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李将军列传(节选)》精品教案 鄂教版
【最新】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0课《李将军列传》 (共102张PPT)

文学家笔下的李将军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燕歌行
高适
君不见, 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 李将军。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 师乡之。作《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太史公自序》 勇于抵挡敌人,仁爱士兵,号令 简明不繁琐,军队将士归心于他。
匈奴大入上郡,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 天子使中贵人从广 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 勒习兵击匈奴。中 广一道统率训练军队,抗 贵人将骑数十纵, 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 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 见匈奴三人,与战。 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 三人还射,伤中贵 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 人,杀其骑且尽。 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 中贵人走广。广曰: 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 “是必射雕者也。” 官逃到李广跟前,李广说: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 “这一定是射雕的人。” 三人。 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 急追这三个人。
4
台湾· 余光中《飞将军》
两千年的风沙吹过去, 一个铿锵的名字留下来。 他的蹄音敲响大戈壁的寂寂。 听,匈奴,小草的浅处, 脸色比惊惶的荒沙更黄。 他的传说流传在长安。 谁不相信? 从灞桥到灞陵, 他的长城比长臂更长, 胡骑奔突突不过他臂弯。 柳荫下,汉室的童子在戏捉单于, 太史公幼时指过他的背影。
弦声叫,矫矫的长臂抱, 咬,一巨怪石痛成了虎啸, 箭羽轻轻在摇, 飞将军,人到箭先到。 举起,你无情的长臂, 杀,匈奴的射雕手。 杀,匈奴的追兵, 杀,无礼的亭尉你无礼, 杀,投降的羌人, 杀,白发的将军,大小七十余战, 悲哀的长臂,垂下去。
李广简介
李广是汉代抗击匈奴的 爱国名将,也是司马迁笔下 的一个悲剧英雄人物的形象。 李广一生历事文帝、景帝、 武帝三朝,以勇力才气知名 于时,号称天下无双,然而 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却终生未有封侯之赏,最后 以军行失道获罪,愤而自杀。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李将军列传》PPT课件(2篇)

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雁门出击战、驻扎右北平
射虎中石、将兵之道 定襄之战、右北平之战
人物形象 材料详略
失道之战
对李广的赞颂与同情
随堂练习
司马迁引用《论语》和古代谚语高度 赞颂李广将军,请结合司马迁的生平和李 广的遭遇,就“人才与环境”这一话题展 开讨论。
二十 李将军列传(节选)
EJ·九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掌握文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和 恰当地选材、详略得当地叙述的特点。
人对抗到底; ✓ 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老当益壮,
主动请战。
李广的英雄形象:
1.智勇双全、勇敢机智、胆识过人、 精于骑射、武艺超群。
2.身先士卒、体恤下属、治军简易、 宽缓不苛。
3.终身不遇,白首未封,却Hale Waihona Puke 然转战 疆场为国尽忠。写法探究
1.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形象。
• 概括叙述; • 侧面描述; • 正面刻画; • 细节描写。
指元光六年,即公元前129年。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
二十 李将军列传(节选)
EJ·九年级语文下册
重点积累
一、通假字
1.广家世世受射 同“授”,传授,这里是学习的意思。
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李将军列传》课件鄂教版

思考:李广领兵打仗有什么特点?
1、能与士卒同甘共苦。
2、面对强敌,临危不 惧,以大智大勇跟敌 人对抗到底。
3、有强烈的建功立业 的愿望,老当益壮, 主动请战。
李广的英雄形象
一、智勇双全、勇敢机智、胆识过人、 精于骑射、武艺超群。 二、身先士卒、体恤下属、治军简易、 宽缓不苛。 三、终身不遇,白首未封,却依然转 战疆场为国尽忠。
宾语前置句,“之”字提前宾语,应该是“其谓李将军也”。 其,句首语气词,表猜测。译“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3)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状语后置句,应该是“彼其忠实心诚于士大夫信”。译“他 那忠厚老实的心胸确实受到将士们的信赖”。
思考:本文记叙了李广的哪几件事
1、雁门出击战 2、驻扎右北平 3、射虎中石 4、将兵之道 5、定襄之战 6、右北平之战 7、失道之战
汉代的封爵制度
一、诸侯不得参与政事, 唯得衣食 租税 二、非皇子不王 三、非功不侯 四、无子国除
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满含悲愤之情塑造了这
位悲剧英雄的形象,并有力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 刻薄寡恩、排挤人才是造成这个悲剧的主要原因。
讨论
对李广的悲剧,历来有“李广数奇”之 说,即认为这是他命中注定的。也 有 人说:“广之死,(卫)青杀之也。”你 同意上述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请谈谈 你的看法。
(9)今乃得一当单于 当:抵挡,这里指对抗
(10)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 阴:私下,暗地里
(11)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谢:辞谢,告辞
(12)南绝幕,遇前将军 绝:横渡
(13)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遗:送
(14)无老壮皆为垂涕 无:无论
三、一词多义
(1)数:非在数十步之内( 几 ) 广数自请行(屡次 ) 以为李广老,数奇( 命运的定数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李将军列传(节选)》精品教案鄂教版

《李将军列传(节选)》教案教学目的:①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②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③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④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第1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作业:见自测板书设计: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向:1、导语:这首诗说的是谁?——李广。
那么,历官在历史上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她又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节选)》2、揭示目标:①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②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③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二、自学: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司马迁刻画人物形象,首先是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人物的个性特征非常突出。
“善骑射”是李广的基本的个性特征,纵观整篇作品,系以李广善骑射为情节发展主线。
司马迁的这样表现手法,使读者对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有了一个鲜明的第一印象。
提到李将军,人们首先就会对他百发百中的箭术竖起大姆指。
背景资料:《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
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万世。
《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
”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李将军列传》学案1(无答

(3)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 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
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
入石矣。
(4)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士卒 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拓展题(选做)
下列句子“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10分)
A.得李广必生致之B.饮食与士共之
C广之将兵. D.良久乃许之
成绩及评语:(请用红色笔)
行可数百 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
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 与耳。”军士乃安。广为
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
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
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 军亦至,匈奴军乃解
课
堂
学
习
反
馈
检
测
识记、理解、运用题(必做)
独立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00分)
①广家世世受射。 ②单于素闻广贤
③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 而上胡儿马④鞭马南驰数十里
⑤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⑥诸将多中 首虏率
⑦度不中不发 ⑧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
⑨广为圜陈外向⑩杀数人,胡虏益解
⑾汉军罢,弗能追⑿广数自请行
去。汉军罢,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
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
《李将军列传》教案

《李将军列传》教案教学目标:一.进一步演练翻译方法(一对一方法好,名词注释照搬了;增、删、调)二.积累实词虚词三.简要了解《史记》四.依据文本,深入理解李广教学步骤:一.简介《史记》:(板书)史家之绝唱(信,讲李广两恶事---诈杀俘虏、报复廷尉),无韵之离骚(文)。
8书10表12本纪30世家70列传二.逐层推进。
先落实翻译演练,后概括内容,写作目的。
解决相关问题。
(一)第一段重点字词句者。
也,判断句式受,学习2内容及目的交代李广家世,为李广射箭技艺高超作铺垫(二)第二段重点字词句以。
为,从。
调任素,一向晲,偷看胡儿,匈奴少年暂,突然因(因推堕儿),趁势2内容及目的雁门之战被俘逃脱。
表现李广机智勇猛。
(从另一方面看,其实也是一个污点)(三)第三段重点字词句没镞,镞没,箭头陷入(石头)2内容及目的射箭没镞,表现李广神乎其技的射箭本领。
3与诗歌比较,体会历史的信,与文学的渲染的区别。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四)第四段重点字词句麾下,部下共之,在一起将兵,带兵乏绝,缺水少粮。
引导学生从后文“尽饮”“尽食”处推断爱,爱戴为,被应弦,随着弦声。
引导学生先解释“弦”,再依据“倒”倒推2内容及目的主要写李广爱兵如子,为后文“一军皆哭”“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作铺垫(五)第五段重点字词句率,同“律”,律令以,凭借2内容及目的出定襄,无功而返。
为后文李广坚决要求做前将军立功作铺垫(六)第六段重点字词句异道,道异,行军路线不同驰,骑马进攻贯,穿过出,抄出与,对付急,猛烈益解,渐渐懈怠;益治军,更加(努力)治理军队;解取,解围而去意气自如,神态气色如常不变。
几没,几乎(全军)覆没罢归,收兵回朝后期,后于期,比约定的时间晚(到)2内容及目的右北平之战功过相抵。
写李广的勇猛。
(另一方面思考,几次出兵,下属都已经大多封侯,可李广难建功业,自身是否也有问题呢)(七)第七、八段重点字词句数,屡次良久乃许之的乃,才以,带领走,追赶少,稍微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卫青所带大部队行军路线水草稀少,他们势必不会驻扎(而会加速)行军。
《李将军列传》优质教案.doc

《李将军列传》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二)”要认真完成。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
但生不逢时。
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四: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
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 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
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
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3、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李将军列传》教案

《李将军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二)”要认真完成。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
但生不逢时。
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四: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
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
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
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3、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将军列传(节选)》教案教学目的:①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②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③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④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第1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作业:见自测板书设计: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向:1、导语:这首诗说的是谁?——李广。
那么,历官在历史上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她又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节选)》2、揭示目标:①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②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③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二、自学: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司马迁刻画人物形象,首先是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人物的个性特征非常突出。
“善骑射”是李广的基本的个性特征,纵观整篇作品,系以李广善骑射为情节发展主线。
司马迁的这样表现手法,使读者对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有了一个鲜明的第一印象。
提到李将军,人们首先就会对他百发百中的箭术竖起大姆指。
背景资料:《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
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万世。
《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
”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
3、感知内容:①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要求每人一句翻译课文译文: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
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过了四年,李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
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
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李广活着送来!”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
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
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李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所以得以逃脱。
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
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
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
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
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
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
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
元朔六年,李广又任后将军,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出定襄,抗击匈奴。
许多将领杀敌斩首的数目符合朝廷奖励的规定,因功封侯,而李广的部队没有功劳。
过两年,李广作郎中令带领四千名骑兵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带领一万名骑兵和李广一同去,各行一路。
走了大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带领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
李广的军士都恐慌,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向敌人驰去。
李敢独自带领几十名骑兵冲去,一直穿过匈奴骑兵的包围圈,抄过敌人的左右两翼再回来,他向李广报告说:“敌人很容易对付啊!”这样军心才安定下来。
接着李广布成圆形阵势,所有的人都面向外,匈奴猛烈攻击,箭如雨下,汉兵死亡过半,汉军的箭将要用尽。
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不发箭,李广亲自用大黄强弩射敌人的裨将,射杀数人,敌人攻势逐渐减弱。
这时天刚黑,将吏士兵都面无人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更加努力整顿军队。
军中从此更佩服他的勇气了。
第二天,再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来到,匈奴军队就解围而去。
汉军因疲劳,不能追击。
这时李广几乎全军覆没。
收兵回去。
按汉朝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未能在约定日期到达,判处死罪,出钱赎为平民;李广所立的军功和应得的罪罚相抵,没有封赏。
此后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举出击匈奴。
李广多次自己请求出征,天子以为李广年老,不允许;过了好久又答应了他,派他做前将军。
这一年,是元狩四年。
李广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
出塞以后,卫青捉到俘虏知道了单于居住的地方,就亲自率领精兵去追赶,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部队合并,从东路出兵。
东路稍微绕远,而大军行军途中水草也少,势必不能集结赶路。
因此李广就亲自请求说:“我部是前将军,现在大将军竟调开我走东路,再说我从年轻时起就和匈奴作战,今天才得到一个机会和单于直接对敌,我愿居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
”大将军卫青也是密受武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派他与单于对敌,怕达不到原来的期望。
而这时公孙敖新失掉侯位,作为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与自己一同对付单于,所以调开前将军李广。
李广当时知道这个情况,亲自向大将军表示坚决拒绝调动。
大将军不听,派长史下文书给李广的幕府,说:“急速带领部队按照文书中的指示去办。
”李广没有辞别大将军就出发,他十分恼怒地到军部,带领士卒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从东路进军。
军中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延误了约定与大将军会师的时间。
大将军和单于接战,单于逃跑,没能得到战功而回。
大军南归横渡沙漠,遇到前将军和右将军。
李广见过大将军,回到军中。
大将军派长史拿干粮和酒送给李广,并问李广、赵食其二人的迷路情况,卫青打算上书给天子详细汇报军情。
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派长史急催李广的幕府接受传讯。
李广说:“众位校尉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现在我自己去接受讯问。
”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李广从年轻到现在,和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这一次幸而随大将军出征和单于接战,可是大将军调我部走绕远的路,而且又迷了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再说我李广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之吏的侮辱。
”于是就拔刀自刎。
李广的军士、大夫等全军都哭了。
百姓听说李广死,无论认识或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
太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
”这是说的李将军啊。
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
他死的时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
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
”这话虽小,却可以喻大啊!三、讨论:小组合作探究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
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但生不逢时。
2、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
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
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
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四、质疑: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
五、自测:1、找出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虚词及词类活用的词广家世世受射受:学习。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回:迂回。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绝:渡过,横穿。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无:无论。
大军不知广之所之,古弗从从:接应广暂腾而上胡儿马暂:骤然。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
数奇:命运不好。
数,命运;奇,单数。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委曲详细的情况。
南绝幕,遇前将军幕通“漠”。
军亡导,或失道或通“惑”。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通“恂恂”,诚恳的样子。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因:于是,就。
络而盛卧广络:用绳子编结的网兜兜他。
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死:与……死战。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后:后于六、自结:学习本课时你有什么收获?第2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作业:见自测板书设计:略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向:1、导语:复习上课时内容,导入本课时内容二、讨论:小组合作探究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晚年李广什么样的人生遭际?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生遭际: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出战就不顺。
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
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
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乃自刎。
)悲剧原因: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
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
2、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3、本文在艺术技巧上有什么特点?探究:(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
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