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1)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1840年——1949年)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反帝反封建。
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3.分期(1)清朝后期的统治(1840—1912年)(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4.清朝后期的统治。
五次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六大运动或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农民阶级] 辛亥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1.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结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3.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4.分期:(1)建党时期(1919—1924年);(2)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5.建党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6.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详解

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开端
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南京 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
条约》签订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态完全形成,于此同时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侵略。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 宣布:“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 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 近代史结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结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
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
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一)鸦片战争 (二)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开端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 (五)国共内战 (六)抗日战争 (七)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 争开始 (八)新中国成立
鸦片战争
一、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它展示了中华 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胜利是第一次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2年,英国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 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中,一些爱 国知识分子惊醒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 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而 发动的侵华战争,美俄坐收渔人之利。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 条约》、《北京条约》等,是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 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 度,进一步加深了。
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

国共内战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起“八
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城市中心论 的指导下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均失败。在危急关头,毛泽东
领导秋收起义余部转向井冈山,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
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迅速发展壮大。这时,由于受王明“左 ”倾思想的影响,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 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 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为中国革命保留了革命火种。
抗日战争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
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
,中国作为主要战场, 钳制了日军的60%兵力 。一直到1945年,中国 人民坚持了八年抗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 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 9日日本正式对中国战区 投降,并签署投降书,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义开始了侵华战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和 “八一三事变”先后爆发,全面侵华战争 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中国人民开 始了全面抗战。
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
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 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从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
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 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 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迅
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 民主、统一的道路,开 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新时期。
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一)鸦片战争 (二)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开端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 (五)国共内战 (六)抗日战争 (七)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 争开始 (八)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

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 鸦片战争爆发—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两对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任务:民族革命(反侵略) 民主革命(反封建) 四条线索 : 屈辱史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抗争史 :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历史 探索史 :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历史 发展史 :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近代化之路)
(3)后果及影响: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②、清政府完全成为
的工具。③中国完全陷入
社会的深渊。
5、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1931-----1937 全面------1945)
(1)起因: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规模最大的经济危机,日本为了摆脱危机,加紧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2、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
派和
派,洋务派主张利
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不管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
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时
间:19 世纪 60----90 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发起的
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后期:传播
主义。
性质意义:是一场空前的
运动,促使人们追求
和
,探索救国救民的
真理,为
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四、无产阶级的探 索
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从清朝末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新中国的建立。
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历史大事都与这一发展脉络密切相关。
1、鸦片战争(1839–1842年):清朝末年,由于政治混乱、军事劣弱,给英法赋予了侵略清朝的理由,英法联军在中国境内作战,最后以清朝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终,中国遭受重创,开始了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
2、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矛盾与冲突(1850-186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断出现的外国侵略行动,以及国内的社会动荡,使中国出现了乱象。
3、洋务运动(1860-1894年):洋务运动是清朝在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使中国走上了一条以开放和改革为主要特征的发展之路,但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4、清末民初(1894-1911年):清帝退位、清朝灭亡,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王朝,孙中山先生成立了中华民国,中国近代历史正式进入另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5、国民党政府时代(1912-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经历了混乱的革命和战争的日子,同时也出现了
不少改革,以降低中国社会的矛盾,但诸多问题仍然存在,最终在抗日战争中失败而灭亡。
6、新中国建立(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在中国建立了新的中国,开启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走的新历史,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也得以完成。
高中历史中国革命史概括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高中历史中国革命史概括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中国历史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历史长河,其中一个重要的篇章就是中国革命史。
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等各个阶段。
中国革命的发展脉络,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也塑造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韧精神。
一、辛亥革命——中国封建帝制的瓦解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第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国家,孙中山成为致力于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进步的伟大先驱。
二、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兴起和文化觉醒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新文化运动,起源于反对巴黎和约的激愤和愤怒,发展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表达了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质疑和反叛,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倡导西方文化和思想的革新。
这次运动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三、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开始和国民政府的建立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武装革命斗争,以推翻北洋政府和统一中国为目标。
这场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统一领导地位,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也奠定了中华民国的实际政权。
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农民阶级的觉醒和革命斗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深刻影响的大规模革命战争,其主要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场战争深受农民阶级和贫苦劳动者的支持,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团结与抵抗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持久战争。
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V1

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V1
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今的历史,涵盖了清末、
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下面将从时间顺序上进行整理:
1.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中国与英国的战争,导致中国被迫
开放多个港口,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2. 太平天国运动(1850年-1864年):由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最
后失败。
3. 戊戌变法(1898年):清政府进行的改革,结果遭到保守派反对,不久被废除。
4. 辛亥革命(1911年):以孙中山为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
5.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孙中山成立国民政府,后来蒋介石
继任。
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6. 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日本侵略中国,中国各个地区都展
开了英勇的抗战。
7. 解放战争(1945年-1949年):以共产党为主导的解放战争,最终
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新中国。
8. 新中国时期(1949年至今):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社会经历了很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
总之,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中经历了很多的变革和挑战,但是始终保持
了自己的尊严和团结,建立了一个独立、自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
近代史脉络整理

专题一苦难与抗争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最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亿两白银3、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剿共3、制造大屠杀: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1)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1)
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段
时间,这一时期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一系列重大事件,为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基础。
下面将从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近代
史的脉络。
一、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发生在1861年至1895年间,
是崇尚西方技术和文化的一次浪潮。
洋务运动推动了火器和炮制造、
造船、铁路、航运等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是中国向工业化过渡的重要
阶段。
但是,洋务运动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洋务运动的推行过于急
功近利,缺乏长期性的发展规划,加之政治腐败,导致大量浪费和贪污。
另一方面,洋务运动也没有解决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其意义被人们怀疑。
二、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其主要目的是推进西方的民主、科学和法制,促进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
但由于政治反对势力和帝国主
义势力的阻挡,戊戌变法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尽管如此,戊戌变法也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一定程
度上唤醒了中国的民主意识和民族觉醒,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三、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的
封建统治,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基础,使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即民族独立、
民主政治、民生幸福。
这个思想体系成为中国革命最根本的理论基础。
四、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奠定了新文化运动、新
思想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
五四运动促进了国内外资本主义
的发展,但也因此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分裂。
五四运动使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观念发生了广泛的变化,推动了中
国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史中重要的历史事件。
总之,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脉络可以分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
命和五四运动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的重大事件说明了中国在现代化
和民族独立方面所经历的扭曲与坎坷,也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发挥了
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悉心总结、分析,也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
提供思路和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