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优秀课件PPT

主题思想的分析
01 归隐思想
深入分析了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的归 隐思想,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02 自然观
阐释了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体现的自然观, 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03 人生观
解读了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人生观,即 追求自由、独立和真实的生活态度。
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01
《归去来兮辞》公开 课优秀课件
目录
• 《归去来兮辞》的作者与背景 • 《归去来兮辞》的内容与主题 • 《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 • 《归去来兮辞》的影响与评价 • 《归去来兮辞》的实践与应用
《归去来兮辞》的作者与背
01
景
作者陶渊明的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 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总结词
辞文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详细描述
辞文中通过对山水田园的细腻描绘,如“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等,展现出一个清新自然、恬静美好的世界,让人感受 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辞文的修辞手法
总结词
辞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借代等 ,使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形象。
《归去来兮辞》的语言优 美、精炼,学习它可以提 升语言运用技巧,提高文 学表达能力。
文化传承
《归去来兮辞》作为古代 文学经典,通过学习和传 承,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在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价值观引导
人生观启示
《归去来兮辞》中表达的隐逸思想、 自然情感等,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
归去来兮辞 课件(共66张PPT)上课用

居家生活 抵家
第 二 段
室内
园中
●诗人涉园时的所见所感是什么?
闲适恬淡,徘徊留恋
•园中无处不洋溢着安逸、闲适、 宁静的情 趣,反衬了对官 场生活 的厌恶。
读悟问题引导: 问题3:我们再联想一下,陶氏有哪首名诗与此 段具有相同的心境 ?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作者既不愿卖身 求荣,又不愿服食求仙,顺乎自然、乘化而 归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3.作者显然是经过大彻大悟之后才作此决 定的。
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 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复驾言兮焉求(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哪里)
第二部分(2、3段)小结:
归家乐
庭院乐
出游乐
归心似箭 抵家之欢
家中景况
饮酒自遣
涉园成趣
观景忘返
重审心志 结交乡故 出游方式 所见所感
已以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已以乎:算了吧。 宇内:天地间。 曷:为什么。 委:随,顺从。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 时候?何不随心所欲地生活而不用管 他生死呢?
看完《归去来兮辞》的序,说说 序言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讲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义和今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 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公开课】归去来兮辞(上课用)课件(共28张PPT)

辞 (第2,3节)
交往
(第4节) 出游 出游
乐天安命
所见
所感
• 一、叙事线索
归途 抵家 室内 园中
二、感情线索
自 责 自 慰
怡 然 自 乐
闲
潇
适
洒
怡
旷
得
达
(一)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时)
2:名词作动词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3: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幼儿) 倚南窗以寄傲 (傲,自足自得的心情) 4: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 (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 5: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现出愉快的神色)
田园将芜 心为行役
自责
鄙弃官场
以往不谏 来者可追 迷途未远 今是昨非
自恕
向往园田
自责自悲 自恕自慰
已往
来者
出
归
仕
隐
昨非
今是
表达对官场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学习第二段
翻译: 眄庭柯以怡颜
园日涉以成趣
归途 抵家 居室 涉园
归
欣
舒
留
心
喜
适
连
似
若
安
忘
箭
狂
逸
返
第二段:归家后的怡然自得.
★ 从第二段中找出表现作者高尚 情操的语句,仔细加以品味。
(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对简陋的居处表示满意, “松菊”喻高洁志趣
(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有淡泊明志之意
★ 从第二段中找出表现作者高尚 情操的语句,仔细加以品味。
(1)三径就荒,松菊犹 存。对简陋的居处表示满意,
4.精品《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优秀课件(共68张)

Ø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时,感叹自己一生将要结束。
第34页,共68页。
第3段小结:
写定居后农村生活的乐趣(lèqù)。 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 出游的方式。
游中所见所感。 (劳作之乐、出游之乐)
第35页,共68页。
读悟段3: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 ,从哪些方面可以(kěyǐ)看出?
Ø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倚着南窗寄托我傲然自得的情怀,知道这
狭小之地反而容易使我心安。
Ø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 ,小园有门却经常关闭着,
第29页,共68页。
学习第二段
Ø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拄着拐杖(guǎizhàng)走走歇歇,时时抬头向着远方 眺望。
Ø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状语后置句
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我,将要去西边的田
地耕作。
第33页,共68页。
学习第三段
Ø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ɡū 。 zhōu) 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
Ø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既可以探寻那幽深曲折的沟壑,也可以走过那道路 崎岖的山丘。
Ø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而流,
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
辞。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
1 、两句为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 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
2 、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而)/求索。
3 、句式散文化,一般押韵。
第17页,共68页。
朗读节奏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 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 /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 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 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 前(yǐqián)路,恨/晨光/之熹微。
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时,感叹自己一生将要结束。
第34页,共68页。
第3段小结:
写定居后农村生活的乐趣(lèqù)。 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 出游的方式。
游中所见所感。 (劳作之乐、出游之乐)
第35页,共68页。
读悟段3: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 ,从哪些方面可以(kěyǐ)看出?
Ø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倚着南窗寄托我傲然自得的情怀,知道这
狭小之地反而容易使我心安。
Ø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 ,小园有门却经常关闭着,
第29页,共68页。
学习第二段
Ø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拄着拐杖(guǎizhàng)走走歇歇,时时抬头向着远方 眺望。
Ø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状语后置句
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我,将要去西边的田
地耕作。
第33页,共68页。
学习第三段
Ø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ɡū 。 zhōu) 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
Ø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既可以探寻那幽深曲折的沟壑,也可以走过那道路 崎岖的山丘。
Ø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而流,
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
辞。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
1 、两句为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 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
2 、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而)/求索。
3 、句式散文化,一般押韵。
第17页,共68页。
朗读节奏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 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 /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 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 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 前(yǐqián)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去来兮辞》课件-(共33张PPT)全篇

归家隐居后的家园、 田野和劳作之乐。
情感 自责自悔 欣喜急切
自安自乐
第4段
年寿有限,应顺天应命 ,不必遑遑追逐的人生态度。
乐天安命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乐安天命,顺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这是作 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这样的思想的确在历史上也引 起许多落魄文人的共鸣,但是不能以偏概全,联系陶渊明 的经历和志向,是可以理解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 期”,他本人不愿出仕,也不适合为官,他无法将自己融 入污浊黑暗的官场生活中去,弃官归田便成为他必然的选 择,投身自然才可以享受种种人生乐趣,才能寄托心灵, 这也正是他执着追求自己理想的一个表现。“聊乘化以归 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是作者历经人生曲折之后的真实 而复杂的感慨,饱含作者从官场(东晋时代)退出后的沉 痛反思和过来人切身感悟及深刻体验。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苏轼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 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重点字词句
1.请翻译下列含有疑问代词的句子。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②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独自悲伤呢?) ③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④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乡村生活之乐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
与乡邻交往之乐 巾车孤舟出游之乐
躬 耕 之 乐
好读书,
人
琴 不求甚解;
情
书 每有会意,
之 乐
便欣然忘食。
《归去来兮辞》课件-(共57张PPT)精选全文

内容分析
承上而问 自我解答 卒章显志
委心任去留 遑遑欲何之 富贵浮云 (反 )
恬然自乐 (正) 乐天安命
讨论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 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 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 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 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表面是消极的,但这里有他遗世独立, 超脱生死的旷达思想,也流露出了他无 可奈何的、听天由命的思想情怀;更是 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
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 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 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 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 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 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 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 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归
陶去
渊来
明
兮 辞
陶渊明(365--427)东晋大 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 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人。出身于破落官 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 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 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 决心去职归隐。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 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 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了对官场与世 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 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有的也宣扬 了“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 极思想。
“序”的作用:
交代了写作时间和背景,说明了自 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正音:
西畴 chóu 轻飏 yáng 熹微 xī 酒樽 zūn 壶觞 shāng 眄庭柯 miǎn kē 矫 jiǎo 出岫 xiù 翳 yì 盘桓 huán 棹 zhào 窈窕 yǎotiǎo 遑遑 huáng 皋gāo 载欣载奔 zài 流憩 qì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优秀课件

登 皋 以 舒 啸
第四段
乐天安命
叙事线索
抒情线索
归 去 来 兮 辞
辞官归田
(1)
自责自慰
居室之乐 庭院之乐 → 劳作之乐 → 出游之乐
田园生活
(2、3)
自安自乐
乐天安命
乐天安命
(4)
全文主旨
•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
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表达 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视,以绝大篇 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 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 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 的词义 • 田园将芜胡不归 • (为什么) • 奚惆怅而独悲 • (为什么) • 复驾言兮焉求 • (什么) • 曷不委心任去留 • (何)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为什么,哪里)
辨析下面各字词 的不同意思
策
• 振长策而御宇内 • 策扶老以流憩 马鞭子 拄着 策略、计策
•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为吾子之将行也。 •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行 行走
出行
运行
行动
•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实行、做 • 大行不顾细谨 • 其志洁,其行廉。 品行 将、即将
• 善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量词,遍
引
•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端起
〃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 诗人,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到唐 代的田园诗派,唐代的田园诗派 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 元亮。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在 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 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 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 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 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 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 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 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 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 然是道家思想。
《归去来兮辞》ppt课件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主人公形象塑造过程剖析
01
02
03
形象定位
主人公被塑造成一个具有 高尚品质、追求自由与独 立精神的形象。
塑造手法
通过对其外貌、行为、语 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逐渐展现出主人公的性格 特点和内心世界。
形象特点
主人公具有坚韧不拔、敢 于反抗、追求真理和自由 等品质,同时也表现出一 定的孤独感和无奈情绪。
跨时代艺术价值评估
对古代文学的贡献
《归去来兮辞》作为一篇优秀的辞赋作品,丰富了古代文 学的艺术宝库,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现代文学的启示
该作品所倡导的自然、隐逸、旷达等审美理念,对现代文 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推动现代文学的多元 化发展。
跨文化交流的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归去来兮辞》所蕴 含的深刻思想和独特审美感受,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
《归去来兮辞》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探讨 • 艺术成就与审美体验分享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陶渊明生平及时代背景
生平经历
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别元元亮,别署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 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 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独特审美感受分享
田园之美
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 生活的向往,给读者带来清新、自然的审美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鸣的诗句,读出其中的快乐。
天伦之乐、饮酒之乐、游园之乐、 友情之乐、耕种之乐、山水之乐
齐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面对短暂的余生,作者决定怎样度过?
怀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优游山水
生活追求 躬耕田园 独抒性灵 精神追求 寄情诗赋
平 生 之 志
啸: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 ——《啸赋》
以时间空间的变化为线索,概括每段的内容。
决意辞归 居家之乐 山水之乐 安度余年
辞官前后作者的情感变化
悲 欣 乐 悟 趣 恨 悦
乐
感
悲 —— 喜
个性化诵读文章二、三两段,体会其“归 去”之乐
自由诵读,可适当辅以动作、表演。 “沛然如肺腑中流出” 陶渊明具体感受到了哪些快乐?选择你最有
九江一中
袁文婷
靖节祠(陶公祠)楹联
往事越千年,陶公归来三径茂。
长江流万里,黄花依旧一亭香。
序: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 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
序言中提到作者为什么要“归去”?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程氏妹丧于武昌
根本原因:深愧平生之志
பைடு நூலகம்
既然如此,陶渊明当初为什么要做官?其目的与封建 社会的主流文化有何不同?
陶:深愧平生之志
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出仕 主流:学而优则仕
目的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范读全文
要求:
注意老师朗读的语调、语气和语顿。
以时间空间的变化为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尝试 为每段列一个小标题。 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字,看看作者的情感 在归去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练习:再造“归去来”的境界
1、选取课文中的某一片断,展开想像或联想,
或描写陶渊明的形象,或创造陶渊明所向往 的田园意境。 2、评价标准:①所写作品不能是简单的翻译; ②人物刻画和意境创设不能游离于课文;③ 人物描写应体现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的统一; ④语言应体现出自然朴素的特点;⑤字数在 200字左右。
阮籍
“嗜酒能啸,善弹琴”, “月明星稀, 天高地寒。啸歌伤怀,独寤无言” ,“箕踞 啸歌,酣放自若”。 稽康在其《幽愤诗》中云:“永啸长吟,颐 性养寿。” 周伯仁去见宰相王导,进门后什么也不说, 先“傲然啸咏” 。 谢鲲:“犹不废我啸歌!”
小结: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平生之志”?
这就是他的“平生之志”。不同于封建 主流价值取向的文人,亦不同于那些自诩超 脱、求仙问道的逸士高人,陶渊明找到了适 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 他的“归去”不是消极退让,更不是自我放 弃,而是浑浊的世俗洪波中的一股清流,黑 暗的社会环境里的一种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