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1

合集下载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总理衙门的建立
• 原因: 原因:
1、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由疑忌变为依赖; 2、外国侵略者多次要求政府要员和他们直接交涉.
• 时间: 时间: 1861年 • 职权: 职权: 外交、通商、海关、修路、开矿、制造机械等。 • 作用: 作用:
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外交和内政,也是清朝 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垂帘听政
洋务运动
• 1、顽固派和洋务派 • 2、什么是洋务运动? 什么是洋务运动 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标榜“自强”“求富”, 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自救”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 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 作用: 1、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内容
• 前期 • 后期
口号:自强 口号 自强 口号:求富 求富 内容: 内容: 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1、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开办一些民用工业。 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1、开办一些民用工业。 兴办新式学校, 2、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 2、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 筹建了南洋、北洋、 人才和军事人才。 人才和军事人才。 三支海军。 三支海军。 设立翻译馆, 3、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 技书籍。 技书籍。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4、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总理 政变 解词军事工业“自强”内容— 评价表格 洋务
民用工业“求富”
办学堂 派留学生 创建海军
习题
返回
返回
“洋 务”:泛指一切与西方 有关的事务;这里特指西方先进的 科技。 洋务派:是指倡导开展并从事洋 务活动的封建官僚。 洋务运动:是指洋务派利用西方 先进科技希望“自强”的一系列探 索活动。 顽固派:是指对洋务运动持反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崇 厚
李鸿章 李鸿章 先在广东 张之洞 后迁武昌
湖北汉阳
张之洞
返回
返回
练习题
1、列举清政府的政局变化的表现。
(1)总理衙门的建立
(2)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3)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返回
返回
企业名称
安庆军械所
之 最
1861
创办 时间
安庆 上海 福建马尾 天津 上海 唐山
地 址
曾国藩
创办人
最早的兵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的军事工业 1865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湖北制造局 汉阳铁厂 规模最大 设备最齐全 1866 1867 1872 1877 1888 1890
1.放火焚烧圆明园的是: A 英国

B 英法
C 日本
D八国联军
2.发生在哪次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3.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总理衙门的建立 清朝政局的变动
1861 奕訢
中央机构半殖 民地化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1861
代表人:奕、曾、李、左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 —90年代

中国历史第三册——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中国历史第三册——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一)教学目地.要求学生掌握地基础知识:总理衙门地建立及其作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汉族官僚势力地扩大.洋务运动地原因、内容及对洋务运动地评价..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总理衙门是适应外国侵略者地需要而建立地,是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地产物.它地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中国地外交和内政.()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开始了她近半个世纪地反动统治.()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地目地是维护清朝地统治.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地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地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地扩张也起到了一定地抵制作用..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地评价,以培养学生对事物地分析和评价地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总理衙门地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洋务运动.难点:对洋务运动地评价.(二)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地进程.对于清政府来讲,当时外有侵略者地势力,内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可谓是内外交困.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地统治没有垮下来.它是靠什么力量支撑地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示,得出结论,引出课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地进一步勾结,导致了清朝政局地变动和洋务运动地兴起,这节课我们学习第课,清朝政局地变动和洋务运动(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建立地原因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没有专门办理外交事务地中央机构,只有礼部和理藩院兼管一部分具有外交性质地事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这个新职位,办理对外交涉事宜,由两广总督或两江总督兼任.对此,外国侵略者非常不满,多次出任新外交机构地首脑..年初,清政府为了适应外国侵略.(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职权范围及作用总理衙门是一个专门办理同外国交涉地机构,它有哪些职权范围呢?(请学生看书后回答.)从总理衙门地职权范围可以看出,它地权力很大,成为清政府地重要决策机构.那么,总理衙门地建立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首先,总理衙门是应外国侵略者地要求而建立地,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地产物.它表明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地态度,由以前地害怕、疑忌逐渐转变为讨好、依赖,其次,外国侵略者千方百计地干涉、操纵总理衙门地事务,从而达到控制清政府地外交和内政地目地.因此,总理衙门地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地外交和内政,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地标志.总理衙门建立后,中国对外交往地事务增多.师同文馆.这是一所专门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地近代学校.(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京师同文馆地设立,对传播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起了一些积极作用.总理衙门地建立,是清朝政局变动最突出地表现.这一时期,清朝政局地变动还表现为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争权夺利地斗争,这场斗争终于导致了一场政变地发生.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年)年,在清朝地首都北京,发生了一场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地政变.这场政变使慈禧太后上台垂帘听政,并把持中国朝政近半个世纪.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发动政变?她是怎样上台地?.政变地背景及经过(与学生一起回忆电影《垂帘听政》地部分情节.)年,咸丰皇帝病死在承德,遗诏由肃顺等八位大臣辅佐六岁地载淳,执掌政权.载淳地生母叶赫那拉氏和咸丰帝地皇后钮祜禄氏一同被尊为皇太后,也就是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权欲极大地慈禧太后想垂帘听政,遭到辅政大臣地反对,因而对八大臣极为不满.为了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地政变经过,并看课文"北京故宫养心殿东暖阁"插图.)"同治"(请一学生阅读课文注释"垂帘听政"、"同治".)慈安太后生性软弱,对政治不感兴趣,政权实际落入慈禧一人手中..政变地影响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一方面排除了肃顺等八大臣地势力,同时改组了中央机构,使受外国侵略者赏识"借师助剿",联合外国力量共同镇压太平天国,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起来.(可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过地太平天国运动,正是由于遭到中外反动势力地联合绞杀而失败地.)从此,慈禧太后开始了对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地反动统治.慈禧太后掌权以后,为了加强统治力量,一方面加紧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另一方面对内更加倚重汉族官僚地主地力量.因此,这一时期,清朝政局变动地又一个方面是汉族官僚势力地扩大.三、汉族官僚势力地扩大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朝封建统治地主要支柱八旗兵和绿营军因腐化堕落而丧失了战斗力,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从年月到年月,清军四易统帅,仍未能扭转溃败地局面.年,当太平军从武汉沿江而下直逼南京之时,咸丰皇帝束手无策,在朝堂上与群臣相对而泣.此时,却有一批地位不高又极端仇视农民革命地汉族地主出来办团练,组织反革命武装,给太平军带来巨大威胁,逐渐成为对抗太平军地主力.在此形势下,要维护清朝地统治,就不得不改变过去那种不敢对汉族官员委以重任地惯例.慈禧太后,开始倚重汉族官僚地主.前面我们学过地太平天国运动,同学们都知道汉族官僚地主举办地团练武装中,最凶悍地就是曾国藩地湘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慈禧上台以后,不仅曾国藩受重用,就连他所举荐地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汉族官僚也都受到清政府地重用.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族官僚势力地扩大,是清朝政局变动地又一个表现.四、洋务运动(世纪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内外交困,面对着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出现了顽固派和洋务派.在洋务派地推动下,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顽固派与洋务派地形成顽固派和洋务派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形成地统治阶级内部地两个不同地政治派别,这也是这个时期清朝政局变动地一个明显地表现.顽固派以慈禧太后为首,他们以"天朝大国"自尊,对世界毫无了解,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国事物,反对一切变革,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最保守,最腐朽地一个集团.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地先进技术,制造船炮,镇压人民,维护清朝地封建统治.这两派在本质上是相同地,都是要维护清朝地封建统治.区别仅在于对待外国事物地态度上.慈禧太后在内外交困地形势下,要保持清朝地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且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地洋务派,所以她暂时采取了支持洋务派地策略..洋务派地代表人物.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指一切外国地和关于外国地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地运动.从世纪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地内容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自强",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时,打出"自强"地旗号.其目地正如曾国藩所说地"可以剿捻,可以勤远略."即镇压人民反抗,维护清朝地统治.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由此可以看出洋务派办洋务地目地,是为了镇压人民,维护清朝统治."自强"是要强化封建统治阶级地力量.洋务派创办地主要军事企业.(指导学生看课文中"洋务派创办地主要工矿企业表"进行讲解)年曾国藩创建地安庆军械所,是洋务派开办地第一个军事企业,仿制样枪洋炮,用于镇压太平军.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地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地最大地近代军事工业.(指导学生看课文"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地机器房"插图并阅读插图地小字部分.)江南制造总局即是今天我国造船业地基地上海江南造船厂地前身.年左宗棠在福建马尾成立地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设备最齐全地一个船舶制造厂.它能够建造排水量为吨地巡海快船.洋务派创办地军事工业,是采用新式技术地封建官办工业.这些工业由封建官僚控制,经费由国家拨充,生产地武器直接供给清朝地军队使用.因此,生产从不计成本,不讲效率,再加上管理不善,官员们层层贪污,资金时常短缺.同时,这些军事工业对外国有很大地依赖性,从购买设备、安装运转、生产制造都依赖外国,而引进地技术,大多在西方已经过时,并不先进.军事工业地生产技术也多为外人垄断,甚至一部分管理权也落入外人之手.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从年代开始,洋务派便在继续举办军事工业地同时,打出"求富"地旗号,大力举办民用工业,想用民用工业获取地利润,来辅助军事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不足地问题.后期:开办一些民用工业"求富".洋务派开办地民用工业,主要有:(见课文表格)年李鸿章创办地轮船招商局;年张之洞在广东创办地织布官局,后迁到湖北武昌;年张之洞在湖北筹建地汉阳铁厂等.洋务民用工业地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地扩张,比如湖北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万多匹.筹划海防: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从年代中期到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三支海军,舰船主要向英、德两国购买,部分船只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造.年,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北洋舰队是当时中国最大地一支海军舰队.举办新式学堂为了适应洋务运动地需要,洋务派还举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还从中选派了几批留学生赴欧美和日本留学深造.以上是洋务运动地主要内容..洋务运动地历史评价洋务派从世纪年代至年代,办了年地洋务.洋务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我们应当怎样评价洋务运动呢?(在教师地指导下,组织分钟地课堂讨论.可提醒学生联系洋务派办洋务地目地和洋务运动地内容,然后由教师归纳.)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中一部分大官僚、大地主,为适应帝国主义和镇压农民革命地需要而推行地一场利用西方生产技术以挽救清朝封建统治地运动.洋务运动进行了年,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地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地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地发展.从年代开始,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地产生,也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地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地壮大.另外,洋务派兴办地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地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巩固知识(用习题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世纪年代初期,清朝政局有哪些变动?.洋务派是什么时候出现地?有哪些代表人物?.洋务派办洋务地目地是什么?洋务运动在客观上起了什么作用?。

晚清统治集团与洋务运动

晚清统治集团与洋务运动

“垂帘听政”的养心殿 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
第二节 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概说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 中学为内学, 中学治身心, 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 事” 今欲强中国, “今欲强中国,存中 则不得不讲西学; 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 先以中学固其根柢, 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 则强者为乱首, 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 人奴, 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 者”。 --《张之洞全集》 --《张之洞全集》 文祥
第三章 晚清统治集团与洋 务运动
第一节 北京政变 第二节 洋务运动 第三节 中法战争
第一节 北京政变
一、三大集团的形成
奕詝( 奕詝(1831年7月12日 年 月 日 -1861年8月22日),年 年 月 日),年 咸丰;庙号:文宗。 号:咸丰;庙号:文宗。 系道光帝第四子。 系道光帝第四子。
第一节 北京政变
未定稿补》 未定稿补》
第三节 中法战争
宗藩关系、 二、宗藩关系、越南战 事和朝政
法国对越南的侵略。 法国对越南的侵略。 中法在越南形成军事 对峙。 对峙。 清朝战和两派的争论。 清朝战和两派的争论。 刘永福与黑旗军。 刘永福与黑旗军。 北宁之役。 北宁之役。
冯子材
第三节 中法战争
二、宗藩关系、 宗藩关系、 越南战事和朝政
太后集团 “本王、大臣 本王、 等拟旨缮递后, 等拟旨缮递后,皇 太后、 太后、皇上钤用图 章发下, 章发下,上系御赏 二字, 二字,下系同道堂 三字,以为符信” 三字,以为符信”。 -----《 -----《军机处上 谕档· 谕档·赞襄政务王 大臣交内阁片》 大臣交内阁片》
慈安皇太后徽号册
第一节 北京政变
三十年来, “三十年来, 日在谣诼之中” 日在谣诼之中”。 《李文忠 海军函稿》 海军函稿》

第10课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第10课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科目] 历史[年级] 初二[考试类型] 同步试题[章节] 第10课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文件] c2s10.doc[标题] 第10课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内容](一)填空1.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以湘军首领______和淮军首领_______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势力日益扩大了。

(二)单项选择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留守北京,担任同英法议和的全权大臣是()A.琦善B.奕山C.曾纪泽D.林则徐二、课堂效果检测(一)填空1.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________。

由________充任办事大臣。

2.1861年,_____太后发动宫廷政变。

此后,通过_______的方式开始了她对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统治。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________派和_______派。

(二)单项选择4.下列各项事务,不属于总理衙门经管的是()A.外交事务B.修路开矿C.选拔官吏D.制造机械5.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人物有()A.曾国藩B.李鸿章C.左宗棠D.张之洞6.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的时间是()A.1861年B.1865年C.1885年D.1890年(三)多项选择7.下列选项中,由洋务派筹划、兴办的是()A.设立翻译馆B.改组军机处C.兴办新式学校D.筹建海军8.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有()A.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清统治政策的调整及影响概要

清统治政策的调整及影响概要
同 2学西方 目的 抵制侵,维护封专 局限性 没学制度 结果 失败
1内容 军技 军技+工艺技术+教育 异
2目的 抵侵 主要对内,对外妥协退让
3实践 基本无 大规模
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和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机 器设备和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这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中国也由此开始走上近代化(现代化)道路。
未6

2、军工主要镇压革命 3、民工主要解决军工困难 4、很大程度受控于洋人 5、经营管理腐败
能、 富自 强救

洋务运动时中国工业化进程与西方主要资国工业化进程有什么不同
1领导:资阶,地级洋务派 2进程:轻工 重工,民工 军工,
军工 民工 ,重工 轻工,国营 私营 3方式:民间自发 自由竞争,官办 商办 4程度:工革 蒸汽时代,刚引进少数机器
19世六七十封国走上近代化的三大改革分别是什么,结果 有何不同,原因又是什么
俄,1861改革 中,洋务运动 日,明治维新 俄,封 资,加速资发,封残 落后 中,近代化第一步,未能富强 日,封 资,摆脱民危,资强国
根因:对新旧制度的不同态度
内 农民起义
主要 (首要、镇压革命

直接) 目 的
根护 本清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达到自强御侮的最终目的,但 它是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的第一次大规模实 践,它使中国迈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
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未触动中国的旧制度和旧的 生产关系。
1、军事近代化


2、经济近代化(工业化)
3、教育近代化
洋务运动的 指导思想
洋务派-顽固派
3、新思想:
“中体西用”
4、推动支持: 总理衙门 地方实力派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教案二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教案二

教案二: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清朝政局的变动,掌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重大事件。

(2)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史料实证,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识清朝政局的变动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增强民族责任感。

(2)让学生体会到洋务运动的艰辛,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政局的变动,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局发生了哪些变化?(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清朝政局的变动(1)鸦片战争:分析战争原因、过程和结果,强调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战争原因、过程和结果,强调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甲午战争:分析战争原因、过程和结果,强调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洋务运动(1)背景: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强调内忧外患的压力。

(2)内容:介绍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如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修建铁路、电报等。

(3)影响: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强调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4.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1)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2)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如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一批新兴产业等。

(3)讨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如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封建经济结构,无法实现国家富强等。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6.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史料,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四、教学反思1.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充分利用史料,提高学生的实证能力。

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之比较

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之比较

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之比较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洋务运动和二十世纪初的清末新政有许多共同之处,亦有许多可探讨的问题。

对这两个历史事件进行对比研究,弄清二者的关系、性质及各自的历史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两大运动都是由清政府所掀起的近代化运动。

虽然到最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但它毕竟使封建的中国向资本主义近代化方向前进了一步。

看待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需要从横向和纵向来进行分析。

横向分析主要包括其各自的历史背景、涉及内容以及产生的效果,而纵向主要是以清末谋求近代化为主线,在认识层面上一次比一次深入,在变革范围上一次比一次宽泛。

每一次变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历史背景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清末新政:清朝末年,由于国内义和团运动以及列强的政治压力,清政府处境艰难,举步维艰。

财政上也出现了严重的亏空,这使清朝统治着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已经开始动摇。

因此,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成为统治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都发生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主观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国家机器,巩固满族贵族的统治。

同时两者又都有迎合帝国主义的表现。

涉及内容洋务运动:“推积弱所由来,叹振兴之不早”,“农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

”目的是“以期渐图富强”。

这期间,洋务派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民用企业。

与此同时,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又进一步扩建北洋舰队,修建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巩固国防。

清末新政:清政府在经济上开始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同时也更加注重发展教育,废科举,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在军事方面,编练新军,裁汰旧军。

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政治制度方面的变革,包括“裁冗衙” 、“裁吏役” 、“停捐纳” 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组建内阁预备立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内容]
(一)填空
1.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以湘军首领______和淮军首领_______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势力日益扩大了。

(二)单项选择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留守北京,担任同英法议和的全权大臣是()
A.琦善
B.奕山
C.曾纪泽
D.林则徐
二、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________。

由________充任办事大臣。

2.1861年,_____太后发动宫廷政变。

此后,通过_______的方式开始了她对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统治。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________派和_______派。

(二)单项选择
4.下列各项事务,不属于总理衙门经管的是()
A.外交事务
B.修路开矿
C.选拔官吏
D.制造机械
5.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人物有()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6.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的时间是()
A.1861年
B.1865年
C.1885年
D.1890年
(三)多项选择
7.下列选项中,由洋务派筹划、兴办的是()
A.设立翻译馆
B.改组军机处
C.兴办新式学校
D.筹建海军
8.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有()
A.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