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区域地质构造
湖南省区域地质构造

附录C 湖南省区域地质构造C.0.1湖南省地质构造单元综合划分可见表C.0.1及图C.0.1-1;湖南省地质构造体系可见图C.0.1-2。
表 C.0.1 湖南省地质构造单元综合划分图 C.0.1-1 湖南省构造单元分区1.二级构造单元分界线;2.三级构造单元分界线;3.四级构造单元分界线;构造单元名称见表 C.0.1C.0.2 湖南省褶皱分布可见表C.0.2。
C.0.3 湖南省深大断裂特征可见表C.0.3;湖南省深大断裂分布可见图C.0.3。
表C.0.3 湖南省深大断裂特征图C.0.3 湖南省深大断裂分布注:F1慈利—保靖断裂(江南断裂),F2辰溪—怀化断裂,F3溆浦—靖州断裂,F4通道—江口断裂,F5城步—新化断裂,F6公田—灰汤—新宁断裂,F7连云山—衡阳—零陵断裂,F8川口—双牌断裂,F9茶陵—郴州断裂,F10桂东—汝城断裂,F11常德—安仁断裂,F12郴州—邵阳断裂,F13瓦屋塘—九嶷山断裂。
C.0.4 湖南省全新活动断裂特征可见表C.0.4;湖南省全新活动断裂分布可见图C.0.4。
图C.0.4 湖南省全新活动断裂分布注:F1慈利-张家界-保靖断裂带,F2澧水断裂带,F3常德-桃源断裂带,F4沅陵-麻阳断裂带,F5新晃-怀化大断裂带,F6南县-汉寿断裂带,F7岳阳-沅江断裂带,F8岳阳-湘阴断裂带,F9溆浦-洪江断裂带,F10龙船塘-通道断裂带,F11溆浦-江口断裂带,F12城步-新化断裂带,F13公田-宁乡-新宁断裂带,F14南江-双江断裂带,F15湘乡-双峰断裂带,F16连云山-衡阳-永州断裂带,F17醴陵-衡东断裂带,F18新田-江华断裂带,F19茶陵-郴州断裂带,F20湖口-郴州断裂带,F21炎陵-瑶岗仙断裂带,F22桂东-汝城断裂带,F23益阳-望城-株洲断裂带,F24常德-桃江-衡东-资兴断裂带,F25葛竹坪-梓门桥断裂带,F26新田-宜章断裂带,F27宁远-临武断裂,F28道县-连县断裂带。
湖南省浏阳市香禾田矿区金矿地质特征

76湖南省浏阳市香禾田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吉德平,陈 聪(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六队,湖南 株洲 412000)摘 要:湖南省浏阳市香禾田矿区位于醴陵官庄金矿整装勘查区,主要出露地层有小木坪组、黄浒洞组和雷神庙组。
其中黄浒洞组和雷神庙组为矿区主要含矿层。
构造行迹为NE 向构造,其次为NWW-近EW 向构造,局部发育近SN 向构造。
岩浆岩未在矿区出露。
矿区内发现主要的金矿脉有近东西向的3条,编号1、2、3;北东向的4条,编号4、5、24、30。
关键词:浏阳市香禾田矿区金矿;官庄整装勘查区;成矿地质条件 ;金矿脉特征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5-0076-2收稿日期:2019-05作者简介:吉德平,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六队 。
1 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杨子陆块江南地块的东南缘,与南华活动带武功一褚广山褶皱带紧邻。
经历过武陵、雪峰、加里东、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六次大的构造运动[1-3]。
1.1 地层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新元古界板溪群、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及第四系。
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是区域内的赋矿地层。
区域内大面积出露的是中元古界冷家溪群,约占图区总面积的60%。
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分布于王仙~兰桥一带的图区东侧,约占图区面积的25%。
1.2 构造区内构造变形复杂,具有多期次、多层状(中深至浅层)、多型式(逆掩、伸展拉张)、多级次的构造岩片叠置堆积等特点。
区内主要出露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构造线走向为近东西~北东向,构成本区褶皱基底,坂溪群构成本区似盖层,泥盆系、二叠系、三叠系构成本区主要盖层。
盖层和似盖层出露面积少,分布零星,其构造形迹不显著(见图1)。
图1 湖南省浏阳市香禾田矿区区域地质图1.3 岩浆岩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而又强烈,具有多期次特征,既有本区南部大面积的花岗类岩体(板杉铺岩体),又有大量的基性一酸性岩脉,及花岗斑岩体(王仙岩体)。
常德太阳山地质报告

常德太阳山地质报告介绍太阳山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是一座以德山镇为中心的山脉。
本报告将对太阳山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探讨。
地质背景太阳山地处湖南省的武陵山脉,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山脉。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经历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地壳运动,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和岩石组成。
活动断裂带太阳山位于湘南断裂带的东段,这是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带,构造活跃。
断裂带的存在导致太阳山地区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和地质灾害。
地质构造类型太阳山地区的地质构造类型主要包括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和燕山期岩浆活动构造。
这些构造对太阳山的地形和岩石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貌特征太阳山地区的地貌形态丰富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峡谷和盆地等。
山地太阳山是一个起伏崇山峻岭的山地,海拔高度较大,地势陡峭。
山地地貌多呈现出山脊、峰丛和山谷等景观,给人以巍峨壮观的感觉。
丘陵太阳山地区还有一些较为平缓的丘陵地带,地势相对较低。
丘陵地貌以起伏的丘陵群和河谷地貌为主,给人以温和宜人的感觉。
峡谷在太阳山的某些地方,存在着深切的峡谷,如太阳峡。
峡谷地貌是由于长期的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给人以险峻壮丽的感觉。
盆地太阳山地区还分布有一些平坦的盆地,如龙泉盆地。
盆地地貌通常是由于地质构造和沉积作用形成的,给人以开阔和宽广的感觉。
岩石组成太阳山地区主要由变质岩和沉积岩构成,不同类型的岩石在太阳山地区分布广泛。
变质岩太阳山地区有较为丰富的变质岩资源,主要包括片麻岩、页岩和云母片岩等。
这些岩石是古代沉积岩在构造运动过程中经受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的,具有较高的矿产和经济价值。
沉积岩太阳山地区的沉积岩主要包括砾岩、砂岩和泥岩等。
沉积岩是由泥沙、砂砾等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具有较好的水文地质条件。
生态环境太阳山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植被太阳山地区主要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森林覆盖率较高,植被繁茂,有助于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
动物资源太阳山地区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包括珍稀濒危的物种。
常德太阳山地质报告

常德太阳山地质报告我国湖南省常德市太阳山地处溆浦县境内,属于南岭活动山脉之一。
太阳山地形起伏,气候宜人,森林茂密,因此被众多游客所喜爱。
然而,在游客眼中浪漫之所化,它却承载着一个千年之谜。
太阳山,原名“太阳岭”。
太阳山始建于唐朝,前身为唐代永启寺。
据传说,当时有个名叫慧安的和尚,他始建了永启寺并在寺内设立了太阳塔,塔顶固定了一面铜镜。
当太阳照射到铜镜上时,铜镜会反射出阳光,使得塔下的寺庙整体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样子。
因此,太阳山也因此而得名。
太阳山地质构造为巨型折叠曲块构造带,由岩滩岩、片麻岩、花岗岩等组成。
地层构造清晰,特别是片麻岩在地质巨变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力学性,成为工程中重要的建筑材料。
太阳山被誉为“绿色氧吧”,山上氧气含量高,大峡谷、云海、林海、溪流等景点使其格外壮观。
太阳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美丽风景,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除此之外,太阳山还有一段千年神秘的历史,使得这里向来是中外学者的考察热点。
在早期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太阳山具有异常的地磁现象:地磁方向常常发生改变,而且发生改变的时间极其规律,成周期波形。
这种现象历史悠久,且没有任何一类异常现象的地质区都没有这样的现象。
这听起来似乎是一种神秘现象,但在后期的研究中,学者们也发现,太阳山正是构造复杂程度越高、地震发生频率越高的区域,这可能成为导致现象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常德太阳山是一个壮丽的景区,气势雄伟,让人无尽的遐想与惊叹。
它也是一个科学的未解之谜,值得科研人员探究。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带来新的惊喜。
湖南省主要地势、地貌、地形、地质特点

湖南省主要地势、地貌、地形、地质特点地形、地势:湖南地形为东西南三⾯环⼭,中北部低落,呈蹄形。
位于⽯门县境内的壶瓶⼭海拔2099⽶,为省内最⾼点,中部⼤都为丘陵,多宽⼴的盆地和⾕地,北部为洞庭湖平原,地势低平,海拨⼤都在50⽶以下。
湖南地势属于云贵⾼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
湘西有海拔在1000—1500⽶之间⼭势雄伟的武陵⼭、雪峰⼭盘踞,是湖南省东西交通的屏障。
雪峰⼭从城步苗族⾃治县⾄益阳县境是资⽔和沅⽔的分⽔岭,是湖南省东、西⾃然条件的分界线。
湘南有南岭⼭脉,峰顶海拔都在1000⽶以上,向东西⽅向延伸,是长江和珠江⽔系的分⽔岭,⼭间盆地较多,⾕地为交通要道。
湘东有幕⾩、连云、九岭、武功、万洋、诸⼴等⼭,海拔⼀般为500—1000⽶,均为东北—西南⾛向。
湘中为海拔500⽶以下的丘陵,台地⼴布。
这些盆地多为河⾕沟通,并有河流冲积平地。
湘北为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尾闾的河湖冲积平原,海拔多在50⽶以下。
全省东、西、南三⾯⼭地环绕,逐渐向中部及东北部倾斜,形成向东北开⼝不对称的马蹄形。
省内⼤于海拔2000⽶⾼点的分布与地势总特点基本⼀致,集中分布在东、南、西三⾯的⼭地之中。
湘东最⾼点是炎陵县的⽃笠顶,峰顶海拔2052⽶。
东南部有桂东县的⼋⾯⼭,峰顶海拔2042⽶。
湘南有道县的⾲菜岭,峰顶海拔2009⽶。
西南部有城步县的⼆宝⿍,峰顶海拔2024⽶。
西北部有⽯门县的壶瓶⼭,峰顶海拔2099⽶,是省内最⾼点。
全省地势的最低点,是临湘县的黄盖湖西岸,海拔只有24⽶,与省内最⾼点相差2000⽶左右。
地貌:按成因可分为:以流⽔地貌为主,占全省总⾯的64.76%,岩溶地貌次之,占25.97%;湖成地貌最⼩,仅占2.88%,⽔⾯积占6.39%。
按组成物质(不含⽔域)分沉积岩(包括砂质岩、碳酸盐岩、红岩、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貌为主,占全总总⾯积的57.75%;变质岩类地貌次之,占24.99%;岩浆岩类地貌,仅占8.87%。
湖南长沙地质报告

№
长沙的的奇特地貌
丹
霞
地 貌
04
长沙水文
长沙的水文概况
• 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过昭山而进入长沙城,经三汊矶又转向西北, 至乔口而出望城区,再过岳阳入洞庭,流经长沙市境约25公里。 • 长沙地区流入湘江的支流有15条,最大的是浏阳河。浏阳河发源于 大围山,全长234公里。发源于浏阳大柱峰的捞刀河,发源于宁乡 沩山的沩水,也于长沙市区注入湘江。这些大小支流,因受湘浏盆 地地形的控制,大都发源于盆地边缘的丘岗地区,且流向盆地底部 的市区与湘江汇合,而河网密布,湖泊珠联,使长沙城三面环水。 湘江及其支流,水量充沛,长沙段水流量达2370秒立方米。
02
长沙的地理位置
№
长沙市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 湘江下游和长
浏盆地西缘。其地域范围为东经111°53′~
114°15′,北纬27°51′~28°41′。东邻江 西省宜春、萍乡两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 ,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 市。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 全市土地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 面积2185平方公里。
№
长沙的地质概况
神农架群 (下)和马 槽园群(上) 为冲刷充填
沉积接触
№
长沙的地质概况
花山群六
房咀组的 枕状玄武 岩
№
长沙的地质概况
临湘陆城张 家湾组(上) 和冷家溪群
(下)呈角
度不整合接 触
№
长沙的地质概况
含砾含粉
砂板岩中
的坠落石 构造
№
长沙的地质概况
红石
林, 泥质
灰岩
07
湖南的交通网络与断层
06
长沙地质概况
长沙的地质概况
湖南地形地貌全国各省中最齐全

湖南地形地貌全国各省中最齐全湖南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地理条件十分优越的省份。
湖南的地形地貌非常多样,拥有全国各省中最齐全的地貌类型。
以下是湖南的主要地形地貌特征:山脉湖南地处南岭、武陵山脉和大庾岭等山脉的交汇地带,山脉密集、地势复杂。
南岭位于湖南省南部,是中国五大山脉之一,山势险峻,风景秀丽。
武陵山脉位于湖南省北部,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山脉之一,山高路险,有许多风景名胜。
高原湖南拥有一些较为广阔的高原地区,如云贵高原的延伸,其中湘西地区海拔较高,地形相对平坦,适合农业发展。
此外,湖南的湘南高原地区也是湖南的重要地形特点之一,地势较为平坦,是湖南农业的重要产区。
平原湖南的湘江流经全省,形成了大面积的平原地带。
湘江平原是湖南最主要的平原地带,其中湘潭、岳阳、常德等地区是湖南的经济中心。
此外,湖南还有一些小型平原地区,如洞庭湖平原和鄂豫皖平原,在农业和旅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湖泊湖南是中国较为湖泊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许多著名的湖泊。
其中最著名的是洞庭湖,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湖北省和江西省交界处。
洞庭湖周围的湖滨地区风景秀丽,是湖南省的旅游胜地之一。
溪流湖南是溪流众多的省份之一,溪流密布的地区有很多。
湘江和资江是湖南省主要的溪流,它们流经湖南的大部分地区,为该省的农业灌溉和交通运输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湘西地区也有许多溪流汇入湘江,形成了美丽的溪谷风光。
总之,湖南地形地貌的丰富多样性使其成为全国各省中最齐全的地貌类型之一。
湖南的山脉、高原、平原、湖泊和溪流等地貌特征赋予该省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
对于旅游、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桑植县地质报告

桑植县地质报告1. 背景介绍桑植县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处湘西山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9°12′29°49′,东经110°57′111°29′。
该县总面积为1237.47平方公里,人口约37万人。
桑植县地质条件独特,地质资源丰富,对地质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对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地质概况2.1 地质构造桑植县地处武陵山岳南地块和湘西南地块交接区,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主要地质构造有断裂和褶皱。
断裂主要有冲断断层和滑动断层两种类型。
褶皱主要为逆断褶皱和褶皱褶皱。
2.2 地质遗迹桑植县境内保存了丰富的地质遗迹,对于研究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地质遗迹包括火山岩、古生物化石和沉积岩等。
2.3 地质灾害桑植县地处湘西山区,地质灾害频发。
主要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震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3. 地质资源3.1 矿产资源桑植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金、银、铜、铅、锌等金属矿产资源,以及煤炭、石灰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2 水资源桑植县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资源也较为充裕。
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砂石层和岩溶层中,地表水主要来自河流和湖泊。
这些水资源为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4. 地质环境评价4.1 地质环境评估方法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桑植县地质环境,我们采用了综合评估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数值模拟等。
通过综合分析各类数据和资料,确定县域内地质环境状况。
4.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针对桑植县地质灾害频发的特点,我们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了评估。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概率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确定了不同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等级,为地方政府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了参考。
4.3 地质资源评价通过对桑植县地质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评估了各类矿产资源的储量和质量,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C 湖南省区域地质构造
C.0.1湖南省地质构造单元综合划分可见表C.0.1及图C.0.1-1;湖南省地质构造体系可
见图C.0.1-2。
表 C.0.1 湖南省地质构造单元综合划分
图 C.0.1-1 湖南省构造单元分区
1.二级构造单元分界线;
2.三级构造单元分界线;
3.四级构造单元分界线;构造单元名称见表 C.0.1
C.0.2 湖南省褶皱分布可见表C.0.2。
C.0.3 湖南省深大断裂特征可见表C.0.3;湖南省深大断裂分布可见图C.0.3。
表C.0.3 湖南省深大断裂特征
图C.0.3 湖南省深大断裂分布
注:F1慈利—保靖断裂(江南断裂),F2辰溪—怀化断裂,F3溆浦—靖州断裂,F4通道—江口断裂,F5城步—新化断裂,F6公田—灰汤—新宁断裂,F7连云山—衡阳—零陵断裂,F8川口—双牌断裂,F9茶陵—郴州断裂,F10桂东—汝城断裂,F11常德—安仁断裂,F12郴州—邵阳断裂,F13瓦屋塘—九嶷山断裂。
C.0.4 湖南省全新活动断裂特征可见表C.0.4;湖南省全新活动断裂分布可见图C.0.4。
图C.0.4 湖南省全新活动断裂分布
注:F1慈利-张家界-保靖断裂带,F2澧水断裂带,F3常德-桃源断裂带,F4沅陵-麻阳断裂带,F5新晃-怀化大断裂带,F6南县-汉寿断裂带,F7岳阳-沅江断裂带,F8岳阳-湘阴断裂带,F9溆浦-洪江断裂带,F10龙船塘-通道断裂带,F11溆浦-江口断裂带,F12城步-新化断裂带,F13公田-宁乡-新宁断裂带,F14南江-双江断裂带,F15湘乡-双峰断裂带,F16连云山-衡阳-永州断裂带,F17醴陵-衡东断裂带,F18新田-江华断裂带,F19茶陵-郴州断裂带,F20湖口-郴州断裂带,F21炎陵-瑶岗仙断裂带,F22桂东-汝城断裂带,F23益阳-望城-株洲断裂带,F24常德-桃江-衡东-资兴断裂带,F25葛竹坪-梓门桥断裂带,F26新田-宜章断裂带,F27宁远-临武断裂,F28道县-连县断裂带。
C.0.5 湖南省宏观构造变形形迹可见表C.0.5。
表C.0.5 湖南省宏观构造变形形迹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