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公共绿地功能与布局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考试卷和答案

城市规划考试卷和答案

一.名词解释:雅典宪章城市性质城市规划城市人口城市绿地城市用地区划城市用地热岛效应城市空间系统三类用地城市景观规划对外交通用地居住用地城市公共中心城市总体布局城市开敞空间分质给水系统居住小区住宅群体空间组合干道网密度城市用地选择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二.问答:1.“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目的的界定。

2.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和根本任务。

3.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4.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5.城市用地的属性。

6.对城市用地自然环境条件分析的内容。

7.进展用地评定时要注意哪些因素?8.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9.工业用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10.居住用地组成的内容。

11.公共设施分布规划的要求。

12.城市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13.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根本要求。

1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根本原则如下:15.山区城市布局的形式及其特点。

16.水源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17.城市管线工程的分类。

18.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的根本内容。

19.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20.合理、选择住宅类型应考虑的因素。

21.居住区绿地规划的根本要求。

22.城市广场的类型和广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23.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内容。

24.城市设计的内容和类型。

三.填空:交易场所1.从汉字字义看,城一种防御性构筑物,市是交易场所。

2.城市化可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3.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4.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综合城市四项根本功能生活、工作、休息和交通。

5.1978年12月秘鲁的利马集会后发表的马丘比丘宣言,提出了城市急剧开展中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了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的问题。

6.城市规划学科传统上包括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三局部内容。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解读及应用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解读及应用

G3
广场用地
AG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BG XG 附属绿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附属绿地 工业用地附属绿地 物流仓储用地附属绿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附属绿地 公用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 风景游憩绿地 生态保育绿地 区域设施防护绿地
MG WG
2.分类代码的局部调整。
为使分类代码具有较好的识别性,便于图纸、文件 的使用和绿地的管理,并与城市用地分类代码相对
设相对较少,居住区公园已越来越少,在“城
市用地分类标准”( 2011 版)中已取消“居住 区公园”一词。同时,在实际的管理和统计工 作中,对“居住区公园”的判别也存在困难。
社区 公园
对“专类公园”下设小类进行调整。 修订了历史名园的定义。原标准将“体现
传统造园艺术”和“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是评定为“历史名园”的关键指标。修订将 一些能反应近代中国造园艺术发展轨迹的、 却不是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纳入其中。 增加了遗址公园小类。 G134所指的“遗址公 园”是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其用地性 质在城市总体规划或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公园绿地
广场用地
用地”划归“ G”类,命名为“绿地与广场用地”,提出 “广场用地”是指“以游憩、纪念、集会和避险等功能为 主的城市公共活动场地”,“不包括以交通集散为主的广 场用地,该用地应划入‘交通枢纽用地’”。 并以强制性条文规定:“规划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不 应小于10.0m2/人,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8.0m2/
SG
UG —— EG1 EG2 EG 区域绿地 EG3 EG4
应,本标准使用英文字母组合表示、或使用英文字
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生产绿地
3.“公园绿地”解读及分类调整

绿地系统规划ppt课件

绿地系统规划ppt课件
(1) 绿地率: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 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四类绿地(包括满足当地植 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 建筑的屋顶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总面 积的比率(%)。是衡量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 标志。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新区建 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绿地率不宜低 于25%。
(2)配套公建所属绿地 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
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 行政管理等设施所属的绿地。
进行绿化时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功能,与之相协调。 与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相似。
21
(3)宅旁绿地
家门口的花园绿地,最接近居民。包括住宅前后、两 栋住宅之间及建筑本身的绿化用地,但其面积不计入居 住区公共绿地指标中。
23
(4)道路绿化 1) 居住区干道 :联系各小区及居住区内外的主要道 路。
交通量大,乔木为主。 2) 居住小区道路 :联系各住宅组团之间的道路,可 组织和联系小区各项绿地。
车流量相对较少,行驶安全,地形变化,乔灌草结合, 防护功能。 3) 居住组团道路:解决住宅组团的内外联系。联系各 住宅小路。 人行为主 ,树木配置灵活,可选小乔木及开花灌木。 4) 住宅小路 :联系各住宅的道路。
第五讲
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
1
第一节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 .居住区绿化的作用 二 .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及定额指标 三.居住区绿地的规划 四.居住区植物配置的树种选择
2
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
1929年由美国人C.A.佩里提出。 “邻里单位”的理论,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
住一区规的划“居细住胞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
居民的半公共空间,布局要求灵活,设置内 容包括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应以 不同的树木花草,强化组团特征;铺设一定铭记 的硬质地面,设置富有特色的儿童游戏设施;有 条件的还可设置小型水景,使不同组团具有各自 的特色。

城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一、基本概念A绿地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

B城市绿地的类型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公园绿地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

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

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

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

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的情况)。

绿地面积计算方法

绿地面积计算方法

〔一〕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以绿地边界距宅间道路、组团道路和小区道路边缘1米为准,小区道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缘;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临建筑物时算到距建筑物墙脚1.5米,1.5米X围内的绿地按其面积的60%计算为公共绿地。

〔二〕居住区公共绿地以外的其他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算到道路边缘;临建筑物时算到距建筑物墙脚1.5米,1.5米X围内的绿地按其面积的60%计算为绿地;绿地边界对其他围墙、院墙算到其墙脚。

〔三〕居住区公共绿地内的园林设施〔包括亭、台、楼、阁、廊、喷泉、雕塑、假山石、游泳池、硬覆盖地活动场等〕占地面积小于该块绿地面积30%的局部,计算为居住区公共绿地;大于30%的局部,不计算为居住区公共绿地。

〔四〕地下建筑顶板至室外自然地面,或半地下建筑高出自然地面1米以内,且采用自然山势隐蔽式绿化布置、覆土厚度不小于0.6米的,按其面积的2/3计算为绿地。

〔五〕独立人工造景水域按其面积的1/3计算为绿地。

〔六〕零星乔木每株按1平方米计算绿地面积。

〔七〕行道树的株距不大于8米时,按照其种植长度乘以1米计算为绿地。

〔八〕空心砖种植草坪的,按其面积的25%计算为绿地。

〔九〕屋顶和地上架空层的人工绿地覆土厚度不小于0.6米的,按其面积的25%计算为绿地。

建筑物天面〔屋顶〕上的绿化〔可上人〕,当覆土层厚度大于60厘米时可分别情况折算绿地:三层以下〔含三层〕,乔灌木覆盖率大于40%,可按绿化覆盖面积的50%折算绿地面积;四层至六层〔含六层〕的,可按绿化覆盖面积的40% 折算绿地面积;六层以上即距地面16米[含16米]以上的天面〔屋顶〕绿化按10%计入绿地面积。

如覆土大于120cm,乔灌木覆盖率大于40%的全地下、半地下屋顶绿化,,可全部计入绿地面积;<<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X>>GB 50180—93(2002 年版〕8 道路8.0.1 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以下原那么:8.0.1.1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8.0.1.2 小区内应防止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防止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8.0.1.3 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8.0.1.4 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8.0.1.5 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8.0.1.6 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8.0.1.7 城市旧区改建,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存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8.0.1.8 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同时保证行人、骑车人的平安便利。

公共场所的绿化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的绿化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的绿化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公共场所更加适宜居住和生活,特制定本绿化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绿化管理制度适用于城市各类公共场所的绿化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公园、广场、街道、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

三、管理原则1. 绿化管理工作应以美化环境、服务群众为宗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2. 强化综合治理,加强绿化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提高公共场所的绿化水平。

3. 倡导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公共绿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4. 加强科学管理,注重绿地植物的科学配置和养护管理,推广绿色生态理念。

四、责任主体1. 城市和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对公共场所的绿化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各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负责具体的绿化管理工作,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

3. 社会各界、市民群众和绿化从业人员等都是绿化管理的参与主体,应积极参与公共绿化管理工作。

五、规划设计1. 公共场所的绿化工作应遵循“生态、美观、实用、经济”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绿化布局。

2. 设计应充分考虑公共场所的功能需求,合理选择植物、景观和绿地配套设施,注重景观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

3. 绿化工程应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推广绿色生态理念,倡导节水、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

4. 绿化工程应考虑未来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为公共场所的绿化创造条件。

六、建设管理1. 公共场所的绿化建设应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管理,确保质量和进度。

2. 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保护已有的树木和绿地,防止破坏。

3.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植物的养护管理,确保成活率和绿地的质量。

七、养护管理1. 公共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应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建立定期检查和养护制度,确保绿化质量。

2. 养护人员应做好植物的修剪、修整、浇水、施肥、除草等工作,定期清理垃圾,保持公共绿地整洁。

3. 针对植物的生理病害和害虫防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最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最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最新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空间,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还能提高人们的
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对城市绿地进行管理和规划,制定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同时也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和成果。

首先,城市绿地可以按照其功能进行分类。

在城市规划中,绿地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

因此,可以将城市绿地分为生态绿地、休闲绿地、文化绿地等不同类型,以便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其次,城市绿地还可以按照其覆盖面积和位置进行分类。

根据绿地的大小和位置,可以将城市绿地分为大型公园、社区绿地、街头绿地等不同类型。

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城市空间,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的布局,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

此外,城市绿地的植被类型也是一个重要的分类标准。

根据绿地的植被类型,
可以将城市绿地分为草坪绿地、林地绿地、湿地绿地等不同类型。

这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的植被景观,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最后,城市绿地还可以按照其管理和维护方式进行分类。

城市绿地的管理和维
护是保证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可以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私人绿地、专业绿地等不同类型,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和维护。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应该是一个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过程,需要
充分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同时也需要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和成果。

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城市绿地资源,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一、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供人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场所,一般由草坪、花园、步道、健身设施等组成。

根据规模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大型公园、社区公园、主题公园等不同类型。

大型公园一般面积较大,内设有较多的景观设施和活动场所,是城市中的重要绿地景观和休闲胜地。

社区公园则是为了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而设置,一般面积较小,但布局合理,便于居民利用。

主题公园则是根据特定的主题或文化内涵而建设的公园,如植物园、动物园等。

二、街头绿地。

街头绿地是城市中道路两侧或者交叉口、广场等地设置的绿地,一般由绿化带、花坛、草坪等组成。

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提升行人的视觉享受和休闲体验。

街头绿地的分类主要根据其位置和功能来划分,例如中央分隔带绿地、人行道绿地、广场绿地等。

中央分隔带绿地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中央分隔带上,起到隔离车辆、美化环境的作用;人行道绿地则是设置在行人道路两侧,为行人提供休息和观赏的空间;广场绿地则是城市中的重要休闲场所,常常设置有喷泉、雕塑等景观。

三、水体绿地。

水体绿地是指城市中的湖泊、河流、水系等水域景观,也包括水边的绿化带、休闲广场等。

水体绿地可以改善城市的水环境,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根据水体的规模和功能,水体绿地可以分为大型湖泊公园、河岸绿地、水系公园等。

大型湖泊公园一般面积较大,内设有游船码头、观景平台等设施,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河岸绿地则是设置在河流两岸,可以供市民晨跑、散步等锻炼活动;水系公园则是由多个水体组成的综合性公园,常常设置有水上运动设施、湿地生态展示等。

四、特色绿地。

特色绿地是指根据城市的地域特点、文化传统等而设置的绿地,如山地公园、湿地公园、纪念公园等。

这些绿地不仅具有观赏性和休闲性,还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对于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中,特色绿地的划分主要根据其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来进行,如山地公园是设置在城市周边山脉地带,以山水景观为主要特色;湿地公园则是根据城市的湿地资源而建设,保护湿地生态,强化城市的水文化;纪念公园则是为了弘扬城市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而设置,常常设置有纪念碑、雕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净化空气。植物的叶绿素在阳光下进行 光合作用时,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 氧气。据统计,每公顷绿地,每天能产生 600公斤氧气,吸引900公斤二氧化碳。另 外,空气中还含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有害物质,绿化能起重要的净化作用。如 绿化覆盖率达30%的地段,春夏秋季植物 生长期内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下降60%, 二氧化硫下降在90%以上。
公共绿地
中心绿地 老年人儿童 活动场地
居住区公园
小游园
公共绿地 宅旁绿地 绿地 配套公建 所属绿地
组团绿地
块状、带状 公共绿地
道路绿地
公共绿地基本功能分区
居住区公共绿地包括一定规模的公园、小 游园、小块绿地以及具有一定宽度和面积 的带状绿地等。居住区用地紧密度高,公 共绿地有限,更应以高标准的规划设计, 发挥公共绿地的最大效益。
文化娱乐区
是人流集中热闹的动区,其设施可有俱乐部、陈 列室、电影院、表演场地、溜冰场、游戏场、科 技活动等,可和居住区的文体公建结合起来设置。 这是园内建筑和场地较集中的地方,也是全园的 重点,常位于园内中心部位。布置时要注意排除 区内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干扰,可利用绿化、土 石等加以隔离。此外视人流集散情况妥善组织交 通,如运用平地、广场或可利用的自然地形,组 织与缓解人流。建筑用地注意地质条件利于基础 工程;自然地形如水域山坡要加以利用,节省填 挖土方。
3.改善小气候。绿化能改善小气候,降低温度, 提高湿度。盛夏,良好的绿化环境能降低太阳辐 射和辐射温度。树木能遮住太阳辐射的80%~90 %,树冠愈大,遮挡太阳辐射的能力愈强。研究 表明,绿化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只有空地的16%。 在一般情况下,夏季树荫下的空气温度比露天的 空气温度要低3~4℃,而在草地上的空气温度比 沥青地面的空气温度低2~3℃。在冬季,绿化地 区,树木可吸引太阳的热量,防止散发,比非绿 化地区的气温平均要高出0.5~1℃。绿化地区 的相对温度比非绿化地区高约10%~20%。
8.避灾。居住区绿地空间可作为城市救灾 时的备用地。
绿地的组成
公共绿地

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 宅旁绿地 公共绿地、 绿地 配套公建 宅旁绿地、 所属绿地 配套公建所属绿地、 道路绿地 道路绿地, 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 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 绿地。
5.防风防尘。绿化树林的防风效果是显著 的,当气流穿过树木时受到阻截、摩擦和 过筛,消耗了气流的能量,起到降风速的 作用。绿化能阻挡风沙,还能吸附尘埃, 大面的绿化覆盖,特别是草皮和灌木,对 防尘十分有效。据测定,绿化的街道上距 地面1.5米处空气的含尘量比没有绿化的 低56.7%,铺草地的运动场地比裸地运动 场上的尘土少三分之二以上,据测定,每 亩树林每年可吸尘20~60吨。
一般对1.0hm2以上规模的公共绿地要求 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对0.4hm2以上 1.0hm2以下的公共绿地要求有一定的功 能分区;对0.04hm2左右的小块公共绿地 要求景观有灵活的布置。
基本功能分区
居住区公共绿地的功能可按小型综合性公 园的功能组织来考虑。一般有安静游憩区、 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服务管理设施 等。
2.隔声。灌木和乔木搭配密植可以形成一 道绿篱声障,四季常青的针叶树效果更显 著。在噪声源周围可根据需要种植一定宽 度的绿化带,住宅沿大街布置时更为需要。 一般情况下,绿化可减弱噪声20%。两行 树的街道,对街旁建筑的噪声干扰可减少 3.2分贝,9米宽的乔灌木混合绿带可减少 噪声9分贝。在居住区沿街、沿工厂一侧种 植绿化,可以减少工厂及交通噪声。
6.杀菌、防病。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能分泌 大量挥发性物质——植物杀菌素,可抵抗 一些有害细菌的侵袭,减少空气中微生物 的含量。据测试,每公顷松柏林一昼夜能 分泌60公斤杀菌素。松树脂易氧化而放出 臭氧,有较强杀菌能力。绿化地带比无绿 化地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病菌量少85%以 上。
7.“报警”。有些树木可起“绿色哨兵” 的作用,它们对空气污染物十分敏感,在 低浓度、微量污染的情况下,一些植物就 会发生受害症状反应。如雪松受到SO↓2污 染浓度为0.3%~0.5%时,叶子就会呈 现出肉眼可见的暗褐色伤斑,雪松在受到 氟化氢污染则呈浅褐色或红色的明显条斑。
服务管理设施
可有小卖、租借、休息以及废物箱、厕所 等。园内主要道路及通往主要活动设施的 道路宜作无障碍设计,照顾残疾人和老年 人等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
绿地基本布置形式
规则式 自然式 规则和自然结合式
规则式
自然式
规则和自然结合式
课外作业
临摹两个小游园。要求上色。 复印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各2个, 分析其功能分区。(注意图例)
儿童活动区
在居住区少年儿童人数的比重较大,不同 年龄的少年儿童,如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要 分开活动;各种设施都要考虑少年儿童的 尺度,可设置儿童游戏场、戏水池、障碍 游戏、运动场、少年之家科技活动园地等。 各种小品形式要适合少年儿童的兴趣、寓 教育于娱乐,增长知识,丰富想象。植物 品种颜色鲜艳、注意不要选择有毒、有刺、 有臭的植物。考虑一定成人的休息和照看 儿童的需要。区内道路布置要简捷明确易 识别,主要路面能通行童车。
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附属绿地
公共绿地 宅旁绿地 配套公建 所属绿地
道路绿地
宅旁和庭院绿地
公共绿地 宅旁绿地 配套公建 所属绿地
道路绿地
街道绿地
公共绿地 宅旁绿地 配套公建 所属绿地
道路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
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 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以 及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他的块状、 带状公共绿地等。
居住区绿化的物质功能
居住区绿化同城市绿化一样,首先是为了居民的 生态需要,在满足生态需求的基础上讲究美观。 居住区绿化主要包括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方面 的要求。其物质功能主要是: 1.遮阳。居住区绿化可以利用树木生长季节性 的特点,为改善居住区环境服务,作为行道树, 宜选择枝长叶大的树种。在它们的覆盖下夏天上 街行走会比较凉爽。在东西向建筑的西侧,种植 成排的高大乔木可使居民减少西晒之苦。当绿化 覆盖率达30%时,气温可下降8%,覆盖率达40 %时,气温可下降10%。
居住区公共绿地是居住区绿化环境的主体。 其功能有三方面,首先是构建居住室外自 然生活空间,满足居民各种休憩活动的需 要,包括儿童游戏、健身运动、文化娱乐、 休息、散步、观赏等。其二是绿化美化净 化居住环境,运用各种环境因素如树木、 花草、山水地形、建筑小品等提高环境质 量与品位。此外,为防灾避难留有隐蔽疏 散的安全防备。
安静游憩区
作为游览、观赏、休息、陈列用,要求游 人密度较小,故需较大片的风景绿地,在 园中占的面积比例较大,是园内重要部分。 安静活动设施应与喧闹活动隔离,宜选择 地形富于变化且环境最优的部位。区内宜 设置休息场地、散步小径、桌凳、廊亭、 台、榭。老人活动室、展览室以及各种园 林种植,如草坪、花架、花坛、树木、水 面等。
详细规划原理
徐轩轩
本次课内容
公共绿地功能与布局
居住区绿化的精神功能
1.美化环境。居住区绿地中,运用园林植 物的不同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因地 制宜地配置一年四季色彩富有季相变化的 各种乔灌木、花卉、草皮、可令居民身心 愉悦,得到美好的视觉享受,条件适宜时, 居住区可以多做竖向绿化,包括屋顶绿化、 阳台绿化和墙面绿化等,除了可供观赏, 还可以弥补建筑物的缺陷,美化建筑物。
2.分隔空间。居住区的室外空间是居民活 动频繁的场所。绿篱能很好地起到分隔室 外空间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做到空间“隔 而不断”——空间分开了,但整个环境是 连通的,视线无阻挡,既满足了居民某些 私密性的要求,又满足了其社会性的要求。
3.休闲场所。居住区绿地是区内居民休闲 游憩的良好场所,人们在此可消除疲劳, 身心放松,观赏花草树木,锻炼身体,还 可以在此从事日常的邻里间社交活动,如 聊天、下棋、打牌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