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
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1)

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1)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时间,这一时期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为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基础。
下面将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近代史的脉络。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发生在1861年至1895年间,是崇尚西方技术和文化的一次浪潮。
洋务运动推动了火器和炮制造、造船、铁路、航运等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是中国向工业化过渡的重要阶段。
但是,洋务运动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洋务运动的推行过于急功近利,缺乏长期性的发展规划,加之政治腐败,导致大量浪费和贪污。
另一方面,洋务运动也没有解决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其意义被人们怀疑。
二、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其主要目的是推进西方的民主、科学和法制,促进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
但由于政治反对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阻挡,戊戌变法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尽管如此,戊戌变法也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中国的民主意识和民族觉醒,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使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即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
这个思想体系成为中国革命最根本的理论基础。
四、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奠定了新文化运动、新思想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
五四运动促进了国内外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因此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分裂。
五四运动使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观念发生了广泛的变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史中重要的历史事件。
总之,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脉络可以分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四个阶段。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探索史
洋务运动 维新运动 辛亥革命
考点24: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 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b)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 的帝国,不顾时势、荏苒安于现状,由于被 强力排斥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 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 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一场殊死的搏斗中死 去。
(19世纪90年代)
西 学 为 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洋务运动破产
(1895年)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背景:《要求马关拒条签约、》迁签都订、,变康法有等为等 时间: 1898年
标志事件: 公车上书(1895年) 领袖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主要内容
主张在政治上向 西方学习,实行
君主立宪制
思考:
• 维新派的主张在变法中能都得到实施吗? •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向西方学习屡受挫折的原因:
1、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 望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
2、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严重 束缚;
3、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相对薄弱;
4、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等。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启示:
1、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或 革命派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性质,都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
结果中动说大国失在明所甲什望午么。战?争中的地惨主败阶(标级志不),能使救人中们对国这场运
开平煤矿
江南制造总局
总理衙门
洋务运动
口号
内 轮船
招商局
筹划海防
容
李鸿章
考点25 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C)

2、洋务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 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 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3、洋务派代表
中央代表: 地方代表:
恭 庆 王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4、洋务运动的目的与性质
洋务运动是指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自 上而下推行的一场以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机 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富国强兵为 目的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它开始于19世纪60 年代,到90年代告一段落。
京师同文馆旧址
• 思考:
洋务运动最终结果怎样?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是什么? 1、洋务派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 了外国的侵略,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 势力的压迫。所以最终失败。
2、仅仅片面地在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 方面学习西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彻底 的政治革新。(改革不够彻底,没有进行政治 的改革.)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 至90年代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1911年
19
1898年
领导阶级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维护 或建立的 政体 向西方学 习的领域 性 质
地主阶级 (洋务派)
奕 、李鸿章 君主专制 军事、经济、 教育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康有为 君主立宪制 除军事、经济、教育外,还向西 方学习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时间
背景 代表人物Biblioteka 1911年 “ 戊戌变法 的失败使资产阶级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 命推翻清朝统治。 资产阶级革命派 (派别) 孙中山 等。
目的、主张
内容
学习西方,实行民主共和制,发展资本主义
1、1905年孙中山创立了 中国同盟会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 “三民主义” 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发展为 。 2、1911年10月,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成立革命政府,这次革命称 为 辛亥革命 。
考点30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并探讨它们的影响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经过: 1911年10月,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各地 纷纷响应, 清王朝统治迅速瓦解。 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 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中国进 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领导阶级及代表人物: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 孙中山等。 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12. 近代化始终是近代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探索充满 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这是普遍的规律。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近代化(也叫早期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 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 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思 想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 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正好相反。 (1)对于学者所说的西方近代的变革过程,请你结合17—19世 纪中期西方在制度方面、器物方面变革的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制度变革: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器物变革:开展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 社会生产力,步入“蒸汽时代”。
1.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 口号与目的:“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及阶级属性:奕、李鸿章、左宗 棠、曾国藩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主张:在政治上不触动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的 前提下,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学习西 方。
措施: •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 •兴办轮船、铁路、采矿、纺织等新式民用企 业(上海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 航运企业); •兴办新式学堂(同文馆是中国最早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 •设立总理衙门(是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机构)。
考点27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结合两张图片,说说辛亥革命取 得了哪些成果?(意义) (1)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 武昌起义 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清帝退位诏书
辛亥革命
材料一:
清帝退 位诏书 轮船招商局 京师大学堂
甲
材料二:
1842
乙
1895 1898 1901 1911
同 文 馆
③
轮 船 招 商 局
②
总 理 衙 门
④
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
政治 裁并机 构,精 简人员, 任用维 新人士, 准许百 姓向朝 廷上书 经济 设农工 商总局 和铁路 矿产总 局,鼓 励私人 兴办工 矿企业 军事 文化教育 训练新 废除八股 式陆军,文,开办 裁减旧 新式学堂 军队 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 书籍,派 人出国留 学
丙
年份
··
A··Biblioteka · ·B C(19世纪60—90年代)
材料三: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 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 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
1 3 、请将材料一中的甲、乙、丙分别填入材料二中 、结合材料一、二,材料三中“新的社会力量” A、 2 、请用一句话概括甲乙丙所代表的三次探索活动对 B 是指什么阶级?“先进理论”是指什么理论?“救 、C的相应位置,并分别写出甲、乙、丙所代表的三 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 次探索活动的名称。 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是指什么道路?
武昌起义 京师大学堂
) ) )
同文馆
A
清帝退位 诏书
B
1861年安庆军械所 公车上书
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
英、法、美等大国崛起的三个阶段:
1、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运动
2、制度层面的变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制度。如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美国建立共和政体。
3、技术层面的变革,进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二、五四运动 P100—101
1、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①前期(第一阶段)
中 心: 北京 参加者: 学生 方 式: 集会、示威游行 主要事件: 火烧赵家楼
中 心: 上海 ②后期(第二阶段) 参加者: 工人、商人、学生
方 式. : 罢工、罢市、罢课
3、结果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4、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①陈独秀 创办《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②胡适 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③鲁迅 创作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④李大钊 发表了《新纪元》,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5、影响 是一场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 民的觉醒,也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为马克 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条件
.
(一)、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概况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指导书》 2、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3、内容 (涉及思想文化和文学领域)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批判儒家学说,“打倒孔家店”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倡导白话文
1、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
背景 时间 目的 领导者
内忧外患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9月 19世纪60—90年代 21日,历时103天 为了扑灭人民起义 救亡图存,使中国强 和强化封建统治 大 以官僚和地主阶级为 代表的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 同
代表人物 奕訢、李鸿章 内容
洋务运动
不 性质 同
4.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1898
年)
(1)背景: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 (1895—1898)的序幕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在 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们十分愤慨。他们在康有为 的带领下,给光绪皇帝上了一封奏疏,要求拒和、 迁都、变法,这次上书也就被称为“公车上书”。 (2)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康有为 (3) “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光绪皇帝采纳维新 派的建议,颁布诏书,开始变法,被称为“戊戌变 法”(百日维新)。
考点25: 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的概况及影响 (a)
面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 程 1.爱国将士的奋勇抵抗 • 鸦片战争 虎门战役 关天培 英勇牺牲 • 甲午战争 黄海战役 致远舰 邓世昌 英勇牺牲 2.人民的奋起斗争 •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徐骧领 导义军抗日 英勇牺牲 • 1851—1864,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洪秀全领导的 太平天国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和外国入 侵者 • 1899—1900,朱红灯领导义和团运动 沉重打击 了中外反动势力 (反抗西方列强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 妥协退让,避战求和)
3.统治阶级内部的救亡图存运动
(1)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 《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 夷”,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考点29_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并探讨它们的影响

洋务运动失败启示:
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戊戌变法
政治派别: 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诏书,戊戌变法 开始。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皇帝, 捕杀维新派,变法失败。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1898年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等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1911年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奕、李鸿章等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性质
政治主张
向西方学习, 实现“自强”和“求富”
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下, 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说说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发展变化?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898年地主阶级洋务派奕?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时政治派别代表人物性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手作领导阶级目结间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习西方技术学习西方技术改良导学60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没有找到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改良导学60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制暴力革命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异同段用的果概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异同相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平煤矿
江南制造总局
总理衙门
洋务运动
口号 内
轮船 招商局
“自强” 富”
“求
近代民用工业 近代新式海军 近代新式教育 (19世纪90年代)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洋务运动破产
(1895年)
筹划海防
建新学校 容 派留学生
中 国 近 代 化 的 开 端
中 学 为 体
李鸿章 (1823 —1901 )
西 学 为 用
中国向西方学习屡受挫折的原因:
1、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 望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 2、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严重 束缚;
3、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相对薄弱;
4、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等。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启示:
1、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或 革命派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性质,都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 2、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 的成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26页
林则徐、 魏源的主张
“师夷 长 技 以制夷 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的努力与尝试
洋务运动
关于洋务运动,你知多少?
开始的时间: 19世纪60年代 运动的口号: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 奕诉、李鸿章、曾国藩等 主张: 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学习西方; 具体措施: 影响: 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 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工业的 开始,虽然没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促进了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的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但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标志),使人们对这场运 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结果说明什么? 动大失所望。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要寻找一条适合 自已国情的革命道路。
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区别:
维新派
革命派
推翻清朝,争取 国家独立,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改变封建土地 所有制
目标
提倡西学,兴民权,希 望通过变法,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 君主立宪政体
斗争 形式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革命,暴力手段
比较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三者核心思想的异同点: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屈辱史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探索史
洋务运动 维新运动 辛亥革命
考点24: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 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b)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 大的帝国,不顾时势、荏苒安于现状,由 于被强力排斥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 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 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一场 殊死的搏斗中死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请举出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3)综合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 上有何变化?
2)清政府瓦解 3)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 就任临时大总统 4)1912年4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中国进入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一、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地点、成员 : 1905年、日本东京、华侨。
(2)纲领、革命目标、性质:
①纲领:驱除 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结果 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等 背景: 要求8年
标志事件: 公车上书(1895年)
领袖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主要内容
主张在政治上向 西方学习,实行 君主立宪制
思考:
• 维新派的主张在变法中能都得到实施吗? •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顽固派的阻挠
②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③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领导者: 孙中山 指导思想: 民族、民权、民生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 1、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进入了北 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不断,人民生活 困苦。
2、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存 在软弱性和妥协性
3、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它的失败给我们哪些启示?
• 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在中国行 不通,革命人士认识到只有 推翻清政府,才能建立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
准备:1)资产阶级思想的转播:邹容《革命军》
2)1905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
经过:
1)1911年10月,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