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版汇编
文言文人物形象

王侯将相:勤恳治国、以民为本、体恤民情、体恤下属、仁爱之心、知错就改、公正严明、大公无私 善于纳谏、知人善任、一视同仁、虚怀若谷、勇于反省、善于听取正确建议、有识人之明 关心百姓疾苦、无偏袒之心 文臣胥吏:爱民如子、体恤百姓、清正廉洁、公正无私、浩然正气、敢于劝谏、善于劝谏、善于辞令 机智勇敢、重用人才、宽容大度、正直耿介、勤俭节约、礼贤下士、忠贞不渝、刚正不阿 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诚实守信、乐观积极、从容淡定、明察秋毫、严于律己、尽忠职守 心思缜密、勤勉好学、足智多谋、不拘小节、为他人着想 武将忠良:精忠报国、有勇有谋、英勇善战、不畏牺牲、体恤部下、坚贞不屈、刚正不阿、文武兼备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舍身取义、坚持不懈、当机立断、顾全大局、豪放洒脱、心胸开阔 文人百姓:淡泊名利、豪放不羁、志趣高远、有情有义、才华横溢、博闻强识、特立独行、热爱生活 人性不足:刚愎自用、夜郎自大、自命不凡、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目空一切、目中无人 斤斤计较、桀骜不驯、心浮气躁、性情浮躁、口是心非、心口不一、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阿谀奉承、口蜜腹剑、妄自菲薄、自信不足、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老奸巨滑、刁滑奸诈 虚伪狡猾、自私任性、贪婪奸诈、贪得无厌、愚蠢无知、笨拙愚钝
常见人物形象。
文言文中的人物性格分析

文言文中的人物性格分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其特点是文风庄重、语言华丽。
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多样,经常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情感、思想和行为。
下面将对文言文中的人物性格进行深入分析。
一、刘备的仁德之美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被描述为“仁义方正”。
他的仁德之美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他以身作则,关心民众的疾苦。
他多次向百姓散财济困,并且亲自下乡走访,了解民情民意。
其次,他推崇礼仪之道,崇尚忠孝。
在治理国家时,他注重待人接物的礼仪规范,同时也要求他的臣下恪守忠诚和孝道。
刘备的仁德之美在文言文中生动而深远。
二、李白的豪放洒脱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气势恢宏,豪放洒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的豪放洒脱主要体现在他的创作和生活态度上。
他用独特的诗句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了追求自由和个性的渴望。
他以自然为师,不拘一格地创作,同时也追求个体的超脱和解放。
在文言文中,李白的豪放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司马迁的坚韧和毅力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的代表作《史记》被誉为“中国史学之宝库”。
司马迁在文言文中被描述为志向高远却饱受折磨,但依然坚韧不拔和毅然决然。
他的一生充满了忍辱负重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尽管司马迁在途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史学事业的追求。
司马迁的坚韧和毅力在文言文中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四、薛宝钗的聪明机智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被描述为聪明机智,智谋出众。
薛宝钗的聪明机智主要体现在她与贾宝玉的情感纠葛中。
她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准确地洞察人心。
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感情纠葛时,薛宝钗总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和正确的选择。
她的聪明机智和智谋在文言文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孔子的智慧和谦和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文言文中被描述为智慧过人和谦和有礼。
孔子的思想以仁、义、礼、智为核心,他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古文人物形象

正面人物:1、君主——宽容豁达、胸怀宽广,沉稳机智、明察秋毫,善于纳谏、从善如流,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体恤百姓。
事例: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机智敏锐(多多益善五七刘邦),体恤百姓(出裘发粟五三景公),善于纳谏(燕策中的赵惠王)2、大臣(为官、为臣)——忠于职守、忠贞不屈,严肃认真、办事勤勉,机智、勤俭、英勇,审时度势、知己知彼,为官清廉、公正,有忧患意识,举贤荐能、直言进谏。
事例:公私分明(一行和尚)、忠君爱民(范仲淹)、发奋努力、勤奋刻苦(苏秦刺骨中的苏秦),忠贞不屈、高风亮节(苏武牧羊中的苏武),直言进谏(出裘发粟中的晏子),机智、善战、勇敢、屡建奇功将军(飞将军中的李广),忠贞、信守承诺(刘备托孤中的诸葛亮),聪明机智、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理解宽容(曹冲就库吏中的曹冲),忠于职守(孙亮辨奸中的中蔵吏),为官清廉、保持清贫(赐绢为粮中的胡质),清廉、关心百姓(合浦还珠中的孟尝),严肃认真、办事勤勉、节俭(陶公性俭厉中的陶公),公正严明机智(二人并走中的融),恬淡静穆、胸怀大志、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陶渊明),勇武过人、发奋读书、勤奋(傅永发奋读书),战功显赫、有忧患意识的人(李存审授镞中的李存审),善于观察(正午牡丹中的丞相),节俭、不浪费、坚持原则(王安石待客中的王安石),勤俭、英勇、教育子女严格(与四弟书中的曾国藩),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制胜之道中的将领应具备的特点),善于进言(燕策中的苏代),实事求是、荐人为贤、正直(宋濂具实以对),推举贤能(苟变食人二鸡子中的子思)3、有特殊技能、才能或有德行的人——聪明、勤奋、好学,技艺高超,正直、有远见,善于观察,不慕权贵(淡泊名利)、扶困济贫,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心地宽厚、心忧天下,爱好自然。
事例:学者——聪明好学(蒲松龄),勤奋、善于学习(《论语》六则中的君子),宽容、遇事冷静、善于调试心理(张秀才,寿州)有特殊技能或才能的人——技艺高超(匠石运斤中的匠石,核工记中的核工),医术高明、聪明正直、有远见(扁鹊见秦王中的扁鹊),不慕权贵(东床坦腹中的王羲之),谦虚谨慎(王积薪闻棋中的王积薪),善于观察、严格执法(张乖崖严惩污吏),智慧、胆大心细、善于把握战机(廉范御敌中的廉范),扶贫济困、蔑视权贵、刚正不阿(陈章侯)有德行的人——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赐绢为粮中胡质的儿子胡威),心地宽厚、处事公正、德行远播(梁上君子中的陈),胸有大志、刻苦自励、心忧天下(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中的范仲淹),善于发现人才、有慈爱之心、乐于助人(邴原泣学中的老师),淡泊名利、爱好自然(陶渊明)4、百姓——善良、孝顺、正直,忠厚老实、不贪恋钱财,信守承诺、克勤克俭事例:克勤克俭、坚守志节的中国妇女(孟母三迁中的孟母),信守承诺(急不相弃中的华歆),镇定(覆巢之下中的孔融的儿子),重视朋友义气(舍生取义中的荀巨伯),孝顺(锅巴救命中的陈某),仔细观察(戴嵩画牛中的牧童),孝顺(陆绩怀橘中的陆绩),强烈的求学愿望、勤奋学习(邴原泣学中的邴原),忠厚、守信、老实,孝顺、正直、有同情心、办事细心缜密、不贪财(张孝基仁爱中的张孝基)反面人物1、君主——光有大志、却无恒心,气量狭小,昏庸无道气量狭小、奸诈凶残(魏武见匈奴使中的曹操),光有大志、却无恒心、不能踏实认真精益求精的学习(学皆不精的项籍),2、官吏——狡猾、贪婪、蛮横,自以为是、狂妄轻率,执法过严、残忍的酷吏。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总结1、求学:
笃志好学勤奋刻苦专心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勤学好问敢于质疑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为人:
助人为乐乐善好施善良厚道仁慈和善
仁心爱物同甘共苦坚定乐观真才实学
无欲则刚有气节推己及人照顾别人面子
知恩图报要古道热肠大方谦让孝顺
知错就改欲正人,先正己务实灵活
见义勇为嫉恶如仇诚恳勇于改正安贫乐道3、为官:
奉公守法秉公办事正直无私公私分明
律已廉洁公正严明明辨是非
勤政爱民爱惜人才任人唯贤爱国忧民
4、生活哲理:
居安思危有恒心俭朴节约济困扶危
团结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要尊重、热爱生命
不要剥夺他人的自由权利做事讲究方法策略
要自知知人不贪不义之财不可因小失大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
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贵有知人之明变通善于斗争
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轻视别人要用智慧战胜敌人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行动
善于分析矛盾,利用矛盾把握时机
做事不可走极端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能收到奇效5、人物性格:
真诚诚信宽容豁达大度胸怀大志
忠诚勇敢坚强谨慎正派正直谦虚。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形象分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形象分析方法点拨首先要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其次,只有对题干做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回答。
把答案放回原文。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题型训练[例1]2013年上海秋考试卷史弼传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
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①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 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
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
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
”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
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
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
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
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
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
”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昔人刎颈,九死不恨。
”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
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2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
(3分)【参考答案】:刚正不阿[例2]2016年上海秋考试卷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

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在文言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使得文言文的故事更加生动、真实。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
一、外貌特征古代文言文中常常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描写来展示他们的形象。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被形容为“一表人物”,“丹凤眼”、“桃花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生动的描写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想象出这个人物的形象,增加了代入感。
二、言语表达人物的言语表达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文言文中,人物常常借着对话和独白来展示其性格和思想。
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口若悬河,善于辩驳,给人留下了聪明、机智的形象。
而《水浒传》中的杨志则以他豪爽直率的言辞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三、行为举止人物的行为举止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元素。
通过对人物的所作所为的描写,可以展示出其性格和品行。
例如《史记》中的司马迁,他的努力学习和坚定的意志让人们对他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印象深刻。
而《木兰诗》中的木兰则通过她勇敢无畏的行动展现了她的顽强和坚毅。
四、心理活动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也常常通过对其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展示。
通过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绘,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动机和情感。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内心敏感脆弱,对世事颇有独特的见解,让人们对她的多情和才情充满了好奇。
总之,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通过对外貌特征、言语表达、行为举止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刻画,使得人物仿佛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让读者对他们产生共鸣和共情。
文言文正是因为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使得读者沉浸其中,从而体验到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解析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解析在高中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这些经典人物形象的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作品的内涵,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历史人物、文学人物和传说人物这三个角度,对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进行解析。
历史人物形象解析在高中文言文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历史人物的形象。
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多半是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塑造而成的。
例如,在《史记·汉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对于汉武帝刘彻的描写和评价。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在文言文中,作者通过对他的形象塑造,将他描绘成聪明睿智、果断决策的形象,展现了他的杰出才能和超凡领导力。
除了汉武帝,还有其他一些历史人物的形象在高中文言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比如,《资治通鉴》中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描写,展现了他英明果断、富有战略眼光的形象。
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不仅体现了他们的个人特征,更展现了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文学人物形象解析高中文言文中的文学人物形象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塑造的。
这些文学人物的形象往往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贾宝玉作为红楼梦的男主角,他的形象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贵族家庭的精英教育,还通过他的情感体验,揭示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局限和苦闷。
传说人物形象解析除了历史人物和文学人物,高中文言文中还会涉及到一些传说人物的形象。
这些传说人物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例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被描绘成古代哲学家,他的形象代表了古代哲学的智慧和思想。
在《论语》中,孔子的形象被视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代表,他的言行举止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通过对这些传说人物的形象解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观点,进而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文言文人物形象

文言文人物形象
1.文武大臣:忠君爱国、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含身护主(忠)不畏强权(于势于威)、不权贵(于权于利正不阿、刚烈正直、耿介正直(于道于义)、举荐唯贤、不避仇亲(于オ于吏)临危不乱、宁为玉碎、舍生取义危于死)
2.武臣:身先士卒(威)、骁勇善战、英勇无畏(勇、胆)、文韬武略、兼具勇谋、智勇双全(勇谋、胆、脑不乱、全身而退(临危)、宁为玉碎、舍生取义、殒身卫国(于死、心)
3.为官:公执法、公平公正(于职)善于納速(于言、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于オ)、宽厚仁慈、恩威并严有度
4.与百姓的关系:为官清廉、廉洁奉公、克己奉公、忠于职守、公而忘私、(于私,不废公)、断案如神公正严明、病尽(于公入、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与民同乐(于民)
5.为事:竭诚任事、德称其位、针砭时弊、果敢勇毅(オ)、富有辩才、善于辞令、敏事讷言
6.为人:直率、豪爽、耿介、刚烈、狂放、不拘细谨、任诞不羁(褒)、武断、刚愎(贬)(性情)、勤恳踏实、栖隐山林、淡泊名利如仇(自
身之德)、尊老幼、遵孝守悌(伦理):宽厚仁慈、容智聪慧、高风亮节、为人谦和、以诚待人
7.自身品性:天纵之オ、夙慧早聪(先天)、博学广オ、博闻强识、治学严、敢于质疑、一时之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人物形象的分析
方法指导:
一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分析。
二是抓住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分析。
三是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
(一)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
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shuò)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
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
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zhài)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
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zhuó)⑤偏将军。
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世忠忧之。
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
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hú)击⑥,大呼,声振刀甲。
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
②却行:倒退而行。
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
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
⑤擢:提拔。
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
鹘:鸷鸟。
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选文写出了他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二)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冑的品质。
(2分)
戴冑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1分);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1分)。
(三)周敦颐传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①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②。
以舅龙图阁学士③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④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⑤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释]①道州营道:地名,今湖南道县。
②避英宗旧讳改焉:因避宋英宗旧讳而改名敦颐。
③龙图阁学士:与下文“分宁主簿”、“司理参军”、“转运使”均为官名。
④南安军:北宋敦化元年(990年)设南安军,辖江西大庾(大余)、南康、上犹三县。
⑤手版:古时大臣上朝时所持的芴(wù)。
文章讲了有关周敦颐的哪两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品质。
两件事:一讯立断久不能决的案子;勇救按法不当死的囚犯。
从中可以看出他才智过人,善于观察,坚持原则,秉公办案。
(四)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顾佐①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扈跸②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
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帝大悦。
师还,赏赉③与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④御史捕之。
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⑤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
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注释]①顾佐,明代官员。
②扈跸(hùbì):护从皇帝出行。
跸:皇帝出行的车驾。
③赏赉(shǎng lài):赏赐。
④诏遣:诏令派遣。
⑤超迁:越级。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于谦的品质。
于谦奏对和数说高煦的罪行时的表现让皇帝很满意,可见他才思敏捷,口才流畅;在江西上任时,为几百个囚犯平冤昭雪,巡抚河南、山西时走访百姓,考察政务,汇报灾情,可见他是个正直、体恤百姓、体察民情的人;下令逮捕骚扰百姓的官吏,可见他是个严于执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