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航测外业测量及内业数据处理要点

航测外业测量及内业数据处理要点

航测外业测量及内业数据处理要点2陕西点云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100摘要:鉴于我们时代和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目前的航测技术已广泛应用,提高了航测的准确性,不断优化航测,为相关领域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支持。

数据处理是直接决定收集活动最终质量的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重要的是要充分注意各个测量链,计算和管理测量数据,数据要科学合理。

因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航测外业测量,然后阐述了航测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以及内业数据处理技术和要素,以帮助有关各方。

关键词:航测外业测量内业数据处理要点在测绘技术越来越强大的城市测量系统中,我们的生产率提高了,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为了促进城市测绘发展,必须深化工作模式,提高测绘技术,促进控制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空中测量和工业数据处理对于优化测量工作流至关重要。

传统的航测工作流程并不固定,通过将新技术与多年的工作经验相结合,优化了内业、外业一体化方法,从而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并提高了生产率。

一、无人机航摄系统的优缺点目前,道路测绘主要采用全站仪、GPSRTK和传统航空摄影技术。

在地形复杂、建筑密集的地区,测量难度大,测量周期长,效率低,施工成本高。

传统航空测量虽然已经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和机场条件,成本高,摄影时间长。

无人驾驶系统可以在最小云量下飞行,不受机场条件的限制,有效地弥补了大型飞机的不足。

受天气条件影响,无人机运行周期缩短,无人机运行效率提高;低维护成本的无人平台和机载航空照片生成设备;由于高度较低,无人机可以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在获取小信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降低了山区野外作业的风险;图像重叠可以满足特定需求,高图像重叠可以提高后续处理的可靠性;无需空域申请、方便携带和快速的传输速度,从而提高国家系统的数据质量,解决过去遗留的一些问题。

目前,小型无人机观测系统正在成为全世界的研究中心。

无人机不断提高对地观测系统的性能。

实地测绘、小笔尖着墨、行业内测绘等方法存在着行业内外相对独立、采集、图库、数据库划分等问题。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是通过无人机搭载相机进行摄影测量, 并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实现对地物的测绘和测量。

在实际应用中,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通常需要结合地面控制点(GCPs)和摄影控制点(CPs), 以实现对地物的精准测量。

此时, 内业即为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数据的处理, 外业则为地面控制点和摄影控制点的布设和记录。

内外业一体化则是指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中, 内业与外业形成有机联系, 共同完成测绘任务。

内外业一体化的质量控制将有助于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测绘成果的制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质量控制是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直接关系到测绘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首先, 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 质量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问题, 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完整。

其次,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质量控制能够帮助测绘人员及时发现数据处理中的问题, 及时修正, 保障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最后, 在测绘成果制作的过程中, 质量控制可以帮助测绘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确保测绘成果的可靠性。

如此, 质量控制对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内业中,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需要确保地面控制点和摄影控制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一点需要严格按照测绘国家标准进行数据处理, 并在处理的过程中及时检查处理结果, 确保处理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 数据处理过程中要保证图像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避免出现图像拼接不准确或者色差较大的情况。

另外, 在数据处理完成后, 还需要对处理结果进行质量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做出修正和改进。

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外业中, 质量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 在地面控制点和摄影控制点的布设过程中, 需要确保控制点的选址准确、布设稳固, 避免由于控制点位置不准确而导致的数据采集错误。

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与流程

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与流程

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与流程
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航空器进行空中摄影获取大范围地区地物信息的技术手段。

内外业一体化指的是将航空摄影测量的内业和外业工作进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测量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与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内业准备:包括确定测区范围、制定航摄计划、选择适当的航空器和相机、提供参考数据等。

2. 资料准备:获取航摄原始影像和其他相关数据,如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等。

3. 外业摄影:将航空器配备的相机进行空中摄影,覆盖整个测区范围。

摄影过程中需要注意摄影参数的设定,如航摄高度、重叠度、航线规划等。

4. 数据处理:将摄影所得的原始影像进行校正、配准、平差等处理,生成高精度的正射影像、数字表面模型等。

这一步骤通常在内业进行。

5. 外业测绘: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外业测绘工作,如地物识别、边界提取、地物分类等。

6. 数据集成:将外业测绘的数据与内业处理的数据进行集成,生成最终的航空摄影测量成果,如数字地面模型、三维模型、
制图等。

在整个流程中,内外业之间需要实时的数据交流和协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还需要不断对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航空摄影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进展及应用

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进展及应用

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进展及应用航空摄影测绘技术是指利用航空器进行摄影测量和图像解译的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勘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一、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发展历程航空摄影测绘技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航空摄影测绘是采用飞艇进行的,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飞机的发明和技术的进步,航空摄影测绘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二战时期,航空摄影测绘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作战决策的重要手段。

在战后,航空摄影测绘技术逐渐向民用领域推广。

二、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现状如今,航空摄影测绘技术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摄影测量和图像解译的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

在摄影测绘流程中,先进行空中三角测量,然后通过影像解译提取地物信息,最后进行地图制图。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航空摄影测绘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比传统有人驾驶的航空器,无人机具有成本低、操作灵活、适用范围广等优势,逐渐成为航空摄影测绘的重要手段。

三、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应用航空摄影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将地理数据与地图进行关联,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关系。

航空摄影测绘技术提供了获取高分辨率影像和地形数据的途径,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在城市规划方面,航空摄影测绘技术可以为城市设计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帮助规划师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发展趋势。

同时,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勘测方面,航空摄影测绘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监测环境污染和进行资源评估。

此外,航空摄影测绘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等领域,提供农田管理、森林监测、水资源调控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四、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未来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未来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绘技术将继续得到深入研究和应用,其成本和操作灵活性使得它成为航空摄影测绘的主要手段之一。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航空器和先进摄影设备的测绘技术,利用航空摄影仪器获取的航空照片,通过测量、解析和处理,得出地面实体和质地的精确信息。

该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调查等。

本文将对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平行透视原理和三角测量原理。

航空摄影测量是通过航空摄影仪器进行的,其采用特殊的摄影机来捕捉地面的照片。

摄影机的焦点设置在从地面到的特定高度的航空器上,从而保证了照片中的特定比例尺。

通过这种方式,航空摄影测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面图像。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还利用了三角测量原理。

在地面或航空器上设置两个已知位置,通过对照片中的地标进行测量,可以得出地标相对于这两个已知位置的距离和方向。

利用这些数据,并结合航空器的定位信息,可以准确地测量地面上各个点的坐标。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制图和地形建模。

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1. 城市规划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航空图片,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建设情况。

利用这些数据,城市规划师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为合理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还可以监测城市中的建筑活动,帮助城市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灾害监测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灾害监测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地震或洪水等自然灾害之后,通过航空摄影测量可以迅速获取受灾地区的照片。

借助这些图像,救援人员可以评估灾情,确定重灾区,并为救援工作提供指导。

此外,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地质灾害潜在风险区域,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3. 环境保护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获取航空照片,可以监测森林植被的面积和密度,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为森林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数据支持。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调绘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调绘
外业调绘
一、调绘的概念
调绘:识别辨认调查地形要素位置、属性等特征, 根据成图需要进行适当综合取舍,按图式规定的符 号将地物、地貌描绘在相应的底图上并作各种注记, 然后在室内整饰,为航测内业成图提供参考资料。 整饰后的图纸称为调绘片。
按照底图不同,调绘可分为像片调绘和回放图调绘。
● 像片调绘 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或者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非城 镇地区多采用像片调绘 方式,调绘底图采用与 成图比例尺相近的正射 影像。
(2)大小(size)
由于地形起伏,相同大小的地物位于高处的比位于低处的构像要大 些。
当物体亮度较大且背景反差也较大时其构像会超过其应有的大小。 如草地上的小路。
停车场
火车站
建筑物
耕地
(3)色调(tone)
地物在影像或像片上显示的深浅不一的黑白程度。 9个色调等级:亮白、白、灰白、浅灰、灰、深灰、浅黑、黑、
上述判读特征,在应用时要综合分析、综合考虑,单凭某一特 征来判读,通常是不完全可靠的。对于目视判读特征的应用,必 须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较好地掌握。
目视判读的一般方法:
(1)直接判读法:依据判读标志,直接识别地物属性 (2)对比分析法:与该地区已知的资料对比,或与实地对比而识别地物 属性;或通过对遥感图像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对比分析,识别地物的性 质和发展变化规律。 (3)逻辑推理法:根据地学规律,分析地物之间的内在必然分布规律, 由某种地物推断出另一种地物的存在及属性。如由植被类型可推断出土壤 的类型,根据建筑密度可判断人口规模等。 (4)信息复合法:利用透明专题图或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复合,根据 专题图或者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别图像上目标地物的方法。 (5)地理相关分析法: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某种地理要素性质、类型、状 况与分布的方法。 (6)历史比较法:这是作动态研究时所采用的最好办法。多时相数据, 如研究滑坡、土体的厚度、滑坡速度、方向等。

解析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技术

解析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技术

解析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技术摘要: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国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得到突破性进步,无人机测量的地形图能够达到1:5000,且测量精度不断提高,应用范围日渐广阔。

分析无人机航拍系统特点,了解航拍测量技术的应用流程,通过像片控制、控制三角测量、DLG生产与外业操作等方面阐述无人机内外业一体化测量技术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作业;内外业一体化引言:凭借着灵活性、便利性以及精度高的优势特点,无人机航空测量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地形图测绘工作中,特别是大比例地形图绘制方面,该技术有着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无人机航空摄影内外业测量能够通过提高分辨率来提升测量精度,使分辨率保持在0.05-0.2m范围内,从而达到不同比例的地形图测量与绘制需求。

1.无人机航拍系统特点分析现阶段国内科技水平的提升推动了无人机航拍技术的发展,使无人机地形测绘精度有所提升。

城市化发展进程下,无人机航拍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测量需求,还能保证测量工作的有效性,且无人机设备不受地形、气候条件的限制。

关于无人机航拍系统的应用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无人机依据不同天气条件和地面状况展开拍摄工作,天气本身对拍摄不会产生过大影响,所以无人机可进行远程操作,不仅快捷方便,且可以提高操作的灵敏度,不受天气条件的约束就能完成地形测量控制工作。

(2)无人机应用成本较低,不管是搭建平台还是日常维护,其管理成本都较低,且拍摄获得的数据能够满足地形测量需求。

(3)无人机多数需要人为控制,其飞行高度能够根据航拍地形进行选择,不受地域影响。

比如在低空航拍时,无人机自身摄像机分辨率很高,可获得高质量信息,提高数据重叠度。

(4)无人机设备支持随身携带,无需特意在地面留出空余面积[1]。

无人机拍摄后,人们可以使用DEM与DOM进行像控成型处理,同时检查拍摄结果,将结果统一整理后制作为DLG,从中得到信息数据,数据经过检查后可以正式提交。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解析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解析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解析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测绘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通过利用航空摄影设备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结合测绘仪器和计算机技术,对地表特征进行精确测量和三维模型重建。

本文将对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在现代测绘实践中的应用。

一、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1.1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定义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指利用航空摄影设备获取地面特征的图像数据,通过对摄影影像进行解析和测量,获得地面点的空间坐标和形状信息的一种技术。

1.2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摄影设备拍摄地面特征的图像,然后通过测量和解析图像,获取地面点的空间坐标和形状信息。

其核心步骤包括摄影测量、摄影影像解析、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等。

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测绘实践中的应用2.1 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探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探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能够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貌图像数据,对地表特征进行精确测量和形状分析,为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探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2.2 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摄影影像的解析和测量,可以获取工程项目的地理信息、空间坐标和形状信息,为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2.3 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也日益重要。

它可以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来监测和评估环境变化、自然灾害和资源利用情况,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2.4 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城市或土地的航空影像进行解析和分析,可以获取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所需的基础数据,包括用地利用、地形地貌等,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三、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3.1 高分辨率和全息化随着航空摄影设备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分辨率越来越高,可以获取更加精细的影像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4航空航天科学技术无人机航摄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受天气条件和地面状况影响较小,作业方式灵活快速;第二,无人机平台自身构建及其搭载的航摄设备维护成本低;第三,因无人机飞行高度低,所以能够获取高分辨率影像,在小范围信息获取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第四,可根据具体要求设置影像重叠度,大重叠度的影像能够增强后续处理的可靠性;第五,具有不需要申请空域、携带方便、转场快等优点。

目前,小型无人机对地观测系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课题,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提升无人机对地观测系统的性能。

下面以浙江某村为例,具体说明无人机航测绘制1∶2 000地形图的过程。

项目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测区作业工序为无人机航摄、地形测量(包括四等控制测量、I 级控制测量、像控测量、图根测量、野外补测、外业调绘)、空三加密、地形图制作(包括立体采集、数据编辑工序(1∶2 000比例尺一套)、D OM制作、DEM制作、质检验收等工序。

1 航空摄影该村采取东西向飞行,平均航摄比例尺为1:23 533,平均地面高度为1 350 m,其相对航高为650 m。

平均地面分辨率0.13 m,满足1∶2 000成图要求。

该次外业摄影时间为2016年6月5日。

2 像片控制2.1 影像资料分析航线间隔及旁向重叠度在30%~40%之间,航向重叠度在65%~75%之间。

全摄区无航摄漏洞,航向超出摄区范围3~6条基线。

像片倾斜角<4°,旋偏角<8°,航线弯曲度<3%。

无人机航摄系统的飞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同航线高差小于30 m,实际与设计航向小于30 m。

实际航线偏离设计航线不大于像片上10 c m。

像片位移误差小于30 m。

航摄影像清晰,无云影等遮挡,色彩均匀,满足设计要求。

2.2 像控点布设及刺点2.2.1 像控点布设(1)像控点布设。

像控点在航线方向上按10~15条基线布设,在旁向上按2~4条基线布设。

布设的像控点能够有效控制住成图范围,保证测段衔接区域内没有漏洞。

像控点应刺在航向及旁向重叠有5~6张像片的区域内。

(2)像控点编号原则。

测段像控点编号原则“GP+航片号四位+点序号”。

(3)像控点布设完成后绘制布点示意图供内业加密和存档。

满足空三加密及数字化采集要求。

2.2.2 像控点的刺点及整饰情况刺点误差和刺孔的直经均小于像片上0.1 m m,且刺透,无双孔。

点位说明确切,略图完整明了,刺孔、略图、说明与实地柱位一致。

(1)在像片正面上用红色直经为7 m m 的圆形整饰像控点,并注记点号。

(2)在像片的背面用铅笔绘制点位略图和标注文字说明等。

2.3 像控点测量像控点坐标可以使用全站仪、RT K等常规仪器进行测绘。

像控点的精度和施测要求参照常规航测外业规范执行。

木次像控点测量采用双频G P S 接收机,已知控制点为加密的一级GP S控制点。

为保证像控点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在全部像控点测量完毕后再收参考站。

施测现场对点位进行拍照并制作成点位信息表供内业加密使用。

将检查合格后的像控点数据进行处理,基线处理采用C o mp a s s 静态处理专业版软件,得到该村片区像控成果。

2.4 该像控网精度该村片区像控网精度统计。

(1)线向量检核,同步环、异步环验算。

共验算同步环15个,其中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大为6.52 p p m,限差为15.0 p p m 。

共验算异步环9个,其中DOI:10.16660/ k i.1674-098X.2017.14.014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技术研究沈培芳(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浙江杭州 310012)摘 要:随着低空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大量试验己经表明无人机测绘地形图的精度可以满足1∶2 000地形图的要求,该文结合浙江某村的测量项目,详细探讨了无人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量流程,包括航空摄影、像片控制、影像预处理、空中三角测量、DEM/DOM制作、地形图制作及无人机航摄影像成图精度分析等。

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无人机 大比例尺 地形图 测量技术 DEM 中图分类号:P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b)-0014-02图1 地形图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5坐标分量闭合差最大为:W x =4.46 c m,W y ==6.46 c m,W z =6.36 cm,限差为:=±21.06 c m。

(2)三维无约束平差。

三维无约束平差最弱边相对精度为:1/15 267,边名:2174-2173(边长267 m)。

(3)二维约束平差。

约束平差最弱边相对精度为:1/17 725,边名:2 174-2 173(边长267 m)。

最弱点为2 259,点位中误差±2.03 c m,限差为:±20.0 c m。

该村片区像控网精度统计如下。

(1)基线向量检核,同步环、异步环验算:共验算同步环14个,其中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大为:4.48 p p m,限差为:15.0 ppm。

共验算异步环14个,坐标分量闭合差最大为:W x =-2.32 c m,W y =18.16 c m,W z =-12.55 c m,限差为:2n =±21.06 c m。

(2)三维无约束平差:三维无约束平差最弱边相对精度为:1/14 131,边名:2 127-G04(边长545 m)。

(3)二维约束平差:约束平差最弱边相对精度为:1/34 023,边名:2 174-G04(边长545 m)。

最弱点为1 187,点位中误差±4.19 cm,限差为:±20.0 cm。

从上述精度统计情况可以看出,该村片区像控网精度指标满足技术要求。

3 影像预处理无人机航摄系统搭载非量测数码相机进行航拍,然而相机自身的性能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

未经过处理的航摄影像畸变差较大,无法直接用于空三测量等后续处理工作,所以,在影像进行空三加密前,需要先对其进行畸变差改正。

在没有室内和室外高精度检校场的情况下,通常是根据非量测数码相机提供的鉴定报告,利用DPGr id系统内的小像幅影像畸变差校正模块对影像进行畸变差改正。

4 空中三角测量4.1 空三加密经过像点连接、像控点量测、平差计算过程(1)量测外控点时,先量测测区四周的像控点6个以后进行平差,其他像控点就可以通过预测的功能来找到大概位置达到快速量测的目的。

外控点的量测由专业人员进行,并由另外一位专业人员检查。

(2)应用外业工序提供基础控制点参与计算,提升空三加密的整体精度;应用外业工序提供的实测高程点检测空三加密精度。

(3)量测完后进行最终的平差解算,首先将物方标准方差权放大,进行粗差的消除,然后逐步提高物方权重,确保粗差被全部探测出,最后给合适的权值强制平差。

4.2 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根据连接点(加密点)的影像坐标和少量地面控制点的影像坐标以及其物方空间坐标,通过平差计算,求解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连接点的物方空间坐标,称为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空三测量提供的平差结果是影像后续处理与应用的基础。

5 DEM、DOM 制作5.1 DEM制作首先,根据空三加密成果,对无人机航摄的原始影像进行重采样生成核线影像;其次,系统自动匹配三维离散点,得到摄区的D S M;最后,经过自动滤波便可得到D E M 。

虽然DP Gr id系统实现自动匹配,但是由于现实地物的复杂性(如水体、树木、阴影)以及人工地物的影响,所以,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DE M的精度,需要对DEM 进行人工编辑,因为DE M是原始航片进行纠正的基础,只有准确的DE M才能保证DOM的精度。

5.2 DO M制作D P Gr i d系统全自动生成D O M主要包括:DE M 数据处理、影像匀光匀色处理、DOM纠正处理、色调均衡处理以及DOM镶嵌处理。

系统生成的初步DOM结果,还要经过人工编辑,对初始D O M 成果进行颜色和几何处理,才能真正满足对DOM成果的要求。

6 1∶2000地形图制作配合DE M将D OM 进行校正,然后在拼接生成完整的区域地图。

最后,将区域整体导入到Vi r t uoZ oN T 软件中进行测图,生成最终的地形图(见图1)。

根据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及地形图图式进行地物、地貌要素的采集,外业调绘人员利用已有的图纸和测图数据,进行实地调绘、修测、补测等工作。

7 无人机航摄影像成图精度分析采用G P S 快速静态方式获取该摄区外业检查点的坐标数据。

该树片区抽查了4幅图(占本片区图幅数的10%),共83个检查点。

对比这些外业检查点的实测坐标与图上坐标,计算出两组坐标的及高程差值。

根据点位中误差公式计算出每个检查点的平面中误差,具体计算结果如下:经过整理计算,该村片区地物点平面点位中误差为0.72 m;高程中误差为0.69 m。

根据点位中误差计算结果绘制点位误差分布图,点位误差分布图更直观地反映了每个检查点的误差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点位误差分布在0~0.8 m 之间,其平面精度满足1∶2 000地形图的要求。

此外,我们将影像数据制作的地形图与已有的1∶2 000地形图数据在CAS S中进行套合比较。

8 结语该文分析了无人机航摄系统的特点,介绍了无人机低空航摄规范。

详细描述了无人机航测系统测绘1∶2 000地形图的具体工作流程,并对最终生成的地形图进行了精度评定,基本满足1∶2 000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1] 竹林村.几种低空遥感系统对比分析[J ].城市勘测,2009(3):65-67.[2] 姬渊,秦志远,王秉杰,等.小型无人机遥感平台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技术装备,2008,10(1):46-48.[3] 刘小民.基于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J].测绘科学,2010,35(4):198-1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