与趋势 • 歌词修辞对流行歌曲的影响 • 结论
01
引言
流行歌曲的定义与影响
定义
流行歌曲是指广受欢迎、流传较广的 歌曲,通常具有大众化的旋律、节奏 和歌词,易于记忆和传唱。
影响
流行歌曲在当今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 力,不仅在音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还对人们的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产生深远影响。
06
结论
歌词修辞在流行歌曲中的价值与意义
增强歌曲表达力
歌词修辞能够丰富歌曲的内涵,使歌曲情感表达更加 细腻、生动,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塑造音乐形象
通过歌词修辞,可以塑造出更加鲜明、独特的音乐形 象,使歌曲更具有辨识度和个性化。
网络谐音流行词语义探析

网络谐音流行词语义探析谐音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主要是从修辞、美学、文化等方面展开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上出现了愈来愈多的新词新语,有诸如“楼脆脆”“躲猫猫”“范跑跑”这样的叠音词,还有“杯具”“鸭梨”“蒜泥狠”“豆你玩”这样的谐音词,它们都曾风靡一时。
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更是迅速成为2010年最火的网络语之一。
本文尝试探析新词“神马”的词性特征和修辞色彩,以及该词所反映的社会心理和状态。
标签:网络谐音词神马语义一、谐音及网络谐音流行词谐音就是“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条件来表情达意,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
汉字中丰富的同音字、词,近音字、词构成了汉语谐音的语音基础。
为汉语中的谐音提供了足够的语料,谐音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在日常语言中往往有调侃诙谐的功能。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上也出现了一种新的交际方式——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特点既不同于书面语也不同于口语,主要表现为通俗化、口语化、简洁幽默、诙谐传神、个性张扬。
网络语言中的修辞手段的功能多为“活跃书面、刺激感官、表现语气、增强幽默效果”,常见修辞格有比喻、借代、拟人、夸张等,而谐音是最常见的一种。
常用的谐音方式有:1.普通话词语谐音:在普通话中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用谐音表示。
如:果酱-过奖,筒子-同志,稀饭-喜欢。
2.方言词语谐音:所谐音的字在方言中的读音相近或相同。
这种谐音是利用某些词语的方言发音形成的。
如:银-人(谐东北方言的字音),鞋子-孩子(谐四川方言的字音),偶-我(谐台湾普通话的读音)。
3.合音谐音:用以谐音的字、词在连读时发生合音而读音相同或相近。
如:没有(méi yǒu)-咩(mié),这样子(zhè yàng zǐ)-酱紫(jiàng zǐ)。
4.英语词语谐音:用汉字谐音发音相近的英语单词。
如:fans-粉丝,email-伊妹儿,sofa-沙发。
网络流行语体的文化解读

Journalof La廊ngf坊ang师Te范ach学ers院Un学ive报rsi( ty(社So会ci科al学Sc版ie)ncesEdition)
Feb 2014 年 2 月 .2014
网络流行语体的文化解读
周晓燕 1,谭江慧 1,罗于茹 2
(1.鲁东大学 文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2.鲁东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网络流行语体契合了大众的文化心理,在充分 表现网民的精神个性、心理感受等方面发挥着不可 小觑的作用,它显现了大众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 应对人生烦恼、生活困境的调侃嘲讽和自我解脱,构 成了一种青年亚文化。当然,网络流行语体除了积极 的意义外,也不乏令人担忧的缺憾。众多网络流行语 体的走红背后往往也有商家和媒体在充当推手,网 络流行语的泛滥也在滋长一种戏说一切、过度娱乐 的不良风气。因此,作为网络流行语体创造者和传播 者的青年一代尤其要自觉珍视民族文化传统,不断 提升文化品位,使网络流行语体得到良性发展。
的创造力和精神朝气,他们显然是创造和使用网络 等,通过种种极其简略的方式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
流行语体的主力军。可以说,青年人作为社会的中心 再则,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
群体,不仅是数字信息的受益者,更是数字信息社会 青年们承受着学习、就业、生存的种种压力,在生活
建设的急先锋。它们正在以其特有的精神特质形塑 工作中它们有着太多的烦扰、太多的不如意,网络成
络流行语的文化旨趣。
效率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即便在网络交流这种以休
在我国,网民80%以上为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 闲为目的的活动中,他们也热衷方便快捷,在有限的
年人,这部分人接受过或正在接受着高等教育,他们 时间和文字里尽可能传达更丰富的信息。他们在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 研 究 了流行 词语 中的 时代 文 化 和修 辞 意 义 ; 指 出 : 行 词 语 记 录 了 时代 特 性 、 化 物 质 生 活 和 人 民 思 想 观 并 流 文
念的变化过程 , 它既表现 为社会 生活 变化在语 言( 特别是修 辞) 的反 映, 上 又表 现为人们在文化 生活、 价值取 向上
1 3
① 酷 是 “ 极 了 ” “ 极 了” 好 、棒 的意 思 ; 每 个 同学 对 酷 字 却 叉 见 仁 见 智 。有 的说 , 就 是 “ 艳 ” 比 如 说 , 歌 的 女 人 一 脸 严 肃 、 会 笑 ; 但 酷 冷 , 唱 不 有 的 说 , 就 是 “ ” 就 是豪 迈 、 俊 、 健 ; 的 说 , 就 是 人 的 长 相 很 凶 , 难 看 ; 的 说 , 就 是 冷 峻 , 与 众 不 同 , 风 流 倜傥 。 酷 飒 , 英 矫 有 酷 很 有 酷 是 是 ⑦ “ ” 是 简 单 的 冷 峻 、 单 的潇 洒 、 单 的 出色 , 是 它 们 的混 合 物 [ 酷 不 简 简 而 。 ③ “ ” 是 冷 , “ 在 乎 ” “ 行 我 素 ” 意 思 !例 如 , 的 衣 服 上 有 一 个 破 洞 , 是 丑 , 如 果 人 为 地 搞 上 七 八 个 破 洞 , 就 是 酷 不 是 不 ,我 的 你 那 但 那
流 行词 语 中 的时代 文化 和修 辞 意 义
毛 元 晶
( 名学院师范学院 , 茂 广东 茂 名 550 ) 200
摘
要 : 流 行 词 语 是 在特 定 时代 、 定 区域 、 定 阶层 或 行 业 广 为 流 行 的 一 种 语 言 现 象 。 文 章 通 过 大 量 实例 , 特 特
1 “ 先锋 ” 语 的 时代 文 化 和修 辞 意 义 词
所谓“ 先锋” 流行词语是指率先而广泛流行 于各个行 业 、 阶层的语 言单位 , 它们 引 领流行 语的潮 流 , 成为 “ 先锋 ” 一族 。 如“ 就是一个前几年使用频率极高 的流行词语 。“ 本是 个音译词 , 酷” 酷” 英语 中写作 co, 意是 凉的、 ol原 凉爽的 、 冷静 的 、 厚颜
无 耻 的 、 漠 的 、 感 兴 趣 的 。上 个 世 纪五 六 十 年 代 ,ol 成 了美 国 人 的 时 尚词 语 。 意 思 和 汉 语 中 惬 意 的 、 好 的 、 极 冷 不 co就 其 美 棒
了相当 , 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 主要 带有一定 的俚俗语体 色彩。汉语 中“ ” 酷 虽是音 译 , 但在词 义上却 和原 词 co 有很 大 的 ol
维普资讯
第1 6卷 第 2期
20 06年 4月
茂名学 院 学报
J R L OF MAO N OL E E OU NA MI G C L G
V0 . 6 No. 1 1 2
A r2 0 p .0 6
文 章编 号 :6 1 6 9 (060 0 1 0 17 — 50 20 12— 0 2— 4
的一 种 趋 势 , 时代 语 言 、 化 的 缩 影 , 以它 具 有 语 言 学 和社 会 文化 学研 究 的 双 重 价值 。 是 文 所
关键 词 : 流 行 词 语 ; 时代 文 化 ; 辞 意 叉 修 中 图分 类 号 : O—o H 5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体 , 和语 言一样 , 它是人类 特有 的社会现 象。文化 除其社 会性 、 民族 性、 历史性等特性外 , 还有其强烈的时代特 征。流行词语 中所表现 出来 的文化现象 , 就具 有它 的时代 色彩 。社 会在发展 , 人 类在进 步 , 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流行词语 , 不同流行词语反 映着不 同时代 的文化特色 。 流行词语是在特 定时代 、 特定区域 、 特定 阶层或行业而广 为流行 的一种语 言现象 , 以它具有 时代性 、 所 流行性 、 阶层 性 等特点 。流行词语主要为一般词汇 , 它是社会的产物 , 随着社会经 济 、 是 文化 、 技 、 育 、 科 教 政治等各 个领域 的发展 , 而迅 猛 产生并广泛流传的, 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淘汰 、 消失 。当然 也有一些 流行词语 会进入 到基本 词汇 中来 , 而具备稳 固 性、 全民性的特点。上个世纪 9 o年代 以来 , 人们的文 化生 活丰富多彩 , 化万千 ; 变 人们 的经济 意识 、 商业 观念 、 时尚 品昧也 是不断增强并 日新月异。新词语 、 新花样不绝于耳 目, 报纸 、 志、 杂 电视 、 电台、 网络更 是推波 助澜 , 语言 , 使 特别是构 成语言 的单位 词汇 , 达到 了一个空前繁荣发展 的新阶段。尽 管这些语 言单位 中有不健康 、 规范要素 , 这毕竟是 白璧微 瑕。流 不 但 行词语 的产生 , 综合反映了时代文化的特征和“ 新新人类 ” 那光彩夺 目的崭新 面貌 。
收稿 日期 :0 5 0一l; 回 日期 :05—1 —0 20 —1 8修 20 1 2 作者简介: 毛元 晶 (92 , , 西 新 建 人 , 士 、 16 一)男 江 硕 副教 授
维普资讯
第 2期
些训释 :பைடு நூலகம்
毛元 晶 : 流行 词语 中的时代文 化和 修辞 意义
难 的 , 为该 词 义 本 身 不 稳定 , 因 内涵 和 外 延 又 有 一 定 的 模 糊 性 , 们 只 能通 过 语 境 来 认 知 其 所 指 。 我
事实上 , 凡是时髦 、 前卫、 漂亮 、 出格 、 另类等等吸引 眼球或耳膜 的东西 , 都可以“ 一下。 以下是 摘 自报纸 对‘ 的一 酷” 酷”
相似性 和理据性 , 又有较大的引 申和发展。作为流行 词 ,酷” “ 的词义 缺乏 明确 的界定 , 纳起来 主要 有 : 归 ①冷 淡、 冷艳 、 冷
峻、 冷傲 , 如再酷的女人 , 也经不住穷追 猛打。②潇洒 、 漂亮 , 木村拓哉 为 20 如 00年 N . o2酷男 。③时髦 、 潮、 新 前卫 , 用手 如 抓 出的发型可是 当前最酷的发型 。④有个性 、 有气质 、 品位 , 有 如这 里集合 了一群与 众不 同的酷人 类 。⑤ 出格 、 类 , 男 另 如 人像女人那 样留长发 、 耳环 、 戴 染指 甲, 就说这个男人很“ 。其实 ,酷” 个流行词 的语 义要完全从 理性 意义上概括是 很 酷” “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