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科学三下《煤》PPT课件

合集下载

【首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书)课件全集PPT(共338张)

【首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书)课件全集PPT(共338张)
2、投药消毒法-----往水里加漂白粉或氯 气等消毒药品。
如何证明这杯水中含可溶性物质?
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与液体
注意: 1.加热过程中玻璃棒 应不断搅拌 2.加热到有较多固体 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 余热蒸干
蒸馏——净化程度相对较高
原理 通过加热使水沸腾成水蒸气,然后使水
蒸气冷凝成蒸馏水,从而除去水中的杂质。
研究过程和方法
研究一:找出哪一种水溶液最容易吹出泡 泡。
研究二:找出水溶液在哪一个浓度吹出的 泡泡数量最多。(与研究一同时进行)
试验一
使用乳头滴管取出1 毫升的洗碗精至于烧 杯。
把水加入盛有洗碗精 之烧杯中,至刻度 100ml为止,制造出 浓度(体积百分浓 度)1%之水溶液。
實驗一
重复过程1~2调制出数杯 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分 别为1%、2%、5%、 10%、50%。
了解了这几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后,那么怎样来 判断它们是否溶解于水中了呢?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过滤法
完成同步探究练习
吹泡泡
研究目的
如何自制泡泡水(找出何种溶液最容易吹出泡 泡),并调制不同浓度的泡泡液?
不同的水质是否会影响调制的泡泡液? 水温对泡泡水有何影响?
研究设备和器材
洗碗精、洗衣精、洗发精、烧杯、玻璃棒、 乳头滴管、量筒、自来水、地下水、Ro水、 吸管、剪刀。
平均 (个)
自来水 11
9
10 10 12 10 10 11
9
10 10.2
地下水 8
8
9
7
8
8
8
9
8
8
8.1
Ro水 10
9
9
10 11
9
9
8

煤的基本知识课件.ppt

煤的基本知识课件.ppt


free-baisis
状态的煤为基准
mf
09:22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
煤的显微成分按其成煤植物,成煤条作及性质的接近,可以归属于下列几个 显微组分(Group maceral) 1.镜质组(Vitrinite)它是腐植煤中最主要的显微组分。来源于由植物茎,叶 的木质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也称镜煤化作用)形成的各种凝胶体。 镜质组的透明程度,按变质程度由低到高,透光色从橙红(长焰煤)到红 棕色(肥煤,焦煤),直到不透明(焦煤以后);反光色从深灰(长焰煤)到浅灰 (焦煤),直到白色(无烟煤),无突起,由于凝胶化作用的深浅,原始物料 和植物细胞壁膨化程度不同,镜质组尚可分出木煤,木质镜煤,结构镜 煤,无结构镜煤,凝胶化浑圆体,凝胶化菌类等显微成分。国内绝大多 数煤都以镜都以镜质组为主,且其性质依赖变质程度有规律性的变化, 可以镜质组作为煤的代表组分。
09:22
2.丝质组(Fusinite) 其原始物料与镜质组同,但是它是经丝质化作用而形成的. 丝质组在透射光下黑射不透明;油浸反射光下呈白色到黄色,有不同程度的 突起.由于丝质化成因,丝质化程度及原始物料不同,丝质组可分为微粒体,粗 粒体,半丝质体,丝质体,巩膜体,惰屑体等显微成分.由于丝质组没有粘结性故 也称作惰性组(Inertinite). 3.稳定组(Liptinite) 它是由成煤植物中生物化学稳定性最强的部分,即植物的 繁殖器官(孢子,花粉壁的壳质)及保护器官所形成的.稳定驵在透射光下透明, 呈浅黄到深红色,外形各有明显特征;油浸反射光下多呈黑灰和浅灰,大多数 稍有突起. 4.过渡性组分 在镜质组与丝质组之间存在一系列过渡性组分.在我国许多煤 田中(特别是某些中生代煤中),半镜质组普遍存在,有必要将其从镜质组中射 分出来.进行较系统的深入研究.假镜质体只是在某些国家或地区比较重要, 因此可看作独立的微成分,并划归半惰性组. 5.藻类及腐泥基质 腐泥煤是田藻类及其分解产物腐泥基质所组成.

首师大小学科学3年级下册《17.煤》教学设计(2)

首师大小学科学3年级下册《17.煤》教学设计(2)

煤教学要求: 1.知道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不同;知道人们是如何利用煤来发电的;知道煤的用途;了解煤是怎样形成的。

2.经历人们是怎样利用煤发电的探究过程,能运用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利用煤发电作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分组材料:褐煤、烟煤、无烟煤、放大镜、酒精灯、铁夹、水槽、烧瓶、三脚架、石棉网、橡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铝片制作的小风车、水等;演示用材料:煤的用途以及煤的形成的有关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观察煤的特点。

1、老师出示褐煤、烟煤、无烟煤,分别介绍其名称,然后,提出问题:这三种煤各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它们?2、在观察实验前指导孩子方式,用放大镜观察、用捏的方式观察分别能观察到这三种煤的什么特点?3、指导孩子用实验的方式来观察。

老师为孩子演示实验方式,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如用夹子夹好煤,防止烫伤、小组的成员分工协调好等,观察实验过程中,请孩子作好记录,然后,组织孩子进行交流。

二.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

1、老师提出问题:煤燃烧能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的?2、老师出示三脚架、烧瓶、小风车、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水、酒精灯等实验材料,提问: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模拟利用煤发电的实验吗?老师指导孩子完善实验,强化细节,如用酒精灯的安全、胶塞要盖紧以及小风车的放置位置等。

3、孩子分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分组讨论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并记录讨论结果,可以提示孩子:在模拟实验中,酒精灯相当于什么?小风车相当于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再一次集体交流完善,形成一致的认识。

三.煤的用途、煤的形成。

在课前布置孩子课外查找有关的资料,课上交流。

2019年6月27日。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17.煤》word教案(2)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17.煤》word教案(2)

煤教学要求:1.知道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不同;知道人们是如何利用煤来发电的;知道煤的用途;了解煤是怎样形成的。

2.经历人们是怎样利用煤发电的探究过程,能运用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利用煤发电作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分组材料:褐煤、烟煤、无烟煤、放大镜、酒精灯、铁夹、水槽、烧瓶、三脚架、石棉网、橡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铝片制作的小风车、水等;演示用材料:煤的用途以及煤的形成的有关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观察煤的特点。

1、教师出示褐煤、烟煤、无烟煤,分别介绍其名称,然后,提出问题:这三种煤各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它们?2、在观察实验前指导学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捏的方法观察分别能观察到这三种煤的什么特点?3、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

教师为学生演示实验方法,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如用夹子夹好煤,防止烫伤、小组的成员分工协调好等,观察实验过程中,请学生作好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二.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

1、教师提出问题:煤燃烧能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的?2、教师出示三脚架、烧瓶、小风车、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水、酒精灯等实验材料,提问: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模拟利用煤发电的实验吗?教师指导学生完善实验,强化细节,如用酒精灯的安全、胶塞要盖紧以及小风车的放置位置等。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分组讨论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并记录讨论结果,可以提示学生:在模拟实验中,酒精灯相当于什么?小风车相当于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再一次集体交流完善,形成一致的认识。

三.煤的用途、煤的形成。

在课前布置学生课外查找有关的资料,课上交流。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下《17.煤》word教案(1)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下《17.煤》word教案(1)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4. 煤教学要求:1.知道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不同;知道人们是如何利用煤来发电的;知道煤的用途;了解煤是怎样形成的。

2.经历人们是怎样利用煤发电的探究过程,能运用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利用煤发电作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分组材料:褐煤、烟煤、无烟煤、放大镜、酒精灯、铁夹、水槽、烧瓶、三脚架、石棉网、橡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铝片制作的小风车、水等;演示用材料:煤的用途以及煤的形成的有关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观察煤的特点。

1.教师出示褐煤、烟煤、无烟煤,分别介绍其名称,然后,提出问题:这三种煤各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它们?2.在观察实验前指导学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捏的方法观察分别能观察到这三种煤的什么特点?3.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

教师为学生演示实验方法,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如用夹子夹好煤,防止烫伤、小组的成员分工协调好等,观察实验过程中,请学生作好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二、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

1.教师提出问题:煤燃烧能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的?2.教师出示三脚架、烧瓶、小风车、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水、酒精灯等实验材料,提问: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模拟利用煤发电的实验吗?教师指导学生完善实验,强化细节,如用酒精灯的安全、胶塞要盖紧以及小风车的放置位置等。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分组讨论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并记录讨论结果,可以提示学生:在模拟实验中,酒精灯相当于什么?小风车相当于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再一次集体交流完善,形成一致的认识。

三、煤的用途、煤的形成。

在课前布置学生课外查找有关的资料,课上交流。

《煤炭知识大全》课件

《煤炭知识大全》课件
3 广泛应用
煤炭被广泛应用于能源、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煤炭的起Hale Waihona Puke 和形成过程1压实和变质
2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残骸被包围和压
实,逐渐形成了煤层。
3
煤炭形态
4
煤炭的形态和质量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煤 层中存在差异,包括无烟煤、烟煤、褐
煤等。
植物堆积
几千万年前,大量植物残骸堆积在沉积 盆地中,形成植物群落。
煤炭产业的发展和前景
1
技术创新
2
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炭开采和利用技术
不断创新,提高煤炭效率,减少环境污
染。
3
可持续发展
煤炭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面临诸多挑战, 需要转向清洁、低碳的发展方向,以应 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可再生能源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煤炭的地位可 能会逐渐下降,但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 世界主要的能源选择之一。
按煤质特点
在煤的使用过程中,不同的煤质特点会影响其燃 烧性能、热效率以及环境排放。
煤炭的储量和分布
全球储量
储量分布
全球煤炭储量巨大,位居各种能 源之首,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 澳大利亚等国家。
煤炭的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丰 富而有些地区储量较少,因此存 在着能源资源开发的差异。
煤炭出口
少数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成为煤炭出口大国,满足全球其 他国家的能源需求。
煤炭形成
在高压和高温的条件下,植物残骸逐渐 转变成煤炭,这个过程称为煤化。
煤炭的分类和等级
按煤层类型
煤炭可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等不同类 型,其中无烟煤的热值最高。
按使用用途
根据煤炭的用途,可以将其分类为动力煤、焦炭 煤、城市燃料煤等多种类型。

首师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课件【精品】

首师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课件【精品】

课堂练习
• 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水资源?
作业布置
• 调查我们周边被污染的河流,向有关 部门反映情况或提出自己建议。
谢谢!
热空气
学习目标
1.学习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 2.了解“热空气会上升”的道理及在实际生活中 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学习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
新课导入
一、【活动1】热空气上升
• 在玩中体验探究过程,培养自主、合作能 力。
学习重难点
• 在玩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动手实践--探 究结果”的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新课导入
• 同学们知道这个是怎么做成的吗?
一、材料准备
• 洗碗精、洗衣精、洗发精、烧杯、 玻璃棒、乳头滴管、量筒、自来 水、地下水、吸管、剪刀。
新课导入
• 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
一、观察
• 为了感受大自然的这份美丽,老 师前几天去水库采集了一些水样。 同学们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动动手
• 除了观察,我们还可以用实验的方法 检测水样,需要用到的材料有:pH试 纸和色标卡。
三、感知水污染
四、反思
• 你认为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水污染? • 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习重难点
1.认识天然水中存在的主要杂质。 2.知道三种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消 毒。
新课导入
一、天然水中的杂质
思考:黄浦江或池塘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吗?为什么?
二、探究水的净化方法
人每天要喝水,但饮用了不干净的水又 很容易生病。如果池塘水我们要饮用,我们 可以进行怎样的处理?
三、水的净化方法
面粉 豆粉
纯碱 土
白糖
味精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17.煤》 教案(1)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17.煤》 教案(1)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4. 煤教学要求:1.知道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不同;知道人们是如何利用煤来发电的;知道煤的用途;了解煤是怎样形成的。

2.经历人们是怎样利用煤发电的探究过程,能运用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利用煤发电作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分组材料:褐煤、烟煤、无烟煤、放大镜、酒精灯、铁夹、水槽、烧瓶、三脚架、石棉网、橡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铝片制作的小风车、水等;演示用材料:煤的用途以及煤的形成的有关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观察煤的特点。

1.教师出示褐煤、烟煤、无烟煤,分别介绍其名称,然后,提出问题:这三种煤各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它们?2.在观察实验前指导学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捏的方法观察分别能观察到这三种煤的什么特点?3.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

教师为学生演示实验方法,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如用夹子夹好煤,防止烫伤、小组的成员分工协调好等,观察实验过程中,请学生作好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二、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

1.教师提出问题:煤燃烧能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的?2.教师出示三脚架、烧瓶、小风车、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水、酒精灯等实验材料,提问: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模拟利用煤发电的实验吗?教师指导学生完善实验,强化细节,如用酒精灯的安全、胶塞要盖紧以及小风车的放置位置等。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分组讨论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并记录讨论结果,可以提示学生:在模拟实验中,酒精灯相当于什么?小风车相当于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再一次集体交流完善,形成一致的认识。

三、煤的用途、煤的形成。

在课前布置学生课外查找有关的资料,课上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煤
• 又称草炭,泥煤,它是古代沼泽环境特有的产物,在多水 中缺少空气的条件下,死亡后的松软的有机堆积层,东北 泥炭属高寒地区,这种泥炭的氮和灰分元素含量较低;略 显酸性或强酸性,PH值为5.0---5.9;EC值小于1,持水量 很高。一般有52%(V),通气性良好,通气空隙在27--29%间。泥炭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由于它独特的质轻, 持水、透气和富含有机质、具有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 和适中的价格近年来在我国及世界园艺上和生产绿色有机 复合肥中广泛应用。
褐煤
• 褐煤,又名柴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一 种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无光泽的低级煤。 化学反应性强,在空气中容易风化,不易储存和远运。 • 由于它富含挥发份,所以易于燃烧并冒烟。剖面 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原来木质的痕迹(由裸子植物形成)。 含有可溶于碱液内的腐殖酸。含碳量60%~77%,密 度约为1.1-1.2,挥发成分大于40%。无胶质层厚度。 热值约为23.0-27.2兆焦/公斤(5500-6500千卡/公斤)。 多呈褐色或褐黑色,相对密度1.2~1.45。
根据煤化程度将煤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硫是煤中的有害成分。
无烟煤
泥煤
褐煤
无烟煤
• 俗称白煤或红煤。是煤化程度最大的煤。无烟煤固定 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 燃烧时不冒烟。黑色坚硬,有金属光泽。以脂摩擦不 致染污,断口成介壳状,燃烧时火焰短而少烟。不结 焦。一般含碳量在90%以上,挥发物在10%以下。无 胶质层厚度。热值约8000-8500千卡/公斤。有时把挥 发物含量特大的称做半无烟煤;特小的称做高无烟煤。
煤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煤灰 ——湿化
一季度我国煤矿事故死亡1113 人同比上升两成
• 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煤矿发生 死亡事故503起,死亡1113人, 同比分别下降7.4%和上升20.8%。 • 中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倍、 南非的30倍
• 2003年世界煤炭产量约50亿吨,煤矿事 故死亡总数约8000人。当年国内煤炭产 量约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 近80%。2003年国内煤矿平均每人每年 产煤321吨,效率仅为美国的2.2%、南 非的8.1%,而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 100倍、南非的30倍。

煤的形成与存在
在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以前,当时的气候及环境条 件都适合许多种植物的生长,在沼泽地区出现了大量生 长繁茂的植物。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植物逐渐死 亡,它们在细菌的作用下逐渐变成黑色或褐色的有机物 质,经过长久的日积月累,形成一层厚厚的泥炭。随着 地壳的变迁,这些泥炭被深深地埋在地下,在与空气完 全隔绝的条件下,由于水分减少再加上地热和高压的作 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之后,当时的泥炭就变成了今 天的煤。
煤的用途
燃料。 煤(或焦炭)可制得水煤气、炉煤气等气体燃 料。气体燃料有使用较方便、燃烧后不留下灰烬等 优点。
化工原料。 1825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煤气里发现苯, 1845 年科技工作人员从煤焦油里分离出苯来,从 此使煤焦油开始成为极有价值的化工原料。
环境保护
大量燃烧煤燃料,会造成CO2、SO2等废水、 废气、废渣 ——合理处理并重复利用各种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