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能治疗哪些疾病

合集下载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的介绍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的介绍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的介绍麻黄杏仁甘草石膏这种中药,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有什么神奇的功效,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可以阅读以下的文章,你们就会知道如何去利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了。

对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这种药物,我们可以用来治疗小儿肺热以及咽喉炎、痤疮等,药用价值是比较高的。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一剂辛凉解表药,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四味药组成。

主治邪热壅肺证。

证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有汗或无汗,舌苔黄,脉数。

临床主要用于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风热感冒。

还常用于荨麻症、咽喉炎、痔疮、口疳、鼻窦炎、肺心病等属邪热壅遏于肺者。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为麻黄9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18g,具有辛凉解表、清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邪,肺热咳喘证。

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数。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合并肺炎等疾病,辨证属于表邪未尽,邪热壅肺者。

由于生石膏药性寒凉,容易损伤脾胃,故脾胃虚寒者,应限制其剂量。

同时应避免空腹服用。

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方解1.本方为清宣肺热,治疗外邪未解,肺热咳喘的常用方剂。

以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本方既可治无汗之咳喘,又可治有汗之咳喘。

有汗而喘,为热壅于肺,其热尤甚,石膏的用量可五倍于麻黄;无汗而喘,为热闭于肺,其里热程度较热壅于肺为轻,石膏的用量可三倍于麻黄。

3.急性气管炎,肺炎属于肺热炽盛可用本方。

如痰阻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以肃降肺气。

痰黄稠者,可加瓜蒌、贝母等清热化痰。

喘咳、发热甚者,可重用石膏,并可选加知母、黄芩、青天葵、瓜蒌实等,以清泄肺胃之热。

关于文章介绍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的药用功效,希望你们可以好好的利用它,当你们遇到文章介绍的病症,你们就可以采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去治疗它了。

对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这种药物,我们想要利用它就需要知道它的组成成分。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属于辛凉解表之剂,麻黄(5克)杏仁(9克)甘草(6克)石膏(18克)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两升,去渣,温服一升。

本方主治证是由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

肺中热盛,气逆伤津,所以有汗而身热不解,喘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脉滑而数。

此时急当清泄肺热,自然热清气平而喘渴亦愈。

所以方用麻黄为君,取其能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

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倍于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是相制为用。

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

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所以是佐使药。

综观药虽四味,配伍严谨,用量亦经斟酌,尤其治肺热而用麻黄配石膏,是深得配伍变通灵活之妙,所以清泄肺热,疗效可靠。

本方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

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所伤,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急,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便以本方加减治疗,服后辄效。

因肺中热甚,蒸迫津液,固然有汗,若津液大伤,则汗少或无汗。

此时当加重石膏用量,或加炙桑皮、芦根、知母之属。

若无汗而见恶寒,是虽邪已入里化热,但在表之风寒未尽,或是风温而挟风寒所致,当酌加解表之品,如荆芥、薄荷、淡豆豉、牛蒡子之类,在用清泄肺热为主的同时,开其皮毛,使肺热得泄而愈。

所以临证用本方,不必拘于“汗出而喘”,但当细审无汗之故,或加清热生津之品,或加辛散解表之属,自然药证相当,应手而效。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喘咳的基础方。

因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不在发汗,所以临床应用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麻杏石甘汤的标准配方

麻杏石甘汤的标准配方

麻杏石甘汤的标准配方麻杏石甘汤,又称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是一款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中药汤剂。

它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而制备的,由于其疗效显著,因此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麻杏石甘汤的配方比较简单,主要成分有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

下面是麻杏石甘汤的标准配方及其功效作用的详细介绍。

主要成分:1.麻黄麻黄是麻黄属植物麻黄的干燥茎叶,具有辛温力大,宣肺散寒,化痰平喘的功效。

在麻杏石甘汤中,麻黄是起到发散肺气、宣通鼻窍、解表肺热的作用。

2.杏仁杏仁是杏树的果仁,具有降气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

在麻杏石甘汤中,杏仁是配合麻黄一起发散肺气,加强鼻窍通畅的作用。

3.石膏石膏是石膏类矿物的天然石膏,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降火生津的功效。

在麻杏石甘汤中,石膏是起到清热解毒、降火明目的作用,可以缓解口干咽燥的症状。

4.甘草甘草是甘草属植物的根和茎的干燥根,具有和中益气、解毒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在麻杏石甘汤中,甘草是起到调整汤味,增强麻黄、杏仁、石膏的药效的作用。

标准配方:1.麻黄(6克)2.杏仁(6克)3.石膏(9克)4.甘草(6克)制法: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滤去渣,得到麻杏石甘汤。

功效作用:1.清热解毒:麻杏石甘汤可以清热解毒,适用于感冒、喉咙痛、口腔溃疡等症。

2.润肺止咳:麻杏石甘汤可以润肺止咳,适用于咳嗽、喉咙痛、气喘等症。

3.宣肺散寒:麻杏石甘汤可以宣肺散寒,适用于感冒、发热等症。

4.降火生津:麻杏石甘汤可以降火生津,适用于口干咽燥、口腔溃疡等症。

总之,麻杏石甘汤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可以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但是需要注意,对于某些特殊的体质或患有其他病症的患者来说,麻杏石甘汤可能会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剂量使用。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用法]麻黄10~30g、杏仁10~15g、石膏20~100g、甘草5~10g。

上四味,水煎,分2~3次温服。

[方证]1.发热、汗出,舌红唇燥、喘咳急迫而烦渴者。

2.发热而口鼻干燥,痰唾粘稠,欲饮水者。

3.小便不利,面目浮肿,上逆,烦闷,脉浮数或洪滑,舌苔白干或根黄。

[ 药理作用 ]主要有镇咳,祛痰,平喘,解热,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变态反应,抗病原微生物,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1.镇咳、祛痰、平喘:(1)镇咳:加味麻杏甘石汤煎剂、醇提液7g/kg腹腔注射,对氨水刺激小鼠所致咳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醇提液10g/kg静脉注射,对电刺激麻醉猫喉上神经及机械刺激麻醉猫气管粘膜所致之咳嗽有明显抑制作用。

给药后5分钟所有动物咳嗽反应消失,给药后15-45分钟,咳嗽反应减弱50%以上,给药后75-90分钟恢复正常。

麻杏甘石汤162mg/kg灌胃,对SO2气体诱发小鼠咳嗽有明显抑制作用。

本方灌胃对氨水刺激所致的小鼠咳嗽,猪毛刺激豚鼠所致咳嗽,电刺激狗气管粘膜引起的咳嗽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2)祛痰:本方煎剂,醇提液25g/kg腹腔注射,使小鼠气管冲洗液中酚红含量明显增加,具有祛痰作用。

(3)平喘:肺炎合剂1号煎剂在营养液中浓度为5×1O-2g/ml时,能显著或完全对抗组织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缩。

但醇提液浓度为10-1g/ml时,不能完全对抗组织胺及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缩。

本方7.5g/kg灌胃,对豚鼠药物性喘息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其引喘潜伏期明显延长。

当药液浓度为0.2g/ml时,对组织胺、乙酰胆碱、5-羟色胺、氯化钡所致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明显拮抗作用。

2.解热:本方水煎液 15g/kg 灌胃,对伤寒、副伤寒疫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有明显降温作用,平均体温下降1.27℃。

本方水煎液15.2g/kg灌胃,对伤寒疫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的降温作用较单味石膏、模拟麻杏甘石汤组强。

石膏汤的功能主治

石膏汤的功能主治

石膏汤的功能主治1. 概述石膏汤是一种中药汤剂,由石膏、麻黄、杏仁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它在中医传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热病和急性炎症等疾病。

石膏汤以其独特的功能主治而备受推崇。

2. 功能主治石膏汤在中医中被广泛运用于以下功能主治:2.1 清热解毒石膏汤内石膏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治疗由于热邪所致的症状,如高热、口渴、咽干、红疮疖等。

此外,石膏汤还能舒展经络、消肿散瘀,对于毒素引起的炎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2.2 利湿退热石膏汤中的杏仁具有散热利湿的作用,可以缓解体内的湿热症状,如尿黄赤、口渴、心烦不眠等。

麻黄则能够发散风寒,宣肺以清热。

石膏汤的药物组分协同作用,可有效帮助体内湿热排出,使人体恢复健康。

2.3 清心安神石膏汤中的麻黄具有开窍神效,能够驱散体内的寒湿之邪,舒展经络,通阳开窍。

同时,石膏本身也具有滋阴安神的功效,对于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2.4 治疗感冒石膏汤因其发散风热、解表之功效,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咳嗽、鼻塞等。

其适应症包括感冒初起,恶风寒,头身酸痛,浑身骨节酸疼,发热恶寒,无汗。

2.5 治疗湿疹石膏汤中的石膏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化湿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瘙痒等症状。

石膏外敷还可以帮助消肿散瘀,舒展经络,促进湿疹的痊愈。

3. 适应症与禁忌症3.1 适应症•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无汗。

•热病初起:高热口渴,咽干,红疮疖。

•湿热病证:湿热壅盛,口渴尿黄,心烦为患。

•湿疹瘙痒:湿热蕴结,皮肤瘙痒。

3.2 禁忌症•具有脾胃虚寒症状的患者禁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

4. 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4.1 服用方法•石膏汤一般使用代煎法,将石膏、麻黄、杏仁等草药加水煎煮后,去掉渣滓,留下药液,分次饮服。

4.2 注意事项•饮服石膏汤时,应注意药量与服用次数的控制,避免过度服用引起不良反应。

•石膏汤不适用于脾胃功能虚寒的患者,如有胃气胀闷、泄泻等症状,应停止使用。

陆渊雷医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陆渊雷医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陆渊雷医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施宝宝初诊疹点虽出,热甚,气喘。

两目眵黏。

脉滑疾之甚,唇舌干。

此当是支气管炎。

生石膏30克(打,)杏仁6克,象贝9克,生麻黄1.5克,桑皮9克,扁衣3克,建曲9克,生草3克,鲜茅根15克。

【按】该患儿麻疹刚出未透,主症热甚、气喘均符合风热犯肺、肺热内盛的麻杏甘石汤证。

其他兼症如目眵较多、唇舌干、脉滑数均显示患儿上焦热毒内盛。

陆渊雷先生用麻杏甘石汤为主方,合象贝、桑皮、鲜茅根,清热化痰;再加扁衣、建曲祛暑利湿健脾。

诸药合用正中病机,对于本案麻疹合并支气管炎、肺炎确有很好的疗效。

钱先生初诊自幼有支气管哮喘病。

近日曾发寒热。

汗出,咳喘大作。

几于不耐行动。

脉极迟。

病在肺尖,防成结核。

生麻黄2.1克(连根节用),杏仁9克,生石膏21克(打,先煎),黑附块9克,炙草3克,苏子9克(炒),没食子4.5克(打)。

二诊喘瘥减。

自云得寒辄增,向有胃病。

脉变为数弱,心脏仍不健。

生麻黄2.1克(连根节用),五味子3克,炒苏子9克,谷麦芽各9克,生石膏24克(打,先煎),太子参9克,杏仁12克,炙草3克,黑附块9克,没食子6克,陈皮6克。

三诊喘咳悉平,今可调补除后患。

赢人脉迟弱,舌润,食量本浅,大便却通。

制首乌12克,生苡仁12克,熟附块6克,枳实4.5克,谷麦芽各9克,仙灵脾6克,川象贝各6克,干姜3克,陈皮6克,北沙参9克,炒白术9克,生芪9克,炙草3克。

【按】本案患者自小有哮喘病,近日有感外邪,故发热,汗出,咳喘大作,神疲不耐劳作,脉极迟。

当是素体心肺阳气亏虚,加之外邪导致的肺热壅盛,故初诊陆氏用麻杏甘石汤加黑附块温阳解表。

另没食子苦温,固气敛肺,用在这里是因患者旧有支气管哮喘,肺气本虚,刻又汗出,喘咳大作,恐肺气进一步耗损,故在清热宣肺的同时用没食子固敛。

用苏子意在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诸药共奏平喘清热之功,并兼补阳气。

本病生麻黄连根节用,与海派名医陈苏生治疗哮喘,炙麻黄、麻黄根,二麻合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经方日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汤)

经方日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汤)

经方日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方,凡两见于《伤寒论》。

一是“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方中之麻黄辛温开泄肺气,杏仁苦降,宣肺平喘,石膏辛甘寒,直清里热,甘草以和诸药,四味配合,具有清肺定喘的作用。

凡具有咳喘、发热、烦躁口渴、咯痰色黄等肺内郁热者,均可以本方加减治之。

一、有汗与无汗均可用麻黄。

临床验证,应用麻杏石甘汤的目的主要在于清泄肺热,不在于发汗。

用麻黄一味,不等于用麻黄汤。

本方中麻黄配石膏,目的清肺经之热。

故只要肺有热者,不论有汗与无汗均可用麻黄。

二、有无大热均可用石膏。

仲景在原文中论述“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主要是指邪热在肺,虽体表无大热,并非不热也。

应用石膏配麻黄,仍为泄其肺热。

果有大热而喘者,应适当加大石膏用量,方可除其热。

故无论体表有无大热,只要肺内部郁热即可应用石膏。

三、麻杏石甘汤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百日咳、白喉等病。

凡临床表现有肺热证者:咳嗽、喘息、发热、烦躁、口渴、痰色黄、咯之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等,均可应用。

临床上不必拘泥于汗后或下后,当师古而不泥古。

四、我们临床上的咳嗽有以下几个方面:1、一个鼻后滴漏综合征(上气道综合征),即鼻涕时常浸润咽喉部,导致咽喉部异物,以咳嗽方式排异。

这个必须接除比流鼻涕后,咳嗽自然好。

2、另外一个是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这个不管是积食引起咳嗽(保和丸,枳实导滞丸,三黄泻心汤);还是少阳病以“呕”为主证的咳;还有是咽痒确实有少量白痰,平躺或者夜间咳嗽加重,以咽痒为主要症状,这就是半夏厚朴汤,这就是中医里的降气化痰。

3、因为气管痉挛人体需要改善这种情况而自发咳嗽排除气管里异物的一种保护性条件反射,这就是中医里的宣肺止咳,这段时间不断有这类情况,无痰干咳,阵发性咳嗽。

这又不像喘,这个时候用麻杏石膏汤效果很好!4、有太阳表证需要解表咳才会止住,有少阳证必须和解少阳,咳才会止住,阳明病时主要就是考虑麻杏石甘汤证的这种情况。

026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026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026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方义:此治风热证,辛凉解表之方。

主治:风热气喘发热,或有汗,或无汗,但必须有内热喜冷之证。

按:有汗是属于内热较盛之证,麻黄性温发汗宜少用,生石膏清热宜多用。

药品:麻黄一至二钱杏子一至二钱生石膏二至五钱(研细) 炙甘草一钱至钱半煎服法:用水一茶杯至一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禁忌症:无表证之喘者忌之,无里热之喘证更忌之。

用药大意:麻黄、杏仁解表降气治喘,生石膏以清内热,炙甘草以和中。

类似方剂参考:(1)麻黄汤:此为治表寒不兼内热喘证之方。

(2)三拗汤:此为治表不甚寒、里无内热喘证之方。

谭杰中论述:【7.32】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棉裹)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再服。

那这个我们卷七的32条啊,他说"发汗若下后",这个"发汗若下后"呢,在宋本《伤寒论》它是分成两条的,宋本《伤寒论》呢,它是下面的内容都一样哦,前面的内容是发汗后一条,然后下后一条这样子。

那桂林本把它两条并在一起,其实也是可以啊,就是发汗过之后呢,或者是用过下法后呢,他就说不可以再用桂枝汤。

那当然这个,这句话是完全逻辑是不通的啊,因为张仲景呢,在下之后,如果你的气会上冲,你的抵抗力还有作用,当然可以再用桂枝汤对不对?用过下法后,如果他的证型还是一个表虚伤风的证,那用桂枝汤是没有问题的。

那如果说,像我们上个礼拜讲过的,当你用过汗法之后,第二次发汗就不要再用麻黄剂,原则上,如果发过一次汗,这个病邪没有发干净,那我们都会第二次发汗就用桂枝汤是不是?所以这个地方这个发汗或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这个逻辑是错的。

那一般的,我们在读《伤寒论》的时候呢,就把这句话当作是像张仲景常用的那种倒装句的句法,就是发汗过之后或者下之后,有以下这些这些症状的时候呢,不可以用桂枝汤,所以这个"不可更行桂枝汤"就把它拔到这个"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后面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能治疗哪些疾病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大家可能还不太了解它的作用,那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有哪些功效呢,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呢,我们在使用它的时候要注意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就跟三九养生堂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方剂名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
麻黄四两,去节(9g);杏仁五十个,去皮尖(9g);甘草二两,炙(6g);石膏半斤,碎、绵裹(18g)。

方解
本方出自《伤寒论》主治证是由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

肺中热盛,气逆伤津,所以有汗而身热不解,喘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脉滑而数。

此时急当清泄肺热,自然热清气平而喘渴亦愈。

所以方用麻黄为君,取其能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

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倍于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是相制为用。

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

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所以是佐使药。

综观药虽四味,配伍严谨,用量亦经斟酌,尤其治肺热而用麻黄配石膏,是深得配伍变通灵活之妙,所以清泄肺热,疗效可靠。

功效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主治
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