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功能检测在临床的应用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3 讨 论
本 组 对 10例 糖 尿 病 患 者 的感 觉 及 运 动 神 经 传 导 速 度 0 测 定 资 料 进行 分 析 , 进一 步探 讨 神 经 传 导 速 度 测 定 在 糖 尿 病
中 的 应用 及 临床 价 值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 2 0 —5 2 0 — 0本 院 住 院 及 门 诊 糖 尿 病 0 50 ~ 0 91
段 潜 伏 期 延 长 2 5条 ( 4 ) 其 中 上 肢 的 MC 异 常 率 为 1 5% , V 2 . , 肢 MC 异 常 率 为 3 . 。在 检 测 4 0条 神 经 的 25 下 V 65 0
S V 中 , C 减 慢 或 波 幅 引 不 出 3 3条 ( 8 ) 伴 潜伏 期 延 C SV 1 7 , 长 3 2 ( 6 ) 其 中上 肢 的 S V 异 常 率 为 2 , 肢 的 0 条 7 , C 9 下 S V 异 常 率 为 4 。 C 9
糖 尿病 患者 神经 系统 均 有 不 同程 度 损 害 , 周 围 神 经 病 而 变是 最 常 见且 发 生 最 早 的并 发 症 之 一 l 。通 过 肌 电 图 测 定 _ 】 ]
神 经传 导速 度 , 以提 供 神 经 损 伤 的 部 位 及 程 度 , 临 床 诊 可 为 断 提供 依 据 , 糖 尿 病 周 围 神 经 病 变 能 及 早 发 现 , 时 治 疗 , 使 及 减 少 后 遗 症 。本 组 1 0例糖 尿 病 患 者 , 经 传 导 速 度 异 常 0 神 者 8 例 , 出 率 8 , 明神 经 病 变 在 2型 糖 尿 病 患者 中有 2 检 2 表 很 高 的发 病 率 , 中 下 肢 较 上 肢 的检 出 率 高 , 觉 神 经 较 运 其 感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教学文案

PD、PSP、CBD等也可以出现EAS-EMG的异 常。EAS-EMG对于神经变性病的鉴别诊断价 值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面临挑战。
20
EMG的肌源性损害
插入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变化与神经源性损害相似 运动单位电位(MUP)呈时限缩短、波幅降低、
32
RNS测定
RNS正常值及异常判断标准:
– 包括低频RNS(1~5次/s)和高频RNS (20~30次/s)
– 低频RNS:波幅下降10%-15% 以上为低频递减。
– 高频RNS:波幅下降30%以上为高频递减;
–
波幅升高>100%为高频递增。
正常RNS(3次/s )
33
报告书写(阅读)
书写报告是肌电图检测中最后也是最重要和 关键的一步,直接体现了肌电图检测者的临 床思维能力和诊断思路,报告的准确性对临 床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观察指标:H反射的潜伏期、波幅和波形等。 异常判断标准
– H反射潜伏期延长; – 两侧差值>均值±2.5倍或3倍标准差 – H反射未引出。
30
瞬目反射
是眼轮匝肌的反射性收缩活动,有助于面神经、 三叉神经、脑干病变的定位。
方法
– 刺激部位通常为眶上神经。在刺激的同侧下眼轮匝肌记 录到两个诱发反应波形R1、R2,刺激的对侧记录到一 个波形R2‘。
11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正常肱二头肌运动单位电位(注意时限、波幅和相位)
12
同芯针电极肌电图
肌肉大力收缩募集电位:
– 相型:大多数为干扰相,即健康人在大力收缩 时有足够的运动单位募集在一起,难以分辨出 基线的MUAP相互重叠的现象。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一、肌电图: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1、正常肌电图(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的短暂的电位,这就是插入电活动。
持续时间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的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所兴奋的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UP).(3)波形多为2-3相,5相以上为多相。
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的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的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的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的MUP。
2、异常肌电图(1)插入活动的异常:①插入活动的减少和延长.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肌纤维颤搐③肌强直放电.(2)异常MUP①短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常见于肌肉疾病和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
这些MUP的波幅增高,时限的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的再支配等。
③多相电位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3)异常募集形式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的MU数量以及MU发放的频率,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MU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是减少型。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实验方法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实验方法引言:神经传导速度是指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递的速度,是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可以了解神经病变的程度、位置及病因,对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实验方法。
一、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实验方法:1. 神经刺激电极的放置:将刺激电极贴在待测感觉神经的皮肤上,通常选择距离刺激点2-3cm的位置。
2. 神经刺激信号的产生:通过电刺激仪器产生一系列的电刺激信号,通常使用方波或脉冲波形。
3. 神经传导信号的检测:将检测电极贴在感觉神经的远端,记录神经传导信号的波形。
4. 测量刺激和检测电极之间的距离:使用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刺激和检测电极之间的距离,以计算神经传导速度。
5. 计算神经传导速度:根据刺激和检测电极之间的距离以及感觉神经传导信号的传导时间,计算出神经传导速度。
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实验方法:1. 神经刺激电极的放置:将刺激电极贴在待测运动神经的皮肤上,通常选择距离刺激点2-3cm的位置。
2. 神经刺激信号的产生:通过电刺激仪器产生一系列的电刺激信号,通常使用方波或脉冲波形。
3. 神经传导信号的检测:将检测电极贴在运动神经的远端,记录神经传导信号的波形。
4. 测量刺激和检测电极之间的距离:使用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刺激和检测电极之间的距离,以计算神经传导速度。
5. 计算神经传导速度:根据刺激和检测电极之间的距离以及运动神经传导信号的传导时间,计算出神经传导速度。
三、多点刺激法测定神经传导速度:1. 神经刺激电极的放置:将多个刺激电极均匀贴在待测神经的皮肤上,通常选择距离刺激点2-3cm的位置。
2. 神经刺激信号的产生:通过电刺激仪器产生一系列的电刺激信号,同时刺激多个刺激电极。
3. 神经传导信号的检测:将检测电极贴在神经的远端,记录神经传导信号的波形。
4. 计算刺激和检测电极之间的距离:使用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刺激和检测电极之间的距离,以计算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应用价值

《 部医》 8 背 沈 队药 阳 l
・
41 ・ 1
于尺 神经 的受 损率 , 而腓 肠 神 经 感 觉 神 经 的受 损
率和尺神经感觉神经的受损率均分别高于腓总神
经运 动神 经 的 受 损 率 和 尺 神 经 运 动 神 经 的 受 损 率 , 合 D N的特 点 。 符 P
20  ̄, 0 6f-t l x经临 床确 诊的 2 糖 尿 病 4 0例 常 规行
N V测定 , C 脱将 结果 报告 如下 。
1 资料 和方 法
4 0例 中腓 总神 经 运 动 神 经 受 损 1 1例 , 神 尺 经 运动 神经受 损 9例 , 肠 神经 感 觉神 经 受损 1 腓 5 例, 尺神 经感觉 神 经受损 l 3例受 损 指神经诱 发 电 位 波 幅下 降或 ( ) 和 神经 传 导 速度 减 慢 。有 的 病 例 2支神 经受 损 。
明显 优于 传统 的治 疗 方 法 , 其机 制 可 能 是 电员 针
配合 运动 治疗 , 以松 解肩 周粘连 组织 , 可 提高 患者 的痛 阈 , 强 了对 疼痛 的耐 受性 , 增 或者是 通过 调节 神 经 、 解 局 部 组 织 血液 循 环 状 况 , 进 组 织 代 缓 促
神经 传 导速度 检 测对 2型 糖尿 病周 围神经 病 的应 用价 值
测 定为 D N的早 期诊 断提 供 了客观依 据 。 P
本组 4 0例 中 , 床 已诊 断 D N 临 P 7例 , C N V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受 损 ; 其余 疑似 或 无 周 围神 经 病 变 表 现为 3 3例 , N V检 查 , 常 的有 l , 经 C 异 9例 即确
’ 2 结 果
瞬目反射和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瞬目反射和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瞬目反射和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76例面神经炎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期内瞬目反射和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结果。
结果:76例单侧面神经炎患者瞬目反射异常率为1%早期1周内面神经传导检测异常率196%1周后面神经传导异常率87%。
结论:瞬目反射对早期面神经炎临床诊断价值较高1周后同时加做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有利于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
关键词面神经炎瞬目反射面神经运动传导资料与方法6年1月~8年1月确诊的单侧面神经炎患者76例男5例女例;年龄~7岁平均9岁;病程小时内例小时~天5例天~1周8例1周~个月11例个月~15年例。
方法:采用丹迪keypoint肌电电位诱发仪进行瞬目反射和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轻闭双目进行瞬目反射检测时用表面刺激电极刺激三叉神经眶上支于双侧眼轮匝肌下方对称部位同时记录刺激强度为8~15mA双侧刺激强度相同重复数次至各波波形稳定波幅最大。
进行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时体位不变刺激量同瞬目反射用表面电极分别刺激双侧耳屏前约1cm处于同侧眼轮匝肌下部记录反复微调刺激点位置至波形稳定波幅最大。
分析方法:瞬目反射中刺激一侧三叉神经眶上支可于同侧眼轮匝肌记录到R1、R波于对侧同时记录到R’波取各波潜伏期最短值。
本组瞬目反射异常判断标准主要是双侧潜伏期、波幅比较并参照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年国人瞬目反射正常值标准:①患侧R1、R及对侧R’波幅明显下降或波形消失;②R1波潜伏期≥1ms;③双侧R1潜伏期之差≥ms;④R、R’潜伏期≥ms;⑤患侧R与对侧R 潜伏期之差≥。
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的异常标准:①患侧未引出明确波形;②双侧潜伏期之差≥5ms;③患侧波幅≤健侧波幅的5%。
结果76例瞬目反射检测结果:病变侧R1、R及对侧R’波均消失的病例例占总数58%其余例中患侧R1潜伏期均>1ms且双侧R1潜伏期之差均>ms双侧R1潜伏期总平均值分别为:健侧177ms患侧1ms平均延长6ms双侧R潜伏期之差>ms的有8例。
神经传导检测

二、内容 1 运动神经检测 2 感觉神经检测 3 F波的测定 4 重复神经刺激(RNS)
但归纳起来包括三个步骤: 1将休息状态下记录的CMAP波幅与活动后的 进行比较: 2低频刺激时,将第一个波与头五个波中的最 低者进行比较; 3高频刺激时,将第一个波与最低或最高的波 进行比较。 正常值计算:确定波幅递减是计算第4或第5 波较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波幅递增是计 算最高波幅比第1波波幅上升的百分比;正常 人低频波幅递减在10~15%以内,高频刺激波 幅递减在30%以下,波幅递增在50%以下。
F波参数
1 潜伏期:是指从刺激伪迹到所诱发F反应的起 始。正常差异可到数毫秒,通常连续记录10次 以上,取其平均值。 2 中枢潜伏期:是指从刺激点到达和离开脊髓 的传导时间,计算公式:(F-M-1)/2 3F波传导速度: 表面距离(D)/中枢潜伏期 表面距离(D)测量 上肢:从刺激点经腋部和锁骨中点到第7棘突; 下肢:从刺激点经膝和大转子到胸12棘突。
4波幅amplitude 反映的是所测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同步兴奋的程度。 5波型shape和时限duration 也可反映所测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同步兴奋的程度。 同步化兴奋的程度越低,波幅越小,时限越宽, 波形也变得越扭曲这就是所谓的波形离散。 6面积area CAMP负相的面积与去极化肌纤维的数量成正比, 但也取决于肌肉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 7衰减decay 8离散度dispersion
神经传导检查的注意事项

神经传导检查的注意事项神经传导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正确进行神经传导检查对于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进行神经传导检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进行神经传导检查前,应向患者充分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同时,应询问患者是否有对电流或触摸敏感的疾病、心脏起搏器或其他植入物,以及是否怀孕,以便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在进行神经传导检查时,要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应检查仪器的电极和导线是否完好,电流输出是否稳定,以及仪器是否与电源正确连接。
还应注意检查仪器的灵敏度和校准情况,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在操作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应选择适当的检查位置和体位,使患者感到舒适,并确保患者的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在进行电刺激时,应注意电流强度的选择,避免过度刺激或不足刺激患者。
在进行接收神经传导信号的检查时,应确保电极与患者的皮肤充分接触,避免信号干扰。
在进行神经传导检查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刺激参数和检测方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不同的神经传导检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神经病变类型,因此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其次,在进行检查时要注意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如电磁波、肌肉活动、体温等。
还要注意避免与其他电气设备同时使用,以免干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最后,在进行神经传导检查时,要准确记录和分析测试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正确进行神经传导检查需要注意多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确保仪器正常运行、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选择合适的刺激参数和检测方法、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以及准确记录和分析测试结果。
只有在严格遵守这些注意事项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可靠准确的神经传导检查结果,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