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单元

合集下载

精选2019-2020年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0 中国民族资本主

精选2019-2020年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0 中国民族资本主

精选2019-2020年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人教版习题精选三十七第1题【单选题】下图为民国期间中国产业资本发展变化示意图,下表述正确的是( )A、1913-1920年民族资本的发展受内外形势影响B、1920年民族资本在产业资本中占据主体地位C、1913-1920年新增外国资本主要源自欧洲D、1920-1936年官僚资本萎缩缘于自然经济【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在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在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投资有80%、工业投资有67.1%。

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B、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C、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D、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

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据《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统计,1911年全国30人以上工厂数只有171家,1927年是1374家,1933年达到了2435家。

工厂数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 )A、科技发展的影响B、国内政局的稳定C、国际社会的支持D、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为《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曲线图》,该图第二个高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①“变法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阶级基础③实业救国思想产生④促使了新文化运动产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23年初,上海华商各纱厂因花贵纱贱相继停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口岸相继开放。1845 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
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 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 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
革命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6.使中国的外交和军事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为中国培养了
一批近代化人才。
【针对练习】 2.(2012 年江苏南通期末)“(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 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 政府的政治垄断„„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 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材料所述
2.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 给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中国原料和商品生产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相联系, 中国的出口贸易多被外商操纵,并服从于外国资本的需要,中 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外商企业、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相继诞生。 4.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买办发展成为一个新的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
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 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
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__________后,洋纱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列强大 鸦片战争 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和“织”分离;中国

人教版2019-2020历史必修2学案: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学习总结 -含解析

人教版2019-2020历史必修2学案: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学习总结 -含解析

学案13单元学习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一、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形态的比较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五大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饱受外国资本的压迫,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排挤,具有以下特点: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很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据的比例较大。

民族资本的这种组合状态使它无法摆脱对帝国主义资本、旧有经济关系和官僚资本的依赖。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多集中于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4.从地域上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

5.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三、西方与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差异典例分析(2015·浙江文综,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

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

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

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规范解题]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

二定时空:光绪九年。

三抓关键:“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

第二步:析选项答案 D高分策略指导——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题型解读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是因为”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凭借取
得的政治、经济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外国资本 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刺激了中 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2)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
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趋于解体。自然经 济逐步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 手工业者的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3)近代工业产生。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工
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了;这种新的经济成分,对中国社会 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中应认识到资产阶级开始登 上历史舞台,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到了新阶段;帝国主义的侵略 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 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民族工业的发展为中国取得抗 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 业迅速发展的前提。经济决定政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
(1)资本主义萌芽受到 封建专制制度的阻 碍,没有独立成长为 资本主义经济 (2)鸦片战争后的近代 化进程受制于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社会性 质,进程曲折缓慢
西方近代化
中国近代化 开始由地主阶级洋务派 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 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 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 真正掌握领导权
领导 力量
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 主角,开始是商业资 本家,后来是工业资 本家、垄断资本家推 动近代化 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 累
业,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兴起,进一步瓦解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民族资 产阶级力量和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2.相互关系
(1)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男耕女织图
思考:
鸦片战争后,导致自然经济解体 的原因有哪些?解体的表现是什 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1、原因: (1)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 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2)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 提条件

2、表现
“纺”与“织”分离、 “织”与“耕”分离 农业产品进一步商品化 中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中 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 了条件 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附庸
B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一、什么是自然经济


所谓自然经济,可简称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它是 指生产者所从事的产品生产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 身的生活消费需要,而不是通过交换满足社会上 他人需要的经济活动形式。 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 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 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 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 为特点。自然经济在与之相适应的封建社会里曾 发挥过重要作用,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 治地位,它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 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影响
洋务运动
一 、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内忧外患、统治危机 1. 西方列强的侵略 2. 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 二、洋务运动的情况 1.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2. 代表人物:
中央: 奕訢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3. 目的:
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官僚资本)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辛亥革命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推动;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4)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军事和教育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
必修2 曲折发展
知识梳理建构 要点解读分析
目标达成检测
思维拓展提升
【小贴士】 洋务企业的性质
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管理 方式是封建衙门式。虽然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资本主义因素 的封建性质企业。
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
必修2 曲折发展
知识梳理建构 要点解读分析
目标达成检测
思维拓展提升
目标达成检测
点击进入WORD链接
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
必修2 曲折发展
知识梳理建构 要点解读分析
目标达成检测
思维拓展提升
谢谢观看!
——曾国藩
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
必修2 曲折发展
知识梳理建构 要点解读分析
目标达成检测
思维拓展提升
[解读] 此材料出自曾国藩在 1871 年 8 月上同治皇帝的奏折。为适应洋务运 动的需要,培养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建议派遣学生出国深造。但在当时的情势 下,留学事宜,事关重大,于是专折上奏。派遣留学生目的是“渐图自强”。从 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既要学习西方的 科学技术,又要学习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这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失为精辟见解, 促成了留学事业,对中国近代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必修2 曲折发展
知识梳理建构 要点解读分析
目标达成检测
思维拓展提升
[主题]洋务派与选派留学生出国 [史料] 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 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渐图自强…… 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 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二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 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2. 视频资料:播放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相关的纪录片片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4. 电子白板:方便教师标注、讲解重点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位于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其影响。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背景、特点、主要表现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与外部环境互动、主动建构的过程而获得的。这些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 PPT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历史图片、图表等,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记忆,同时作为教学内容的视觉辅助,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抽象的历史概念。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在课前精心准备,提炼关键信息,避免冗余,同时在课堂上适时书写,保持与教学进度的同步。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 学生对经济结构变动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 课堂互动可能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在史料分析和评价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3.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3.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3.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重点阐述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列强的侵略逐步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尽管民族资产阶级满怀爱国热情,奋力拼搏,创造出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挤压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举步维艰。

事实证明:实业救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避免将知识人为地割裂开。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三目分别介绍了在鸦片战争影响下,中国经济出现变动的三个主要表现。

其中“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主要介绍了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中国自然经济出现“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和农产品商品化加强的趋势,这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等条件;“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洋务企业兴起、发展、失败的过程,强调了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目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概况。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栏目的资料帮助学生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前途。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以指导阅读各种历史资料、历史图片等教学资源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深入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分析历史,从而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优化提升
一、近代中国经济成分的主要构成及相互关系
1.主要构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由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等组成。

(1)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资金和技术雄厚,利用中外之间不平等的经济秩序榨取超额利润,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基本属于封建性质的近代工业。

但它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4)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5)官僚资本主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相互关系
(1)自然经济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其他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然经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

【对点训练】
1.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
年份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 3 281 77% 969 23% 0 0 4 250 100% 1885 3 071 40% 3 923 51% 714 9% 7 708 100% 1911 4 810 16% 20 441 69% 4 445 15% 19 696 100%
A. 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B.农业发展缓慢成为社会问题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D.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动
解析:选D。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农业税收入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这表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动,D项正确。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原因
2.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于()
A.1895-1911年B.1912-1919年
C.1927-1936年D.1945-1949年
解析:选D。

根据材料该时期美国货大量涌入中国可知此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与此题时间吻合,故选D。

1.(2018·高考江苏卷·T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
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解析:选B。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洞悉史料的核心信息。

材料“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体现出洋务企业在技术领域过度依赖西方的现象,B项正确。

结合题中“封建衙门”“一窍不通”等信息可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A项排除;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企业,C项错误,排除;一些洋匠不懂技术不能等同于所有洋匠都是外行,D项以偏概全,错误,排除。

2.(2017·高考江苏卷·T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

由此可见()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解析:选D。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获得美国更大的支持,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航海条约》,便利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材料中“美国……占总量44.10%”表明此时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

英国的国际地位当时是下降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日本的投资信息,故B项错误;C项中“完全掌控”说法绝对。

3.(2016·高考江苏卷·T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解析:选B。

从两个县志的记载看,当时洋货流行,这必然对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形成冲击,所以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店铺增多,排除A项;C、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4.(2017·高考全国卷Ⅰ·T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选A。

清政府批准李鸿章的减税请求,这有利于增强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A 项正确。

材料强调清政府减少对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的征税,这减轻了开平煤矿的负担,而不是加强了管理,B项错误,排除;列强并未控制中国的煤矿业,C项错误,排除;材料中的开平煤矿不能等同于中国的煤矿业,排除D项。

1.一个英国人曾记载:“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

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

”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B.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英国低
C.机器生产优于传统手工生产
D.英国借鉴了中国的纺织技术
解析:选A。

由材料“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
来”可知,中国的土布价格具有优势,有利于商业竞争,故选A。

B、C、D三项材料不能体现。

2.湖北机器织布局“开办以来,未能如法,累经亏折,每岁赔累至数万金”,但1896年“极力整顿”后,“竟盈余十八万金,除以十五万金还清旧债外,仍余三万金”。

上述变化是()
A.大机器生产具有优越性的反映
B.列强减少对华资本输出的产物
C.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的结果
D.洋务企业得到显著发展的体现
解析:选D。

湖北机器织布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从“累经亏折,每岁赔累至数万金”到“仍余三万金”,这是洋务企业发展的表现,故选D。

3.据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

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同
B.社会自然条件的制约
C.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压制的程度不同
D.民众接受西方思想程度的差异
解析:选A。

通过材料中上海、天津、武汉三地纱锭占全国纱锭总量的62%,内地所占极少可以判断出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多集中于东部沿江、沿海通商口岸地区,这是由于自然经济遭到破坏的程度不同。

故选A项。

4.1922年中华国货维持会在其编选的《劝用国货》中记述:“江西夏布好,蒙古羔羊毛。

浙绸苏缎亮又牢,瓷器景德窑。

薛针锦绣巧,豫鲁府绸超,雨前龙井滋味好。

”1928年上海市教育局《爱用国货歌》中记述:“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

”这些记述主要意在()
A.引导国人创办近代工业
B.强调国货质量优于洋货
C.倡导使用国货抵制洋货
D.发展振兴传统手工业
解析:选C。

材料的内容是宣传国货的好处和优点,主要意图是宣传国货抵制外货,故选C。

《劝用国货》和《爱用国货歌》的内容是宣传国货的优点,没有引导国人创办近代工业,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货和洋货的比较,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振兴传统工业,
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