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难忘的一课
23.难忘的一课

23.难忘的一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2、能力目标: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表达的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2、难点:在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三、教学过程1.细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并思考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全班交流。
2.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谊。
改为感叹句:改为反问句?2)、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改为把字句)3)她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空白。
1)、《难忘的一课》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了一位年轻的台湾老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的深切感受,表述了台湾人民()的浓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2)、“()”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它既是文章的(),又是情感的主线,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热情。
4、思考并小组之间讨论为什么“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5、小组合作划分段落。
6、生词生字学习,小组之间合作找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1)、近义词真挚()崇高()继续()宽敞()吃力()停泊()2)、反义词真挚()崇高()整齐()宽敞()浓厚()热情()7、词语解释真挚:统治:浓厚:崇高:四:课后作业:抄写本课新生字,注音并组词。
23难忘的一课

23难忘的一课(略读课文)知识与技能:1.认识2个生字.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学会在读中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学生自由说说)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板书课题)2、同学们,请你们看到本文的导读部分,明确我们的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说一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会让作者如此激动。
3、请同学们看到导读部分,找一找这篇课文写作的时间跟写作地点。
(写作时间:1945年台湾“光复”以后,地点:小学校里)二、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过去,不忘历史,课件出示相关资料,让孩子们了解台湾的情况。
三、课文新授(一)、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情况。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再次浏览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4、全班交流。
课文讲述了抗战胜利后,我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二)、深入阅读.体会情感1、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2、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1)、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如果要突出他们读的很认真,应该怎么读?(男生读,教师评价)如果要突出读的有感情,应该怎么读?(女生读,教师评价)如果要突出他们既认真又有感情,又应该怎么读?(齐读)朗读指导:看来句子表现的重点不同,朗读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2)、第二次作者本来是停船时随意地漫步,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这所乡村小学,本来并没有打算认真地听一节课的,但是,一下子被师生共同学习国语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怀着崇高的敬意,悄悄地走进了教室,此时,“我”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我”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老师、学生对我这个陌生人走进教室跟他们一起朗读,本该感到惊奇的,为什么没有感到意外呢?能否改成大家都很惊奇呢? (不能,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一颗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情感使他们的心连在了一起,所以没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3)、第三次参观礼堂的时候,“我”的眼睛为什么都湿润了?(因为作者听着年轻教师的话语,看着伟人的画像,此时此刻,他为祖国历代伟人重新出现在礼堂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交流伟人的资料过渡:50年了,台湾人民终于可以把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画像挂在墙上了,挂上去的不仅仅是伟人的画像,更是我们祖国的尊严,祖国的骄傲,看着这一幅幅新画的伟人像,多么亲切,多么自豪啊!作者被眼前的一切感动的热泪盈眶,在即将离别之际,哪句话最能表达此时此刻我的真是感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四、朗读全文,总结提高1、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2、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3、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五、总结升华.情感延伸1、“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不久的将来,台湾人民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2、课文学完了,你最想说什么?五、课后作业: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23《难忘的一课》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针对课文中的难点,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23《难忘的一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课文描绘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某小学的一堂日语课变成了一堂中文课,一位年轻教师激情澎湃地教授中国文化的场景。课文以小见大,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彰显了民族精神。
本案例旨在通过深入解读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结合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阅读、讨论、表达中感受课文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3.学习课文中描绘的人物形象,了解台湾历史背景,认识民族精神。
4.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和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感受课文内容。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3.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台湾历史背景,认识民族精神。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3.难忘的一课》附答案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
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 想和希望!
国学诵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赞美教师的趣联 】 上联:尺子一把,心中自有曲直。 下联:粉笔几支,眼前早有横竖。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 时的全部感情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语气,
使作者的感情表达更为突出。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爱国 之情。
核心问题: 为什么说这是一节难忘的课? 这是一堂特殊的课。台湾的年轻教师教孩子们学 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因为他对国语 不熟悉,所以写得很吃力,也很认真。教师先用闽南 语,再用不熟练的国语读,而且读了一遍又一遍。每
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朝政府腐
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 等条约《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直到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 年,在这50年中,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
话,不许学中国文字。日本侵略者不仅对台湾人民进行经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辨析词语 真挚 真诚
相同点: 都有出自真心,感情真实诚恳的意思。
“真挚”侧重情意恳切深厚,多用来形容心意、 不同点:
情感、友谊等。“真诚”侧重感情真实,没有 虚情假意,多用来形容人的感情、态度等。
造
句: 1.我和她是共患难的朋友,有着真挚的感情。
2.好朋友娜娜真诚地劝我不要太争强好胜。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3、难忘的一课

23、《难忘的一课》一、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间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如火的爱国热情。
三、方法指导: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四、课前准备:学生:1、预习课文,解决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与本课有关的历史资料。
教师:在自习课上,利用多媒体教唱歌曲《我的中国心》,以便公开课当天上课铃响之前全班齐唱,营造爱国气氛。
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介绍背景1、播放图片,激发情感师: 在祖国大陆东南浩瀚的海面上,镶嵌着许多晶莹的宝石般的岛屿,其中有一个岛屿状若芭蕉叶片,它就是美丽富饶、迷人多姿的台湾岛。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如:云飘雾绕的阿里山云海,景色怡人、风光秀丽的日月潭,雄伟壮观的台北故宫,民族文化气息浓厚的郑成功庙。
但如此美丽的宝岛曾有过一段屈辱的历史:2、介绍背景,导入课题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割让给日本,由日军统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
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里,日本对台湾进行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人权侵略。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台湾“光复”初期的事。
台湾光复不久,从一所小学里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一位台湾教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堂课呢?请看老师书写课题。
(板书:23、难忘的一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明确自读要求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23.首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请看要求,你来读一读。
出示自学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③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部编五年级上人教《23 难忘的一课》23 难忘的一课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免费

比较: PPT课件
1.“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 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2.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 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PPT课件
这句话三次出现,开始是偶然听 到,中间是交融一体,后来是喷涌而 出,它犹如一根红线贯串全文,织进 了“我”和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 织进了深厚的爱国情思,这一课所以 “难忘”,正是难忘在这里。
PPT课件
2、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 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 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 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表达了他们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学无止境。——荀子”
PPT课件
3、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 老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 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 国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 的话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PPT课件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 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 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台 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 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PPT课件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中国。
民忘掉自己的祖国,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
统治!中国人民蒙受着种种巨大的耻辱,过的
是奴隶般的生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
后,台湾才被中国收复,也就是课文中讲的
“光复”。
PPT课件
闽 (mǐn) (闽南) 诸 (zhū) (诸侯)
PPT课件
船员 乡村小学 台湾教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课文的某个部分进行深入讨论。讨论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篇章结构和情感态度等。我会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
-分析课文篇章结构,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5.总结提高: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对他们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6.课后作业:
-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或口头表达。
-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具备较强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针对本节课《难忘的一课》,学生对于革命先烈的故事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课文中的一些历史背景、词汇和句型掌握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2.自主学习: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对不懂的词汇和句子进行标记。
-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合作交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4.教师引导:
-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并通过实例演示其运用。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十三课 难忘的一课

“重新”
说明他们也在学习国语。
“一遍一遍地读”
写出了教师认真的程度,也表明了这位教师对祖国语 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你能说一说他们上课的情景吗?
老师和孩子们学习时,是那么严肃认真!
是多么富有感情! 你听 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
的真挚的心
这是一种 一种强烈的、深厚的爱国 感情。
收 复 台 湾 郑 的 成 民 功 族 英 雄 ——
大 先 中 行 国 者 民 主 革 命 孙 的 中 伟 山 ——
作者为什么“激动”?
“我”是怎样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
作者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 全部感情呢?” 反问句,增强了语气。
的次要材料,可以写得简略。
为什么这一课是难忘的?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三次出现,
开始是偶然听到,中间是交融一体,后来是喷涌 而出,它犹如一根红线贯串全文,织进了“我”
和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织进了深厚的爱国
情思,这一课正是难忘在这里。
学完课文,你想对台湾老师说什么?对台湾 孩子们说什么?对自己说什么? 同学们,让我们高声齐诵: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光复”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
而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把台湾割
让给日本。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 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光复了。
阿里山的美丽风光
妈祖庙
台北故宫博物院
日月潭
主要内容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 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 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难忘的一课》教学设
教学目标:
1、认识“闽、诸”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难忘的一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2、介绍文章背景。
二、学习目标
通过自学,认识“闽、诸”2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三、初读课文,扫请字词障碍
1、自学指导一:
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生自读,师巡视
3、指名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学指导二
读课文,想:课文着重写了那几个主要场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两部分。
2、汇报并说明原因。
3、出示句子“我是中国人,我爱祖国”这句在文章中出现几次?每一次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4、出示最后一句,设问句转换成陈述句。
五、总结全文,了解详略
《难忘的一课》中“一课”都包含哪些内容?文章哪一部分详,哪一部分略?
六、感情升华,读写结合
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话?
2、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自己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激发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时数:1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997年7月1日是什么吗?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
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认识课文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三、自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学指导一:
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2、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
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
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学指导二:
读一读,体会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体会诗歌内容
(1)读第1节,想一想: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
)读出这种情感。
(2)读第2、3节,想一想:
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现香港的土地和天空,不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
)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
(自豪、激动、喜悦。
)
(3)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
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
六、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板书设计:最后一分钟
自豪
激动美好祝愿
喜悦
练习1、
有的眼泪都是____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____。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___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____,
去迎接那新鲜的
___的、芳香的
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___……
2、香港、澳门、台湾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我们牢记国耻,激励自身。
⑴香港于__年__月__日,__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⑵“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这里的“旧条约”是指______。
⑶“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
这句话让你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阅读材料
光阴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世人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
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
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
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
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
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绝不会因此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为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化成永恒,这是因为他把你的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变成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1.为什么说“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2.本文中的“光阴”有何特点?请分条概括。
(写出三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