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马说》比较阅读苏教版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马说》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优秀名师资料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马说》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马说》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马说》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A. 等候B. 等同,一样C. 等于D. 等级?策之不以其道:( )A. 道理B. 规律C. 方法D. 道德?执策而临之:( )A. 面对B. 驾驭C. 到达D. 光临12.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安求其能千里也”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 )(2分)A. 其真无马邪B. 其真不知马也C. 策之不以其道D. 以其境过清3. 选择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执策而临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骈死于槽枥之间?策之不以其道 ?楚王闻之 ?心乐之?虽有千里之能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A. ???B. ???C. ???D. ???4. 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1)才美不外见( )A. (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2B. (千里马)的才能外貌就显露不出来。
C. 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A. 所以即使有千里马,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死在马厩里。
B. 所以即使有千里马,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与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C. 所以虽然有千里马,也辱没在马夫的手里了,或死在马厩里。
5、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2分)A. 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 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3C. 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 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6、本文主要的写作方法是:( )(2分)A. 对比B. 借景抒情C. 托物寓意D. 记叙与议论相结合7、写出本文中5个通假字,并且写出文中意:(5分)A._______通_______: 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通_______: 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通_______: 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通_______: 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E. _______通_______: 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48、根据文中表达的意思用原文填空:(5分)?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
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对比阅读习题带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答案(一)参考答案:6.竹制的马鞭子见同现,显现命令丢掉,白白扔掉7.A8.(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氢它当作普通劳动者马来喂养。
(2)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9.(1)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2)言之有理即可。
(二)参考答案:10.B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
/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三)参考答案:14.(1)显现(表现、展示)出来;(2)通晓它的意思,明白它的心思、想法;(3)鱼鳖一类的水族动物(各种水生动物);(4)(能)走多远。
15.(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2)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
16.答案不外乎“要辩证分析”、“属于”、“不属于”三类,只要明确表态的,答案示例:这要辩证分析。
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还是识人才的,但后来又逼死逼走两位功臣,说明勾践对两位人才的价值并没有认识到位,没有给千里马类的人才以合适的生存条件,又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这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属于同一类,勾践只是看到文种和范蠡的某一方面的才干,复国成功就卸磨杀驴,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说明勾践也是一个假伯乐,这完全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不属于同一类。
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识人才而且能重用人才。
当大夫子余委婉讽谏之后,勾践以“默然”表示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看来伯乐也是会错误的。
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教案【五篇】

【导语】有了伯乐,能让⼈才尽快施展,但即使没有伯乐,“千⾥马”也应奋发图强,特别是在今天的社会更应⽑遂⾃荐,努⼒展⽰⾃⼰,不能坐以待毙,等待“伯乐”。
⼩编整理了⼋年级下册语⽂《马说》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掌握⼀些常⽤⽂⾔实词、虚词的词义; 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章寓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些常⽤⽂⾔实词、虚词的词义; 2、了解⽂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新课导⼊ 请学⽣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姓孙名阳。
据说,有匹千⾥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
在⽺肠⼩道上,它⽤⼒挣扎,汗⽔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
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马,泪流满⾯,并脱下⾃⼰的⾐服盖在千⾥马⾝上。
千⾥马低下头吐⽓,⼜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马的关系有进⼀步的认识。
《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属议论⽂体。
“说”是“谈论”的意思。
⼆、整体感知 1、听课⽂录⾳; 2、字词学习:祗(zhǐ) 骈(pián) 3、学⽣齐读课⽂。
三、翻译理解 1、学⽣⾃学,划出疑难点; 2、全班交流: ⑴重点词: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 临:⾯对。
⑵⼀词多义: 虽: A、故虽有名马:即使。
B、虽有千⾥之能:虽然。
以: A、不以千⾥称也:⽤。
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 A、⾷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
B、⾷不饱:吃。
其: A、其真⽆马邪: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B、执策⽽临之: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也:能够。
B、虽有千⾥之能:才能。
专题26 马说(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6 马说(2023·河南洛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②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节选自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注]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
②贵臣:朝廷的重臣。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遇其叱咄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有高猿长啸C.安.求其能千里也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D.策之不以其道.伐竹取道.2.翻译下面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甲】文写千里马,【乙】文写劣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主旨?4.千百年来,怀才不遇之士常常感慨万千,孟浩然发出了“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苦吟。
如果你是一个不被重用的人才,你会怎么做?【答案】1.A 2.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甲】文写千里马、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批判;【乙】文写劣马,寄寓了为人处世要淳朴、诚信,多为他人着想的道理。
(意思对即可) 4.我会努力完善自己,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同时学会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马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8 马说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读节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
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还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词划开。
ABD.正确;C.有误,句意为: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故可划分为:才美/不外见;故选: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马也(这)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C.执策.而临之(马鞭)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
ACD.正确;B.有误,句意为: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食:同“饲”,喂养;故选:B。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执策向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了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类题型需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作答。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带答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练篇章一《与朱元思书》(一)【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XXX作响;好鸟相鸣,XXX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XXX《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XXX。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XXX,与XXX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XXX,XXX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XXX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XXX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XXX《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③梅花为XXX:.④山岚设色之妙设:.21、以下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异的一组是()(2分)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A.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①猿则百叫无绝B.②月景尤为清绝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C.②皆在朝日始出①梅花为XXXD.②歌吹为风2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23、甲、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马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马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①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①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①策.之不以其道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德彝惭而.退B.虽有千里之.能/上诘之.C.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可诬一世之人D.弗食,不知其.旨也/其.真无马邪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①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4.(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5.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说出举荐理由。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苏教版八下语文第4课《马说》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马说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注音写汉字。
其真无马(yé)_____ (pián)_____死于槽(lì)_____之间才美不外(xiàn)_____ 2.文学常识填空。
韩愈,字_______,唐代_______,散文尤其著名,有“_______”的美誉,著有《_______》。
被列为“_______”之首,与柳宗元并称“_______”。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材( )(2)策: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3)其: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食之不能尽其材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5.下列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B.执策而临之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骈死于槽枥之间6.文言虚词“其”在本课中有下列几种用法:A.代词,相当于“它”或“它的”;B.副词,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C.副词,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
辨析下列句中“其”的意思,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1)其真无马邪( ) (2)其真不知马也( )(3)安求其能千里也( ) (4)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策之不以其道( ) (6)食之不能尽其材(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的四个“不”有力地谴责了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马说》比较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日:“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才美不外见。
见:
(2)执策而临之。
临:
(3)愿子还而视之。
子:
(4)去而顾之。
顾: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策之不以其道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B.臣有骏马欲卖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臣请献一朝之贾
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4.理解填空。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5.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两文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答案:
1.(1)见:通“现”,表现。
(2)临:到(它)跟前。
(3)子:你。
(4)顾:回头看。
2.B
3.(1)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驱使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盲目相信权威
5.示例:好处是:如同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所重视一样,好的产品通过名人的宣传,
才能广而告之。
坏处是:名人宣传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千里马”,容易误导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