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八上物理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调节发光物、透镜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 水平高度。
目的是使发光物的 像成在光屏中央
(2)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发光物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 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发光物 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移动光屏,使发光物在光屏 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 和像距v。
解: (1)将光源的高度与其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的高度 进行比较 , 判断实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2)当物距等于像距时 , 物距为焦距的2倍 , 由表 可知 , 2f=20.0 cm , f= 10.0 cm.
(3)光源位置应在焦距之内 , 即物距在 0~10.0 cm的 范围内.
6.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 光屏上得到了发光物体清晰的像但他不小心用手 指尖触碰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会出现怎样的 情况?有人认为,光屏上会有指尖的像;也有人 认为,光屏上会出现指尖的影子。你是怎样认为 的?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R·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 的条件。
预习检测
1. 物距是指___物__体__到__透__镜___的距离,用 u 表示; 像距是指__像__到__透__镜____的距离,用 v 表示。
2. 当凸透镜成像时:(1)u > 2f,成___倒__立__、_缩__小___ 的__实___像,此时像距 v 的范围为__f_<__v_<__2_f_;(2) 当f < u < 2f 时,成__倒__立___、__放__大___的___实___像,此 时像距 v 的范围为__v_>__2_f__;(3)当u < f 时,成 __正__立___、__放__大___的__虚___像。
目的是使发光物的 像成在光屏中央
(2)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发光物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 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发光物 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移动光屏,使发光物在光屏 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 和像距v。
解: (1)将光源的高度与其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的高度 进行比较 , 判断实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2)当物距等于像距时 , 物距为焦距的2倍 , 由表 可知 , 2f=20.0 cm , f= 10.0 cm.
(3)光源位置应在焦距之内 , 即物距在 0~10.0 cm的 范围内.
6.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 光屏上得到了发光物体清晰的像但他不小心用手 指尖触碰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会出现怎样的 情况?有人认为,光屏上会有指尖的像;也有人 认为,光屏上会出现指尖的影子。你是怎样认为 的?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R·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 的条件。
预习检测
1. 物距是指___物__体__到__透__镜___的距离,用 u 表示; 像距是指__像__到__透__镜____的距离,用 v 表示。
2. 当凸透镜成像时:(1)u > 2f,成___倒__立__、_缩__小___ 的__实___像,此时像距 v 的范围为__f_<__v_<__2_f_;(2) 当f < u < 2f 时,成__倒__立___、__放__大___的___实___像,此 时像距 v 的范围为__v_>__2_f__;(3)当u < f 时,成 __正__立___、__放__大___的__虚___像。
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024)

放大镜
简记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交流讨论
1.在做实验时, 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 的像。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有哪些? 可能原因有: ①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②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③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焦点上;
(像距)逐渐_变__大__,像逐渐_变__大__.
凸透镜的焦距 f = 10 cm
实验
物距与焦
物距u/cm
次数
距的关系
虚实
像的性质 大小
像距v/cm 正倒
1
30
u > 2f
实像
缩小
倒立
15
2
20
u = 2f
实像
等大
倒立
20
3
15
2f >u >f
实像
放大
倒立
30
4
10
u =f
不成像
/
5
7
u <f
正立
放大
PART TWO
凸透镜成像光路分析
研究光的现象还是从点光源开始。点光源S向四周反射出无数条光线。照射到 凸透镜上的光线也有无数条,这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都会聚在S’点, S’ 点就是点光源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研究光学主要是确定像的位置。确定像的位置不需要无数条光线,两条 光线就够了。两条光线相交成实像,反向延长相交成虚像。延长、反向延长 都不相交不成像。
作出猜想 ①可能与物距有关;②可能与焦距有关(与凸透镜的 偏折情况或焦距有关);
进行实验 2.实验器材: 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火柴。
简记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交流讨论
1.在做实验时, 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 的像。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有哪些? 可能原因有: ①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②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③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焦点上;
(像距)逐渐_变__大__,像逐渐_变__大__.
凸透镜的焦距 f = 10 cm
实验
物距与焦
物距u/cm
次数
距的关系
虚实
像的性质 大小
像距v/cm 正倒
1
30
u > 2f
实像
缩小
倒立
15
2
20
u = 2f
实像
等大
倒立
20
3
15
2f >u >f
实像
放大
倒立
30
4
10
u =f
不成像
/
5
7
u <f
正立
放大
PART TWO
凸透镜成像光路分析
研究光的现象还是从点光源开始。点光源S向四周反射出无数条光线。照射到 凸透镜上的光线也有无数条,这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都会聚在S’点, S’ 点就是点光源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研究光学主要是确定像的位置。确定像的位置不需要无数条光线,两条 光线就够了。两条光线相交成实像,反向延长相交成虚像。延长、反向延长 都不相交不成像。
作出猜想 ①可能与物距有关;②可能与焦距有关(与凸透镜的 偏折情况或焦距有关);
进行实验 2.实验器材: 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火柴。
最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

u=f 不 u<f v>u
大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成 放大
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像 正立
虚实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4、归纳规律:
1)两个关键点:1焦分虚实,2焦分大小;
2)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倒立的一定是实像;缩小和等大的一定是 实像;正立的一定是虚像;放大的可能是实像 或虚像;
4)实像物像异侧;虚像物像同侧;
5)成实像时,u>v,成缩小像; u<v,成放大像。
讨论
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 学在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 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 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发 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
2、用黑纸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在光屏上 还能看到完整的像吗?
例、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到凸透镜中心 的距离;
u
v
25
40
68
u=?40-25=15(cm) V =?68-40=28(cm)
实验探究、收集数据
2、注意: 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 在同一高度,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实验步骤
• 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好
• 2.保持凸透镜不动,蜡烛放在距透镜较远处,移动 光屏,找清晰缩小的像
缩小的实像。则焦距范围为 9cm <f 。<18cm
(5)当光屏距透镜18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的实像。则焦距范围为
f <9c。m
例、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
(1)若在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清晰缩小
大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成 放大
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像 正立
虚实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4、归纳规律:
1)两个关键点:1焦分虚实,2焦分大小;
2)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倒立的一定是实像;缩小和等大的一定是 实像;正立的一定是虚像;放大的可能是实像 或虚像;
4)实像物像异侧;虚像物像同侧;
5)成实像时,u>v,成缩小像; u<v,成放大像。
讨论
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 学在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 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 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发 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
2、用黑纸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在光屏上 还能看到完整的像吗?
例、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到凸透镜中心 的距离;
u
v
25
40
68
u=?40-25=15(cm) V =?68-40=28(cm)
实验探究、收集数据
2、注意: 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 在同一高度,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实验步骤
• 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好
• 2.保持凸透镜不动,蜡烛放在距透镜较远处,移动 光屏,找清晰缩小的像
缩小的实像。则焦距范围为 9cm <f 。<18cm
(5)当光屏距透镜18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的实像。则焦距范围为
f <9c。m
例、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
(1)若在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清晰缩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镜及其应用PPT教学课件

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
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 当u>f 时,成倒立的像; 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当u<f 时,成正立的像。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
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 当u>f 时,成实像; 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 当u< f 时成虚像。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如果无法成清晰的像,我们可以拿掉光屏,透过透镜看看像的性质。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进行实验
物距与焦距 物距u(cm)
关系
u>2f
40
u>2f
30
u=2f
20
2f>u>f
18
像的性质(f=10cm)
正倒
大小
虚实
2f>u>f
14
u<f
5
像距v(cm)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根据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 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当u<v 时,成缩小的像;当u<v时,成放大的像。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内容导览
探究 凸透镜成 像的规律
例题
学习目标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难点)
回顾反思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回顾反思
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 当u>f 时,成倒立的像; 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当u<f 时,成正立的像。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
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 当u>f 时,成实像; 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 当u< f 时成虚像。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如果无法成清晰的像,我们可以拿掉光屏,透过透镜看看像的性质。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进行实验
物距与焦距 物距u(cm)
关系
u>2f
40
u>2f
30
u=2f
20
2f>u>f
18
像的性质(f=10cm)
正倒
大小
虚实
2f>u>f
14
u<f
5
像距v(cm)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根据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 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当u<v 时,成缩小的像;当u<v时,成放大的像。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内容导览
探究 凸透镜成 像的规律
例题
学习目标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难点)
回顾反思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回顾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凸透镜成像作图 ppt图文课件

练习3.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蜡烛,A′B′为蜡烛所成的像, 请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及一个焦点F的位置,并将它们画出。
物理大师 格物致知 下次课见!
获取全套ppt,请关注V:物理大师
凸透镜成像作图
一、已知物体和透镜,画像
凸透镜成像作图
凸一透、镜已成知像物作体图和透镜,画像
三条特殊光线
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折射光线过焦点
过焦点的入射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凸透镜所成的像:物体出发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形成的。
凸透镜成像作图
凸一透、镜已成知像物作体图和透镜,画像
凸透镜成像作图
凸透镜成像作图
物体经过凸透镜所形成的像 本质是什么?
物体所成的像
凸透镜成像作图
是由物体出发的光,因直线传பைடு நூலகம்、反射、或者是折射而形成的。
实像
虚像
凸透镜所成的像
凸透镜成像作图
物体出发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形成的。
凸透镜所成的像
凸透镜成像作图
由折射光线实际会聚而成
由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①选取适当的发光点 ②作出发光点各自所对应 的像点 ③连接各像点,形成物体的像
凸透镜成像作图
凸一透、镜已成知像物作体图和像,画透镜,找焦点
凸透镜成像作图
凸一透、镜已成知像物作体图和像,画透镜,找焦点
左侧焦点
三条特殊光线
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折射光线过焦点
过焦点的入射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凸透镜成像作图
练习1.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两个焦点,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焦距以内, 请在图中用作图法画出烛焰S点的像S′。
物理大师 格物致知 下次课见!
获取全套ppt,请关注V:物理大师
凸透镜成像作图
一、已知物体和透镜,画像
凸透镜成像作图
凸一透、镜已成知像物作体图和透镜,画像
三条特殊光线
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折射光线过焦点
过焦点的入射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凸透镜所成的像:物体出发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形成的。
凸透镜成像作图
凸一透、镜已成知像物作体图和透镜,画像
凸透镜成像作图
凸透镜成像作图
物体经过凸透镜所形成的像 本质是什么?
物体所成的像
凸透镜成像作图
是由物体出发的光,因直线传பைடு நூலகம்、反射、或者是折射而形成的。
实像
虚像
凸透镜所成的像
凸透镜成像作图
物体出发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形成的。
凸透镜所成的像
凸透镜成像作图
由折射光线实际会聚而成
由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①选取适当的发光点 ②作出发光点各自所对应 的像点 ③连接各像点,形成物体的像
凸透镜成像作图
凸一透、镜已成知像物作体图和像,画透镜,找焦点
凸透镜成像作图
凸一透、镜已成知像物作体图和像,画透镜,找焦点
左侧焦点
三条特殊光线
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折射光线过焦点
过焦点的入射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凸透镜成像作图
练习1.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两个焦点,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焦距以内, 请在图中用作图法画出烛焰S点的像S′。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件)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感悟新知
4. 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 焦点:
①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 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 点叫凸透镜的焦点(F),如图2 所示。
知1-讲
感悟新知
②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 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透 镜的焦点(F),如图3 所示。
感悟新知
教你一招
知1-讲
与凸透镜相关的三条特殊光线的简记:过光心的传
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过焦点的平行于
主光轴。
与凹透镜相关的三条特殊光线的简记:过光心的传
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反向延长线),过焦
点(延长线)的平行于主光轴。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中考·南充]如图8 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请画
深度理解 ① 投影仪成像原理图,画的是两条过光心的光线。 ② 投影仪工作时,物距小于像距。 ③ “倒立”是指像相对于物体上下、左右位置颠倒 ,
而不是指像相对于地面而言。 ④ 为了让屏幕上成的像看起来是“正立”的,投影
片要倒插。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 3 [中考·上海]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结合图
出该光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光路。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
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析:由图可知是凸透镜的左焦点和凹透镜的右焦 点重合,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 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 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 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缩小 实 等大 实 放大 实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物体在光屏上无法成像,但通过透镜会看 到物体后面(v>u )会出现像
成一个正立、放大、虚像
人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结论
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与焦 距的关系
像的情况
同异侧
像距与焦 距的关系
应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温故 知新
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照相机:倒立、缩小、实像
投影仪:倒立、放大、实像
放大镜:正立、放大、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心同高”
2F F O F 2F
喀什市东城第二初级中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讨论 交流
1 当物体位于二倍焦点以外(u>2f )时
物体成像于一二倍焦点之间,即 f<v<2f 成一个倒立、缩小、实像 物近像远像变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随堂 训练
某学生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若发现在距透镜 20cm处的光屏上有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此透镜 的焦距可能为( A )
• A.6cm
B.10cm
• C.25cm
D.无法确定
成一个正立、放大、虚像
人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结论
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与焦 距的关系
像的情况
同异侧
像距与焦 距的关系
应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温故 知新
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照相机:倒立、缩小、实像
投影仪:倒立、放大、实像
放大镜:正立、放大、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心同高”
2F F O F 2F
喀什市东城第二初级中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讨论 交流
1 当物体位于二倍焦点以外(u>2f )时
物体成像于一二倍焦点之间,即 f<v<2f 成一个倒立、缩小、实像 物近像远像变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随堂 训练
某学生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若发现在距透镜 20cm处的光屏上有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此透镜 的焦距可能为( A )
• A.6cm
B.10cm
• C.25cm
D.无法确定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48张)

镜头(凸透镜)
屏幕 像
投影仪
投影片能成倒立
的、缩小的实像。
镜
(
头
投影片上的图案
凸 透
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
)
镜 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就是凸 透镜,能成放大的、正 立的虚像。
想一想:
▪ 通过对刚才现象的视察和对照相机、投影 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我们知道物 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 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体要离放大镜比较近。可见,像的虚实、 大小、正倒跟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物距) 有关系。那么同学们针对凸透镜的成像情 况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于2倍焦距)的界限。 二、一个重要结论:
(1)物体在焦距之外,移动物体,越靠近透镜,所成实 像越大,像就越远离透镜。 (2)物体在焦距之内,移动物体,越靠近透镜,所成虚 像越小,像越靠近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
分界点:一倍焦距 分虚实,二倍焦距 分大小; 实像的位置:物在外(二倍焦距以外)、像在间
18
实像 放大 倒立
15
实像 放大 倒立
9
虚像 放大 正立
5
虚像 放大 正立
像距 v/cm
13 14 22 24
探究实验记录表
凸透镜焦距f= 9.5 cm
物体与焦 距的关系
物距u/cm 实虚
像的性质 大小 正倒
u>2f u>2f
2f>u>f 2f>u>f u<f u<f
30
实像 缩小 倒立
36
实像 缩小 倒立
不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成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屏幕 像
投影仪
投影片能成倒立
的、缩小的实像。
镜
(
头
投影片上的图案
凸 透
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
)
镜 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就是凸 透镜,能成放大的、正 立的虚像。
想一想:
▪ 通过对刚才现象的视察和对照相机、投影 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我们知道物 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 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体要离放大镜比较近。可见,像的虚实、 大小、正倒跟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物距) 有关系。那么同学们针对凸透镜的成像情 况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于2倍焦距)的界限。 二、一个重要结论:
(1)物体在焦距之外,移动物体,越靠近透镜,所成实 像越大,像就越远离透镜。 (2)物体在焦距之内,移动物体,越靠近透镜,所成虚 像越小,像越靠近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
分界点:一倍焦距 分虚实,二倍焦距 分大小; 实像的位置:物在外(二倍焦距以外)、像在间
18
实像 放大 倒立
15
实像 放大 倒立
9
虚像 放大 正立
5
虚像 放大 正立
像距 v/cm
13 14 22 24
探究实验记录表
凸透镜焦距f= 9.5 cm
物体与焦 距的关系
物距u/cm 实虚
像的性质 大小 正倒
u>2f u>2f
2f>u>f 2f>u>f u<f u<f
30
实像 缩小 倒立
36
实像 缩小 倒立
不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成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回忆 1.透镜的分类 2.透镜的作用 3.几个概念 4.三条特殊光线
三.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1.几个概念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所成的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2f表示两倍的焦距
u
F
F
F f 2f
F
v
2.凸透镜成像规律演示
物体到 凸透镜 的距离 像距 u<f u= f 2f>u>f v>2f 倒立 像物同 侧 成像的性质 正立或 放大或 倒立 缩小 正立 放大 不成像 放大 实像 幻灯机 实像或 虚像 虚像 应用
图2
6.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 在光屏上所成的实像一定是(C) A.正立的像 B.缩小的像 C.倒立的像 D.放大的像
7.关于实像和虚像,正确的说法是 A A.实像能用光屏收到,虚像则收不到 B.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C.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 D.由光的反射成实像,光的折射成虚像
练习
很多年以前,有一支探险队,在他们去南极的途中, 遇到了特大的爆风雪。等到风雪停止天放晴时,饥 肠辘辘使他们想起生火做饭的事。但保管火种的探 险队员发现,由于同暴风雪搏斗,存放火柴、望远 镜等物品的袋子不知什么时候丢失了,在这天寒地 冻、遍地冰雪、零下几十摄氏度的气温下,所有的 食品都冻的像“石头”一样,没有火种,这样的 “石头”怎么吃得下呢? 正当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一位知识渊博的探 险队员提出了“用冰取火”的主意,这种方法行不 行呢?试一试再说吧!于是他们便七手八脚地行动起 来了。 “成功啦!成功啦!”所有的探险队员都为重新获 得了火种而欢呼起来。
2、光路图: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S
F o F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焦点 b.根据光路可逆,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 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c.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三、凹透镜
F
o
F
虚焦点(2个):发散光线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 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②过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 射后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放大镜
u=2f
u>2f
v= f
2f>v>f
倒立
倒立
等大
缩小
实像
实像
求焦距
照相机
很难记,怎么办? 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在 同侧,正立且放大。
1.如图1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 原理图,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 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 c 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 点上, 幻灯 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_ 机上。
8.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 镜15 cm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那么 应选凸透镜的焦距为A A.5 cm B.10 cm C.20 cm D.30 cm
9.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 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 的焦距可能是 A A.20cm B.15cm C.10cm D.5cm 倒立 、_______ 放大 、的_______ 实 分析:成的是______ 像
2、如图2所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2倍焦距以外,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 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 的 B
学以致用
3. 若有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物体 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 29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 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 上得到一个 ( A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固凸透 镜又叫会聚透镜
焦点
焦点
焦距
焦距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固凹 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虚焦点 虚焦点
焦
距
焦
距
二、凸透镜
1、凸透镜的几个要素
F
f
O
f
F
(1)光心“O”: 透镜的中心。
(2)主光轴:两个球面的球心和光心的连线,简称光轴。 (3)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过凸 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 (4)焦距“f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物体应该在什么区域? 在F和2F之间 那物距u=? 代入得到:
即f<u<2f
u=30cm
即f<30<2f
透镜的分类 透 镜
透镜的作用
透镜的特殊光线 凸透镜成像规律
4.一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 位于透镜前25 cm处,在透镜 另一侧可以得到 ( A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分析:物体处于哪个位置?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 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2图所示的位置 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 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 B 、潜望镜
其实早在我国汉代就有记载 “削冰令其圆,举以向日,以艾承 其影,则生火。”谁能用现代汉语 描述它?谁又能解释其原因?
某公园中的一块警示牌,上 面写有“请不要把装有液体的 纯净水瓶或矿泉水瓶遗留在山 上”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是为 什么?
在农村里,有时候为了防止雨 淋湿草垛,在下雨的时候用塑料 膜给草垛搭一个棚子,在雨停了 太阳出来之后,一定要赶紧将棚 子上的塑料膜拆除,不然可能发 生火灾,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
知识点回忆:
1.光的色散 2.七色光 3.光的三基色,颜料的三原色 4.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不透 明的物体、有颜色的物体
第一课时
中央厚,边缘薄
凸透镜
中央薄,边缘厚
凹透镜
辨别下列透镜:
A
B
C
D
E
F
凸透镜(A AB BD D)
凹透镜(C CE EF F)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试猜想光线通过透 试猜想光线通过透镜 试猜想光线通过透 镜后会有什么现象? 镜后会有什么现象? 后会有什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