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狄更斯PPT资料48页

外国文学史-狄更斯PPT资料48页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加强了政治性,他塑造了一系列控制社会经济和 政治命脉的资产阶级形象和官僚机构
思想中抑郁的一面有所增强,反映在创作上,乐 观笔调大大削弱,善仍占胜了恶,但经历了一个 曲折的过程,正面主人公仍然有较好的结局,而 达到这个结局的过程不仅饱受折磨而且需要付出 一定的有时甚至是惨重的代价。
在艺术上,情节更加繁复 ,大量运用悬念 ,这 使作品具备了最早的侦探小说特征
奥列弗、费金、布朗洛、南希、罗斯小姐、 蒙克斯
主人公从流浪奋斗到幸福圆满的结局这样 一种情节结构方式,成了狄更斯以后创作 的大部分小说的叙述模式。
《老古玩店》(1841)
使“狄更斯热”到了极点,它的主题是描 写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小耐儿 、屈兰特 、奎尔普
狄更斯的作品一般都是大团圆的结局,但 这部小说的结局却是悲惨的,感伤的调子 较浓。
从“傲慢”入手,“世界是为了董贝父子经商而创造的, 太阳和月亮是为了给他们光亮而创造的。河川和海洋是为 了让他们航船而构成的;虹霓使他们有逢到好天气的希望; 风的顺逆影响他们实业的成败;星辰在他们的轨道内运行, 保持以他们为中心的一种不能侵犯的系统” 写资产者的冷酷、冷漠和非人性化:“雕像”、“木头 人”,“全身直挺挺的不会打弯”,或是“刮得光光、剪 裁整齐的阔绅士,光溜利索,像刚印出来的钞票” 家庭关系:夫妻、父女、父子;工作关系:和卡克、和图 德尔 第一次使用象征——”火车“——机械化运动

关于狄更斯的资料

关于狄更斯的资料

关于狄更斯的资料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是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他是19世纪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风靡世界,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本文将介绍狄更斯的背景、作品以及他对社会的影响。

一、狄更斯的背景狄更斯于1812年2月7日出生在英国朴茨茅斯,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裕。

然而,他在年轻时展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他曾在报社、律师事务所等地工作,并于1836年开始专职从事写作。

二、狄更斯的作品1. 《雾都孤儿》这是狄更斯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于1838年开始连载。

小说以孤儿奥利弗为主人公,通过讲述他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贫困与压迫下的生活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2. 《呼啸山庄》这是狄更斯唯一一部以悲剧为主题的小说,于1847年出版。

小说通过讲述两个家族之间的恩怨和爱恨情仇,展现了爱的力量和人性的复杂性。

3. 《双城记》这部小说于1859年出版,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描写了英法两国的爱情故事和社会的动荡。

小说通过反映法国社会的不公与暴力,唤起了人们对正义的关注。

4. 《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于1849年至1850年间连载。

小说以主人公大卫的成长历程为线索,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

它也被认为是狄更斯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之一。

三、狄更斯对社会的影响狄更斯的作品直击社会问题,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不道德。

他通过揭露贫困、压迫、虐待等现象,唤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的代表,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狄更斯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尤其是关注儿童教育和福利。

他曾经是一所儿童学校的创办人和赞助人,致力于改善贫困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他的行动和作品都表达了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同情。

总结:狄更斯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通过其作品对当时社会不公和不道德现象进行了深刻而批判性的揭露。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狄更斯

狄更斯

代尔那
• 代尔那是贵族的叛逆,是狄更斯理想的青年。 • 他的进步性体现在对叔父的抗议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青年知识分子不断从封建贵族营垒中分化出来的历史趋 势。
• 狄更斯把他美化成“善”的典型,目的是要宣扬人道主
义博爱思想,所以当得伐石夫妇硬要根据医生许多年前 写的血书来惩罚他的时候,作者便让卡尔登代他受过。 这种大难不死的结局表现了狄更斯“善有善报”的思想。
代表作:《双城记》
《远大前程》
狄更斯,46岁
三、思想与风格
1、思想倾向
• 狄更斯认为:小说家的职责不仅在于给读者以愉悦,同 时也要为读者这剖析时代与社会。
• 从根本上说,狄更斯所报的仍是传统基督教的伦理思想,
基本立场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中产阶级的立场。
“他厌恶所有的旧制度,痛恨一部分新制度,但如何 以最好的办法取而代之,他一筹莫展。他政治上的人生观 体现在一种真诚的博爱精神中。债务人监狱必须废除,贫 民院必须废除,恶劣的学校必须废除。但是拿什么东西去 代替呢?怎样养活贫民百姓呢?又如何去开办良好的学校 呢?狄更斯一无所知。只要好就够了。从根本上说,他痛 恨所有的立法,信仰善良的狄更斯式英雄的个人博 爱。……在他看来,社会救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拥 有一大笔财产,并且在邻里街坊竭尽所能地济贫扶危。一 个上了年纪的、脸膛红通通的老先生把金币分给穷人,把 甘美的水果和可爱的玩具堆在穷人的房间里——这就是他 的乌托邦,一八三0年型的乌托邦。” ——(法)安·莫洛亚《狄更斯评传》
2、大量运用象征手法:
•狄更斯的象征是以伦敦为背景的城市氛围象征。
•在狄更斯小说中,代表城市标志的象征物有伦敦大雾、
泰晤士河、垃圾、监狱、高等法院等。 •狄更斯对伦敦大雾的描写十分有名。雾本是伦敦的自然 景观,但狄更斯却用它来象征乌烟瘴气、窒息人性的城市 社会。 如《荒凉山庄》

狄更斯

狄更斯
具有一股感染人的温情主义。她能 使神志不清的父亲复活,能使身处
异地的代尔那幸福,也能使放荡不
羁的卡尔登为她献身。世界上有了 她,到处充满了快乐和美满,她是 狄更斯世界中的天使,狄更斯认为 这是世界发展的原动力。
行善
狄更斯从基督仁爱出发,主张行善,勿以暴
力抗恶,这是他的人道主义的又一特点。他 基本上是按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来安排情 节和划分人物类型的。他的正面主人公,他 所描写的小人物王国,都是善良的好人。他 们积德,做好事,以德报怨,用仁慈感化恶 人,体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理想。
间的关系。在狄更斯看来,人类的爱比恨更伟大,通过 爱和善可以调和阶级矛盾,代替暴力革命,这是他的人 道主义理想。
小说中的伦敦
在《董贝父子》里,描写了伦敦金融商业中心区。 在《荒凉山庄》里,描写了伦敦东头富人区幽静的 街道,“孤独者汤姆”地区的荒凉,这是新老英国 的对比。 在《奥列佛·退斯特》里,描写了伦敦的贼窝。 在《我们共同的朋友》里,描写了伦敦港口的小酒 馆。 在《马丁·朱述尔维特》里,描写了伦敦商业的店 铺。 在《匹克威克外传》和《小杜丽》里,描写了伦敦 的债务人监狱,等等。 伦敦唤起作家的各种感 情——爱情、怜悯、沮丧与激动。
三条线索

《双城记》由三个独立而又互相 交织的故事组成,即医生梅尼特 仗义告发贵族厄弗里蒙特侯爵兄 弟迫害农妇而被关押18年的故事; 侯爵后裔代尔那放弃爵位和财产, 侨居英国自食其力的故事以及革 命者得伐石夫妇从事革命斗争的 故事。
路茜是狄更斯宣扬人道主义思想的
路茜
体现者,她温顺可爱、多愁善感,
《双城记》

《双城记》是狄更斯的代表作, 无论是在反映狄更斯的思想发展、 概括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 还是从表现技巧上,都代表了作 者创作艺术的最高峰。

狄更斯简介

狄更斯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维利亚时代著名的作家,其一生创作了10余部长篇小说及许多中短篇小说,马克思曾把他与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兽斯凯尔夫人等人一起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并称他是“时代的旗帜”。

而《双城记》则是他为数众的小说中,仅有的两部历史小说中的一部,(另一部是《巴纳比·拉奇》)。

它完成于1859年,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写作背景的作品。

当时的英国处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海外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使英国资产阶级暴富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在英国国内,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不断成熟壮大,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日益加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加深。

英国的工人阶级为了争取政治权利早在19世纪30、40年代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英国宪章运动”这次被列宁称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却让狄更斯敏锐地感觉到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人民与18世纪末的法国人民处境非常相似,上层贵族骄奢无度,下层劳动群众饥寒交迫,为此他决定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映射当时英国社会现状,提醒警示英国统治者,以期待实现狄更斯本人人道主义以仁爱精神调和社会矛盾,化解阶级仇恨,反对暴力(既包括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暴力统治,也包括劳动人民对统治者压迫的暴力反抗)的精神理想。

因为狄更斯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定位于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小说故此得名《双城记》。

全书共分三部,分别是《复活》、《金线》、和《暴风雨的踪迹》。

以一名法国名为梅尼特的医生在1757-1789年间遭受的一段无端迫害及下层劳动人民得法利夫人一家的悲惨生活遭遇为两条主线。

在小说中作者狄更斯着重墨描写了几个人生经历、个性迵然不同的典型人物,并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在对人物的中明显地表达了作者遭遇及个性部析中的人道主义主张)。

对其中符合其本人人道主义理想的人物进行了充分的赞美,对与其人道主义理想背道而驰的人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历史上的狄更斯是谁

历史上的狄更斯是谁

历史上的狄更斯是谁查尔斯狄更斯是历史上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赞扬了惩恶扬善的精神。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狄更斯,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狄更斯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查尔斯·狄更斯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十五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随笔、游记、时事评论、戏剧、诗歌等,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了卓越的贡献,一百多年来他的代表作《双城记》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狄更斯的生平简介查尔斯狄更斯早年家境小康,曾经在私立学校接受过教育。

可是由于父亲不务实,经常宴请宾客。

十二岁时,狄更斯的父亲就因还不起债务进了监狱。

狄更斯只能断断续续到学校求学,后来被迫当了童工。

每天都要工作十个小时,备尝心酸。

后来父亲继承了一笔遗产,家族才摆脱困境。

十六岁时,狄更斯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任缮写员。

后来狄更斯担任了采访记者,了解到了社会的种种弊端。

狄更斯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靠自学完成了学业。

二十四岁时,狄更斯与报社出版人的女儿结婚,一共孕育了十个儿女。

由于双方个性和爱好的差异,狄更斯的晚年过得并不幸福。

狄更斯常常利用空闲的时间到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写作积累下素材。

狄更斯最先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逐渐小有名气。

狄更斯晚年的时候白天写作,晚上就被邀请去朗诵自己的写作。

繁忙的工作和现实的烦恼损害了狄更斯的健康。

1870年,狄更斯去世。

狄更斯的历史评价高尔基对狄更斯的评价是一位不仅反映现实,还起了作用的作家。

萧伯纳评价狄更斯指出他是一个革命者,蔑视众议院。

但是萧伯纳也对狄更斯反对工人运动做出了批评。

狄更斯简介

狄更斯简介

狄更斯简介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维利亚时代著名的作家,其一生创作了10余部长篇小说及许多中短篇小说,马克思曾把他与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兽斯凯尔夫人等人一起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并称他是“时代的旗帜”。

而《双城记》则是他为数众的小说中,仅有的两部历史小说中的一部,(另一部是《巴纳比·拉奇》)。

它完成于1859年,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写作背景的作品。

当时的英国处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海外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使英国资产阶级暴富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在英国国内,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不断成熟壮大,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日益加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加深。

英国的工人阶级为了争取政治权利早在19世纪30、40年代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英国宪章运动”这次被列宁称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却让狄更斯敏锐地感觉到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人民与18世纪末的法国人民处境非常相似,上层贵族骄奢无度,下层劳动群众饥寒交迫,为此他决定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映射当时英国社会现状,提醒警示英国统治者,以期待实现狄更斯本人人道主义以仁爱精神调和社会矛盾,化解阶级仇恨,反对暴力(既包括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暴力统治,也包括劳动人民对统治者压迫的暴力反抗)的精神理想。

因为狄更斯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定位于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小说故此得名《双城记》。

全书共分三部,分别是《复活》、《金线》、和《暴风雨的踪迹》。

以一名法国名为梅尼特的医生在1757-1789年间遭受的一段无端迫害及下层劳动人民得法利夫人一家的悲惨生活遭遇为两条主线。

在小说中作者狄更斯着重墨描写了几个人生经历、个性迵然不同的典型人物,并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在对人物的中明显地表达了作者遭遇及个性部析中的人道主义主张)。

对其中符合其本人人道主义理想的人物进行了充分的赞美,对与其人道主义理想背道而驰的人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文学家狄更斯的简介

文学家狄更斯的简介

文学家狄更斯的简介查尔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赞扬了惩恶扬善的精神。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文学家狄更斯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家狄更斯的简介查尔斯·狄更斯,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

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产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文学家狄更斯的生平狄更斯开始文学创作时,先为伦敦的《晨报》等撰写特写,主要表现伦敦城乡的风俗人情和景物、对生活的爱和憎。

1836年出版了《特写集》。

183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在报上连载。

作者通过匹克威克和他的“匹派”至友的游历,暴露当时英国现实生活的黑暗,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古老的、美好的英格兰”,反映了作者向往不受封建压迫和资产阶级剥削的思想与乐观主义情绪。

作者还批判了英国的议会制度、法律、司法、监狱等,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述绅士、车夫等各种人物,宣扬实施道德教育的理想。

这部小说在结构上颇为松散、拖沓,但它把平民作为主人公是前所未有的。

它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成果。

《奥列佛·特维斯特》(一译《奥列佛尔》,1838今译第二部长篇小说《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一部动人的社会小说。

这时他虽然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罪恶的根源,但通过孤儿奥列佛的遭遇揭开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哀苦无告的生活画面。

奥列佛在贫民习艺所不堪忍受屈辱与饥饿,逃往伦敦,反又陷入贼窟,最后被“有德行的”资本家挽救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性体验
狄更斯到晚年还对自己做童 工耿耿于怀,偶尔对人谈起此事 时,仍充满五内俱焚的痛苦。他 说:“我的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 痛和屈辱是如此巨大,即使到了 现在,我已经出了名,受到别人 的爱抚,生活愉快,在睡梦中我 还常常忘掉我自己有着爱妻和孩 子,甚至忘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 好像又孤苦伶仃地回到了那一段 岁月里去了。”
她们是狄更斯笔下的一群理想女性,富有自 我牺牲精神,是崇高道德的化身。这类人物有艾 妮斯(《大卫· 科波菲尔》)、小杜丽(《小杜 丽》)、西丝(《艰难时世》)、小耐儿(《老 古玩店》)等。作者刻画她们的共同品德是善良、 美丽,像天使一样纯洁,永远指导着人们的心灵 向善向美。
④凶狠的恶棍
他们是丧尽天良的流氓、无赖、骗子和各种坏蛋, 这类人物有摩德斯通、希普(《大卫· 科波菲尔》)、 董贝(《董贝父子》)、奎尔普、弗雷特(《老古 玩店》)、葛雷硬、庞德贝(《艰难时世》)、拉 尔夫、尼可尔贝(《尼古拉斯· 尼可尔贝》)、侯爵 兄弟(《双城记》)、赖德胡德(《我们共同的朋 友》)等。作者刻画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狠毒、凶残, 六亲不认,无恶不作。
法国丹纳认为狄更斯的人呢道主义 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行善和爱”
英国作家乔治· 奥威尔认为,狄更斯 总是本能地站在被压迫者一边反对压迫 者,而不管被压迫者是哪个阶级
三、狄更斯创作特色 ——浪漫的现实主义
• 法国文学史家卡扎明认为,狄更斯本质上是浪 漫主义者。他把狄更斯和勃朗特姐妹归为理想 主义者,把萨克雷称为现实主义者。 • 现实主义定义: 高尔基语: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地、 赤裸裸地描写。 英美流行概念:一般说来,现实主义就是 忠实地描绘生活——J.A.克顿《文学术语词 典》,企鹅工具书,1979年,第553页。
外国文学史(2) 第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一、生平和创作
1812年2月7日生于英国南部港口朴 茨茅斯,父为海军军需处职员,放荡, 母受良好教育,性格温和。 1822年12岁,父负债关进监狱。 1824年14岁,辍学,做皮鞋店学徒。 1828年16岁,任《晨报》记者。 1829年17岁,入伦敦律师事务所任 速记员。 1834年22岁,任《记事晨报》记者, 以“博兹”笔名发表小说。 1836年24岁,发表《博兹随笔》, 与编辑女儿凯瑟琳结婚,结识作家约 翰· 福斯特
思考题
• 1、狄更斯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 2、如何理解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②善良的怪人
他们是卡尔登、普洛斯(《双城记》)、贝 西、密考伯(《大卫· 科波菲尔》)、博芬恩 (《我们共同的朋友》)、卡托尔(《董贝父 子》)、狄克(《老古玩店》)等。狄更斯刻 画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心地善良,行为古怪,但 在古怪的性情中却包藏着真正的人性,总是乐 于助人,给男女主人公以帮助。
③光明的“吉神”
①创作初期 (19C30S中-40S)
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 幽默讽刺手法
《奥列弗· 退斯特》又译作《雾都孤儿》
林纾最初译本为 《孝女耐尔传》 主要讲述了伦敦 老古玩店店主纯 特和其外孙女耐 尔的故事。纯特 的弟弟富有的独 身乡绅成为小说 赞扬的对象。
早期创作的特点
• 主人公:理想化的资产者,受苦受难的小人物。 • 结构:流浪汉小说。 • 思想:已触及当代一些重大社会问题,揭露个 别议员、个别高利贷者和个别社会机构的丑恶, 讽刺比较温和,和幽默掺合在一起,具有人道 主义思想。 • 艺术:运用夸张、重复达到讽刺效果。 • 基调:乐观主义。
代尔纳
• 理想的青年,封建贵 族的叛逆者。仇恨恶, 主动放弃贵族头衔, 自谋生路,为仆人牺 牲自我。善的典型。 指出,善有善报。
路茜
• 理想的女性。聪颖、美 丽、柔顺、多愁善感, 爱的化身。她的爱像一 条“金线”,把两个充 满仇恨的家庭连接在一 起,作者借这一形象着 重宣扬爱的感召力量。
卡尔顿
返回
③后期创作 (50S、60S)
• 思想上:由批判个别不合理现象进入批判造成 种种罪恶的社会根源,批判力度加强,但仍贯 穿人道主义思想。 • 基调上:乐观幽默情调减弱,忧愤情绪加重。 • 主要作品:《荒凉山庄》《小杜丽》《艰难时 世》《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 友》
《荒凉山庄》和《小杜丽》 揭露英国司法制度
• 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 极致。 • 纯朴、有才华,因与利 己主义格格不入,又有 点放荡不羁和感情忧郁, 不关系金钱世界,别人 也不关心他,是一个 “怪人”。为情敌上了 断头台,彻底利他主义。
卡尔顿临刑前想起耶稣的话: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 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 必永远不死。”
⑤圣诞节精神
《大卫· 科波菲尔》中的 辟果提一家和《我们共同的 朋友》中的鲍芬夫妇都是温 情的代表,他们无私忘我, 乐于助人,友善待人。《圣 诞欢歌》中充满的欢乐、友 情、爱与被爱,慷慨,更是 这种温情的人道主义的集中 体现,以至有现代作家把这 种温情称为“圣诞节精神”。 (《狄更斯评传》)
• 2、景物描写比自然更高一层 • 3、情节设计上可以追求戏剧性效果
二、《双城记》(1859)
• 以法国大革命为背 景,是一部“史鉴 式”的历史小说。
• 所谓“双城”,即 故事发生的地点: 法国巴黎和英国伦 敦。
1、基本情节
• 基本线索:梅尼特医生的曲折遭遇 • 三个故事:冤狱、爱情、复仇 • 三个不同世界: ①以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中心的充满荒淫、 傲慢和压迫的世界 ②以得伐石夫妇为中心的充满血泪、愤怒和 复仇的世界 ③以梅尼特医生为中心的充满爱的世界
薛鸿时在《狄更斯评传》中指出: “狄更斯的创作方法,是一种独特的、 带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 。”
1、背景真实,人物幻想。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是理想化的人物, 是神而非人。英小说家G.K.Chesterton 认为狄更斯是英国最后一个神话作家, 而且是最伟大的神话作家。
①可教化的孤儿
可教化的孤儿是指狄更斯小说 中的一系列迷惘的儿童形象,他们 孤苦无靠,或是私生子,或是从小 失去父母,在黑暗的社会中受尽苦 难,或是寄人篱下被人欺压,或是 被坏人勾引,陷入罪恶中。因而这 些孤儿形象总是与犯罪相连。然而, 他们虽然陷入泥淖,但善良的天性 未灭,一旦被善人相助,总是被道 德感化,成为惹人喜爱的赤子和受 人尊敬的青年。
②中期创作 (19C40S初-50S初)
• 作品有:《马丁•朱述尔维特》《董贝父子》 《大卫•科波菲尔》等,寓言小说:《圣诞欢 歌》《钟声》 • 结构上:流浪汉小说形式基本抛弃,小说情节 集中描写一个或几个矛盾的发展,描写的社会 面广泛,情节曲折。 • 思想上:强调恶人须经过破产或其他折磨,接 受感情的教育,才真正懂得“仁爱”与“谅 解”——人道主义的“宽恕”“仁爱”。
2、爱的思想主旨 ——人道主义
• 严厉谴责以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代表 的贵族、资产阶级的残酷暴行
• 通过一系列理想人物宣扬倡导人道主义 思想 • 对群众革命运动的复杂态度
梅尼特医生
• 作品的主人公之一,罪恶、 黑暗和苦难不幸事件的见 证者,受害者。正直善良, 爱的化身。 • 作者赞美他的“无我精 神”,说他是超脱于仇恨 和革命之上的“活动于凡 人中的圣灵”,是作者人 道主义思想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