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本科)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 采用通信子网后,可使每台入网主机不用去处理数据通信,也不用具有许多远程数据通信功能, 而只需负责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这样就减少了主机的通信开销。另外,由于通信子网是按统一 软、硬件标准组建,可以面向各种类型的主机,方便了不同机型互连,减少了组建网络的工作 量。
• 通信子网有三种类型: • (1)结合型 • 对于大多数局域网,由于其传输距离 ,互连主机不多,所以并未采用
• 工作站:是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又称客户机。
•
终端:终端不具备本地处理能力,不能直接连接到网络上,只能通过网络上的主机与网络相连 发挥作用。常见的终端有:显示终端、打印终端、图形终端等。
•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作用是在网络设备之间构成物理通路,以便实现信息的交换。最常见的 传输介质类型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 2. 通信链路
•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链路可用各种传输介质实现,如双绞线、同轴电 缆、光缆、卫星、微波等无线信道。
• 通信链路又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在计算机网络钟,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路往往是由许多物理链路串结而成。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 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在物理链路上加上用于数据传输控制的硬件和软件,就构成了逻辑链 路。只有在逻辑链路上才可以真正传输数据,而物理链路是逻辑链路形成的基础。
内容的 服务器;通过一定技巧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同时用户也省了不少冤枉路。
• 分布处理是把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上并行处理,而不是集中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使其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电大-《计算机网络》(本科)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本)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4课时)【考核知识点】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考核要求】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3.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和类型。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6课时)【考核知识点】1.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2.TCP/IP的体系结构3.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考核要求】1.掌握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2.掌握协议服务等基本概念3.掌握TCP/IP体系结构及各层协议。
4.理解TCP/IP基本工作原理。
5.了解开放体系互连参考模型。
第3章数据通信技术(6课时)【考核知识点】1.通信的方式2.信号和信道的概念3.传输媒体4.物理层的主要任务4.数字信号基带传输1.掌握信号基本概念2.掌握数据编码调制技术、复用技术、交换技术和差错控制。
3.理解数据的传输。
4.了解数据通信基本概念,常用传输介质和通信接口及设备。
第4章局域网技术(8课时)【考核知识点】1.IEEE802协议标准2.介质访问控制方法3.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的体系结构4.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和功能4.以太网的构成【考核要求】1.掌握IEEE802标准系列,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令牌环、令牌总线),以太网技术。
2.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协议3.理解千兆位以太网,万兆位以太网,虚拟局域网VLAN,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和特点4.了解局域网的概念和特点,各种局域网连接设备,无线局域网的特点及应用第5章网络的互连(6课时)【考核知识点】1.网络互连的概念2.网络互连的设备3.网络互联的IP协议4.路由的概念和算法5.地址解析协议的作用6.VPN技术和概念【考核要求】1.掌握网络互连设备2.掌握网络互连的概念和形式3.掌握Internet网际协议IP。
4.理解广域网及相关技术,VPN技术与网络地址转换NAT。
计算机网络04741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04741知识点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第一节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计算机网络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2)目前最大的、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网络是Internet或称因特网。
2.协议的定义:(1)协议是网络通信实体之间在数据交换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或约定,是计算机网络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
(2)计算机网络中存在很多协议,例如:HTTP、TCP、IP、ARP等。
3.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时序。
(1)语法: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格式与结构,或者定义实体之间传输信号的电平等。
(2)语义:定义实体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除了要发送的信息外,还要发送哪些控制信息,以保证交换信息的正确性。
(3)时序:也称为同步,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匹配或适应彼此的速度。
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在不同主机之间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换。
通过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可实现其核心功能—资源共享。
(2)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共享。
(3)SaaS(软件即服务)是目前互联网环境下软件共享的典型形式,也代表了软件共享的主流趋势。
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按覆盖范围分类(从小到大):①个域网;②局域网;③城域网;④广域网。
(2)按拓扑结构分类:网络拓扑是指网路中的主机、网络设备间的物理连接关系与布局。
①星形拓扑结构:该网络包括一个中央结点,主机之间的通信都需要通过中央结点进行。
该结构类型网络多见于局域网、个域网中。
主要优点:易于监控与管理,故障诊断与隔离容易。
主要缺点:中央结点是网络的瓶颈,一旦故障,全网瘫痪,网络规模受限于中央结点的端口数量。
②总线型拓扑结构:该结构类型网络常见于早期的局域网中。
主要优点:结构简单,所需电缆数量少,易于扩展;主要缺点:通信范围受限,故障诊断与隔离较困难,易于产生冲突。
③环形拓扑结构:该结构网络多见于早期的局域网、园区网和城域网中。
主要优点:所需电缆短,可以使用光纤,易于避免冲突;主要缺点:某结点的故障容易引起全网瘫痪,新结点的加入或撤出过程比较麻烦,存在等待时间问题。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章节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2. 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3. 案例分析:分析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掌握情况;2. 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的理解;章节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结构;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2.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3.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2. 图形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结构的例子。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组成的理解;2. 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3. 图形演示: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网络结构的例子;5.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组成的掌握情况;2. 图形识别: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的理解;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图。
章节三:网络协议与网络标准教学目标:1. 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2. 掌握网络协议的层次结构;3. 了解网络标准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网络协议的概念;2. 网络协议的层次结构;3. 网络标准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协议的例子;3. 讨论法:探讨网络标准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P10 1
课后记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四个方面来讲解效果好!
备课时间
43;教学讲解
课题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④高效性:网络信息传递迅速,系统实时性强,采用分布式操作
⑤廉价性:避免系统中的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达到节省投资和降低成本
⑥透明性:如何利用网络高效而可靠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⑦易操作性:大多数用户感到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了多个用户共享主机资源的问题
存在问题:主机负担重,通信费用高
2、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
解决了主机负担重、通信费用昂贵的问题。
主要问题:多个用户只能共享一台主机资源
第二阶段(60年代):计算机通信系统,特征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实现计算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使计算机网络的结构、概念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网络结构
2、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A.降低成本B.文件打印C.资源共享D.传输文件
3、以下()不是网络上可共享资源。
A.文件B.打印机C.内存D.应用程序
P10 2
课后记
备课时间
2011.8.27
课型
多媒体教学
课题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章节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解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强调计算机网络的用途和重要性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硬件设备(如: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软件(如: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等)章节二:网络拓扑结构2.1 拓扑结构的定义解释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强调拓扑结构对网络性能的影响2.2 常见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环型拓扑网状拓扑2.3 拓扑结构的选择考虑网络的规模、性能需求和成本章节三:网络协议3.1 网络协议的定义解释网络协议的概念强调网络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性3.2 常见的网络协议TCP/IP协议族OSI七层模型3.3 协议的层次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章节四:网络设备4.1 交换机解释交换机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强调交换机在网络中的重要性4.2 路由器解释路由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强调路由器在网络中的重要性4.3 防火墙解释防火墙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强调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章节五:网络互联5.1 网络互联的定义解释网络互联的概念强调网络互联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性5.2 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网桥无线接入点5.3 网络互联技术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广域网技术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章节六:互联网协议(TCP/IP)6.1 TCP/IP协议族简介介绍TCP/IP协议族的组成和结构强调TCP/IP在互联网中的核心地位6.2 IP地址解释IP地址的概念和作用介绍IPv4和IPv6的特点和区别6.3 传输控制协议(TCP)解释TCP的作用和特点介绍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章节七:网络应用与服务7.1 网络应用分类面向过程的应用(如:、FTP等)面向无连接的应用(如:UDP、ICMP等)7.2 常见网络服务文件传输服务(FTP)域名解析服务(DNS)电子邮件服务(SMTP、IMAP等)7.3 网络应用开发介绍网络应用开发的基本步骤和工具强调网络应用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章节八:网络安全8.1 网络安全概述介绍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网络安全的主要目标和威胁8.2 加密技术解释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原理和应用介绍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的作用和特点8.3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解释防火墙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介绍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功能和应用章节九:网络管理9.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解释网络管理的概念和目标强调网络管理的重要性9.2 网络管理协议和工具介绍SNMP、CMIP等网络管理协议介绍网络管理工具(如:Wireshark、ping等)9.3 网络管理的实际应用分析网络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强调网络管理的持续性和改进章节十:未来网络技术发展趋势10.1 5G网络技术介绍5G网络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强调5G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影响10.2 边缘计算解释边缘计算的概念和作用介绍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和挑战10.3 量子计算与网络安全介绍量子计算的概念和潜力探讨量子计算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和挑战重点解析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是学习网络基础知识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汇总(超全)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汇总(超全)一、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由硬件、软件和协议三部分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传输和远程通信。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 按照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2. 按照拓扑结构分类: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网状型等。
3. 按照传输介质分类:有线网络(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和无线网络(如WiFi、蓝牙、红外等)。
三、计算机网络的协议1.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2.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3.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文件的和。
4. 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发送。
5. POP3协议:邮局协议第3版,用于电子邮件的接收。
四、计算机网络的设备1. 网络接口卡(NIC):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设备。
2. 集线器(Hub):用于连接多个计算机的网络设备。
3. 交换机(Switch):用于连接多个计算机,具有数据交换功能的网络设备。
4. 路由器(Router):用于连接不同网络,实现数据路由的设备。
5. 调制解调器(Modem):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通过电话线传输数据的设备。
五、计算机网络安全1. 防火墙:用于监控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防止非法访问。
2. 加密技术:将数据加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3. 认证技术:验证用户身份,防止未授权用户访问网络资源。
4. 防病毒软件:用于检测和清除计算机病毒,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
5. VPN:虚拟私人网络,用于建立安全的远程连接。
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1. 5G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数。
2. 物联网(IoT):将各种设备连接到网络,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3. 边缘计算:将计算任务从云端迁移到网络边缘,提高响应速度和效率。
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发展四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2.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3.ARPA网(ARPANET)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4.三网合一:传统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5.电信网一般认为传输速率达到2Gbps的骨干网称作宽带网6.全光网是未来通信网向宽带、大容量发展的优选方案7.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和通信子网(负责信息传递)构成的8.广域网传输方式:存储-转发,局域网传输方式:广播9.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是电子大学网络(EUN)10.电子银行核心功能:金融交易卡服务11.智能大厦及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基础设施是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12.点—点通信子网拓扑:星形、环形、树形、网状型广播信道通信子网拓扑:总线形、环形、树形、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形13.星形拓扑:优: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方便服务缺:线太长、中央负担大、分布处理能力差星形拓扑的中央节点执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14.环形拓扑:优:线短、光纤、性能稳定缺:节点故障则全网故障,故障检测难、节点加入复杂、信道利用率低15.网型拓扑在广域网广泛应用16.按网络的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电路交换:申请建立一条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信道,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该信道报文交换:存储—转发原理分组交换:ARPANET是分组交换网之父17.传输技术:广播方式(单播、多播、广播)、点对点方式采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是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式网络的区别18.EIA是ANSI成员,涉及OSI的物理层标准制定19.IETF又分为若干工作组,RFC大多来自工作组。
因特网的标准都有一个RFC编号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称为网络协议2. 语义: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语法: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定时:速度匹配和排序3.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4.OSI包括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范三级抽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tocols define format, order of msgs sent and received among network entities, and actions taken on msg transmission, receipt
without any of the researchers knowing switching about the other work.
1967: ARPAnet conceived by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Father of ARPAnet, Lawrence G. 1969: first four DARPA Roberts, came toARPAnetto lead the ARPAnet program in 1966. nodes operational
work Protocol(3)
a human protocol and a computer network protocol:
Excuse me!
Yes?
Got the time?
TCP connection req. TCP connection reply.
Get /index.htm
Share Services: E-mail VOD FTP WWW Business
Host Host
Host
Host
Host
Host
1. What is a Network(2)
Infrastructure Centric View
Links: fiber, copper, satellite, … Equipments: hubs, switches, routers… Applications: FTP, WEB, X windows, ...
Share Resources:Various Devices、Apps
Protocol:Soul of Network
?
沟通 交流 协作
1. What is a Network(3)
Definition2(从计算机网络体系角度) 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媒介连接起来、能够相互通信的 自主计算机集合。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1) 互连性。计算机之间的互连和通信必须借助于物 理媒介才可以实现,但媒介可以有不同的种类,如有线介 质、无线介质等; (2) 自主性。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在地理分布、功能 及其实现、操作系统等方面具有独立性,计算机接入网络 不受地点、功能及系统平台的限制; (3) 规范性。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具有相同的“语 言”才能够相互理解、交互和协作,这种“语言”就是网 络中的“协议”,网络协议是网络工作的基础。
private: enterprise networks public: telephony network, Internet
Application(serverபைடு நூலகம் type
Right to use
2.Types of Networks(3)
Transport mode
Wired vs. wireless
work Architecture(1)
功能层次和层次协议的集合 网络及其部件通过协议应完成的功能 不定义功能的实现细节和各层协议之 间的接口关系 功能的分层---> 分层协议- 体系结构
work Architecture(2)
work Protocol(1)
work Protocol(2)
human protocols: “what’s the time?” “I have a question” introductions … specific msgs sent … specific actions taken when msgs received, or other events
协议 ( Protocol ) 计算机网络同等层次中,通信对等双方进行信 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协议的组成: 语法(syntax):以二进制形式表示的命令和 相应的结构 语义(semantics):命令请求、完成的动作和 回送的响应的具体含义 定时关系(timing):有关事件顺序的说明
Function
Resource subnet
Communication subnet
2.Types of Networks(4)
Topology
哪种好?
2.Types of Networks(5)
交换方式:
电路(circuit) 交换网 报文(segment)交换网 分组(packet) 交换网
2:00
<file>
time
5. Network history(1)
(1)1961-1972: Early packet-switching principles
1961: Kleinrock - queueing 1972: theory shows effectiveness of ARPAnet demonstrated packet-switching publicly 1964: Baran packetIt happened that -the work at MIT (1961- NCP (Network Control switching in (1962-1965), 1967), at RANDmilitary nets and at NPL Protocol) first host-host (1964-1967) had Davies packet parallel protocol 1967 Donald all proceeded in
Wide Area Networks (WAN): X.25, ATM, frame relay
2.Types of Networks(2)
Information type
Data networks v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IPTV VoIP —Converged Network Special purpose networks:military network, fiancial network, credit card network, telephony general purpose network: internet
5. Network history(3)
1980-1990:
new protocols, a proliferation of
networks
1982: Smtp e-mail protocol defined 1983: Deployment of TCP/IP for NCP 1983: DNS defined for name-to-IP-address translation 1985: ftp protocol defined
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1988年初,中国第一个X.25分组交换网建成
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SRINIC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从此中国的网络 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
5. Network history(6)
中国互联网发展(2)
1994年4月,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因特网的64K国 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因特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成 为开通因特网的国家 1994年9月,电信启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 1994年10月,启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1997年,公用网(CHINANET)、科技网 (CSTNET)、教育网(CERNET)、金桥网 (CHINAGBN)互连互通
Late 1990’s:
50 million computers on Internet 100 million users backbone links running at 1 Gbps
5. Network history(5)
中国互联网发展(1)
1987年9月,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5. Network history(4)
1990’s: commercialization, the WWW
Early 1990’s: ARPAnet decomissioned 1991: NSF lifts restrictions on commercial use of NSFnet (decommissioned, 1995) early 1990s: WWW hypertext HTML, http: Berners-Lee 1994: Mosaic, later Netscape late 1990’s: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WWW
1.计算机网络定义
1.计算机网络定义
2.Types of Network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