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人口

合集下载

《众多的人口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众多的人口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众多的人口》导学案《浩繁的人口》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世界各国人口数量的分布情况。

2. 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3. 理解人口问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导学重点:1. 人口数量的分布情况。

2. 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3. 人口问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导学难点:1. 如何解决人口问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如何预计未来人口发展趋势。

导学内容:一、人口数量的分布情况1. 了解世界各国人口数量的分布情况。

2. 分析人口数量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原因。

3. 探讨人口数量少的国家和地区的原因。

二、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1. 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包括自然增长和人口流动。

2. 分析人口增长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包括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三、人口问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 理解人口问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就业压力、社会保障等方面。

2. 探讨如何解决人口问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实施人口政策、加强教育等措施。

导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问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2.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人口问题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口问题的现状。

导学反馈:1. 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人口问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人口问题的短文,包括人口数量的分布情况、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口问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人口问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珍爱认识。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众多的人口》主要介绍了地球人口的增长、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人口问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内容主要包括世界人口的增长、中国的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尚不深刻,需要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例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人口问题的解决策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掌握中国的人口增长及其特点。

3.理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人口问题的解决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人口增长的数据和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人口增长的现实问题。

2.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及其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问题的实质。

3.讨论法:学生就人口问题的解决策略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人口增长的数据和实例。

2.准备中国的人口增长数据和实例。

3.准备人口问题相关讨论话题。

4.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人口增长的数据和实例,让学生感受人口增长的现实问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及其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问题的实质。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结合实例,思考人口增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巩固所学知识。

3.2众多的人口(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24)

3.2众多的人口(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24)

调控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增长过慢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
调控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__________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已经进入 _______阶段,2035年
前后将进入 __________阶段,这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中 国 七 次 人 口 普 查 年 龄 结 构
人口数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政策的变化 人口素质
定义 计算公式 人口地理分界线
随堂检测
老龄化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图为我国未来人口老龄化趋 势预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探索导入
情境导入
2020 年 末 第 七 次 全 国 人 口 普 查
141,178万人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世界人口大国
人口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人口大国
世界人口大国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_____的
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包括
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
人口素质的提高,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 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基 础。
调控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近40年来,我国各种受教育程度人数有什么变化?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
第三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1.2 众多的人口 课件(共24张PPT)

八年级地理上册:1.2 众多的人口  课件(共24张PPT)
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标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准
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 学习目标 1
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学习目标 2
记住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学习目标 3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 开发历史:东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西部地区开发相对较晚。
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 读图,比较江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
1.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我国城市人口多、农村人口少 B.人多,劳动力充足,所以人越多越好 C.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总数迅速减少 D.人口增长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思考:为什么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 胡焕庸线
面积:57%
43%
人口:6%
94%
为什么我国的人口会出现这样 的分布现象呢?
你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和 自然条件的差异两个方面来分 析。
人口东多西少,为了 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 措施促使东部人口大量向 西部迁移。
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 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 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4.下列问题与我国人口的增长无直接关系的是( D )
A.就业压力大 C.住房条件差
B.生活垃圾成堆 D.旱涝灾害频繁
人口数量
人口最多的国家 增长特点
基本国策
人 口
人口密度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人口分布
人口地理分界线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B )
A.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C.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多 D.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以及人口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掌握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人口问题时,可能还缺乏系统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人口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学会分析人口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国家人口政策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

2.难点: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人口问题。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直观展示中国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问题。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人口数据图表、案例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中国人口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同时,介绍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

《众多的人口》 导学案

《众多的人口》 导学案

《众多的人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数量的现状和增长趋势。

2、理解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的。

3、分析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变化原因。

二、学习重点1、我国人口的数量特点和增长特点。

2、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学习难点1、如何辩证地看待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

2、理解人口政策的调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四、知识链接1、世界人口的增长概况全球人口总数在不断增长,不同地区的增长速度存在差异。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2、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它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的密集程度。

五、学习过程(一)我国人口的数量1、数据展示展示我国不同年份的人口统计数据,如 1949 年、1970 年、2000 年、2020 年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人口数量的变化。

2、特点分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

尽管近年来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人口总数仍在持续增长。

(二)我国人口的增长1、历史回顾简述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如古代的缓慢增长、近代的较快增长等。

2、增长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导致死亡率下降,出生率较高。

3、增长趋势近年来,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三)人口众多的影响1、正面影响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支持。

庞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

2、负面影响对资源的压力,如土地、水资源、能源等。

对环境的破坏,如污染、生态失衡等。

就业压力大,社会福利负担重。

(四)我国的人口政策1、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背景、时间和主要内容。

对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

2、政策调整如“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三孩政策”等。

调整的原因和意义。

六、课堂练习1、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人口数据,包括人口数量、增长率、年龄结构等,并探讨其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讨论:人口众多是优势还是劣势?请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众多的人口的教案基于问题的教案

众多的人口的教案基于问题的教案

众多的人口的教案基于问题的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案主题:众多的人口2、教案类型:基于问题的教案3、教学目标4、教学重难点5、教学方法6、教学过程7、教学资源8、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增长趋势和分布特点。

学生能够分析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表分析、案例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从地理角度思考人口问题,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数量、增长特点和分布规律。

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口问题与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概念。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人口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激发思维碰撞。

1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口问题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和图表,引出我国人口众多这一主题。

142 知识讲解介绍我国人口的数量、增长趋势,结合历史和政策因素进行分析。

讲解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借助地图进行直观展示。

14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144 案例分析呈现一些具体的人口问题案例,如就业压力、教育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成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14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14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人口问题的小论文。

15 教学资源151 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图表、数据等资料,辅助教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了解中国人口数量的庞大。

-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

-掌握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图表观察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探讨人口问题及对策,提升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环境观。

-激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与现状。

-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图表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与人口相关的图片或数据,引发学生对中国人口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中国人口数量通过具体数据说明中国人口数量的庞大。

3.中国人口增长分析-展示人口增长曲线,讲解不同阶段的增长特点及原因。

-组织学生讨论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4.中国人口分布特点-结合地图和数据,分析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特点。

-引导学生探讨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当前中国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强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7.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关于人口政策的资料并进行简单分析。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⑵让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⑶培养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和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人口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⑵通过数字资料和图表,学会计算人口密度;比较我国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提高学生计算、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对策。

2、难点
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比较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
中国人口密度图,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
教学进程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

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㈡合作交流,讲授新课
(过渡)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请大家齐读这一行。

(板书)一、人口数量
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活动)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让大家算一算:
①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②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小结)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2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
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
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人口大国中的大国。

如果全中国
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板书)二、人口的增长
1、特点:较快
(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图1.9,分析以下问题:
①从公元初到1860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②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哪一次增长得更
快?为什么?
(小结)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849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

但到1849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
这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

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
直线上升,这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

(承转)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板书)2、原因
(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小组选代表陈述观点。

(小结)①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卫生条件的改善。

②人口基数大,出生率较高。

由于我们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
(探究)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
(点拨)人是生产者,但同时也是消费者,而且人的一生都是消费者,而作为生产者的时间却是有限的,而且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是需要
消费大量资源和能源的。

(承转)那么人口应如何发展呢?我国是怎样做的呢?
(板书)三、人口政策
(点拨)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一致,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质疑)你知道计划生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吗?
(小结)(板书)
计划生育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优生是
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

(补充)按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到1998年底,近30年全国少生3亿多人,
节约抚育费3万多亿元。

同时使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了。

2000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80﹪,文盲率为672﹪,下降
9.16个百分点,同时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人数也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154﹪。

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已经使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承转)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这众多的人口在我国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板书)四、人口分布
1、分布特点
(计算分析)回忆并计算一下我国的人口密度,12.95亿人÷960万平方千米=134
人/平方千米,这一数字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平方千米)的3
倍多,说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之一。

(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和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与面积柱状
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①我国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有什么特点?以哪条线为界?
②找出江苏、山东、新疆和西藏四省区的人口数和面积数,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③比较东南沿海两省和西北内陆两省的人口密度的大小,说明我国人口
分布的东西差异。

(小结)(板书)
腾冲
(承转)我国为什么会出现“东南多、西北少”这种人口分布格局?
(板书)2、原因
(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

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点拨)东南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低矮的丘陵、盆地为主,濒临太平洋,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农业生产条件好,历史上就是人口较
多的地区,加之工业、交通运输发展快,人口密度较大。

西北地区,以
高寒的高原和干旱半干旱的高原、盆地为主,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较差,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人口一直较少,人口密度小。

(探究)我国人口东多西少是不是应该把东部地工的人口采取措施迁往西部呢?
㈢总结新课,巩固提高
1、简单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为什么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小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我国的人口问题,深刻领会计划生育作为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能够积极宣传这一基本国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