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在幼儿园、家庭、社区等环境中,为学前儿童提供的社会化教育,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交技能的培养社交技能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各种活动,如游戏、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儿童学会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分享、尊重和理解等社交技能,以便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身心健康的促进身心健康是学前儿童成长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运动能力、卫生习惯等方面,同时还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幼儿园、社区等环境的温暖和关爱,以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文化的传承社会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应该共同努力,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节庆文化、地方文化等,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心,为日后的成长和社会适应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品质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如故事讲解、角色扮演、情景教育等,让儿童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勇敢坚强等道德品质,以培养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五、艺术素养的培养艺术教育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教育,让儿童感受美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科学教育的启蒙科学教育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如观察、探究、实验等,让儿童了解自然、认识科学、培养科学兴趣,以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和科学素养提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交技能的培养、身心健康的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承、道德品质的培养、艺术素养的培养和科学教育的启蒙等方面。

这些内容的全面、系统的培养和教育,有助于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1. 多元性和包容性:现代社会教育更加注重多元性和包容性,它不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注重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包含形式多样的教育机会和手段。

2. 权利和责任:现代社会教育强调个人和社会的权利和责任。

它不仅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也注重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3. 自我实现和发展:现代社会教育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和发展,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和个性化。

4. 科技和信息化:现代社会教育包含了先进的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如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使教育变得更加灵活、便捷和普及化。

5. 终身学习:现代社会教育强调终身学习,即为了不断适应迅猛变化的社会和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6. 国际化:现代社会教育促进了国家间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交流,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三结合教育体系

三结合教育体系

三结合教育体系
三结合教育体系是指当代中国的一种教育实践模式,它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三结合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将作为主体,负责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基本技能。

家庭教育则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家庭观念和社交能力等职责,通过家庭的熏陶和教育,使学生在家庭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而社会教育则是指通过社会实践、社会经验的积累和社会资源的利用,提供给学生各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三结合教育体系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校园教育外获得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三结合教育体系也能够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形成家校社“大教育”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合教育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协同配合。

学校需要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社会环境,设计并提供适合学生的课程和教学活动。

家庭需要关注子女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发展需求,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支持。

社会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保障。

三结合教育体系的实施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并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培养幼儿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社会教育途径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途径:
游戏与角色扮演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各种游戏可以培养儿童合作、竞争、沟通等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学会与他人互动、协作和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培养社交技能。

社会情境模拟
通过为儿童创造各种社会情境模拟的场景,例如擦伤了手臂怎么处理、和朋友分享玩具等,让儿童在模拟中学会正确的社交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合作游戏和团队活动
组织儿童参与各种合作游戏和团队活动,可以让他们学会团队合作、互助互助和分享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培养团队精神。

社会情感教育
通过给儿童讲述相关的社会情感故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理解共情、友爱、包容等重要的社会情感素养。

社会体验活动
组织儿童参与社会体验活动,如参观敬老院、动物园等地方,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环境的多样性,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以上几种途径,可以有效引导学前儿童积极融入社会
环境,培养其正确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交往能力,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非常重要,家长和教师应该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全方位地促进儿童的社会发展。

社会教育活动方案

社会教育活动方案

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精选6篇)为了确保活动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活动方案准备工作,活动方案其实就是针对活动相关的因素所制定的书面计划。

制定活动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熟悉小学的校园环境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2、知道自己即将进入小学,成为光荣的小学生了,激发幼儿园入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联系好附近一所条件较好的小学(实验小学),请一年级准备一节算术课或一节语文课。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老师:“再过几个月,小朋友都要离开幼儿园,上小学去读书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小学哥哥姐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想!”老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实验小学参观,小朋友们要仔细看看小学和幼儿园有哪些不同,看看小学生是怎样升旗,怎样上课的。

二、参观小学校(一)参观传达室1、一走进校门,就看到有一间房间,这是什么地方?(引导幼儿问问门口的老伯伯,认识字的小朋友可以读一读牌子上的字)2、传达室是干什么用的?(请门房间的老伯伯作介绍:传达室是为了小朋友的安全,不让外边的人随便进来,小学生也不能随便出去)(二)参观大操场1、让小朋友在大操场上从这头跑到那头,感受大操场很大。

2、老师:“小学的大操场和幼儿园的操场比一比哪个操场大?为什么小学的操场那么大?(小学生比幼儿园小朋友多)3、看一看操场上有些什么运动器具?4、老师总结:“小学操场上的运动器械比幼儿园多,比幼儿园大,有的运动器具很高。

有跳高、跳远用的沙坑,有打篮球用的篮球场、有向上爬的竹竿,还有双杠、单杠等,有的是高年级的哥哥、姐姐锻炼身体用的,有的是一年级小朋友玩的,玩运动器具时要注意安全。

5、观看小朋友升旗、早操。

引导幼儿观看许多小朋友在操场上排着整齐的队伍,升旗时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是怎么做的?戴绿领巾的小学生是怎么做的?看一看小学生做操时的精神,动作和队伍。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是社会教育主体的多样性、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社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社会教育方式的补偿性、社会教育领域的广阔性。

1、社会教育主体的多样性社会教育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的,这决定了只要是对社会全体成员施以影响的各种活动的主体,都可以看作是社会教育实施的主体。

政府、团体或私人(主要是通过他们所设立的文化教育机构来进行)等都是社会教育的主体。

社会教育实施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教育的实施必须协调好各个主体的关系。

这是社会教育实施的关键。

2、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对于社会教育的对象无论是总称为社会各界人士、社会全体、社会成员、社会全民等还是分开提到青少年、儿童或成人,都反映出了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可以一言以蔽之,社会教育的对象就是社会的每一个具体的成员。

社会教育对象已日益普遍,社会教育服务对象已远远超出青少年,而扩展到了全社会。

社会教育的宗旨就在于发展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

社会教育对各个年龄阶段,各行各业人员都有重要意义。

以往对社会教育的认识仅局限于对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已成为陈旧的观念。

社会教育的这个特征说明社会教育在现代社会里其意义愈加重要,社会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社会教育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教育内容的广泛性。

社会教育不像学校教育具有诸多限制。

社会教育没有年龄、时间、地点等局限,随时随地都可接受教育。

同时社会教育已开始把教育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休闲娱乐等沟通起来。

社会教育已打破了学校教育那种封闭式的教育体系,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使社会教育内容纷繁和复杂,虽然带来了社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但也带来了社会教育内容的难以确定性。

4、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社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促使了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局限于家庭和学校内、形式单一有所不同,社会教育的开展形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育学原理: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教育学原理: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3、 学校本身的现实职能意义;学校是社会、个人,过去、未来,继承、 展的中介,
(二)学校教育的内涵
学校教育的内涵是学校教育是指通过专门 的教育机构(即学校)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 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传授知 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 教育活动。
二、学校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2. 学校教育的人类学意义:人类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提高人类自身能力 的过程,人类的繁衍和优化,教育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把一 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真下地意义上的社会人,认识自然,认识 自我,改变和断承思维习惯、生产生活方式,是人类不断进化 的结果,是在同文化碰撞中不断发展起来的社会意义上的单独 生物个体。学校教育在人类学的背景下,才有可能认真的研讨 个体的教育意义。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与社会教育
第一节 学校教育
一、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与内涵。 (一)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
1. 学校教育的社会学意义:学校教育是社会行为的一部分,是社会 发展程度的衡量性标志。是社会稳定、有序、协调、发展的基 础工程,也是统领工程。教育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离不 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三、三结合教育的基本形式
(一)互相访问 (二)通讯联系 (三)召开家长会 (四)成立各种教育组织
四、社区教育——三教结合的新体制探索
(一)社区教育的涵义 (二)社区教育的组织模式 (三)社区教育的作用 1.协调育人 2.优化环境 3.组织协调 4、促进终身教育的实现
(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 (二)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 (三)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导向和
枢纽
三、学校教育的特点
(一)职能的专门性 (二)组织的严密性 (三)作用的全面性 (四)内容的系统性 (六)形式的稳定性 (五)手段的有效性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育人——教育、劳动和管理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育人——教育、劳动和管理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育人——教育、劳动和管理近年来,社会育人的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社会育人是指社会对个体进行持续教育和培训的方式,以提高其知识、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

它是一种全面性的育人方式,包括教育、劳动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方面,社会育人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教育的角色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校,社会成为了个体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场所。

因此,社会教育应该更加重视个体发展,并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为个体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协助。

另外,劳动也是社会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劳动不仅能够使个体获得经济收益,更可以塑造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在劳动中,个体可以领会劳动的价值,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不应该局限于对传统的手工劳动方式过分的渴求,而应该更多地注重个体的技术和知识。

此外,劳动的种类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社会育人正是可以帮助个体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创新能力。

管理也是社会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管理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个体实施完善的管理会有很多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管理方面,个体拥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执行力、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

因此,社会育人通过提升个体的各个方面能力,对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社会育人的实践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育人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社会教育、劳动和管理等方面都能够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永续的提高,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推动社会育人的实践得到更好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39.第39题
“行为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40.第40题
192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其中强调使蒙童“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规范。”
A.自我认知
B.自我意识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6.第7题
()是学前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A.同伴关系
B.依恋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7.第8题
安全型依恋儿童所占比例大约为()。
A.百分之五十
B.百分之六十五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8.第9题
坚持性发展的关键期是()。
29.第29题
2岁前,儿童就发展了有机的心理活动系统,形成了个性。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30.第30题
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是最早出现的。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31.第31题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强型的儿童的记忆效果比弱型的记忆效果要差。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016年《社会教育》满分答案
1.第2题
清朝政府出台的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
A.《幼儿园工作规程》
B.《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第3题
家庭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单亲家庭、主干家庭和()。
A.核心家庭
B.丁克家庭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3.第4题
26.第1题
儿童的社会化本质上是儿童心理的社会分化,即个性化。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7.第27题
个性是在个体的各种心理过程、各种心理成分发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8.第28题
儿童的社会化主要由自身的气质特点所决定。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布()。
A.《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B.《幼儿园工作规程》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4.第5题
以高级神经活动为标准,可将气质分为抑郁质、胆汁质、黏液质和()。
A.兴奋质
B.多血质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5.第6题
()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
A.常识
B.综合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12.第13题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
A.《幼儿园工作规程》
B.《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13.第14题
()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特征。
A.社会性需要
B.生长需要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17.第18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以研究儿童的()为主要目标的一门学科。
A.社会性发展
B.认知发展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18.第19题
自制力发展的关键期是3-4岁和()。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19.第20题
()以后,具有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才在婴儿身上出现。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48.第48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同于品德教育。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49.第49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以增进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社情感、引导社会行为技能为主要内容。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50.第50题
社会性比品德的内涵更为宽泛。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作业总得分:
作业总批注:
32.第32题
每一个人的评价都对儿童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力。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33.第33题
3岁的儿童才出现自我控制能力。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34.第34题
3—4岁儿童大部分是相互平行的游戏。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35.第35题
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41.第41题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者是杜威。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42.第42题
“表现性目标”是由美国课程论专家艾斯纳提出来的。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43.第43题
17世纪的杜威十分注重儿童的德行教育,比如:节制、整洁、礼节、尊敬长辈、诚实、不损害他人、不嫉妒、落落大方和爱劳动。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46.第46题
社交测量法指研究者通过某种特定方法以了解某一特定团体的社交结构以及该团体内人际交往模式的方法。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47.第47题
张宗麟先生的《幼稚园的社会》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及实施的着作。
您的答案:正确
个月
个月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0.第21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针。
A.目标
B.内容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1.第22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需要遵循五个原则:目标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全体性原则以及整体性原则。
A.特殊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9.第10题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是()。
A.泰勒
B.布鲁纳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10.第11题
个体观点采择能力是指个体在自我认识或()中脱离自我中心的限制进行思维运算的能力。
A.社会交往
B.社会互动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11.第12题
建国以后很长时间内,幼儿园课程中取消了社会领域课程,以思想品德课或()课程来代替。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36.第36题
学前儿童性别稳定性一般出现在3-4岁。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37.第37题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生活性与道德性原则。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38.第38题
生成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2.第23题
性别角色是指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成员所期待的()的综合。
A.适当行为
B.正确行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3.第24题
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有: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幼交往、()。
A.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
B.与家庭成员的交往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4.第25题
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主要由:自制力、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四个方面构成。
A.坚持性
B.一致性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5.第26题
自我认识的对象包括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内心活动。
A.自己的动作和行动
B.自己的言语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此题得分:
14.第15题
安斯沃思将学前儿童的依恋分为()。
A.回避型与反抗型
B.积极型与消极型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15.第16题
学前儿童()才出现自我控制能力。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16.第17题
安斯沃思设计的()成为测量婴儿依恋行为类型的经典范式。
A.陌生情景法
B.生活情景法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44.第44题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生态系统模型,认为生态环境由若干镶嵌在一起的四个系统组成,这四个系统分别是内部系统、中介环境、外在系统和宏观系统。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45.第45题
普遍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的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