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报告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报告

应在生产厂控制范围内
含水率(%)
应在生产厂控制范围内
结论
声明
签发:审核:检测:
注: 本表由检测机构填写,一式三份,检测机构、委托单位、监理单位各留一份。报告左上角加盖计量认证CMA章,右上角加盖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专用章有效。
含气量(%) ≤
6
1h经时变化量
塌落度
-
含气量
-
凝结时间之差
(min)
初凝
-90~+90
终凝
-90~+90
抗压强度比(%)
1d≥
180
3d≥
170
7d≥
145
28d≥
130
收缩率比(%)
28d≤
110
相对耐久性(200次)%≥
-
匀质性
含固量(%)
应在生产厂控制范围内
密度(g/cm3)
应在生产厂控制范围内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报告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使用部位
委托编号
样品名称
见证人
样品状态
掺量
规格型号
委托日期
检验日期
签发日期
Th产厂家
检测性质
依据标准
GB 8076-2008, GB/T 8077-2000
检验用水泥
检 验 结 果
受检混凝土性能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实测值
单项判定
减水率(%) ≥
25
泌水率比(%)≤
50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厦门建科院集团(XMABR)
5
m2 m0 Xg 100 m1 m0
X g ——固体含量,%
m2 ——称量瓶加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m0 ——称量瓶的质量,g;
m1 ——称量瓶加试样的质量,g。
厦门建科院集团(XMABR)
6
允许差
• 室内允许差为0.30%; • 室间允许差为0.50%。
厦门建科院集团(XMABR)
20
在同一溶液用移液管再加入10 mL0.100mol/L的氯化钠标液,继续用 硝酸银溶液缓慢滴定,得到第二个等当点, 记录电势和对应的硝酸银溶液消耗的体积
用二次微商法算出硝酸银溶液消耗的体积V1、V2;
• 结果计算
通过电压对体积二次导数(即△2E/ △V2)变为零求 出滴定终点,用内插法求出。
厦门建科院集团(XMABR)
2
一般规定
•
•
试验次数与要求 每次试验次数2次,用2次试验结果平均值表示 测定结果 水为蒸馏水,化学试剂为化学纯试剂 允许差 室内允许差:同一试验室、同一人员,采用本标 准方法分析同一样品时,两次分析结果应符合允 许差的规定。如超出范围,应在短时间内进行第 三次试验,试验结果与前两次或任一次结果之差 符合允许差时取其平均值,否则重做。
测量:先用水,再用测试溶液冲洗电极,然后将 电极浸入溶液,摇动试杯,使均匀,稳定1min 后读数,即为pH值。 允许差 室内允许差为0.2; 室间允许差为0.5。。
厦门建科院集团(XMABR)
15
氯离子含量
• 试剂 硝酸(1+1) 硝酸银溶液(17g/L):17g硝酸银水溶解后放入 1L棕色容量瓶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1000mol/L 氯化钠标液标定; 氯化钠标液:称取10g氯化钠于己于130-150℃烘 干2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精确称取5.843g, 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L,摇匀; 硝酸银溶液的标定:用移液管吸取10mL的 0.100mol/L的氯化钠标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 至200mL ,加4mL硝酸溶液,在电磁搅拌下, 用硝酸银溶液以电位滴定法测定终点,再加入10 mL的0.100mol/L的氯化钠标液,继续用硝酸银 溶液滴定至第二个终点,用二次微商法计算硝酸银 溶液消耗的体积V01 、V02 :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记录(三)

复核
(g)
单值
平均值
300
(10)砂浆减水率
砂浆 种类
试样 编号
水泥 质量 (g)
标准 砂质 量(g)
外加剂 掺量 (%)
外加剂 质量 (g)
流动度 (mm)
用水量M(g) 单值 平均值
砂浆减水率(%)= [ M0-M1)/M0]×100
基准
砂浆
M0 掺外加
剂砂浆
M1 试样
在工作曲线上
(11)总碱量(Na2O+0.658K2O) 在工作曲线上 被测溶 氧化钾含量 氧化钠含量
总碱量
质量 m(g)
查得每100ml 被测液中氧化
钾含量 C1(mg)
查得每100ml 被测液中氧化
钠含量 C2(mg)
液稀释倍数 n
XK2O(%)= [ C1×n)
×0.1
XNa2O(%)= [ C2×n) /m]×0.1
X总碱量(%)= 0.658XK2O+试验
计算
济青高速铁路有限公司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记录(三)
试样编号
记录编号
样品产地
代表数量
规格种类
委托编号
委托日期
试验日期
表号:铁建试录027 批准文号:铁建设函[2009]27号
试样编号 产地
水泥 品种 等级
(9)水泥净浆流动度
用水量 外加剂掺量 外加剂质量 水泥净浆流动度(mm)
质量(g) (g) (%)
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检测报告

JB010602外加剂受检混凝土性能试验检测报告
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
委托/施工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样品名称
外加剂种类样品描述
试验依据判定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生产厂家
代表数量生产批号
外加剂掺量生产日期
序号检测项目技术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判定1减水率(%)
2泌水率比(%)
3含气量(%)
4凝结时间之差(min)初凝终凝
51h经时变化量坍落度(mm)含气量(%)
6抗压强度比(%)
1d 3d 7d 28d
7收缩率比(%) 8相对耐久性(200次)(%)检测结论:
备 注:
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检测报告
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
委托/施工单位委托编号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样品名称
外加剂种类样品描述
试验依据判定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生产厂家生产日期
代表数量生产批号
序号检测项目技术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判定1氯离子含量(%)
2总碱量(%)
3含固量(%)
4含水率(%)
5密度(g/cm3)
6细度(%)
7pH值
8硫酸钠含量(%)
检测结论:
备 注:。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记录(二)

空白试验消耗葡萄糖溶液体积V0(mL)
试样溶液消耗葡萄糖溶液体积
V(mL)
还原糖含量X还原糖(%)
X还原糖=(V0-V)×5/m
单值
平均值
(10)甲醛含量
样品质量m(g)
样品溶液吸光度A1
空白溶液吸光度AO
分光光度计波长(nm)
扣除空白后的吸光度A=A1-AO
扣除空白的吸光度对应工作曲线上的甲醛含量ml(ug)
试样中游离甲醛含量:W=5*10-4m1/m(%)
含固量X固(%)
折固后甲醛含量W/X固(%)
附注:
试验计算复核
V=[(V1-V01)+(V2-V02)]/2
硝酸银溶液当量浓
度c(mol/L)
外加剂
试样质量
m(g)
空白液加10ml氯化钠标准液消耗硝酸银溶液体积V01(mL)
空白液加20ml氯化钠标准液消耗硝酸银溶液体积V02(mL)
试样溶液加10ml氯化钠标准液消耗硝酸银溶液体积V1(mL)
试样溶液加20ml氯化钠标准液消耗硝酸银溶液体积V2(mL)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记录(二)
委托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记录编号
施工部位样品编号
样品产地代表数量
规格种类试验日期
(6)泡沫性能
试验
方法
减水剂溶液起始体积
V(mL)
摇动次数(次)
摇动后泡沫最顶点体积
V1(mL)
发泡体积
V1(mL)
消泡时间
T(min)
(7) 氯离子含量
外加剂中氯离子所消耗的硝酸银溶液体积V计算公式
氯离子含量XCL(%)
XCL=[(c·V×35.45)/m]×0.1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减水剂、引气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等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控制、质量检验和质量仲裁。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4316—1977《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pH值测定——电位测定法》、ISO304—1978《表面活性剂——用拉起液膜法测定表面张力》、ISO672—1978 《肥皂——水分的挥发物含量的测定——烘箱法》、ISO696—1975《表面活性剂——起泡力的测量——改进罗氏法》、ISO4323—1977《肥皂——氯化物含量测定——电位滴定法》和ISO6889—1982《表面活性剂——用拉起液膜法测定界面张力》。
本标准规定溶液浓度均为重量体积百分比浓度(即1g外加剂固体物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称为1%浓度溶液)。
溶液均和蒸馏水配制。
1固体含量试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外加剂的固体物的百分含量。
11仪器a.分析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1mg);b.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1~200℃);c.带盖称量瓶(25×65mm);d.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12试验步骤121将洁净带盖称量瓶放入烘箱内,于100~105℃烘3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重,其质量为m0。
122将被测试样装入已经恒重的称量瓶内,盖上盖称出试样及称量瓶的总质量为m1。
试样称量:固体产品10000~20000g;液体产品30000~50000g。
123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放入烘箱内,开启瓶盖,升温至100~105℃烘干,盖上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重,其质量为m2。
13结果计算固体物含量按式(1)计算:m2-m0固体含量(%)=---------×100 (1)m1-m0式中:m0——称量瓶的质量,g;m1——称量瓶加试样的质量,g;m2——称量瓶加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外加剂匀质性试验原始记录

试验编号
试验日期
年月日
型号名称
代表批量
生产厂家
样品状态
掺量
占水泥质量的%
试验温湿度
℃ %
主要仪器设备
检测项目
试验数据
试验结果
细度/密度(%) / (g/mL)
编号
1
2
试样质量(g)
筛余物质量(g)/试样体积(mL)
细度(%)/密度(g/mL)
固体含量(%)
称量瓶质量g
称量瓶加试样质量g
烘干后称量瓶加试样质量g
固体含量(%)
PH值
用水量mL时,
水泥净浆流动度mm
初始
30 min
60 min
水泥砂浆减水率(%)
基准砂浆用水量mL
掺外加剂砂浆用水量mL
水泥砂浆减水率(%)
执行标准
备注
结论
试验:审核:
第1页共1页
外加剂匀质性试验

外加剂匀质性试验 10.2.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水泥混凝土中外加剂的匀质性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性能减水剂(早强型、标准型、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标准型、缓凝型)、普通减水剂(早强型、标准型、缓凝型)、引气减水剂、泵送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防水剂、防冻剂、和速剂共十一类混凝土外加剂。
10.2.2 含固量10.2.2.1 方法提要将已恒量的称量瓶内放入被测液体试样于一定的温度下烘至恒温。
10.2.2.2仪器天平:分度值0.0001g ;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温度方位0℃~200℃; 带盖称量瓶:65mm ×25mm ; 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10.2.2.3 实验步骤10.2.2.3.1 将洁净带盖称量瓶放入烘箱内,于100℃~105℃烘30min ,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 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重,其质量为m 0。
10.2.2.3.2 将被测液体试样装入已经恒重的称量瓶内,盖上盖称出液体试样及称量瓶的总质量为m 1。
10.2.2.3.3 将盛有液体试样的称量瓶放入烘箱内,开启瓶盖,升温至100℃~105℃(特殊品种除外)烘干,盖上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 后称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重,其质量为m 2。
10.2.2.4 结果表示 含固量X 固按式(1)计算:)1(100102⨯--=m m m m X 固式中:固X ——含固量,%;m0——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称量瓶加液体的质量,单位为克(g ); m2——称量瓶加液体试样烘干后的质量,单位为(g ); 12.2.2.5 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 重复性限为0.30%; 再现性限为0.50%。
10.2.3 含水率10.2.3.1方法提要将已恒重的称量瓶内放入被测粉状试样于一定的温度下烘至恒重。
10.2.3.2 仪器 要求如下:天平:分度值0.0001g ;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温度范围0℃~200℃; 带盖称量瓶:65mm ×25mm ; 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