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讲义及习题
高一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至第四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至第四单元)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
内容标准要求从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概括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并从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的角度,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这一学习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重点:农具的变革及耕作方式的演变知识结构:1. 农业的起源(时间、特点)2.劳动对象: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
地域格局:南稻北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3. 生产工具与技术:(1)生产工具:农具的变革(翻土工具、灌溉工具)材质变化:石骨木(原始)—青铜(商周)—铁(春秋战国)动力变革:人力—畜力(牛耕)—自然力(唐朝筒车)耕作工具:耒耜(原始)——战国铁犁用于牛耕——西汉犁壁——唐朝曲辕犁灌溉工具:翻车筒车(2)生产技术:刀耕火种——铁力牛耕,精耕细作4.劳动者: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5.小农经济:形成:生产力进步,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特点: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手工业结合,自然经济。
评价:积极:生活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巩固政权;消极:落后性,生产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发展,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力的因素。
脆弱性:承受风险能力差,不稳定,统治者过度剥削、天灾战乱,苛政造成自耕农破产,影响国家赋税徭役。
5.农业经济的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重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冶金、丝织、制瓷业的成就,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什么是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高中历史必修2_第一课____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_第一课____练习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一单元第1课复习、训练案【基础知识巩固】1.掌握:中国古代早期农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2.从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灌溉技术(工程)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传统农业发展的表现。
(对“导学案”设计的表格知识理解、运用)*3、理解: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过程、基本特点、历史地位(认识、评价或影响)4、概括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基本能力训练】一。
单项选择(共18个试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诗经·大田》中说:“有渰萋萋,兴雨祁祁。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与这一诗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公有制瓦解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井田制遭到破坏2. 《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A.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B.要及吋播种、除草、灌溉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 D.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3.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生产关系的变革4.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对此话理解合适的有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况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心态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强调了人定胜天的思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 D.②④5. 《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
”材料体现该水利工程的功能不包括A.航行 B.灌溉 C.军事 D.排洪6.秦朝时期,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剥削关东地区;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
高中历史必修2第1单元提纲及单元练习

必修2第一单元提纲及单元练习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1、原始农业是从经济向经济发展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之一。
2、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变为。
3、古代生产工具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春秋战国以前主要是以工具为主,春秋战国开始有了农具。
汉代还发明了新式的播种工具。
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主要灌溉工具有和。
4、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这一时期建成了水利工程有、、。
西汉时期建成的水利工程、等。
西汉时期在西域出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5、自耕农出现于,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自给自足。
从此“”式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制。
进入文明社会后,商周时期实行,这是一种的土地制度。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对土地制给予全面的肯定。
2、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1);(2);(3)3、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这是一种土地所有制。
4、自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主要经营方式。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1、司马迁所划定的四大经济区是、、、2、中国古代的三次人口迁移的高潮分别是:第一次(时间)第二次(时间)第三次(时间)3、经济中心南移完成是在(朝代)。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青铜时代:从时期到,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2、冶铁技术: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
南北朝时发明了先进的法,是古代最先进的制钢方法。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煤的国家,早在,人们就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
4、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大概在时候就出现了丝织业,丝织业的发达使我国获得了“”的美称。
5、元代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发明;到(朝代),棉布已经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6、陶器的发明是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晚期,制瓷技艺终于成熟,能烧出成熟的瓷;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宋代,成为“瓷都”;元朝开始进入瓷生产时期。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习题与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大体结构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测试题知识点:初期农业生产的显现1.(2021·湖南郴州调研)《吕氏春秋·任地》记载:“上田弃亩,下田弃畎。
五耕五耨,必审以尽。
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
大草不生,又无暝蜮。
”材料要紧反映了( )。
A.耕耘技术的进步B.浇灌技术的进展C.耕耘制度的变革D.生产工具的进步2.(2021·河南六市模拟)最近几年河南省挖掘的9 000年前贾湖文化遗址中,挖掘出我国最先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资料,这说明( )。
A.我国农业起源于本地域B.那时南方的稻作推行到中原,改变北粟南稻格局C.那时本地先民生产生活比较先进D.中原地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3.我国农作物种类很丰硕,有小米、水稻、高粱、大豆、小麦、桑、麻等,这些要紧农作物多已具有最先应出此刻( )A.原始社会B.夏代C.西周D.春秋4.(2021·山西太原模拟)远古时期,传奇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人们以搜集畜牧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时期C.原始农业开始显现D.个体小农经济已经产生知识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5.(2021·江苏单科,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耕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挖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耕具占58件,包括钅矍、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耕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耕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耕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耕具最先显现于河南辉县6.(2021·湖北武汉模拟)西汉桑弘羊说:“铁器者,农夫之死士(敢死的勇士)也。
”他如此说的要紧缘故是( )。
A.那时农人必需用铁器B.农业生产开始利用铁器C.那时冶铁业技术提高D.铁器成为必备生产工具7.“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要紧特点。
高三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考点知识与外联系(对外拓展) • 思考四 • 随着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产生 了哪四大农学著作(必修三)?
西汉
氾胜之《氾胜之书》
魏晋南北朝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世 界上现存最早的杰出农书 元朝 王祯《农书》 明朝 徐光启 《农政全书》
•★本考点知识与外联系(对外拓展) 思考五 封建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存在 着必然的联系(必修一)? 两者是什么关系?
•★本考点知识与外联系(对外拓展) 思考六: 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小农经济的演变(纵向延 伸)
逐步 形成
春秋 战国
改革至 56改造成社 今社会 逐渐瓦解, 会主义集体 主义小 主导地位 农经济 经济 中国近代 1 1中国现代 1 1
8 4 0
9 9 4 5 9 6
9 7 8
•★本考点知识与外联系(对外拓展) 思考七 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社会主 义小农经济与封建小农经济有何异同?(联 系现实)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 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重 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 的。因此也称农耕文明。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点一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第1课 第4课第1子目)
阶段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中央集权制度 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 础,中央集权制度保护小农经济
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 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 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 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马克思选集》 第一卷.第693页)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 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 制 C、小农经济是专制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 础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PPT课件

1
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时期的生产工具
3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斧和石锄
4
石刀
石锄
石耜冠
石铲
石斧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5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骨耜是河姆渡人
从事水稻种植的主要
生产工具。
6
距今七八千年,我们 的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 工具——耒耜。耒耜的出 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 国农业进入了“石器锄耕” 阶段。
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 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32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33
谢谢大家
双齿木耒复原及 使用方法示意7 图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 刀砍草木 • 纵火烧荒 • 犁土播种 • 经常迁徙
8
2·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9
五谷:
粟
稻
黍
稷
麦
麻
豆
10
六畜:
猪 羊
马
牛
鸡
狗
11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起源: 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2、表现: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20
(三)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1)水利工程: 战国的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 白渠 龙首渠
高中历史 必修二 第一章完整全部教案及导学案经典练习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章完整全部教案及
导学案经典练习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了解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和实践过程
教学重点
1. 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和实践过程
教学难点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和实践过程
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
2. 课堂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教学讲解
1. 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和实践过程
二、导学案练
1. “五四”时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为什么说中国新文化运动是反对旧文化运动的,试举出两种典型的反对旧文化的成果。
2.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区别。
3. 识记题:请将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顺序列出:①北伐战争②五四运动③中国成立④辛亥革命。
4. 判断题: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 ()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就是反对旧文化的。
*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通过统一战线与国共合作打败外来侵略者的。
* ()中国成立时,中国的事实上的领导者是孙中山先生。
5. 解释下列概念:
* 中国的主要矛盾
* 五四运动
* 长征
* 人民战争
教学板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1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同步练习题和答案

第1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C.刀耕火种D.耒耕耜耕2. 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B.番薯C.水稻D.辣椒3. 《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
”这说明,战国时期( )A.土地私有出现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C.五谷开始种植D.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4. “药祖”神农(右图)在中国上古传说的帝王中,地位显赫,其主要原因是( )A.创制并推广铁犁B.创制耒耜,教民耕作C.推广牛耕技术D.使用大镰收获5.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记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这描述的是( )A.都江堰B.漕渠C.坎儿井D.白渠6. “春初砍山,众木尽噘。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刀耕火种C.耜耕D.耦犁7. 据《战国策》记载,秦国农业采用了“以牛田”的先进生产技术。
“以牛田”是指( )A.使用铁器B.用牛耕地C.刀耕火种D.耧车播种8. 叶茵《田父吟》诗云:“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
”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9. 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 ) 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10. 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的形成B.商业经济的发展C.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D.井田制的确立11. 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二——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
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
必修Ⅱ教材基本线索和整体结构
(1)纵向线索: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讲起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再到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及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束于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现状。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即现代化的进程。
(2)横向线索:本册教材展示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 从世界各地域、民族、国家间的互动联系角度揭示人类文明的演进,即全球史观。
总之,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
学习方法点拨:
如何学习经济史?
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
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产。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
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
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练习题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3、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①耒耜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②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使用③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普遍推广④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①③④
4、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6、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①③④
7、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8、.下列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耒耜②青铜农具③铁锄、铁犁④耧车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9、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使用
B.铁农具的出现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青铜器的制造
10、《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反映()
A .春秋时期牛耕出现 B.战国时期牛耕推广
C.春秋战国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1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西汉
1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这种方法是()
A.垄作法
B.代田法
C.区田法
D.精耕细作法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反映在小农经济时代,农民怎样一种生活状况?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参,此其分事也。
”材料三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加到11~12亿亩。
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1)从技术上看,材料一两种农具有何不同?据此谈谈你对中国农具不断改进的认识。
(2)对于材料二,请你从经济结构的角度指出为什么这种经营方式却能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
(3)依据材料三,请你说说人口膨胀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吗?并请你对这种现象作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