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语文第10单元10人间词话十则讲义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第十单元《人间词话》十则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

• 二是进一步分析了两派的联系和渗透。指出“造 境〞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 根于客观世界;“写境〞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 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实质上强 调了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花不语〞“乱红〞,雨横风狂, 落花飘零,哀伤——有黄昏,惜春 伤春的“我〞 ,面对着雨横风狂、 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 无可奈何的伤感。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 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 幕不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 贵族公子的寻欢作乐的地方,他 们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章 台路。 春天将过去,下了狂风大 作的三月雨,重门将黄昏风光掩 闭,也无法留往春意。泪眼汪汪 问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花儿默默 不语,只有纷乱的落花,零零落 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王国维所谓的 “无我之境〞并不是 指一般意义上的“无 我〞,而是指诗中景 物不带任何的主观感 情及个性特征。
陶渊明的隐逸生 活,物我两忘,物我 交融,而称为“无我 〞。
元好问?颖亭留别?
“寒波〞二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句寄托了诗 乾北九借坤风山。展 三 郁清日峥眺雪 嵘,, ,万太了景素不假秉受设元陵相化跨。。人 情 自的,己向他也往希化之望作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寒波、白鸟,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融入那画面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中去。
第二至六那么,从不同角度论述 “境界〞问题。
高中语文第10单元10《人间词话》十则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名 词 (m íng cí), 指 深 入 生 活,细致 地 观 察 、 体 验 (tǐy à n )等 。 与 “ 外 ”相对 (2)内今将《军赤外壁托 之服 战从 之(ch名 ì名而bì内词.zh怀,ī 犹zh内豫àn心之)》计 距关 ,动毋 词内. 诸, 侯通“《 鸿纳 门” 宴, 》接 纳
第十九页,共62页。
二、阅读课文第四至七则,回答问题。 3.请赏析“‘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 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段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无我之境”是美的,“有我之境”更是美的。“闹”与“弄”二字都是 作者的主观情绪,其二字透出“有我之境”之美。也因其二字使之成为千古绝唱, 因而,词作的“有我”意境美同样值得推崇。这是王国维在文学史上首次提出和肯 定词作的“有我之境”美。
第十七页,共62页。
【答案】 写境者,即以客观之笔写现实之境。譬如“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 去秋无际”等。造境者,即以主观之笔写虚拟之境,譬如“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 归”“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等。
高中语文第十单元第10课《《人间词话》十则》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 《红楼梦》中有一段写林黛玉听戏文,听 到的是《牡丹亭》里的一句“原来姹紫嫣 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之后 感叹一句“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 人只知道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 味。”今天,同学们喜欢听流行歌曲,那 么我们是否有意识地去感受了歌词里婉转 的情思与深远的意境呢?希望今天的课能 教给大家一些鉴赏诗词与歌词的技巧。
2018/4/18 1
《人间词话》 十则
中 国 文 化 经 典 研 读
王国维
2018/4/18 2
学习目标
• 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 间词语》。 •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 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2018/4/18
3
• 学习难点 • 通过“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了解写 景抒情诗的情感表达方式 • 学习重点 • 利用“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理论解 读和鉴赏古诗词
三 种 境 界
12
山 长 水 阔 知 何 处 。
欲路独昨 寄。上夜 彩 高西 笺 楼风 兼 ,凋 尺 望碧 素 尽树 , 天, 涯
斜 光 到 晓 穿 朱 户 。
明去罗槛 月。幕菊 不 轻愁 谙 寒烟 离 ,兰 恨 燕泣 苦 子露 , 双, 飞
晏蝶 殊恋
花
路漫漫其修远兮(迷茫)
2018/4/18 13
为 伊 消 得 人 憔 悴 。
衣 带 渐 宽 终 不 悔 ,
强 乐 还 无 味 。
对 酒 当 歌 ,
拟 把 疏 狂 图 一 醉 ,
无 言 谁 会 凭 栏 意 。
草 色 烟 光 残 照 里 ,
黯 黯 生 天 际 。
望 极 春 愁 ,
伫 倚 危 楼 风 细 细 ,
柳蝶 永恋
10.1《人间词话》十则PPT课件人教版

彩视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时所营造出来的境域,
是“有我之境”。
-21-
10
《人间词话》十则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审美鉴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描画出
一种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之境。可见,
-12-
10
《人间词话》十则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首 页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把握文脉主旨
故不知何者为我(所以,因此)
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原因,缘故)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故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首 页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把握文脉主旨
2.解多义
其辞脱口而出(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1)辞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我从去年辞帝京(告别,辞别)
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10
《人间词话》十则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审美鉴赏
点评:作者在此从创作方法的角度阐述“造境”与“写境”之间的关
语文:10.10《<人间词话>十则》课件(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自读质疑
1.疏通课文,概括每则内容。 2.给不懂的字词作上记号。
3.就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讨论释疑
《人间词话》 中引用了很多诗 词,用以说明他 的“境界说”, 请从中挑选一首 你认为最有“境 界”的作品,加 以分析。
赏析附录
1.冯延巳《鹊踏枝》(欧阳修)赏析
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一起一 结颇受推赏。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 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 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此词 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辞意深婉, 尤对少妇心理刻划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 范。
Gibco胎牛血清 /xueqing/Gibco-xueqing.html Gibco胎牛血清
vzg91wcv
已经无法继续开店,也没有条件坚持等到十月以后了,只能现在就带着三个孩子过江南去另谋生路。希望张老乡携家眷来到汉 口镇的时候,这里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倘若在这里无法立足,也下江南来吧。如果苍天有眼,希望大家还能在江南再次相遇, 共叙友情,云云。耿英把剩余的白面全部打成大饼,用包裹包好了放到箩筐内,作为父子四人路上吃的干粮。次日清晨,天气 完全放晴了,但街道上大量尚未清理掉的厚淤泥踩上去仍然还有点儿陷脚。耿家父子四人饱餐一顿之后,先将剩余的粮油米面 和锅碗瓢盆等规整好了放在箩筐内,再把所有的衣物被褥等打了大小三包,耿正将开店以来一直没有再拉的二胡用一块儿厚厚 的布包好了别在最大的行李卷上。至于木床、桌子、水缸、铁炉子和橱柜什么的大家什儿是没有办法带的,只能是丢弃了。然 后,父子四人把所有能够带着走的东西全部搬到楼外。耿老爹和耿英恋恋不舍地又返回店铺内转了一圈。耿老爹把称米面用的 盘秤和秤砣拿起来看看,说:“这个以后也许还用得着呢,带上吧!”说罢,用扫把清理了一番,拿出来放到箩筐里。耿英拿 下挂在抽屉拉环上的小铁锁,又用力拉开抽屉欲拿起销售账本再看看,但那的纸片了。耿英轻轻叹一口气走出来拉上店门。锁店门的大铁锁也是耿老爹租赁下这座小二楼以后自己买的,于是, 耿英也把这把大铁锁从门环上取下来拿在手里。然后,再细细看一遍爹爹贴的留言。耿直抬起头来问爹爹:“张伯伯能看到你 写的留言吗?”耿老爹没有说话。耿正拍拍弟弟的肩膀说:“但愿张伯伯能够早点儿听到这儿遭水灾的消息,先不要来了。即 使是两、三个月之后,这里的条件也好不到那里去。万一他们真的来了,全家人举目无亲的,可如何安身立命啊!”耿英看着 爹爹留在店门上的一纸情真意切的留言,满怀深情地说:“真想再见到张伯伯啊!”想一想,耿英又推开店门走进店内,确认 后门已经关上了,这才又走出店门。由于房东原来用的那两把旧铁锁一直搁在店铺里边的窗台上,父子们前两日在清理窗台上 的淤泥时已经都给扔掉了,耿英就用手里的这把大铁锁锁上了店门。耿直不解,嘟哝了一句:“姐姐还锁门干啥呢?以后没有 人住了。”耿正说:“还是锁上的好,免得这无主的房子过早地荒废了。那样,即使两、三个月以后张伯伯真得来了,也不太 可能看到咱爹写的留言了。”耿老爹赞许地点点头没有说话。然后,父子们仰头望望二楼上紧闭着的窗户,看一眼已经没有了 院墙和院门的小后院儿,痛心地想一想为父子们南下立足而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老朋友——那只高大的黑灰色毛驴和它拉的那挂 再熟悉不过的平板车,一阵说不上来的悲切感一
【人教版】古代文化经典《10人间词话》十则优秀课件(33张PPT)

思考:
一、《满江红》算不算一首有“境界” 的词?为什么?
二、如果要提出一种诗词鉴 赏理论叫做“境界说”,你以为有哪些 要素?该如何阐述?
经典原文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 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谢榛《四溟诗话》
景真情真
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况周颐《蕙风词话》
经典原文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赏析:前者生动地渲染出生机勃勃的春景, 游兴无限的情致;后者传神地表现出云开月 出,花影婆娑之景,意外欣慰之情,都能把 “真景物、真感情”表达得极真极活,所以, 着此两字而“境界全出矣”。
表达传神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高尔基
学以致用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 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 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 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 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 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 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 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 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 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 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 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 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 着,不禁托掌称妙。
请赏析“扶”、“失”二字之妙。
学以致用
国古文化的消逝而死的.他是一个文人,而且还是一 个旧文人,他从小接受的思想就决定了他不会允许 这种文化这种制度在他面前消失,他无法理解,他只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第10单元10《人间词话》十则

【答案】 写境者,即以客观之笔写现实之境。譬如“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 去秋无际”等。造境者,即以主观之笔写虚拟之境,譬如“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 归”“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等。
然而实境、虚境大多数诗作都难以分别。因为写实境中,诗人敏锐的笔触 已经将浓浓的情绪融入其中;而写虚境中,又是诗人基于对自然之境的观察揣 摩后提炼出来的。
道.芷 动阳 词间 ,行 取《 道 鸿 门 宴 》 得道 . 名者 词多 ,助 道 义《 得 道 多 助 , 失 道 寡 助 》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动 词 , 称 绝 则请 《立 廉太 颇子 蔺为 相王 如, 列以 传绝. 》秦 望 动 词 , 断 绝 余音 动袅 词袅 ,, 消不 失绝. 如 缕《 赤 壁 赋 》 (4)绝佛印 绝副. 类词 弥, 勒极 ,《非核常舟 记 》
2.怎样理解文中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我之境,即意境中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绪,我在境故在,境 是为我而设。无我之境,则是只有意境而无情绪,“我”已消弭在这茫茫天地之间, 物我一体,有境而无我。无我之境在古诗中尤多,陶渊明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 人,都是个中高手。
《人间词话》十则经典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有我之境: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 心不XXX或喜或悲)视察外物,并把这 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情显在景上 。
无我之境:作者不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 (内心XXX平和)视察外物,外物以本 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在诗人眼底。景物 上没有明显的情感烙印,情隐于景下。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 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境域的类型:
☆有风格之分:优美与宏壮;“东坡之词 旷,稼轩之词豪”;永叔“人生自是有 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 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 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 ☆有大小之别:境域有大小,不以是而 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 台,月迷津渡”也。 ……
且为肯浮 向君爱生 花持千长 间酒金恨 留劝轻欢 晚斜一娱 照阳笑少 。,。,
红绿縠东 杏杨皱城 枝烟波渐 头外纹觉 春晓迎风 意寒客光 闹轻棹好 。,。,
宋玉 祁楼
春
“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生动地渲染诞生机 勃勃的春景,游兴无限的情致。
明风重云沙 往临送午《张
日不重破上 落定帘月并 红,幕来禽
怎样写出有境域的作品?
1、(对写作对象要能)所见者真,所知 者深 。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 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 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 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 《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 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 主是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人间词话》十则[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澹.澹(dàn) 憔.悴(qiáo) 蓦.然(mò)阑珊.(shān) 遽.(jù) 胸襟.(jīn)矫揉.(róu)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副词,还,且,表轻微转折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退,指后退几步却.之不恭《孟子·万章下》 动词,推辞却.与小姑别《孔雀东南飞》动词,退出来 (2)内⎩⎪⎨⎪⎧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名词,指深入生活,细致 地观察、体验等。
与“外”相对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名词,内心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动词,通“纳”,接纳(3)道⎩⎪⎪⎪⎨⎪⎪⎪⎧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动词,说,讲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 名词,道路行军用兵之道.《过秦论》名词,方法于是废先生之道.《过秦论》 名词,学说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动词,取道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名词,道义(4)绝⎩⎪⎪⎪⎨⎪⎪⎪⎧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动词,称绝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断绝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动词,消失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副词,极,非常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形容词,与世隔绝的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动词,横渡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形容词,走不通的(5)所⎩⎪⎪⎨⎪⎪⎧以其所.见者真名词性短语,……的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和动词结合,组成带有名词性结构的短语,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介词,与“为”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与“以”连用,表原因(6)则⎩⎪⎨⎪⎧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连词,表承接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连词,那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连词,表转折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动词,表判断,是(7)为⎩⎪⎨⎪⎧古人为.词动词,写为.伊消得人憔悴介词,为了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动词,是词以境界为.最上动词,当成,作为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介词,替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昨夜西风凋.碧树(使动用法,使……凋敝)(2)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使动用法,使……清醒)(3)白鸟悠悠下.(名词作动词,飞下来)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古义:完成,做到。
今义:建立。
(2)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古义:有声望的大诗人、大词人。
今义: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
(4)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古义:生活气息。
今义: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被动句)译文:恐怕不会被晏殊、欧阳修诸位先生允许的。
(2)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状语后置句)译文:也必定会与理想有联系啊。
(3)采菊东篱下。
(状语后置句)译文:在东篱墙下采菊。
[常识·速览][识作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王国维(1877—1927),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
字静安,亦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早年研究哲学、文学,受到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影响。
1903年起,在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
著有《静安文集》。
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
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
[知经典]近代词论圭臬——《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是其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是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成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
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整体·感知]教材中节选的《人间词话》十则,重点是王国维的“境界”说的内容,也谈及了理想与写实、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广泛触及了文学创作中的诸多规律性的问题,把中国传统诗学理论推向一个新高度。
文中事例典型,观点新颖,见解独到。
特别是关于人生追求三境界的论说,比喻贴切,佳句宛如浑然天成般镶嵌其中,让人称绝。
[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一至三则,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的内在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境者,即以客观之笔写现实之境。
譬如“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等。
造境者,即以主观之笔写虚拟之境,譬如“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等。
然而实境、虚境大多数诗作都难以分别。
因为写实境中,诗人敏锐的笔触已经将浓浓的情绪融入其中;而写虚境中,又是诗人基于对自然之境的观察揣摩后提炼出来的。
2.怎样理解文中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我之境,即意境中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绪,我在境故在,境是为我而设。
无我之境,则是只有意境而无情绪,“我”已消弭在这茫茫天地之间,物我一体,有境而无我。
无我之境在古诗中尤多,陶渊明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都是个中高手。
二、阅读课文第四至七则,回答问题。
3.请赏析“‘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段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我之境”是美的,“有我之境”更是美的。
“闹”与“弄”二字都是作者的主观情绪,其二字透出“有我之境”之美。
也因其二字使之成为千古绝唱,因而,词作的“有我”意境美同样值得推崇。
这是王国维在文学史上首次提出和肯定词作的“有我之境”美。
4.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境界以“西风凋碧树”,比喻恶劣的形势。
说明只有下定决心“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排除干扰,持之以恒,才会最终取得成功。
第二境界以“衣带渐宽终不悔”,形象描述如何努力奋斗。
说明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坚持奋斗,执着追求,永不言悔。
第三境界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指出经过多次周折,反复磨炼,终于成功的欣喜。
三个阶段,多个比喻,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文艺、人生等规律性问题。
结构巧妙,见解独到,寓意深刻,行文流畅,比喻贴切,引人遐想。
三、阅读课文第八至十则,回答问题。
5.第十则中王国维是怎样论述艺术与生活的辩证关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第十则把“境界说”与创作者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方法结合起来。
首先指出诗人要“入乎其内”,深入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创作材料,逼真地描绘生活,作品才有生气;又需“出乎其外”,超越现实生活,从一定的高度观察分析生活,从而实现对审美对象的提炼和升华,写出深刻独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