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绪课件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绪论课件24页PPT

➢ 20世纪中期:分光光度技术、离心技术、层析 技术的发展 ,对酶及同工酶在器官组织中的 分布规律阐明。检测体液中相关酶(同工酶) 酶 活性,了解有关代谢紊乱及定位病变组织器官, 丰富了该学科领域及临床应用。
9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 20世纪后期至今:随着分子生物学进展,对 疾病的认识深入到基因、蛋白质的分子水平; 高度灵敏特异的多种免疫学定量检测技术、 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生 化分析仪的引入,临床检验生物化学进入了 自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2. 寻找具有疾病特异性的生物化学标志 物,建立特异度、灵敏度高,简便而高性价 比的检测方法,提供反映这些标志物改变的 客观数据。
3. 将检测所得数据,转化为预防、诊断 和疗效及预后评价信息。
12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二、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3. 我国学者吴宪(后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 化学系主任)1919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完成的
博士论文“一个血液分析系统”,首 次系统地建立了血液中葡萄糖等化 学物质的检测方法,贡献功不可没 。
8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 早期:主要应用重量分折、滴定法等容量分析 和目测比色,测定体液中糖、脂类、蛋白质及 代谢物和电解质成分改变。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medicine . ➢ The development trends in Clinical Chemistry . ➢ The characters of this textbook and how to
learn it .
3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9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 20世纪后期至今:随着分子生物学进展,对 疾病的认识深入到基因、蛋白质的分子水平; 高度灵敏特异的多种免疫学定量检测技术、 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生 化分析仪的引入,临床检验生物化学进入了 自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2. 寻找具有疾病特异性的生物化学标志 物,建立特异度、灵敏度高,简便而高性价 比的检测方法,提供反映这些标志物改变的 客观数据。
3. 将检测所得数据,转化为预防、诊断 和疗效及预后评价信息。
12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二、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3. 我国学者吴宪(后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 化学系主任)1919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完成的
博士论文“一个血液分析系统”,首 次系统地建立了血液中葡萄糖等化 学物质的检测方法,贡献功不可没 。
8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 早期:主要应用重量分折、滴定法等容量分析 和目测比色,测定体液中糖、脂类、蛋白质及 代谢物和电解质成分改变。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medicine . ➢ The development trends in Clinical Chemistry . ➢ The characters of this textbook and how to
learn it .
3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PowerPoint演示文

各组织器官。以视网膜、胰腺及前列腺含锌量较高。
2、去路:由消化道、肾、肝、乳汁及头发排泄。失血是丢锌的主要途径。 (二)锌的生物学作用 1、锌作为多种酶的功能成分或激活剂。 2、促进机体生长发育。锌是调节DNA复制、转录DNA聚合酶的必需成分。缺
锌----伤口难愈合、性器官发育不全或减退、机体发育不良,儿童缺锌易导致 侏儒症。
导致输精管退变、精子减少、性功能减退以致不育。锰还是硫酸软骨素合成酶 的必需基团。锰缺乏可致软骨生长障碍。 (三)锰缺乏病 1、侏儒症。 2、贫血。
(四)锰中毒
1、非职业性中毒 服用高锰酸钾,轻者可引起恶心、呕吐、胃痛、口腔溃烂。
重者可呈现口唇粘膜肿胀糜烂、血便、腹剧痛,甚至死亡。
2、职业性中毒
矿工、油漆工、电焊工和生产电池、陶器的工人,长期接
(三)铜缺乏症 1、原因: (1)生长阶段,供给量不足;(2)长期腹泻和营养不良;(3)伴肠道 吸收不良病变;(4)肾综,铜丢失过多;(5)长期使螯合剂。 2、临床表现: (1)贫血,因为Cu2+的缺乏影响了铁的吸收、转运、利用以及细 胞色素与Hb的合成;(2)骨骼发育障碍, Cu2+缺乏导致骨质中胶原纤维合成障碍。 (3)生长发育停滞;(4)肝、脾肿大等。 (四)铜中毒 1、急性铜中毒 食用含铜丰富食物或误服铜盐等。表现为铜中毒、呕吐、上腹 部痛、腹泻、眩晕、金属味等,重者出现高血压、昏迷、心,甚至死亡。 2、慢性铀中毒 长期接触或食用铜含量丰富的食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呼吸 道症状、眼结膜剌激症状、皮肤病变等。
6、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硒保护细胞膜结构功能、消除自由基的毒性、抑制脂质 的过氧化反应,从而保护心肌和血管功能。 7、调节Vit A、C、E、K的代谢。 8、对肿瘤有显著抑制作用。硒通过干扰致癌物的代谢达到抗癌作用。 (三)硒缺乏(了解) 缺硒或致克山病,一种以心肌坏死为主的地方病。表现为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心律失常、心功能失代尝。 (四)硒中毒(了解) 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恶心、汗液蒜臭味、脱发和脱指甲、寒战、高热、指 颤等。
2、去路:由消化道、肾、肝、乳汁及头发排泄。失血是丢锌的主要途径。 (二)锌的生物学作用 1、锌作为多种酶的功能成分或激活剂。 2、促进机体生长发育。锌是调节DNA复制、转录DNA聚合酶的必需成分。缺
锌----伤口难愈合、性器官发育不全或减退、机体发育不良,儿童缺锌易导致 侏儒症。
导致输精管退变、精子减少、性功能减退以致不育。锰还是硫酸软骨素合成酶 的必需基团。锰缺乏可致软骨生长障碍。 (三)锰缺乏病 1、侏儒症。 2、贫血。
(四)锰中毒
1、非职业性中毒 服用高锰酸钾,轻者可引起恶心、呕吐、胃痛、口腔溃烂。
重者可呈现口唇粘膜肿胀糜烂、血便、腹剧痛,甚至死亡。
2、职业性中毒
矿工、油漆工、电焊工和生产电池、陶器的工人,长期接
(三)铜缺乏症 1、原因: (1)生长阶段,供给量不足;(2)长期腹泻和营养不良;(3)伴肠道 吸收不良病变;(4)肾综,铜丢失过多;(5)长期使螯合剂。 2、临床表现: (1)贫血,因为Cu2+的缺乏影响了铁的吸收、转运、利用以及细 胞色素与Hb的合成;(2)骨骼发育障碍, Cu2+缺乏导致骨质中胶原纤维合成障碍。 (3)生长发育停滞;(4)肝、脾肿大等。 (四)铜中毒 1、急性铜中毒 食用含铜丰富食物或误服铜盐等。表现为铜中毒、呕吐、上腹 部痛、腹泻、眩晕、金属味等,重者出现高血压、昏迷、心,甚至死亡。 2、慢性铀中毒 长期接触或食用铜含量丰富的食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呼吸 道症状、眼结膜剌激症状、皮肤病变等。
6、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硒保护细胞膜结构功能、消除自由基的毒性、抑制脂质 的过氧化反应,从而保护心肌和血管功能。 7、调节Vit A、C、E、K的代谢。 8、对肿瘤有显著抑制作用。硒通过干扰致癌物的代谢达到抗癌作用。 (三)硒缺乏(了解) 缺硒或致克山病,一种以心肌坏死为主的地方病。表现为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心律失常、心功能失代尝。 (四)硒中毒(了解) 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恶心、汗液蒜臭味、脱发和脱指甲、寒战、高热、指 颤等。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绪论 ppt课件

临床生物化学是利用物理学、化学、 生物学、遗传学、病理学、免疫学、生 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
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 研究其病理过程中出现的: 特异性化学标志物 体内特定成分的改变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 国际临床化学学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cal Chemistry,IFCC) • “临床化学包含对人体健康和患病时化学状态 的研究以及对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化 学实验方法的应用”。 • 临床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时生理生 化过程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 又是一门应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分析机体健康和 疾病时体液或组织样品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医学 应用技术学科-生化检验技术学。
返回节
DNA双股螺旋模型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起源 应从1953年J. D. Watson与 F. H. C. Crick提出DNA双 螺旋结构模型开始。它是在 生物化学、遗传学和细胞生 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门新兴交叉学科,至今已有 40余年的历史。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 分光技术、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 同位素和免疫学技术,特别是酶法分析的进步, 提供了更可靠更灵敏的检验技术。 70年代以来 • 重组DNA技术的建立,不仅促进了分子生物学 的发展,也促进了临床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 因治疗。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发展史
• 1920年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用于肝脏功能和 测定血清淀粉酶用于胰腺炎诊断的报道 • 50年代火焰光度计的使用才使电解质的分析 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比色计测定血清 尿素和糖, • 70年代放射免疫分析替代了非敏感、非特异 的激素测定方法使其了迅速发展。
第一节
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检验医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它运用不断 发展的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技术对患者 血液、尿液和各种体液标本进行检验, 并以发展检验技术、提高检验质量为重 点,达到对患者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 和预后判断等目的。
临床生化检验基本知识PPT课件

选择适当采血工具和血管
国际认可的 采血顺序
发生于检验科以外的检验 前期误差率 是20.2%
适当的标本运送方法 标本注册及记录
发生于检验科内的检验 前期误差率 是37.1%
1检编验辑前版p处pt理
把标本离心
把标本分发到 不同检验仪14器
早在1997年,意大利著名检验专家 已做了检验前期误差的统计
急诊检验的误差 :种类和发生率
编辑版ppt
28
(三)检验系统管理要素
检测系统:完成一个检验项目测定所涉及的仪器、 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消耗品、操作 程序、质控程序等的组合称为检测系统。
管理要素内容包括 1.仪器的安装、签收与校准 2.外部供应品 试剂盒 标准物质 消耗品 检测系统 完整性 持续有效性 3.室内比对(检测系统比对)
峰值期 低值期 6~10 0~4 2~4 20~24 8~12 23~3 2~4 12~14 6~18 2~24 4~6 18~20 14~18 2~4 14~16 23~1
增加幅度(%) 150~200 30~50 10~20 60~80 8~15
30~40 50~70 5~10
编辑版ppt
19
口服阿斯匹林后对 血小板聚集、GMP-140、TXB2结果影响
*
85% 80% 62% 99% 97% 89% 100% 99% 96%
Ⅻ 活性 85 84 85 82 85 87 83 86 85 86 85 87
*
98% 100% 96% 102% 97% 101%
101% 100% 102%
二、检验中质量管理要素
环境管理要素 检验流程管理要素 检测系统管理要素 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内容见第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基本知识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件

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评估指标的选择
根据实验室工作特点和质量控制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如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精 密度、可比性等。
评估方法的确定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例如,通过计算标准 差、变异系数等统计量来评价实验结果的精密度;通过比对实验、方法学评价等手段来评 价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排除检测误差、个体差异等因素, 确认结果是否真实异常。
分析异常原因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病史等信息, 分析异常结果的可能原因。
进一步检查建议
根据异常结果及其可能原因,提 出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的建议。
临床案例讨论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涉及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生化指标异 常等。
案例讨论
分析案例中的异常生化指标,讨论其可能原因、诊断意义及治疗方 案。
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工作的重要保障,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注意 防火、防爆、防毒、防辐射等安全事 项。
实验过程中应穿戴实验服和防护用品, 避免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注意个 人卫生和实验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前应认真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是 否完好,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 项,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05 实验结果解读与临床应用
正常参考范围及意义
正常参考范围的确定
基于大量健康人群的检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确定。
正常参考范围的意义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生化指标是否正常。
注意事项
不同实验室、不同检测方法可能有不同的正常参考范围,需结合具 体情况进行解读。
异常结果分析思路
确认异常结果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 样本类型,如血液、尿液、 组织液等。
临床生物化学讲讲义义完整版PPT课件

高血压与钠代谢
高血压与钾代谢
高血压与血脂代谢
钾离子对维持血压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低钾血症可导致血压升高。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控制血脂水平有助于降低高血压风险。
03
02
01
心血管疾病与胆固醇
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胆固醇水平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肿瘤标志物
如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等,用于心梗、心衰等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心脑血管疾病标志物
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感染性疾病标志物
如胰岛素、血糖等,用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内分泌疾病标志物
临床生物化学与疾病
04
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钠离子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02
03
04
能够自动完成多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等特点。
能够自动完成血常规检测,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等。
能够自动完成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如乙肝两对半、肿瘤标志物等。
能够自动完成尿液常规检测,包括尿蛋白、尿糖等。
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等,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临床生物化学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健康状况的客观数据,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
诊断疾病
通过定期进行临床生物化学检测,可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监测病情
根据临床生物化学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
指导治疗
通过了解疾病的生物化学机制,可以开发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高血压与钾代谢
高血压与血脂代谢
钾离子对维持血压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低钾血症可导致血压升高。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控制血脂水平有助于降低高血压风险。
03
02
01
心血管疾病与胆固醇
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胆固醇水平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肿瘤标志物
如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等,用于心梗、心衰等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心脑血管疾病标志物
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感染性疾病标志物
如胰岛素、血糖等,用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内分泌疾病标志物
临床生物化学与疾病
04
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钠离子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02
03
04
能够自动完成多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等特点。
能够自动完成血常规检测,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等。
能够自动完成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如乙肝两对半、肿瘤标志物等。
能够自动完成尿液常规检测,包括尿蛋白、尿糖等。
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等,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临床生物化学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健康状况的客观数据,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
诊断疾病
通过定期进行临床生物化学检测,可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监测病情
根据临床生物化学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
指导治疗
通过了解疾病的生物化学机制,可以开发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生物化学 绪论(共46张PPT)

二十一世纪
生命科学的世纪
人口与粮食 健康与疾病 环境与生态 能源与资源
What is life science?
热爱生命而喜欢生命科学是一份天然, 生命科学的三“神”:神秘、神妙、神圣
学习生命科学是一种荣幸和享受
What is life science?
生命的基本特征:
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
位
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由基因控制
1962年 J.D.沃森(美)、F.H.C.克里克、 M.H.F.威尔金斯(英)
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8年 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 格(美)
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
成中的作用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1972年 G.M.埃德尔曼(美)、R.R.波特(英)
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 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
分析法
诺贝尔奖
诺贝尔化学奖
2003年 彼得·阿格雷(美)、罗德里克·
麦金农(美) 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2004年
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 科(以)和伊尔温-罗斯(美)
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counterparts for a mean percent
Fujiyama et al, 2002, Science, 295: 131-134
What is life science?
生命的基本特征:
4、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进化的历史
正常的生物都具有从生到死的完整生命 过程,即生活史。
生物个体不断繁衍后代,无数个体失 活史串联起来就构成了生物的进化史, 遗传和变异结合的后果。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ppt课件

ppt课件 53
•
ppt课件54源自 H-H公式血液pH主要是由[HCO3-]/[H2CO3]缓冲对所决 定,据H-H公式运算 pH=6.103+log
HCO3代谢因素 呼吸因素
H2CO3= α × PaCO2
( α 为CO2在血液中的溶解系数)
ppt课件 55
血气分析仪测定原理及仪器结构
目前的血气分析仪主要由专门的气敏电极 分别测出 O2 、 CO2 和 pH 三个数据,再参考 Hb 及体温的数据计算出其他诊断参数。 其结构组成基本一般包括电极( pH 、 PO2、 PCO2 )、进样室、 CO2 空气混合器、放大器 元件、数字运算显示屏和打印机等部件, 进行自动化分析,其所需样品少,检测速 度快而准确。
血清钠:135~145mmol/L
血清氯:96~106mmol/L
脑脊液氯: 120~130mmol/L
ppt课件 48
低钾血症 K+<3.5mmol/L
排出增多 摄入不足 血浆稀释 跨细胞转移
胃肠道丢失 肾脏丢失
利尿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
原因和机制
碱中毒 碱性药物
ppt课件
49
高钾血症 K+>5.5mmol/L
ppt课件 35
血 脂 紊 乱 与 动 脉 样 硬 化
总胆固醇(TC)升高 甘油三酯(TG)升高
HDL-C和apoA1降低
LDL-C和apoB升高 Lp(a)和hsCRP
ppt课件
36
水、电解质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的检测
ppt课件
37
缓冲体系 肺 肾脏
水 、 电 解 质 、 平 衡
内 环 境 稳 定
28
Apo-E
•
ppt课件54源自 H-H公式血液pH主要是由[HCO3-]/[H2CO3]缓冲对所决 定,据H-H公式运算 pH=6.103+log
HCO3代谢因素 呼吸因素
H2CO3= α × PaCO2
( α 为CO2在血液中的溶解系数)
ppt课件 55
血气分析仪测定原理及仪器结构
目前的血气分析仪主要由专门的气敏电极 分别测出 O2 、 CO2 和 pH 三个数据,再参考 Hb 及体温的数据计算出其他诊断参数。 其结构组成基本一般包括电极( pH 、 PO2、 PCO2 )、进样室、 CO2 空气混合器、放大器 元件、数字运算显示屏和打印机等部件, 进行自动化分析,其所需样品少,检测速 度快而准确。
血清钠:135~145mmol/L
血清氯:96~106mmol/L
脑脊液氯: 120~130mmol/L
ppt课件 48
低钾血症 K+<3.5mmol/L
排出增多 摄入不足 血浆稀释 跨细胞转移
胃肠道丢失 肾脏丢失
利尿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
原因和机制
碱中毒 碱性药物
ppt课件
49
高钾血症 K+>5.5mmol/L
ppt课件 35
血 脂 紊 乱 与 动 脉 样 硬 化
总胆固醇(TC)升高 甘油三酯(TG)升高
HDL-C和apoA1降低
LDL-C和apoB升高 Lp(a)和hsCRP
ppt课件
36
水、电解质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的检测
ppt课件
37
缓冲体系 肺 肾脏
水 、 电 解 质 、 平 衡
内 环 境 稳 定
28
Apo-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本学科主要参考资料
➢ 参考书:Tietz Textbook of Clinical Chemistry, 该书2019年第四版已更名为Tietz Textbook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 ,配套的Tietz Fundamentals of Clinical Chemistry。
9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 20世纪后期至今:随着分子生物学进展,对 疾病的认识深入到基因、蛋白质的分子水平; 高度灵敏特异的多种免疫学定量检测技术、 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生 化分析仪的引入,临床检验生物化学进入了 自动化、微量化、信息化和分子时代。
➢ 我国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发展与国际基本同步。
19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怎样学习本课程
➢ 抓住主要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理论基础,检 测方法技术及评价,检测结果的合理应用, 即为什么要做,怎样做和做好,所得结果怎 样用这三点。
➢ 提倡培养治学能力,主动学习,有意识地培 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创新能力。
➢ 重视掌握检测项目有关的技术和方法、方法 学评价,以及规范化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
➢ 本套教材另编写了《分子诊断学》。因此, 本教材仅在有关疾病涉及分子生物学检验时, 进行概括介绍。
18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 考虑到全身营养状况及评估在当前临床和 卫生保健中广泛应用,故新增加“营养状 况的评估与生物化学检验”章
➢ 本教材附包括各章教学大纲、Power Point 课件、模拟试题、以相应章节临床生化检 验为主的案例分析、彩色图片展示、以及 需进一步扩展补充的新知识、理论、技术 、进展等光盘。
共19章:绪论 介绍本学科共用性的 诊断酶学 按体内物质代谢及内环境稳定 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主要器官系统疾病 的生物化学检验 特殊生理现象妊娠的临 床生物化学检验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最后介绍临床生物化学自动分析仪的应用及 评价层次编排。
16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主要特点 ➢ 强调对学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专业的基本
10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第二节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学科领域及 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学科领域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 揭示有关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改变, 从本质上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生物 化学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 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8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 早期:主要应用重量分折、滴定法等容量分析 和目测比色,测定体液中糖、脂类、蛋白质及 代谢物和电解质成分改变。
➢ 20世纪中期:分光光度技术、离心技术、层析 技术的发展 ,对酶及同工酶在器官组织中的 分布规律阐明。检测体液中相关酶(同工酶) 酶 活性,了解有关代谢紊乱及定位病变组织器官, 丰富了该学科领域及临床应用。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11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2. 寻找具有疾病特异性的生物化学标志 物,建立特异度、灵敏度高,简便而高性价 比的检测方法,提供反映这些标志物改变的 客观数据。
3. 将检测所得数据,转化为预防、诊断 和疗效及预后评价信息。
12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二、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1. 分子诊断学迅速发展 2. 寻找高诊断特异性和灵敏性的新生物化 学标志 3. 检测技术和方法的更新完善 4. 全程质量管理日益加强 5. 以循证检验医学为基础,科学评价和提 高有关检测项目的诊断性能
合理的组合试验(profile tests)
15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第四节 本书内容及学习方法
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突出 以生物化学检验为中心和重点。章末附“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和本章主要参考资 料、网站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创新意识。 ➢ 结合当代医学发展,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和更新。
1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 因本套教材新编写了《基本检验技术及仪器 学》,基本技术和仪器集中介绍,本书不再 重复。但生物化学自动分析仪本书从应用及 评价角度,给予实用性叙述。有关方法学及 诊断性能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将在《临床实 验室管理学》教材中集中介结,本书也不再 系统介绍
2. 1931年Van Slyko出版了首部 《临床化学》教科书,较系统全面 地介绍了该学科的有关理论和化学 检测方法。
3. 我国学者吴宪(后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 化学系主任)1919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完成的
博士论文“一个血液分析系统”,首 次系统地建立了血液中葡萄糖等化 学物质的检测方法,贡献功不可没 。
13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各种技术,涵盖了当前 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主要方法技术。因此,不 单是检验医学的主干专业学科之一,也是医 学特别是临床医学各个领域研究的一门共同 性工具学科 。
14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第三节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进展与展望
➢ 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分子机制,从 本质上认识病变准确部位及具体环节,的重 要病理学学科。因此,国外也将本学科称为 化学病理学(Chemopathology)或分子病理学 (Molecular Pathology)。
➢ 为判断有无及何种疾病、病情发展、转归、 预后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效果判断,提供客 观依据。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本学科主要参考资料
➢ 参考书:Tietz Textbook of Clinical Chemistry, 该书2019年第四版已更名为Tietz Textbook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 ,配套的Tietz Fundamentals of Clinical Chemistry。
9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 20世纪后期至今:随着分子生物学进展,对 疾病的认识深入到基因、蛋白质的分子水平; 高度灵敏特异的多种免疫学定量检测技术、 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生 化分析仪的引入,临床检验生物化学进入了 自动化、微量化、信息化和分子时代。
➢ 我国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发展与国际基本同步。
19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怎样学习本课程
➢ 抓住主要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理论基础,检 测方法技术及评价,检测结果的合理应用, 即为什么要做,怎样做和做好,所得结果怎 样用这三点。
➢ 提倡培养治学能力,主动学习,有意识地培 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创新能力。
➢ 重视掌握检测项目有关的技术和方法、方法 学评价,以及规范化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
➢ 本套教材另编写了《分子诊断学》。因此, 本教材仅在有关疾病涉及分子生物学检验时, 进行概括介绍。
18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 考虑到全身营养状况及评估在当前临床和 卫生保健中广泛应用,故新增加“营养状 况的评估与生物化学检验”章
➢ 本教材附包括各章教学大纲、Power Point 课件、模拟试题、以相应章节临床生化检 验为主的案例分析、彩色图片展示、以及 需进一步扩展补充的新知识、理论、技术 、进展等光盘。
共19章:绪论 介绍本学科共用性的 诊断酶学 按体内物质代谢及内环境稳定 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主要器官系统疾病 的生物化学检验 特殊生理现象妊娠的临 床生物化学检验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最后介绍临床生物化学自动分析仪的应用及 评价层次编排。
16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主要特点 ➢ 强调对学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专业的基本
10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第二节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学科领域及 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学科领域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 揭示有关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改变, 从本质上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生物 化学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 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8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 早期:主要应用重量分折、滴定法等容量分析 和目测比色,测定体液中糖、脂类、蛋白质及 代谢物和电解质成分改变。
➢ 20世纪中期:分光光度技术、离心技术、层析 技术的发展 ,对酶及同工酶在器官组织中的 分布规律阐明。检测体液中相关酶(同工酶) 酶 活性,了解有关代谢紊乱及定位病变组织器官, 丰富了该学科领域及临床应用。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11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2. 寻找具有疾病特异性的生物化学标志 物,建立特异度、灵敏度高,简便而高性价 比的检测方法,提供反映这些标志物改变的 客观数据。
3. 将检测所得数据,转化为预防、诊断 和疗效及预后评价信息。
12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二、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1. 分子诊断学迅速发展 2. 寻找高诊断特异性和灵敏性的新生物化 学标志 3. 检测技术和方法的更新完善 4. 全程质量管理日益加强 5. 以循证检验医学为基础,科学评价和提 高有关检测项目的诊断性能
合理的组合试验(profile tests)
15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第四节 本书内容及学习方法
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突出 以生物化学检验为中心和重点。章末附“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和本章主要参考资 料、网站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创新意识。 ➢ 结合当代医学发展,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和更新。
1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 因本套教材新编写了《基本检验技术及仪器 学》,基本技术和仪器集中介绍,本书不再 重复。但生物化学自动分析仪本书从应用及 评价角度,给予实用性叙述。有关方法学及 诊断性能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将在《临床实 验室管理学》教材中集中介结,本书也不再 系统介绍
2. 1931年Van Slyko出版了首部 《临床化学》教科书,较系统全面 地介绍了该学科的有关理论和化学 检测方法。
3. 我国学者吴宪(后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 化学系主任)1919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完成的
博士论文“一个血液分析系统”,首 次系统地建立了血液中葡萄糖等化 学物质的检测方法,贡献功不可没 。
13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各种技术,涵盖了当前 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主要方法技术。因此,不 单是检验医学的主干专业学科之一,也是医 学特别是临床医学各个领域研究的一门共同 性工具学科 。
14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第三节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进展与展望
➢ 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分子机制,从 本质上认识病变准确部位及具体环节,的重 要病理学学科。因此,国外也将本学科称为 化学病理学(Chemopathology)或分子病理学 (Molecular Pathology)。
➢ 为判断有无及何种疾病、病情发展、转归、 预后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效果判断,提供客 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