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区域重磁资料研究湖北省地质构造的几点认识
磁法勘探-重磁异常的地质解释与应用

第十一章重磁异常的地质解释与应用一、重磁异常的地质解释1、地质解释的主要内容1)重磁资料的预分析:使资料的解释建立在资料完整、可靠、便于解释的基础上。
→→有用异常是否得到明显反映。
2)数据处理将有意义的异常从叠加异常中分离出来,去掉与任务无关的异常。
其他:延拓,化极,求导等。
3)定性解释ⅰ:初步解释引起磁异常的地质原因。
ⅱ:大体判定异常源的形态、分布范围、异常界面的起伏变化等。
4)定量解释得到异常源的形状大小,界面深度等几何参数。
5)地质结论和图示2、重磁异常的多解性:1)不同岩石的同一物性参数。
可以具有同一数量级,可能在地表引起相同的异常。
2)地表观测的异常分布不是全部空间场值的分布。
二、重力和磁法勘探的主要应用:1、重力勘探的主要应用:①研究地壳深部结构和划分大地构造单元。
②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基岩顶界面的深度起伏变化。
③查明沉积岩内部的局部构造和岩相变化:④圈定隐伏的岩浆岩体:⑤探明矿井下和地下浅部的某些地质问题:岩溶、采空区、破碎带、老窑等⑥金属矿床。
2、磁法勘探的主要作用:①研究结晶基底的起伏变化:预测含煤远景区。
②圈定不同类型岩石的分布范围:③确定断层构造。
④研究褶皱构造。
⑤煤层燃烧带。
三、实例1) 圈定含煤岩系的岩浆岩体我国许多煤田不同程度的受到岩浆岩侵入体的影响。
目前,主要是应用磁法勘探来解决岩浆岩的圈定问题。
1980年,中国矿业大学物探教研室曾在甘肃窑街煤田进行过圈定超基性岩的磁测工作,目前是研究该区煤矿开采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突然涌出的原因。
同时,磁测结果还提供了断裂构造和烧变岩石的边界位置等资料。
窖街煤田是中生代山间盆地性煤田,盆地基底是弱磁性的前震旦系变质岩,含煤岩系为侏罗纪地层,煤系上覆的层为白垩纪、第三纪红色地层或直接为第四系黄土覆盖。
区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主要是中等磁化强度的超基性岩,它与周围岩石磁性差异明显。
图13—9是窖街煤田磁异常平面等值线图。
对其中四个局部正磁异常(编号为M1、M2、M3、M4)进行了更大比例尺的详测。
浅谈重磁电剖面研究工作中图件处理心得

浅谈重磁电剖面研究工作中图件处理心得摘要:随着地质调查工作的不断开展,重磁方法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得以发展,其作为指导地质找矿的方法之一,数据采集后如何快速成图,就成为内业整理人员的头等大事,本文为此展开分析,对平时工作中在重磁电剖面图件处理的一些心得进行分项。
希望为地质项目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地质数据支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重磁,图件处理,应用成果,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drawing processing experience in the research of heavy magnetic and electric profileLiShao-hua WangPengShaanxi Second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GroupCo.,LTD.,Xi'an710016,China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survey work,the application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method in prospecting work has been developed. As one of the methods to guid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how to quickly map after data acquisition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internal industry collation personn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is, and some of the experience of processing the gravity, magnetic and electric profile pieces in the normal work are pided into several items. Hope provides strong basic geological data support for geological projects and plays a huge role.Key words: gravity and magnetism, map processing, application results,1资料处理方法技术重力异常是叠加场,是地下不同密度体的总体反映。
浅析重磁方法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

浅析重磁方法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国家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对各类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过度的开采和利用,使得矿产资源短缺现象比较严重,采用科学的技术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勘探是非常有必要的。
要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充分挖掘矿产资源的潜力,对产矿程度不同的区域重点进行勘查工作。
重磁方法是矿产勘探中比较常用的技术方法,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提高找矿的速率和精度,对矿产勘探工作有着促进作用。
标签:重磁方法;矿产勘探;应用在地球的位场中,重力场和磁场是两种最稳定的基本地球物理场。
地球上任何一点的重磁场和某些规则形状物体的重磁场通常可以用数学解析式表示。
因此,在地球物理勘探中,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是最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物探方法。
通过分析地球介质密度及磁性在空间上的差异及其因,来分析解释地质构造和寻找相关的能源矿产和固体矿产。
近年来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中应用了一些新技术,这些新方法逐渐应用于地质构造解释、矿床勘查、地热勘探与考古勘探中,提高了重磁勘探方法的应用效果。
一、重磁勘探的原理重力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
是利用组成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间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值的变化而进行地质勘探的一种方法。
它是以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的。
只勘探地质体与其周围岩体有一定的密度差异,就可以用精密的重力测量仪器找出重力异常。
然后,结合工作地区的地质和其他物探资料,对力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便可以推断覆盖层以下密度不同的矿体与岩层埋藏情况,进而找出隐伏矿体存在的位置和地质构造情况。
磁法勘探也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
然界的岩石和矿石具有不同磁性,可以产生各不相同的磁场,它使地球磁场在局部地区发生变化,出现地磁异常。
利用仪器发现和研究这些磁异常,进而寻找磁性矿体和研究地质构造的方法称为磁法勘探。
磁法勘探包括地面、航空、海洋磁法勘探及井中磁测等。
磁法勘探主要用来寻找和勘探有关矿产;进行地质填图;研究与油气有关的地质构造及大地构造等问题。
磁法在地质构造解释评估中的应用

磁场在地质构造解释评估中的应用磁场是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广泛应用于地质构造解释评估中。
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变化,可以获取有关地下岩石、矿产和地壳构造的相关信息。
本文将重点讨论磁场在地质构造解释评估中的应用。
1. 磁场原理及仪器磁场勘探利用地球磁场强度和方向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物质的性质和分布情况。
其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概念:地磁场、磁性物质、磁化强度以及磁化方位。
地磁场是地球表面附近的磁场,由地球内部的磁性物质所产生。
磁性物质包括铁矿石、铁镍合金等具有磁性的物质。
磁化强度是表征磁性物质的磁化程度,可用来推测地下岩石的性质。
磁化方位是磁性物质的磁化方向,可用来研究地下构造的走向和倾角。
磁场勘探一般采用磁导仪器进行测量。
常见的磁导仪器有全站仪、磁差计等。
全站仪可同时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提供详细的磁场数据。
磁差计则通过测量磁场的差值,进行简化的磁场测量。
这些仪器可以精确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为地质构造解释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 磁场在断裂带识别中的应用地质断裂带是地球表面裂缝、裂隙的集合,通常形成于地球构造活动中。
磁场可以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异常变化来识别断裂带的存在和分布。
断裂带一般具有磁场异常、磁性物质富集等特征。
通过分析地磁场数据,可以确定断裂带的走向、倾角和规模,进而揭示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
磁性物质在地磁场中会产生磁异常,其中具有正异常和负异常。
正异常表示磁场强度增加,可能与含磁矿物质的富集有关;负异常表示磁场强度减小,可能与磁性物质稀少或被去除有关。
在断裂带附近,由于构造活动和断裂破坏,在地下磁性物质的分布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磁场异常。
通过对磁场异常的测量、分析和处理,可以准确判定断裂带的位置和性质。
3. 磁场在岩石矿产评价中的应用岩石和矿产的磁性对地磁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磁场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岩石矿产的评价。
比如,在铁矿勘探中,可以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异常变化,找出潜在的铁矿矿体。
根据区域重磁异常在豫西南圈定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根据区域重磁异常在豫西南圈定多金属成矿远景区王纪中【摘要】在对豫西南地区1∶20万区域重力资料和1∶5万航磁资料综合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对豫西南地区的深部构造、断裂构造及岩浆岩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圈定了隐伏、半隐伏岩体和断裂构造,并根据地质、矿产和物化探综合信息,分析了成矿区带与岩体及构造的关系,总结出了成矿区带的区域重磁场特征,圈出了9个成矿远景区,为豫西南地区寻找深部矿和隐伏矿提供了重要信息.%On the basis of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the data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gravity and aeromagnetic survey on the scales of 1: 200 000 and 1:50 000 in southwestern Henan in combination with a detailed study of deep-buried structures and faults as well as characteristics of magmatic rocks in the study area, the authors delineated concealed or semi-concealed intrusive bodies and faults. Furthermore , 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eralization zone, intrusive rocks and the structures based on ge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revealed that the features of regional gravity and aeromagnetic fields are related to the mineralization zone, with the delineation of 9 prospective ore-forming areas. The results contribute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 the prospecting for deep and concealed ore deposits in southwest Henan area.【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1(035)004【总页数】5页(P468-472)【关键词】重磁异常;地质构造;多金属成矿远景区;豫西南地区【作者】王纪中【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 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P632豫西南地区是全国16个重要成矿区带之一,是钼多金属成矿系列的典型地区,钼矿资源量居世界第一,已发现钼铅锌银金等大型以上矿床28处。
利用重磁资料探讨鄂尔多斯及其周缘地区断裂分布

城市地理110利用重磁资料探讨鄂尔多斯及其周缘地区断裂分布高 嵩 曹 伟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区在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区域。
研究该区域的断裂特征等问题,对华北克拉通的形成、构造演化等问题提供了更充足的依据。
根据磁力异常特征,可以对其深层分布以及深大断裂进行探索。
本文综合利用区域的地质,磁力等资料,对区内的深大断裂进行判断划分,并对断裂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磁力异常;鄂尔多斯;断裂判断;分布特征鄂尔多斯盆地是在印支运动后滨太平洋和特提斯喜马拉雅两个不同的地球动力背景的构造域强烈活动时期形成的,他作为一个独立的地质单元,在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方面有着其特殊的意义。
研究断层是对地球深部构造重要的一步,若要进一步地了解断层活动的机制及其构造背景,则需对断层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深部地壳结构进行研究。
本文综合利用区域的地质、磁力等资料,从地球物理角度描述研究区的磁异常和断裂系统构造特征,为地质构造和演化特征方面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1 研究区磁力异常特征。
磁力异常是以往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的综合反映,对磁异常带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磁性异常基底的分布和变化。
磁性基底的起伏、地形,地壳内部各密度界面的起伏和地壳结构的差异以及构造的变化等地质特征,可以作为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等研究的重要借鉴和参考:由磁力异常图可以看出,鄂尔多斯地区的北部、东部、南部的大部地区,西南部都有着较高的磁力异常,中部的伊陕斜坡单元有一个大型的NE向的正异常带,最高达200nT。
除了西部的天环凹陷外,伊盟隆起、晋西挠褶带、南部的渭北隆起皆有0nT  ̄ 300nT的高磁力异常,也揭示了磁力异常存在的特点。
其中伊盟隆起的正异常值较高,大部分地区都在100nT以上,说明此处的岩浆岩或者断裂活动较为剧烈。
南部渭北隆起的高异常带,同鄂尔多斯南部熊耳群火山岩的高异常带连成一体,向东南方向延伸。
2 磁力异常对断裂构造的判别方法。
重磁法探测地下含矿构造

重磁法探测地下含矿构造地下矿产资源的探测一直是地质勘探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重磁法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和地磁场的变化,可以揭示地下的矿藏和构造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磁法探测地下含矿构造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重磁法原理重磁法利用地球的重力场和地磁场的变化,通过测量地表上的重力和磁场数据,来推断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构造特征。
地球的重力和磁场受到地下物质的分布和性质的影响,不同的矿藏和构造特征会产生不同的重力和磁场异常值。
利用这些异常值,可以确定地下矿藏的存在和规模。
二、重磁法方法1. 重力测量:重力测量是重磁法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重力仪器可以测量地球的重力场强度,它的原理是利用重锤的重力作用在弹簧上产生一个位移,进而推算出重力场的数值。
重力测量可以测定地球重力场的强度,通过分析重力场的变化,可以确定地下矿产资源和构造特征的分布。
2. 磁力测量:磁力测量也是重磁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磁力仪器可以测量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它的原理是利用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来推算出矿藏的存在和规模。
磁力测量可以测定地球磁场的变化,并通过分析磁场异常值,确定地下矿产资源和构造特征的位置。
三、重磁法应用1. 矿产勘探:重磁法是一种重要的矿产勘探方法。
通过对矿区进行重磁场测量,可以推断出地下的矿藏类型、规模和分布。
这对于矿产资源的发现和评估非常重要,可以为矿产勘探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地质构造研究:地质构造是地球表面和地下岩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构造形态和特征。
重磁法可以提供地质构造的详细信息,通过分析和解释重力和磁场异常的特征,可以揭示地球的构造演化历史。
3. 水文地质调查:重磁法还可以应用于水文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分布、地下水动态和地下水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通过重磁法测量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状况,可以为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四、重磁法在勘探中的优势1. 高效性:重磁法具有高效的勘探速度和较低的成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勘探数据。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二、 岩浆岩
3、碱性、偏碱性岩、碳酸岩 以加里东期为主,见于竹山—房县、随州—枣阳
等地的局部地区,岩石类型为正长岩、碳酸岩, 主要产于基性侵入岩杂岩体中。与该类岩石相 关的矿产有铌、钽等稀土矿产
三、 变质岩
变质岩主要分布于武当山—大别山广大地区 和黄陵、神农架、大洪山、幕阜山、大磨 山等地,分布面积约60000平方千米。按 变质作用可分为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
五、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省内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岩浆活动比较强烈, 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图11)。
五、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一、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较丰富,资源禀 赋居全国中游
截止2007年,全省已发现146个矿种、183个 亚矿种,分别占全国已发现171个矿种、 229个亚矿种的%、%。全省已查明资源 储量的各类矿产89种、亚矿种111种,包括 能源矿产7种,黑色金属矿产8种,有色金 属矿产12种,贵金属矿产5种,稀有稀土及 分散元素矿产19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7种,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5种,建筑材料及其 它非金属矿产38种
三、 变质岩
南部扬子变质区:变质作用发生于前南华纪 变质基底中。太古—元古代表壳岩系和元 古代岩浆岩经低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形成从低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 相的递增变质带和无分带性的混合岩类高 级变质岩;中元古—新元古代地层和岩浆 岩,经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形成板岩—千枚 岩
与区域变质作用相关的矿产有金、银、铁、 磷、石墨、金红石等
及黄陵背斜;碱性、偏碱性岩、碳酸岩仅见 于竹山—房县、随州—枣阳局部地段;火 山岩主要分布于鄂北及鄂东南地区
二、 岩浆岩
1、酸性、中酸性岩浆岩
以燕山期为主,主要分布于桐柏山、大别山、黄 陵、幕阜山及鄂东南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闪 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相应的脉岩有石 英岩脉、伟晶岩脉、花岗斑岩脉;火山岩类型 为流纹质、安山质、石英角斑质火山喷发熔岩 及火山碎屑岩。元古代及其以前的中—酸性侵 入岩均遭区域变质,己变质为英云闪长质、奥 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或片麻 状花岗岩,同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已变质成各 类长英质片麻岩、变粒岩、片岩及浅粒岩。燕 山期岩浆岩形成我省重要的铁、铜、金、钨、 钼、硫等内生矿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第2期2005年5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 ources Envir on ment&EngineeringVol119Total No155文章编号:1671-1211(2005)02-0090-05利用区域重磁资料 研究湖北省地质构造的几点认识潘玉青(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 430022)摘 要:综合分析湖北省重磁场基本特征,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及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建立地壳结构重力剖面,由此就全省地壳结构、地质构造、结晶基底等基础地质问题提出一些粗略的看法。
关键词:重力剖面;地壳结构;断裂构造;结晶基底中图分类号:P313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根据湖北省区域地质基本特征,以区域重磁、物性及地质资料、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及区域综合资料定性解释成果等为基础,选定六条地壳结构重力剖面(表1),应用二度半拟合计算方法建立尽量符合客观地质实际的地壳密度模型[1],由地壳结构重力剖面的计算解释结果,对湖北省的地壳结构、地质构造、结晶基底等基础地质问题提出看法(图1)。
1 地壳结构(1)我省地壳结构层大致可分为三层:玄武岩质层、花岗岩质层、沉积盖层。
(2)以均县~五峰构造带为界,东西两侧深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
西部地壳厚度较大且具多层结构特征(存在壳幔过渡层),弹性波速度层相对稳定连续,无低速层。
东部地壳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壳内有大量酸性岩浆侵入,上地壳受强烈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的作用,地壳酸性度较高,如鄂东北地区;另一种是地壳相对较薄,地壳基性程度偏高,壳层中有中酸性岩浆侵入。
(3)省内除扬子地台上扬子陆坪区外,其它地区多出现壳内低速夹层(或高导层),其所处深度在秦岭区较小(10~20km),向扬子陆坪区方向逐渐加深(20~30k m)。
(4)地壳上部推覆构造发育,形成南部(江南地轴)和北部(秦岭古褶带)两个逆冲推覆构造带相向对冲,而中部为对冲前缘断褶带的构造格局。
(5)由区域重力资料,经过江汉断陷浅部低密度层校正,用Paker公式反演了Moho面1),推断了沔阳幔隆(我省地壳最薄处,厚约30k m)。
Moho面的总体构造特征与前人推论相近,此不赘述。
表1 湖北省地壳结构重力剖面一览表Table1 Crust texture of Hubei fr om gravity剖面编号及名称剖面长度/km剖面方位深部地球物理资料主要地质构造单元Ⅰ巴东~江陵240110°三峡地区人工地震测深上扬子陆坪、两湖断拗Ⅱ鹤峰~桐柏44050°沙园~贾家湾地震剖面上扬子陆坪、南秦岭褶皱带Ⅲ宣化~黄梅260140°30′永平~信阳地震剖面桐柏~大别古褶带、下扬子陆坪Ⅳ麻城~九宫山220190°麻城~九宫山MT剖面部分地段地震资料下扬子陆坪Ⅴ宜都~红安40573°39′宜都~红安MT剖面及地震测深资料上扬子陆坪、两湖断拗、桐柏大别古褶带Ⅵ军店~刘洞20024°QB1剖面地震测深、重磁及MT资料上扬子陆坪、南秦岭褶皱带收稿日期:2005-04-08;改回日期:2005-04-26作者简介:潘玉青(1962-),女,高级工程师,物探专业。
E-mail:pyq6205@1)湖北省1∶50万区域重力图编制说明书。
图1 湖北省推断地质构造图Fig11 The inferred geol ogical structure of Hubei1.一级大地构造分界线;2.推断深断裂带;3.推断断裂及编号;4.推断基底类型分区界线;5.“江南式”基底区;6.“川中式”基底区;7.“昆阳式”基底区;8.“推叠式”基底区;9.“大别式”基底区;10.重力剖面及编号。
2 构造特征2.1 南秦岭古褶带区域构造特征省内以青峰~襄樊~广济断裂为界,较清楚的表现出界线南北两侧之元古界与古生界地层在沉积特征、古生物群、变质作用及古地理构造环境等方面的明显差异[2]。
长期以来,地质上将此作为秦岭古褶带与扬子陆坪的分界断裂。
该断裂带所反映的地球物理场特征,一是不甚明显,二是不具规模,而在北部淅川~内乡~桐柏~浠水一线却显示出规模宏大的NW向重磁异常梯度带1)。
按一级构造单元界线应有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前物探工作者将桐柏~浠水断裂作为秦岭古褶带与扬子陆坪的分界断裂。
但这一推论又无法解释该界线与襄广断裂带之间中晚元古代及古生代活动型沉积的构造环境。
综合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秦岭地槽多旋回发展演化的结果,其中印支~燕山运动使秦岭地槽褶皱回返,并产生大规模挤压推覆作用,是产生现今构造格局及地球物理场特征的直接原因。
进一步分析认为,在淅川~桐柏~罗田一线以南,青峰~襄樊~广济断裂以北的区域为一逆冲推覆构造区,其深部存在扬子地台基底。
由西向东推覆构造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西段(南襄盆地及以西区域)为远距离中深层次推覆,主体推覆物为中上元古界武当山群(Pt2wd)、耀岭河群(Pt3yl)等变质火山岩;中段(南襄盆地以东,大悟断裂以西区域)为中等距离薄层次推覆,主体推覆物为中上元古界红安群(Pt2hn)、随县群(Pt2su)、耀岭河群(Pt3yl)等变质火山岩;东段为近距离深层次推覆,主体推覆物为中下元古界红安群(Pt2hn)、大别群(Pt1db)等变质火山岩。
2.2 英店~大悟南、大悟北~罗田深断裂带①推断断裂总体走向NW,倾向NE,产状陡立(> 70°),具超壳断裂性质(切割深度>30k m)。
西段(英店~大悟南)与地质上英店~青山口断裂位置大致吻合,向西北出省过南襄盆地与淅川~内乡断裂相连。
东段(大悟北~罗田)与西段在大悟附近被一组NE向深断裂呈“Z”型错开,大悟南~罗田深断裂为隐伏状,断裂过罗田向东南,由NW向转为近E W向。
该断裂具多期活动性质。
扬子旋回早期,在南1)湖北省1∶50万区域重力图编制说明书。
19第2期潘玉青:利用区域重磁资料 研究湖北省地质构造的几点认识北早期统一陆壳的基础上,由于构造分异和地槽分化作用,产生该断裂。
北侧为优地槽环境,秦岭区中、晚元古代火山沉积建造在此环境下形成,南侧为古陆剥蚀区和冒地槽环境。
经晋宁运动(我省花山运动)地槽褶皱回返,南北形成统一地台,古生代初期,经晚震旦世短暂统一的古地台分裂,沿此断裂北侧为秦岭再生地槽,南侧则为相对稳定的地台区,这种槽台并存的发展形式直到中三叠世。
始于晚三叠世早期的印支运动使处于相对稳定的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之间的秦岭地槽褶皱回返,并受到近南北方向的挤压使之隆升,印支运动后期至燕山期,持续的挤压隆升,导致产生大规模推覆作用,原秦岭古褶带上部构造层越过此界线由北向南迁移,这种现象直到早白垩世。
中生代晚期~新生代,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产生大量的NE 向剪切断层,在大悟附近的NE 向大悟~岳阳断裂⑧,使NW 向古断裂①发生错位,东侧相对向北位移。
2.3 青峰~襄樊~广济断裂带②该断裂带实际上为推覆体前缘挤压构造带,它是秦岭古褶带与扬子陆坪的地表分界线,深部界线在北部淅川~桐柏~罗田一线(断裂①),深浅界线之间为一逆冲推覆构造区,见图2。
图2 宜都~红安地壳结构重力剖面图Fig 12 Geophysical inter p retati on secti on of Yidu -Hong ′an2.4 白河~石花街断裂③、郧县~均县断裂④、竹山~竹溪断裂⑤ 在前面谈到的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及地球物理场特征,就不难对这几条断裂作出解释。
简要地说,这几条断裂均形成于秦岭地槽活动早期(中元古代),始时具有一定规模(沿断裂分布有扬子期基性岩浆岩)。
印支~燕山运动产生的挤压推覆作用,使早期形成的断裂于中深部(10km ±)切断,上部向南迁移至现今处。
2.5 均县~五峰深断裂带⑩观布格重力异常图[1],我省西部均县~五峰一线存在一条规模宏大的NNE 向重力异常梯度带,它是贯穿我国南北的“太行~武陵重力梯度带”的组成部分。
从重力异常梯度带与表层构造关系来看,各段差异性较大,在我省西北部,地表构造多呈NW 向,重力梯度带受到南秦岭褶皱带的强烈干扰向西扭曲;西南部“八面山”弧型构造带至梯度带附近亦转为近E W 向。
显然地表构造与梯度带很不和谐。
此外,沿梯度带地表未发现中新生代岩浆活动迹象。
这一梯度带是否与深大断裂对应,它与表层构造的关系如何,尚待进一步探讨。
据剖面计算结果推断,沿均县~五峰一线不存29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5年在贯穿性深切断裂带,仅为莫霍面不连续错断。
重力异常梯度带主要由NNE向的大幔坡带引起,幔坡带坡面倾向NWW,由东向西水平方向每公里地壳厚度加大140m。
进入地台发展阶段,由于早期基底固结以致“变质胶合”,基底、断裂、岩浆岩似形成一巨厚的胶合地块,因而中新生代期该区断裂无重大活动迹象。
均县~五峰深部构造变异带与表层地质构造无直接关系,但它对两侧的地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是地壳均衡调整的表现,分析该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这种调整尚未达到平衡[3]。
2.6 关于大冶~长阳岩浆岩带我省南部位于九岭~雪峰山造山带北部前缘地带。
其中鄂东南一带燕山早期花岗岩大面积分布,逆冲断层与同斜紧闭褶皱组成叠瓦状构造,大悟~岳阳断裂⑧以西,地表多为第四系覆盖。
综合分析地质、物探资料认为,该区域上地壳表层为自雪峰山北缘向北逆冲的大型推覆构造带,见图3。
图3 崇阳~京山上壳层地质构造重力剖面图Fig13 Upper crust texture fr om Chongyang t o J ingshan 从重力场特征及计算结果分析,鄂南地区不存在东西向深大断裂,大冶、嘉鱼、监利岩浆岩带主要受NE及NNE向深断裂控制,岩体多在NE(NNE)向深构造与近E W向推覆前缘构造带的复合部位产出,这些控制性构造由东向西分别为麻城~通城断裂、大悟~岳阳断裂及监利断裂,它们分别控制了鄂冶岩体群、嘉鱼岩体、监利岩体等,空间上似成近东西向带状分布。
至于长阳隐伏岩体,推断为扬子期中基性侵入岩,无论是生成时间、岩性及所处构造部位等特征均与“大冶~嘉鱼~监利岩浆岩带”有重大区别。
3 结晶基底3.1 结晶基底类型由垂向上叠置关系的差别,湖北省前震旦系结晶基底可分为“江南式”、“川中式”、“昆阳式”、“推覆式”和“大别式”等五种类型。
见图4。
图4 湖北省结晶基底类型示意图Fig14 Crystalline basement of Hubei39第2期潘玉青:利用区域重磁资料 研究湖北省地质构造的几点认识3.2 基底类型分区根据区域重磁场特征及剖面定量计算结果,初步划分了上述五种结晶基底类型在平面上的分布区域,见图1。
3.3 结晶基底的某些构造特征(1)扬子陆坪古基底(Pt 1kn 、Pt 1yn )分布于英店~罗田断裂①以南的广大区域,由剩余布格重力异常计算推断,沿英店~罗田断裂①南侧存在一NW 向古基底隆起带,称其为台缘隆起带(顶深约5k m ),它对南秦岭褶皱带后期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例如前述湖北省中段南秦岭褶皱带中等距离薄层推覆,即与这一基底构造特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