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3)加强搬迁群众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搬迁群众就业能力。
4.2措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搬迁工作有序推进。
(2)完善搬迁工作流程,确保搬迁工作依法合规进行。
(3)加强搬迁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4)加强搬迁后续服务,确保搬迁群众合法权益。
五、搬迁进度与评估
5.1搬迁进度
3.2搬迁规模
根据前期调查摸底,预计搬迁规模为XX户,共计XX人。
四、搬迁选址与规划
4.1选址原则
1.交通便利,便于搬迁群众出行。
2.资源丰富,有利于搬迁群众就业与发展。
3.生态环境良好,有利于搬迁群众身心健康。
4.基础设施完善,满足搬迁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4.2规划设计
1.合理确定住宅面积、户型及配套设施,满足搬迁群众生活需求。
(1)依据搬迁规模,合理确定住宅面积、户型及配套设施。
(2)充分考虑搬迁群众生活习惯,合理布局住宅、公共设施及绿化空间。
(3)确保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体现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
四、搬迁政策与措施
4.1政策支持
(1)搬迁对象享受国家及地方有关扶贫、住房、就业等优惠政策。
(2)为搬迁群众提供土地、资金、技术等支持,助力搬迁群众发展产业。
第2篇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一、前言
为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条件,根据国家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
2.1目标
本方案旨在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基本生活条件。
2.促进搬迁地区经济发展,助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按照以下阶段实施搬迁:
(1)前期准备:完成搬迁选址、规划设计、政策制定等工作。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贫困地区的居民从原址搬迁至相对富裕地区,通过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促进产业发展等方式来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是指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政策,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长期困扰着国家的发展进程。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全面解决贫困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旨在通过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二、实施原则1.全面依法依规。

依法制定、实施及监督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搬迁方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充分保障贫困群众的权益。

2.全面科学规划。

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搬迁规划,考虑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

3.全面参与社会各界。

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共同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4.全面持续发展。

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的搬迁,更需要在新的地方提供就业机会和扶贫产业,促进搬迁群众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步骤1.制定搬迁规划。

根据各地的贫困程度和可行性,制定易地扶贫搬迁规划。

该规划应涵盖搬迁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机会等方面。

2.资金筹措。

全国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资金投入,同时吸引社会资金的参与。

可以通过发行政府债券、设立专项扶贫基金等方式筹措资金。

3.选择搬迁地点。

根据搬迁规划确定需要搬迁的地区,并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搬迁地点。

4.实施搬迁方案。

确定搬迁对象和搬迁时间,向搬迁群众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补偿,并组织专业力量进行搬迁工作,确保搬迁过程安全顺利。

5.建设基础设施。

在搬迁地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支持产业发展的条件。

6.推动产业发展。

根据搬迁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适地适业的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帮助搬迁群众增加收入。

县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县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县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为确保2023年全面完成我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我们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立足我县实际,按照“四年任务、三年完成”的要求,用三年时间,将全县范围内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二、搬迁对象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人口,以及居住条件恶劣、基础设施难以覆盖的贫困人口。

三、安置方式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以县城、重点集镇、中心村为主,合理规划安置点。

1.集中安置:在县城、重点集镇、中心村建设安置房,为搬迁户提供基础设施完善的居住环境。

2.分散安置:对于部分有特殊需求的搬迁户,可采取分散安置的方式,确保其生活品质。

四、搬迁政策1.土地政策:搬迁户原住房土地收回,新安置点提供土地使用权。

2.财政补贴:按照人均2万元的标准给予搬迁户财政补贴。

3.住房保障:搬迁户在新安置点享受住房保障政策。

4.社会保障:搬迁户纳入安置地社会保障体系。

5.教育保障:搬迁户子女享受当地教育资源。

6.医疗保障:搬迁户享受当地医疗保障政策。

五、产业发展1.发展特色农业:以搬迁户为主体,发展特色农业,提高收入。

2.培育主导产业:以安置点为中心,培育主导产业,带动搬迁户就业。

3.技能培训: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搬迁户就业能力。

4.劳务输出:组织搬迁户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六、基础设施配套1.完善交通设施:确保搬迁点与周边道路连通,提高出行条件。

2.配套水电设施:确保搬迁户用水用电需求。

3.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店等,方便搬迁户生活。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搬迁点生态环境良好。

七、组织保障1.成立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作落实。

3.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搬迁户知晓率和参与度。

4.做好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户稳定脱贫。

2023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

2023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

2023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2023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力度,易地扶贫搬迁已成为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

然而,易地扶贫搬迁只是一个起点,如何做好后续扶持工作,帮助搬迁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2023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易地扶贫搬迁的意义和现状1.易地扶贫搬迁的背景和意义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贫困人口从资源匮乏、生态脆弱的地区搬迁至相对富裕的地区,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来改善贫困户的生活和发展状况。

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易地扶贫搬迁可以减轻地方生态压力,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扶贫。

对于搬迁群众来说,可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实现稳定脱贫。

2.易地扶贫搬迁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搬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超过1000万人。

然而,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断推进,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比如部分搬迁群众在新地区适应工作、生活的问题,以及后续扶持措施不够到位等。

二、2023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1.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为了帮助搬迁群众在新地区实现就业,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可以鼓励企业加大对搬迁群众的岗位安置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对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来说,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是其安定生活的重要保障。

可以建立健全搬迁群众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确保他们在新地区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和医疗保障。

可以加大对搬迁群众的健康宣传和医疗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医疗保障水平。

3.教育扶持和文化宣传对于搬迁群众的子女来说,教育扶持和文化宣传是他们成长发展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加强对搬迁群众子女的教育资助和文化宣传,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实施方案为了有效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工作,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重要举措,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搬迁至更适宜生产生活的地方,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本项目旨在全面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工作,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项目目标。

1.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搬迁至适宜生产生活的地方;2. 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3. 推动搬迁地区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4. 实现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施方案。

1. 确定搬迁地点,根据搬迁群众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生活需求,选择适宜的搬迁地点,确保搬迁后能够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 完善基础设施,对搬迁地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提高搬迁群众的生活便利性。

3. 发展产业项目,根据搬迁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潜力,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项目,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4. 提供就业培训,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融入当地产业发展。

5. 完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保障搬迁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6.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增强搬迁群众的脱贫致富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四、实施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工作。

2. 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对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 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五、预期效果。

1. 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 搬迁地区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就业机会增加,经济发展稳步推进;3. 搬迁群众脱贫致富意识增强,融入当地产业发展,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共同发展。

易地搬迁再别大山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再别大山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再别大山实施方案为了有效推进易地搬迁工作,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安居搬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易地搬迁目标。

根据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要求,本次易地搬迁的目标是将贫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到适宜居住的地区,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实现整村整户搬迁,确保搬迁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二、易地搬迁范围。

本次易地搬迁范围包括贫困地区的所有贫困户,重点搬迁对象是因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劣等原因居住环境恶劣的贫困户。

搬迁地点将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三、易地搬迁政策。

为了保障易地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搬迁政策,包括搬迁补助、安置补贴、土地流转等政策,确保搬迁户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将加大对搬迁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提高搬迁地区的发展水平。

四、易地搬迁实施步骤。

1. 摸底调查,对搬迁地区的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搬迁意愿,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 确定搬迁方案,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搬迁方案,包括搬迁地点、搬迁补助标准、安置补贴政策等。

3. 开展宣传工作,向搬迁户宣传政策,解释搬迁的意义和好处,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4. 开展搬迁工作,组织搬迁户进行搬迁,确保搬迁过程顺利进行,搬迁后的生活得到保障。

五、易地搬迁效果评估。

为了及时了解易地搬迁工作的效果,将开展搬迁后的生活情况调查,评估搬迁工作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为下一步的搬迁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六、易地搬迁工作保障。

政府将加大对易地搬迁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将加强对搬迁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搬迁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七、易地搬迁工作监督。

为了确保易地搬迁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搬迁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实施方案为了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进程,提高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实施方案。

一、选址规划在选址规划阶段,我们将充分考虑搬迁群众的生活习惯和就业情况,选择距离原居住地较近、交通便利的地段作为易地搬迁小区的选址。

同时,我们将在选址规划中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等因素,确保选址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二、基础设施建设在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将充分考虑搬迁群众的实际需求,包括水电气供应、道路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同时,我们还将重点关注小区内部的绿化环境和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为搬迁群众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三、安居房建设易地搬迁小区的安居房建设是整个搬迁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将通过招标等方式,引入多方资金,确保安居房的建设质量和进度。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确保房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搬迁群众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

四、产业扶持为了帮助搬迁群众尽快实现自给自足,我们将在易地搬迁小区内开展产业扶持工作。

通过引进产业项目、提供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水平。

五、社区管理易地搬迁小区的社区管理是保障搬迁群众生活秩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我们将建立健全小区自治组织,加强社区治理,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

六、后续扶持易地搬迁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将在搬迁工作完成后,继续加大对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力度,包括就业培训、医疗保障、教育支持等方面,帮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新生活,实现全面脱贫。

总结: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搬迁群众脱贫致富,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搬迁工作,确保易地搬迁小区的建设质量和搬迁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政策,通过将贫困地区的居民迁移到适宜生产生活的地方,可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为了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

一、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扶贫对象稳定脱贫。

2. 原则:以扶贫对象为中心,注重项目可持续发展,促进扶贫区域的整体发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确保搬迁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正性。

二、实施步骤1. 项目筛选和规划: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项目筛选和规划,确定易地扶贫搬迁的地点和规模。

2. 安置点建设:根据搬迁规划,在适宜的地方进行安置点建设,包括住房、水电路网、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确保搬迁对象具备正常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3. 接收地支持政策:制定接收地的扶持政策,鼓励当地企业提供就业机会,提供免费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为搬迁对象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

4. 搬迁办法和方式:根据搬迁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搬迁办法和搬迁方式,采取征地拆迁、交换安置、自愿迁移等多种方式,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 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在易地扶贫搬迁地点,积极引导搬迁对象发展农业、养殖业、种植业等产业,提高居民的生产能力和收入水平。

同时,组织搬迁对象参加职业培训,提升其就业技能。

6. 帮扶措施和创业支持:制定帮扶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搬迁工作,为搬迁对象提供创业支持和贷款,并且加大对搬迁对象的培训和指导力度,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开展创业项目。

三、工作保障1. 人力资源: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参与搬迁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

同时,通过培训和交流,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2. 资金保障:落实专项资金,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实施。

并且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公平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xx乡地处平顺县西部台地,周边北依潞城,西邻郊区,西南与壶关结界。

全乡辖25个行政村,36个自然庄,国土总面积102986亩,耕地面积27414亩,5081户,16085口人。

其中:秦家后等7个村地处西岭沟两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十年九旱,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民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生。

根据上级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经充分调研,现申请秦家后等7个村,13个自然庄,117户,417口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具体情况如下:
一、迁出村的基本情况
北社乡共有秦家后等7个村涉及申请移民搬迁,其中秦家后(2个自然庄)整村搬迁42户,125人;西北坡村东头自然庄5户,25人;庄上村北岸自然庄22户,82人;牛家后村西麦、东边2个自然庄8户,38人;东河村新农村、常家后、南岸上、东河4个自然庄19户,71人;集林村后沟自然庄3户,13人;北社村西南沟自然庄18户,63人。

迁出原因:
通过对秦家后等7村的实地调查,实行易地搬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条件落后。

欲搬迁的村民中有117户地处残垣沟壑区,居住地方坡陡、路窄、弯多,天晴尘土飞扬,下雨道路泥泞,大中型货车无法进入村内,造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产品运销难,群众出行难,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和信息沟通严重滞后。

2、吃水困难。

由于地域偏僻,村民们吃水条件十分恶劣,大部分村民吃水仍靠降水,遇到天气干旱经常缺水,且水源较差,安全用水无保障。

3、居住条件简陋,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需搬迁群众大多住在六七十年代土窑洞或土坯房中,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群众房屋存在窑洞裂缝,房顶梁、掾朽烂,墙体掉土,时常漏雨。

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4、上学就医难,通讯网络难以覆盖。

所搬迁7个村中距周边学校都在3公里以上,远的在6公里以上,孩子上学困难,致使个别孩子因故辍学。

大部分另迁他处觅学。

在医疗方面,
群众看病很不方便,缺医少药,有些病常常被耽误,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增加了群众负担,群众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

另外,文化生活落后,电视、电话等通讯覆盖不到,与外界沟通困难,而且缺少了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的渠道,导致观念陈旧,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二、迁入地的基本情况
鉴于上述原因和实际状况,通过多次会议,集中群众意见,对我乡秦家后等7个村117户417口人实行易地搬迁,选择移民新区具有如下有利条件。

1、北社村移民新区
(1)地理位置。

北社村新区位于北社村北楼后。

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规划功能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符合入迁条件。

(2)建筑规模及占地。

该安置点共规划117户417口人,占地33774.62平方米(50.66亩),能容纳移民搬迁户。

(3)迁建新区的有利条件
北社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①交通条件优越,省道李东线和县道成小线穿村而过,群众出行及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②水电通讯设施功能齐全。

该村现有5000立方米蓄水池2座,水源来自平顺集中供水工程,可满足4000人正常用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供电方面,本村现有500KVA变压器2台,100KVA变压器3台,可保证5000人日常用电。

通讯方面,拥有移动、网通、联通基站各一户,有线电视2000年开通使用。

完全可以满足移居之用。

③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合理。

本村现有集水、电、暖于一体的中学一所,住宿制小学一所。

可容纳1000名学生就读。

图书室、仪器室、操场、食堂、宿舍、电教设备等教学设施齐全。

2011年新建高标准,总面积1775.32平方米卫生院一所和村级卫生所一处,有医护人员14人,床位30张,配有B 超、心电图、透视、胃镜、化验等医疗设施,为方便群众就医提供保障。

④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北社乡是文化大乡,村内文化活
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可以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建设规模内容和资金来源
1、建设规模内容
移民建设项目工程总占地33774.62平方米(50.66亩)。

其中,移民搬迁户房屋及院落建筑面积40.66亩,巷道硬化、绿化、自来水管网、农电线路等公共设施占地10亩,房屋建设标准分为2种户型。

具体如下:
(1)住宅工程:
①建设74套三间两层移民住房,每户占地面积168平方米,居舍建设面积95平方米。

大门、厕所及院落73平方米。

②建设一栋五层单元楼44户,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楼房占地面积1060平方米,院落面积1060平方米。

(2)街道工程:
硬化主巷道250米,宽5米;支巷道180米,宽4米;硬化
面积1970平方米。

(3)供水工程:
供水主管道采用50pE塑料管,支管道采用40pE、25pE塑料管,每户安装立管龙头及水表。

共安装供水管道5680米,水表井51个。

(4)配电工程:
架设高压变压器1台,低压输电线路及入户线路5680米,配套入户电力器材118套。

(5)村内绿化:
小区四周种树绿化671米,小公园绿化面积672平方米。

(6)场地平整:
由于现有宅基地参差不齐,需重新进行场地平整。

共动用土石方10000立方米。

(7)地上休闲活动场,地下停车场,占地1512平方米。

2、资金来源
(1)投资预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2562.8万元。

其中:建安工程费2547.8万元,其他费用15万元,具体各项工程投资如下:
①住宅工程:74户三间两层楼房,投资1480万元,平均每户投资20万元;
②五层单元楼房44户,投资812万元,平均每户投资18万元;
③街道工程:硬化1970平方米,每平方米120元,需投资
23.64万元;
④供水工程:5680米,每米45元,需投资25.56万元;
⑤高低电输配电工程:5680米,电力器材配套118套,需投资95万元;
⑥绿化工程:四周绿化641米,绿化小公园672平方米,需投资20万元;
⑦场地平整动用土石方10000立方米,每立方米16元,需投资16万元;
⑧地上休闲活动场,地下停车场1512平方米,每平方米500元,需投资75.6万元;
⑨其他费用15万元。

我们通过申请国家移民搬迁补助资金和省、市配套资金外,移民住房建设资金不足部分主要由群众自筹,自筹方式是:一是个人少量积蓄;二是农村信用社小额支农贷款;三是亲戚朋友资助和个人与村民相互投工投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