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

合集下载

《劳动的开端》

《劳动的开端》
激发社会变革
作品所呈现的劳动者的苦难和奋斗,激发了人们对社会不公的反思和抗争,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 力量。
对个人的启示
树立劳动观念
作品强调劳动的尊严和价值,启示人们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劳动,热爱 劳动。
VS
坚韧不拔的精神
作品展示了劳动者在艰苦环境下的坚韧不 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人们在面对困 难时保持乐观和坚定。06结论Fra bibliotek研究总结
《劳动的开端》是一部深入探讨劳动与人类社会关系 的著作,通过对劳动历史的追溯和劳动现状的分析,
揭示了劳动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输标02入题
该研究总结了劳动的起源、演变和现状,以及劳动对 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为深入理解劳动的本质和意义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01
03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研究发现,劳动在人类社会中具有多重功能和意义, 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04
研究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实证研 究和案例分析等,确保了研究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尽管该研究在探讨劳动的开端和现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 果,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对于不同地区 、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劳动问题研究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 拓展研究范围和内容。
培养员工创新思维
通过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和尝试 新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实践《劳动的开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 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劳动的开端(答案)

劳动的开端(答案)

欢迎阅读
页脚内容
《劳动的开端》阅读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右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

不一会儿又要爬山。

这山 1、 (1
(2千。

2、 课文中说“原来桌子被人抽掉,这里的抽掉,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办事人的冷酷和残忍,不把穷人当人看。

3、 画出你认为最能够感受到作者挑煤艰难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例如:第一段第二句话。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担子对于作者来说太重了,作者第一次挑煤没有经验,困难重重,体会到劳动人们艰难生活和劳动的艰辛。

4、 文中写作者挑了(2 )天煤,重点写第( 1)天,按( 事情时间的顺序 )写的。

这叫( 详略得当 )
5、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体会
是从第一次挑煤开始的。

半夜动身,天亮赶路,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煤撒了
欢迎阅读
页脚内容
一地,晚上挑着空筐回家。

作者第一次挑煤是为了谋生,一路上吃了很多的苦。

从中可以感受到劳动是生存所必需的,劳动是艰辛的。

6、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在那个年代12岁的孩子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

穷人的生活苦难。

而我们今天的生7、.。

劳动的开端

劳动的开端

劳动的开端生字全析 会写的字:挨 挨(挨打)(挨骂)(挨近)(挨门逐户)唉(唉声叹气)造句:她好厉害,小心挨打。

写字要诀:写“挨”字时要注意第六笔不要丢掉一撇。

煎煎(煎熬)(煎饼)(煎药)前(前方)(前进)(前头)(向前)造句:我们深深挂念世界各地身受战火、贫困、疾病、灾害煎熬的人们。

写字要诀:写“煎”字时要注意最后四点的写法。

胁胁(威胁)(胁迫)(胁持)(胁从)协(协助)(同心协力)(协作)(协调)造句:他的生命常常受到威胁。

写字要诀:写“胁”字时要注意偏旁是月,不是十字旁。

斜斜(倾斜)(斜线)(斜阳)科(科学)(科技)(学科)(科幻)造句:这座大厦质量不合格,建好没多长时间就倾斜了。

写字要诀:写“斜”字时要注意左边是余字不是禾字。

歪歪(歪斜)(歪理)(歪曲)(东倒西歪)否(否定)(是否)(否认)(否决)造句:台风把大树吹得东倒西歪写字要诀:写“歪”字时要注意第四笔是捺不是点。

瘦瘦(瘦弱)(瘦小)(清瘦)(消瘦)病(生病)(病入膏肓)(疾病)造句:别看她长得清瘦,踢起球来却一点也不含糊。

写字要诀:写“瘦”字时要注意第二笔是横,不是横钩。

跤跤(摔跤)(跌了一跤)较(较量)(较好)(比较)(较差)造句:走路时我不小心跌了一跤。

写字要诀:写“跤”字时要注意第七笔是提不是横;第十一笔是点不是捺。

矿矿(煤矿)(铁矿)(矿藏)(石矿)旷(空旷)(心旷神怡)(旷野)(旷课)造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蕴藏着很多矿藏。

写字要诀:写“矿”字时要注意石字部,不是日字部。

绑绑(绑腿)(捆绑)(绑架)帮(帮助)(帮忙)(互帮互助)(帮派)造句:一丑女被绑架引起的法律思考。

写字要诀:写“绑”字时要注意第七笔是竖撇不是竖。

赌赌(赌博)(赌注)(赌徒)(赌神)堵(堵塞)(堵心)(堵嘴)造句:他因赌博输了钱而进行扒窃活动。

写字要诀:写“赌”字时要注意右边是贝字旁不是土字旁。

筐筐(粪筐)(竹筐)(篓筐)篮(篮子)(篮球)(竹篮)造句:星期天我背着竹筐到野外去割草。

《劳动的开端》说课稿

《劳动的开端》说课稿

《劳动的开端》说课稿《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人民艰难生活的文章。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语文《劳动的开端》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劳动的开端》说课稿一一、说教材《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人民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节选与本书。

本课文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围绕“为什么说我走上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的8—28自然段(第一天挑煤),逐步加深对“我”所受苦难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我”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我的坚强。

三、说教学重点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四、说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体悟我的坚强。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情谈话,和学生拉近距离。

朗读课题,想一想“开端”是什么意思作者劳动的开端是从做什么开始的(去煤矿挑煤开始的)挑煤这样的活干起来怎样(艰难,辛苦)当时作者只有多少岁,他为什么要去挑煤呢这样理解课题意思并顺势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运用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悟一悟等方法引导学生谈体会,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感悟母亲的情感,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在当时的社会里,仅仅是我母亲在流泪吗当学生进入文本以后,体验即便成为教学主体的存在形态。

体验既可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行为,又可是以文本为载体的师生、生生对话互动,还可以是回忆生活情景的生成联系。

上述的教学限度地激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在充分感受、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融入学生的生活情感和经验积淀,使学生在语言品味与情感激发的交融体验中,进入的学习状态。

《劳动的开端》课文

《劳动的开端》课文

《劳动的开端》课文[浙教版第十一册课文]记得我12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萍乡煤矿四面是高山,在东北方的深山里,煤藏离地面很近。

土煤窑星星点点,到处都是。

土煤窑完全靠人工开采。

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一个斜洞,就算是煤窑。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把煤从山里运到外地去,也靠人工。

挑脚的一担一担地把煤挑到车站。

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

我找从小在一起玩的小赵商量,想叫他带我去。

小赵歪着脑袋,把我左看右看,笑着说:“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我的力气大得很。

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我不跟你摔跤,你要去就去吧,明天早点儿起来!”要去挑煤半夜就得动身。

我家没有灯笼,也没有火把。

我跑到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绑在木头棍子上,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母亲知道我要去挑煤,心里当然舍不得,可是她也不愿意眼看着孩子们挨饿。

她半夜起来不声不响地送我到门口。

我约上小赵,匆匆忙忙走了。

我们爬过几座山,穿过几片树林,赶到挑煤的地方。

哪知来得太早,还没有一个人影,小煤窑办事的地方门关得紧紧的,里面没有灯光,人都在睡觉。

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是窑上开票记帐用的。

我看天还没亮,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瞅着了。

睡得正熟,我匆忙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时辰,浑身疼痛。

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我爬起来揉揉胳膊,心想,出门做工真不容易,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我很想多挑一些,试了试,挑不动,又去掉一点。

矿上办事人不耐烦地说:“你要不挑就算了,别打麻烦!”我一睹气挑上就走。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右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劳动的开端》课文

《劳动的开端》课文

《劳动的开端》课文[浙教版第十一册课文]记得我12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萍乡煤矿四面是高山,在东北方的深山里,煤藏离地面很近。

土煤窑星星点点,到处都是。

土煤窑完全靠人工开采。

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一个斜洞,就算是煤窑。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把煤从山里运到外地去,也靠人工。

挑脚的一担一担地把煤挑到车站。

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

我找从小在一起玩的小赵商量,想叫他带我去。

小赵歪着脑袋,把我左看右看,笑着说:“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我的力气大得很。

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我不跟你摔跤,你要去就去吧,明天早点儿起来!”要去挑煤半夜就得动身。

我家没有灯笼,也没有火把。

我跑到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绑在木头棍子上,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母亲知道我要去挑煤,心里当然舍不得,可是她也不愿意眼看着孩子们挨饿。

她半夜起来不声不响地送我到门口。

我约上小赵,匆匆忙忙走了。

我们爬过几座山,穿过几片树林,赶到挑煤的地方。

哪知来得太早,还没有一个人影,小煤窑办事的地方门关得紧紧的,里面没有灯光,人都在睡觉。

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是窑上开票记帐用的。

我看天还没亮,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瞅着了。

睡得正熟,我匆忙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时辰,浑身疼痛。

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我爬起来揉揉胳膊,心想,出门做工真不容易,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我很想多挑一些,试了试,挑不动,又去掉一点。

矿上办事人不耐烦地说:“你要不挑就算了,别打麻烦!”我一睹气挑上就走。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右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劳动的开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劳动的开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劳 动的开端|北师大版
2024/2/1
课文导入
孩子们,你们热爱劳动吗?你都做过哪些劳动 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劳动有关的文章—— 《劳动的开端》。
“开端”是什么意思?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你知道这是写谁的第一次劳动?你对吴运铎有 哪些了解?
教学目标
请看大屏幕,这就是作者当时挑煤受伤的画面,谁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最终遍体伤痕却一无所获。这是多么辛酸艰难的劳动啊!面 对着这样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又做了什么?
母亲含着眼泪给我打来洗脚水。
母亲为什么流泪?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
辛酸、无奈、心疼、自责……
课文讲解
◎伤口疼
你还从什么地方看出挑煤“艰难”?
“红肿的肩头跟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 家里。”
“跟水烫过一样”是什么意思?你有过这种感觉吗?这里用“跟水烫过一样”比喻什 么?
比喻肩头被重担压得又红又肿、皮也破了那种难忍的疼痛。
这几个句子都是从受伤的角度说明他挑煤的艰难。
课文讲解
◎山路滑 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 像是打秋千。煤筐为什么会来回晃荡? 小路一步三滑 “一步三滑”什么意思? 走一步滑三下,形容路很滑,极其难走。 作者走在这“一步三滑”的路上,两个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这是为什么 呀? 山路滑;煤筐重;作者力气小,不能控制煤筐。 这又是一个什么句子? 比喻句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体验“一步三滑”的感觉。
课文讲解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8-28自然段 通过刚才的读文,作者的第一次挑煤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艰难 默读课文8—2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够感受到作者挑煤艰难的语 句,好好品读,结合自己的实际理解,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端》吴运铎

[《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端》吴运铎

[《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端》吴运铎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劳动的开端》就是节选于本书。

二、教学目标:1 学习11个生字的音,形,义,和15个新词。

2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3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按提纲复述课文三、教学重点: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四、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教学过程:审题:《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始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细读课文,理请课文思路,给课文分段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共分三段第一段(1-----8)起因第二段(9----28)经过---à 本文重点第三段(29---30)结果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1 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讲了哪三个意思?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写了煤窑工人劳动的艰苦,工人像狗一样爬进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夜出发。

概括段意:“我”要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定去挑煤。

2 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1)“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3)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

3 学习第3段,读课文概括段意:第二天,“我”历尽艰难,终于把煤挑到车站,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通读全文,完成阅读思考第3题1 先通读这三段话2 选择哪一段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并说名理由。

~第1种~:串连了三段的段意,没有分清主次。

所以不合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的开端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重点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体会我的坚强。

教学重点:
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体会我的坚强。

教学准备:作者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

我们今天一起去体验一下劳动的艰难与辛酸吧。

2、解题。

(1)板书课题,朗读课题,想一想“开端”是什么意思?(2)作者开始劳动干的是什么?(去煤矿挑煤)(3)过渡谈话:当时作者只有多少岁,他为什么要去挑煤呢?
二、细读课文,了解原因
1.轻声朗读课文1—8自然段。

根据自己的体会想想我为什么要去挑煤?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交流理解。

(1)我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2)工人劳动的条件怎样?“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3)我劳动的身体条件怎样?“得了吧……把你压扁了”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中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 3.感情朗读。

(评价)
师:作者这么小,本该像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长,可他却过早地担起了生活的重担,他第一次挑煤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呢?三、精读课文,体会艰难 1. 默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从作者第一次挑煤的过程你体验到了什么?(板书艰难) 2. 画一画。

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值得品位的句子。

3.说一说。

从这些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睡的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

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板书:动身挑煤)
(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


(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路极滑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荡晃,像是打秋千。

(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路远且难走,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

(板书:挑煤赶路)
师:是呀,这可不是一般的“滑”,你能体会这一步三滑的艰难吗?想一想滑极了的小路是怎样的?想一想来回晃荡的煤筐又是怎样的?请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再读这段文字。

师:同学们,煤筐回来晃荡,仅仅是因为路滑吗?生:不是的,还有作者的个儿小,担子重。

师:文中有写担子重的语句吗?找出来读一读。

(3)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
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人小担子重)
师:请自由读读这段文字,哪个地方特别能说明作者挑不动煤或担子重?
师:请拿起笔来,在最能体现煤担重的词下面打上三角形。

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肩上的担子能说“移来换去”吗?先移到右肩,再换到左肩。

师:说得好,请你把这种力气越来越小的感受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生读)读着,听着,我不禁想起同学们在1500米越野跑比赛中的情景,大家一起回忆,好多学生一开头也是跟得上人家的,可后来就渐渐落在后头了,当时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最想做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赤手空拳尚且如此,何况吴运铎肩上还压着那么重的煤担,他也在赛跑,去晚了收煤站收秤关门了。

再想象一下,酝酿一下,再感受一下这种无力、无助和无奈,一起读。

师:(投影)看,这就是挑着煤,走在滑极了的山道上一步三滑的吴运铎,让我们用心看,看仔细一点,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他的脚怎么了?再让我们抬起头来看看他的那张脸?他的眼睛?仿佛在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师:你看看他的脸,他的眼睛,他仿佛在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生:他一脸愁容,他在想,我一定要把煤挑到车站,家里还等着拿米下锅呢?师:望着他那疲惫的面容,望着他那扭曲的身影,望着他那一步三滑和来回晃荡的煤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想一想,要说真心话。

师:让我们再一次体验作者一步三滑的艰辛,读。

师:多么无力,多么无奈,多么无助的吴运铎,在你的鼓励下,鼓足勇气,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

肩肿皮破而又远远地落在后头的吴运铎只得加快脚步赶路,那他有没有把煤挑到车站呢?为什么?请读后面四节,也可以选你特别感动的一节读。

(板书:跌倒山腰)(4)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板书:空筐回家)4.读一读。

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

5.悟一悟。

体悟母亲对儿子的感情。

师:作者劳累了一天,最终遍体鳞伤却一无所获。

这是多么心酸艰难的劳动啊!面对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是什么表现?
(1)学生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深情的朗读。

(3)这泪水里饱含着什么?在当时的社会里,仅仅是我母亲在流泪吗?三、拓展文本,品味坚强
1.从半夜动身到这时候日落西山,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挑回来的是什么?(饥饿和疲劳、遍体鳞伤。


师:劳累了一整天,最终换来的是遍体的伤痕,且一无所获。

这是多么辛酸、多么痛心、多么艰难、多么感人至深的劳动啊。

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哭了,而吴运铎没哭,只是轻轻地告诉母亲(齐读)“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你再想一想,挑回家的仅仅是饥饿与劳累吗?
生:我觉得吴运铎挑回家的不仅仅是饥饿与劳累,还把坚强挑回来了。

(板书:坚强) 2.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这就是受尽欺侮而饱尝人间冷暖的吴运铎;这就是挑不动煤而将煤撒在半山腰的吴运铎;这就是肩肿皮破挑着空筐回家的吴运铎。

从此他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3.出示课件,介绍吴运铎生平。

师:从吴运铎的一生来看,这仅仅是一个劳动的开端,更艰难的生活还在后头……(课件出示)
吴运铎(1917-1991),生于江西省萍乡县,12岁在安源煤矿当上了矿工,受尽了非人的折磨。

1938年他毅然投奔新四军,从事机械修理和制造工作。

吴运铎多次身先士卒,冒着生命危险做各种炸弹、地雷的试制试验,在一次试验中左腿炸残,左手炸掉四个手指,右眼炸
瞎;在一次爆炸实验中,吴运铎再遭“重创”,左手腕和右腿被炸断,但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和死神搏斗。

他是我国工兵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

解放后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传记《把一切献给党》,《劳动的开端》一文就选自本书。

4.真情流露。

师:面对吴运铎童年生活的苦难,面对他第一次挑煤的辛酸,面对他一生坎坷的革命生活道路,我相信,此时此刻,你肯定有话想说,一句话,几句话,只要是你的真心话,只要是你心里流淌出来的话,请你写下来。

5.交流写话。

生:吴运铎,你真是太坚强了,你这种坚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生:吴运铎,你受人欺侮,但你没有放弃,因为你知道,你挑的不只是几筐煤,挑起的还有全家人的重担。

生:吴运铎,你是一个坚强的人,一个不服输的人。

6.总结。

师:《劳动的开端》写了吴运铎的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同时也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社会现实。

但是他一生更是艰难而顽强的。

《人民日报》曾发表了一篇题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介绍中国的保尔•》的报道,从此“中国的保尔——吴运铎”这个名字就传遍神州大地。

和他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的一代。

当他半夜去挑煤时,我们还在甜蜜的梦乡;当他挑煤艰难赶路时我们正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当他带着饥饿和劳累回家时,我们正在和父母玩耍嬉戏。

让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中国的保尔——吴运铎。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下载券 21人已下载
下载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4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描写旧中国劳动人民生活的文章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原因解除饥饿的威胁(略写)
半夜挑煤赶路艰难
第一次挑煤午后跌倒山腰(详写)坚强傍晚空筐回家第二天挑煤咬紧牙两脚不停(略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