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3_4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教案中图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中图版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河流和湖泊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分布图,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3.问题驱动法:提出一系列关于中国河流和湖泊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地理信息系统(GIS):运用GIS软件展示中国河流和湖泊的空间分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3.在线互动平台: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答案: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解决措施可以包括加强污水处理和监管,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practices,加强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3-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3-中图版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黄河流域示意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划分等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说出黄河的各河段主要忧患问题,并探究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举例说明黄河治理的综合措施。

情感目标:通过对黄河的学习,认识到要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说出黄河的各河段主要水文特征,并探究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举例说明黄河治理的综合措施。

【课外延伸】
思考:如何宣传“保护母亲河行动”,扩大影响范围,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忧患
治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4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4中图版

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读“黄河流域”图,能够读出黄河发源地、注入海和流经的行政单位和地形区;能读出黄河的主要支流;读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能力目标:学生读图和分析资料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分析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下游的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治理。

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黄河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关系,对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引以为自豪,深刻体会母亲河的意义。

2学情分析学生是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

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逐渐发展。

但我们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系统的河流图的方法训练,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来设计这节课的每个环节。

七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在教学一开始时播放黄河视频这一活动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黄河的源流概况是通过学生的填图来完成。

黄河的贡献、存在问题,我采用动画演示和图片、资料的展示直观讲解来完成这节课的重难点突破。

最后黄河的治理,让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让好学生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黄河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关系,对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引以为自豪,深刻体会母亲河的意义。

3重点难点重点——黄河的源流概况,能够在空白图上填出发源地、注入海、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母亲河的奉献,黄河成灾的原因及危害难点——黄河的贡献和各河段存在的问题的贡献、存在问题,我采用动画演示和图片、资料的展示直观讲解来完成这节课的重难点突破。

最后黄河的治理,让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让好学生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提问视频导入《黄河》钢琴协奏曲提问:你对哪个画面印象深刻?画面上有什么?活动2【讲授】新授过程教学过程一、中国的第二长河—黄河多媒体出示“黄河流域图”P41图6-26读出黄河源地、流经地形、流经行政区、注入海、主要支流和河段分界点由成语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二、黄河的贡献结合中国历史的学习,对教材中材料分析,明确黄河中游段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学案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学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习目标】1.认识外流河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内流区。

2.能说出黄河的源流概况,了解母亲河的巨大奉献。

3.知道黄河的忧患,并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4.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发源地、长度、支流、分段等)。

5.了解长江在水能、航运方面的巨大水利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6.了解长江的洪水危害和防洪措施。

【学习重难点】1.黄河含沙量特别大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2.黄河的治理措施。

3.长江在水能、航运方面的巨大水利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4.长江的洪水危害和防洪措施。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1.一条河流的干支流共同组成了一条河流的。

2.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集水区域,这个集水区域称为该河流的。

3.相邻的流域之间以高地分隔,高地两侧的流水顺着地面斜坡分别流入不同的水系,这些高地被称为相邻水系或流域之间的。

4.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供给这类河流河水的区域称为。

5.有的河流不能流入海洋,而是流入内陆湖泊或者是消失在沙漠当中,我们把这类河流称为或,把供给内流河河水的区域称为。

6.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7.我国最大的湖泊是,也是最大的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

8.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人工河是。

它北起,南至,自北向南经过四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二市(北京、天津),全长千米,沟通了、、、和五大水系,自古是南北水上运输通道。

【第二课时】【学习过程】课中学习1.黄河发源于,呈巨大的字型,注入海,全长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2.黄河上、中游的的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的。

3.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丰富。

流出青铜峡的形成了平原和平原,其中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

4.黄河中游流经高原,山西省的和陕西省的是黄河中游的主要支流。

这一地区严重。

5.黄河下游河床逐步抬高,形成(悬河)。

6.黄河是塑造平原的主力。

7.黄河干流水能资源丰富,特别是上游,目前已建成、、等多座水电站。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3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3中图版

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教学目标1.通过识记黄河的源流概况等基本特征,了解黄河的贡献和存在的“隐患”,理解黄河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2.通过阅读黄河水系图,理解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能够运用河流水系图等说明河流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通过了解黄河,了解我国的壮丽山河,进一步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并且通过学习对黄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2新设计1.形式新颖,趣味性强。

借助于当前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版跑吧,兄弟》节目形式,通过学生“撕名牌”的形式选择小组任务并完成,增强趣味性;2.小组合作,共同协作。

将半节课要掌握的黄河源流概况等基本情况,以解密的形式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3.情感深化,总结提升。

整节课通过了解黄河的概况及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且通过朗诵的形式加以提升和强化。

3学情分析从知识层面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中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关于黄河河流概况、水文特征以及河流给沿岸人民带来的利益、危害和治理开发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因此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分析和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一些水文特征;从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来看,在学习了长江一节内容之后学生基本了解了河流的学习方法;从学生兴趣点和心理特点出发,本节课以活动的形式引入,整节课基本以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学生自主探究,增强趣味性。

4重点难点重点:黄河的河流概况和基本水文特征;难点: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教师活动:邀请7班同学集体参加《奔跑吧,7班》活动;争夺“黄河之星”称号。

学生活动:分组,选出组长。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借用学生喜爱的热门节目的形式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黄河的学习内容。

活动2【活动】黄河基本概况第一关:解密黄河教师活动:通过“撕名牌”游戏给每组分配任务,任务卡中分别是数字、词语、诗句等关键词。

请各小组解开本组所分配的任务中的关键词或数字等所描述的信息。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内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长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的源头、注入的海洋、长度、所经省区等概况。

2.了解长江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3.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长江的学习,能够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和积极参与长江利与害的课堂讨论,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或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对待河流,使其变害为利,进而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难点】(1)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师讲解、读图归纳。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长江之歌》。

歌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这里指的是长江的什么?(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说起长江,我们的内心总会感到无比自豪,因为它和黄河一样重要。

今天我们就怀揣这份自豪,一起走近长江,感受一下它的气概吧!二、新课学习1.长江概况(1)源头、省区、归宿源头: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流经的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区。

入海口:东海。

拓展延伸:沱沱河:位于格尔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镇,是长江源(通天河)的主源,在可可西里山脉以南。

它从格拉丹东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时,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汇成的小溪流。

这时的水面宽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后向北流过9千多米长的距离,在巴冬山下汇集了尕恰迪如岗雪山的冰川融水,经过一条长约15公里的谷地,继续向北,分成了两条宽4米和6米的小河。

小河两边的谷地中还有许多密如蛛网的水流,这里是沱沱河的上源。

在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条长约5公里的陡峭峡谷,高达20多米。

众多河流交汇后,形成了河道开阔、水流交织的长江上源——沱沱河。

(2)长度:全长6300余千米,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

拓展延伸:世界上长度排名前10的河流。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地理 教案 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地理 教案 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

第三章第4节《中国的河流与湖泊——黄河》第1课时一、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及时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根据本节知识特点,我采用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绘图。

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二、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材分析本节黄河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贡献和忧患”、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介绍了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介绍了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常决堤改道,泛滥成灾对我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就是黄河的“忧患”。

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后者,把凌汛问题作为“阅读”来处理的。

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黄河的治理”介绍了黄河的治理。

从教材内容可以看出,黄河“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使得防洪和防沙并举。

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开始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学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学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习目标】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自主学习】河流和湖泊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夏季水量丰富,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水文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4)内流河水文特征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②主要特征: 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我国的湖泊1.青藏高原湖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约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青藏高原上以冰成咸水湖、内陆湖泊为主,如青海湖、纳木错湖等。

但不全是内陆咸水湖泊,如黄河源区的扎陵湖、鄂陵湖为淡水湖泊。

咸水湖都是内流河的归宿,不可能是河流的源头,因为内陆咸水湖是靠蒸发、入渗消耗水源,不可能有地表水流出。

2.东部平原湖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河道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河网密度大。

平原上有五大淡水湖泊。

中游段有洞庭湖和鄱阳湖,对长江洪水有重要调节能力。

江苏省北部是洪泽湖,有淮河水注入,通过苏北干渠或取道长江注入黄海或东海。

江苏省南部有太湖和安徽省境内有巢湖,它们直接或间接与长江连通(太湖通过人工渠),都是淡水湖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①检查预习
中国的母亲河是什么?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泊和淡水湖
泊分别是什么?
②导入
【教师出示】各种有关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青
海湖等的景象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现的是我国的
哪些河流和湖泊吗?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有
哪些河流和湖泊?
③新授
学习任务一:。

【教师讲解】:什么是流域?什么是水系?
阅读教材P89“中国的水系”图
【活动】1.学生动手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长江,黄河。

2.找出黑龙江,珠江,淮河和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用
红笔圈出青海湖和鄱阳湖
【讲解】内流河与外流河;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定义
【分组合作】阅读课本P90页的图
1.图中的下列河流: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长
江、珠江、塔里木河。

从内、外流区的划分看,这些河
流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2.四大洋中,没有我国河流汇入的是;
自北向南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3.京杭运河经过了哪些省区?连通了哪些水系?
【过渡】我国季风气候明显,季节性变化大,这对我国
的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影响比较明显。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然后提问
【提问】
1.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气候的影响。

2.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现象
3.我国内流河多分布在。

【讲解】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
学习任务二:黄河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A、B两组,组内讨论并最终
抢答下列题目,看哪组又快又好。

读P92页黄河流域图
3
3
30
7
2
1
提问检查
预习效果
图片展示
与问题思
考结合引
入课堂
讲解与学
生合作完
成任务相
结合
分组讨论
结合竞赛
形式,活跃
课堂氛围
合作探究
集思广益
学会知识
的迁移与
应用
检测学习
效果
巩固新知
小结知识

并结合课文
1.黄河的发源地是?
2.黄河注入于哪里?
3.黄河的长度?
4.黄河是我国第几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5.黄河从上游到下游流经中国的什么地形区?
6.黄河下游称为?
7.黄河的主要支流有?
【教师小结】小结两组情况和上述知识点
【学生活动】用彩笔在图中找出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线-----河口与桃花峪,回顾以前学的知识思考黄河流经阶梯交界处,水能如何?
【过渡】千百年来黄河就像慈祥的母亲哺育着两岸的人民,我们称它母亲河,可有人说它是害河,这是怎么回事呢?难怪人家说黄河“一石水,六斗泥”?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分析黄河为什么多沙。

(黄河在中游经过黄土高原)
【合作探究一】
颂黄河——黄河的奉献
1、在课本的图中找出龙羊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三门峡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及它们所在的河段。

2、说出黄河水能集中的河段。

3、查图找出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及它们所在的省区,请在上图中用阴影标出并注明。

忧黄河——黄河的忧患
观察“地上河”示意图,思考:
1、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哪里?(上游、中游、下游)
2、黄河的泥沙为什么在下游大量淤积?
中游流经高原,下游流经平原,地势低平,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陡),流速变(快、慢),泥沙大量淤积。

读材料“黄河凌汛”思考:
黄河凌汛发生的河段是和,措施:治黄河——黄河的治理
1.综合治理黄河的措施:一方面在上中游,大力开展工作,控制,减少。

另一方面在下游,。

2.治黄的关键在于黄河90%的泥沙来自(上、中、下游),因此加强中游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的根本。

【合作探究二】
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黄河,那么同样的方法探究一下长江。

1.长江的概况:发源地,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的省区,流经的地形单元等
2.长江的水文特征
3.长江的社会经济影响(参考上面黄河分析,主要从交通,提供水源,水能,流域的资源等方面探讨)
【群策群力】教师启发,上面我们学习了如何治理黄河,那么我们如何治理长江呢?(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
④课内练习
1、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A 长江
B 珠江
C 黄河 D塔里木河
2、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A 青海湖 B鄱阳湖 C 洞庭湖 D洪泽湖
3、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
A 苏伊士运河
B 巴拿马运河
C 京杭运河
4、长江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A 青海、四川
B 青海、西藏
C 四川、西藏
D 甘肃、四川
2、读图6——1,完成下列要求:
图6——1
(1)图中的河流发源于,注入。

(2)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填地形区)。

这里的植被长期遭到破坏,地面失去保护,一遇暴雨,
大量泥沙沿着大大小小的支流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
界上含沙量的河流。

3.读湖泊成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表示两类不同的湖泊。

根据图示可知它们的水
质不同,其中A是湖,B是湖。

我国B类最大的湖泊是,A类最大的湖
泊是。

⑤课堂小结
一.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1.内流河与外流河,内流区域外流区
2.黄河的概况,黄河的社会经济影响,黄河的开发与治

3.长江的概况,长江的社会经济影响,黄河的开发与治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优化设计
总评或
反思
备注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