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卫生( 一)

合集下载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婴幼儿是指1岁以内的婴儿和1-3岁的幼儿。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身体和生理功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他们有一些独特的生理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幼儿的照顾和教育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一、身体发育特点婴幼儿的身体发育迅速,每天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变化。

他们的体重和身高增长速度都很快。

新生婴儿的平均体重约为3.5千克,但在出生后的几个月里,他们可以增加到7-8千克。

此外,婴幼儿的身高每个月也可以增长2.5-3.8厘米。

在婴幼儿的身体发育中,头部的比例较大。

新生儿的头部约占身体的四分之一,而三岁左右的幼儿则为五分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在婴幼儿学步时,他们需要保持头部的平衡和稳定性。

另外,婴幼儿的脏器和系统也在逐渐发育和成熟。

他们的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需要时间来完全发展。

因此,婴幼儿的运动能力相对较弱,他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活动来增加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二、感官发展特点婴幼儿的感知能力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发展。

他们通过感官来探索和了解周围的世界。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感官发展特点:1. 视觉:新生儿对于距离较近的物体能产生反应,但对于远处的物体只能有模糊的辨识能力。

三个月后,他们的视力会逐渐改善,能够清晰地看到更远的物体。

2. 听觉:婴幼儿对声音非常敏感,并能够区分不同的声音。

他们特别喜欢听儿歌和摇篮曲等声音刺激。

此外,婴幼儿在睡眠时也非常容易被声音唤醒。

3. 触觉:新生儿的皮肤非常敏感,他们对触摸和妈妈的拥抱有安全感。

他们能够通过紧握手指或脚趾来表达对亲人的喜爱和依赖。

4. 嗅觉和味觉:婴幼儿对于食物的气味和味道非常敏感。

他们喜欢甜味,但对于苦味和酸味会有较强的排斥反应。

三、运动发展特点婴幼儿的运动发展是他们在探索和发现自己身体能力的过程。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运动发展特点:1. 抓握能力:约在出生后3-4个月,婴儿能够使用手指进行抓握动作。

这对于他们探索环境和使用玩具非常重要。

2. 翻身和爬行:大约在6-8个月的时候,婴儿可以翻身和爬行。

幼儿卫生学 第一章 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幼儿卫生学   第一章 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家长应提供安全的环境和适合 年龄的玩具,鼓励宝宝进行动 作练习。
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婴幼儿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 感、社会性等方面。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表现为对事 物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
力等方面的逐渐提高。
婴幼儿的情感发展表现为对父 母的依恋、分离焦虑等情绪反 应,需要家长的关注和呵护。
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表现为对 同伴的兴趣和交往行为的逐渐 增加,需要提供与同龄孩子交 往的机会和环境。
婴幼儿的触觉和味觉也较为敏感,对 新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婴幼儿通过听觉和视觉来感知周围环 境,逐渐形成对世界的认识。
婴幼儿的嗅觉发展较晚,但对其熟悉 的气味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婴幼儿动作发展
新生儿和婴儿的动作发展遵循 一定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
婴幼儿通过抓握、翻身、坐、 爬、站立等动作来探索世界, 促进身体发育。
幼儿卫生学
contents
目录
• 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01 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婴幼儿身体发育特点
01
新生儿皮肤薄嫩,易受 损伤,需特别呵护。
02
03
04
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 善,易出现体温波动。
婴幼儿骨骼柔软,易弯 曲变形,需注意坐、立、 行等姿势的正确性。
婴幼儿免疫力较弱,易 感染疾病,需加强营养 和护理。
婴幼儿生理特点
01
02
03
04
新生儿和婴儿的心率、呼吸频 率较快,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
慢。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较少, 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

幼教卫生学知识点大一

幼教卫生学知识点大一

幼教卫生学知识点大一幼教卫生学是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关于卫生和健康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实践措施。

它是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课程。

本文将介绍幼教卫生学的主要知识点,以帮助大一学生全面了解幼教卫生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儿童的生理特点幼儿的生理特点是指与成人相比,幼儿身体发育、生理功能和免疫系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了解幼儿的生理特点,有助于教师正确指导幼儿的卫生习惯养成。

幼儿的生理特点包括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免疫系统发展不全等。

二、室内环境卫生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对于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教室应保持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家具、玩具及其他教育用品应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同时,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避免使用有害物质。

三、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

教师应引导幼儿养成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适当锻炼等良好卫生习惯。

教师还应教育幼儿正确使用纸巾、洗手液和垃圾分类等技能。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示范,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卫生意识。

四、饮食卫生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幼儿的健康很重要。

教师应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避免给幼儿过多的零食和高糖饮料。

帮助幼儿学习餐具使用和正确的进食姿势,培养规律就餐的习惯。

教师还应引导幼儿养成喝水的良好习惯,并保证饮水的卫生安全。

五、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处理在幼儿园中,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腹泻、手足口病等。

教师应加强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勤洗手和咳嗽礼仪等。

在发现幼儿出现不适症状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如隔离患病幼儿、通风消毒等。

同时,及时将情况告知家长,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六、事故预防幼儿园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所,事故的发生时有所见。

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教育幼儿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安全意识。

课堂设施和游戏器具等应按照相关安全标准进行选择和配置。

教师还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并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及常见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及常见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详细描述
婴幼儿抽搐可能是由于高热、脑膜炎、癫痫等疾病引起的。在宝宝抽搐时,家长应保持 冷静,将宝宝的头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并控制抽搐的持续时间。在抽搐结束后, 家长应立即送宝宝就医,并告知医生抽搐的详细情况。在等待就医期间,家长应注意观
察宝宝是否有其他异常症状,如意识不清、呼吸困难等,及时就医。
家长应该注意婴幼儿的饮食和穿着, 避免过度穿衣导致出汗、不透气等情 况,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
预防湿疹的措施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合适的衣物 和洗浴用品等。
发热预防
发热是婴幼儿常见的症状之一, 可能是由于感染、免疫系统反应
等原因引起的。
预防发热的措施包括加强免疫力、 注意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病人等。
感知能力发展
婴幼儿的感知能力发展迅速,需要 给予丰富的感官刺激。
02
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感冒预防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感染病 毒和细菌。
预防感冒的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病人、定期洗手、接种疫苗等。
家长应该注意婴幼儿的饮食和穿着,避免过度穿衣导致出汗、受凉等情况,同时保 证婴幼儿的睡眠充足。
腹泻预防
婴幼儿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 病,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感染
等原因引起的。
预防腹泻的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 生、避免过度喂养、注意保暖等。
家长应该注意婴幼儿的饮食搭配, 避免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 入,同时注意保持婴幼儿的手部
卫生。
湿疹预防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皮肤疾病, 可能是由于过敏、环境等因素引起的。
保持清洁卫生
确保辅食制作和喂食过程中的 清洁卫生,避免感染病菌。
适量喂食

幼资知识点总结

幼资知识点总结

幼资知识点总结一、幼儿的发展特点1.生理特点幼儿是从婴儿期到学龄前期的孩子,他们的生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大脑的发育还不够完善。

因此,幼儿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快、运动能力强、免疫系统尚未健全等方面。

2.心理特点幼儿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认知水平低、注意力短暂、情感丰富等方面。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好奇,喜欢模仿,但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3.语言特点幼儿的语言能力正在快速发展,但还未达到成人的水平。

他们能够模仿简单的语音和动作,但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社会性幼儿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他们开始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和合作,但还不够独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关怀。

以上是幼儿的发展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二、幼儿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语言表达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幼儿教育的目标包括:1.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教师和家长应注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科学的膳食和合理的睡眠,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和安全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和合作,教师和家长应该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融入集体生活,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

以上是幼儿教育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资源。

三、幼儿教育的方法1.游戏教育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扩大其知识面和视野。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适时引导幼儿,使其在玩中学、学中玩。

2.体验教育幼儿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和发现,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兴趣和探求欲望。

婴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婴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婴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婴幼儿是指出生后到两岁期的儿童。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身体发育迅速,充满了许多独特的生理特点。

同时,对于婴幼儿的卫生保健也需要特别的关注和照顾。

本文将从身体发育、免疫系统、营养需求以及卫生保健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身体发育1. 头部和颈部:婴幼儿的头部相对较大,占比例较高。

此外,脊柱和颈椎尚未完全发育,所以需要额外的支撑和照顾。

在抱婴儿时要注意轻柔地支撑他们的头部和颈部,避免用力过猛或猛摇晃。

2. 骨骼和骨骼系统:婴儿的骨骼相对较软,易受外力的影响。

因此,婴儿在学会坐立、爬行和行走之前,需要得到稳定的支撑和保护。

适时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和加强肌肉力量。

3. 神经系统:婴幼儿的神经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脑细胞的连接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他们的感觉和运动协调能力相对较弱。

父母应该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提供适当的刺激和训练,帮助他们发展健全的神经系统。

二、免疫系统婴幼儿的免疫系统相对脆弱,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因此,正确的卫生保健对于婴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1.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最好的方式,因为母乳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可以帮助婴儿建立免疫防线,提高抵抗力。

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应选择适合婴幼儿的配方奶粉。

2. 疫苗接种:根据国家规定的免疫接种方案,确保婴幼儿按时接种疫苗。

这可以有效预防一系列传染病,提高婴幼儿的免疫力。

3. 室内外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室内空气,避免室内空气污染。

同时要定期消毒婴幼儿接触的物品和玩具,保持婴幼儿的生活环境清洁卫生。

三、营养需求婴幼儿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所以他们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满足身体的需要。

以下是婴幼儿的主要营养需求:1. 蛋白质:蛋白质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

母乳或配方奶粉提供了婴幼儿所需的蛋白质。

此外,适量添加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鸡蛋、鱼肉等,有助于满足营养需求。

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婴幼儿主要的能量来源,可以供给他们快速的能量。

教师考试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卫生

教师考试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卫生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卫生第一章神经系统一、概述人的意识产生于脑。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均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一)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结构可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细胞体是神经元营养和代谢的中心,并能整合信息。

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

(二)脊椎和反射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与脑于相连,下达腰椎。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反射是人体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发出的反应,是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无条件反射是指先天具备的、不学而会的反射活动,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条件反射。

(三)脑脑位于颅腔内,分为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四部分。

(四)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从脑和脊髓发出,分布于内脏器官。

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类,它们分布于同一器官,作用相反,相互制约,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协调、准确。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一)脑发育非常迅速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非常迅速,从出生到7岁,脑重量增加近4倍,7岁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

与此同时,脑的机能也逐渐复杂、成熟和完善起来,为建立各种条件反射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脊髓和脑干在出生时即已发育成熟,而小脑发育则相对较晚,从1岁左右迅速发育,3~6岁逐渐发育成熟。

所以,1岁左右学走路时步履蹒跚,3岁时已能稳稳地走和跑,但摆臂与迈步还不协调。

到5~6岁时,就能准确协调地进行各种动作,如走、跑、跳、上下台阶,而且能很好地维持身体的平衡。

到8岁左右,儿童大脑皮层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

(三)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形成较慢。

但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容易泛化,主要表现为对事物保持注意的时间不长,常随兴趣的改变而转移注意,动作缺乏准确性等。

教师资格证2019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卫生学》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2019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卫生学》知识点汇总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卫生学》知识点汇总一、幼儿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幼儿卫生学——研究0-6岁幼儿生命活动的规律和保护幼儿身体健康,增强幼儿体质的科学。

简单说来,幼儿卫生学是研究保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

二、幼儿卫生学的历史发展情况(一)古代(养育+胎教)1.积累了小儿养育、卫生护理、食物选择、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经验(民间带小孩有特定的经验)2.胎教(饮食起居+情绪行为)(二)我国解放前的情况(三)我国解放后的工作成绩1.生长发育方面2.儿童疾病防治方面3.儿童营养方面三、幼儿卫生学的理论基础(一)遗传、环境、教育影响幼儿健康及发育(二)国家教育方针、卫生方针保护儿童健康和教育我国四大卫生方针: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面向广大民众、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结合四、幼儿卫生学的任务和内容该学科是集医学、营养学、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学科。

主要侧重以下几方面内容的研究和任务的完成:1.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2.研究促进健康的措施3.研究评价健康的方法五、幼儿卫生学的研究方法调查统计法、观察实验法、体检法【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学难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幼儿生理发育特点第一节幼儿运动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一、骨骼的发育特点1. 骨骼在生长2. 腕骨没钙化好3. 骨盆还没长结实。

4. 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

5.骨头较软,富于弹性,容易变形二、幼儿关节和韧带的发育1.易脱臼、造成牵拉肘2.脚弓不结实,易成”平脚”(扁平足)三、幼儿肌肉的发育1.容易疲劳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第二节幼儿呼吸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什么是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气体交换的场所)组成.二、幼儿呼吸系统的年龄特点及保育要点1.鼻腔狭窄易发生鼻阻塞2.教会幼儿擤鼻涕3.保护嗓子(哑嗓子)4.急性喉炎5.空气污浊,易患肺炎6.腹式呼吸为主,年龄越小,呼吸越快三、幼儿呼吸运动的特殊性1.幼儿呼吸浅,频率快2.幼儿呼吸节律性不强第三节幼儿循环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一、什么是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卫生( 一)
第一章神经系统
一、概述
人的意识产生于脑。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均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一)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结构可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细胞体是神经元营养和代谢的中心,并能整合信息。

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

(二)脊椎和反射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与脑于相连,下达腰椎。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反射是人体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发出的反应,是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无条件反射是指先天具备的、不学而会的反射活动,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条件反射。

(三)脑
脑位于颅腔内,分为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四部分。

(四)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从脑和脊髓发出,分布于内脏器官。

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类,它们分布于同一器官,作用相反,相互制约,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协调、准确。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一)脑发育非常迅速
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非常迅速,从出生到7岁,脑重量增加近4倍,7岁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

与此同时,脑的机能也逐渐复杂、成熟和完善起来,为建立各种条件反射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脊髓和脑干在出生时即已发育成熟,而小脑发育则相对较晚,从1岁左右迅速发育,3~6
岁逐渐发育成熟。

所以,1岁左右学走路时步履蹒跚,3岁时已能稳稳地走和跑,但摆臂与迈步还不协调。

到5~6岁时,就能准确协调地进行各种动作,如走、跑、跳、上下台阶,而且能很好地维持身体的平衡。

到8岁左右,儿童大脑皮层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

(三)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形成较慢。

但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容易泛化,主要表现为对事物保持注意的时间不长,常随兴趣的改变而转移注意,动作缺乏准确性等。

(四)植物性神经发育不完善
交感神经兴奋性强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弱。

比如,婴幼儿心率及呼吸频率较快,但节律不稳定;胃肠消化能力极易受情绪影响。

三、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1.保证合理的营养。

2.保证空气新鲜。

3.保证充足的睡眠。

4.制订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5.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6.安排丰富的活动及适当的体育锻炼。

文章来源:中公北京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